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分享]正手是这样练成的

风刀霜剑 2009-1-8 22:47:00

 

 


引子
一  变了
1992年毕业,到2002年捡起拍子,整整十年。当时为什么放弃乒乓球,至今我也说不清详细原因,总之就是放弃了,一放十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几个十年,也不知道放弃乒乓球的十年里,我在乒乓球方面失去了什么,但有一点我知道,十年里,许多事情变了,社会变了,人变了,乒乓球变了……
二  新华俱乐部
如果说将乒乓球放置十年是一种宿命的话,那么在我刚开始捡起拍子的时候就能走进新华俱乐部,又是一种幸运,是老天给我的补偿。
第一次走进新华俱乐部的场景我依然清晰的印在脑海里。第一个与我交手的队员是郝君英,我赢了。第二个是融涛,1:1,那是我当天输的唯一一局。第三个是刘玉明老兄,我虽然3:0取胜,但其中两局比分为19:17。那天是我第一次打十一分赛制比赛,第一次打大球,后来许多第一次从这里开始了。
打完比赛后,刘老兄对我说:今天真正的高手没来。后来我了解到,刘老兄说的是于斌、王建军、于伟等高手。再后来我与这几位相继过招,虽然输了,但输的也不难看,都是2:3,感觉有的打。真正给我下马威的是现在网名叫“座山雕”的小伙。
一天,我在俱乐部里刚打完比赛,“座山雕”走过来说:玩儿,咱俩打一场。我说:行。说实话,我见过“座山雕”打球,没感觉他能赢我,结果我0:3就输了,打的我那叫一郁闷。后来又打了一次,0:4还是我惨败。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座山雕”小伙自己一头撞在南墙上,彻底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使我找到了战胜“座山雕”的突破口。
“座山雕”战胜我以后,心里肯定是有点得意的。我当时带着“第二天堂”, “座山雕”把我办了以后,又盯上了“第二天堂”。对于“第二天堂”与“座山雕”比赛我没有任何幻想,就是抱着锻炼队伍的思想,让“第二天堂”与“座山雕”比赛。比赛结果大出我意料,“第二天堂”4:0“座山雕”。 “座山雕”不服,再打,1:4,再度败北,我看的一个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同时,我开始了思考。“第二天堂”当时的水平我很清楚,我不论用单面长胶,单面反胶都能赢他。他能战胜“座山雕”,我也应该可以。之所以输,一定是打法方面出了问题。既然导板打法赢不了,改单面反胶试试。试的结果很好,4:1战胜“座山雕”,从那以后,解放区的天变成q晴朗的天,再没阴过,哈哈哈。看到这里,“座山雕”不知会不会郁闷?不过我真的很感谢“座山雕”,他无意中拉开了我打法第一次“破而立”的序幕,使我主要依靠长胶的打法,向长胶与反胶结合打法转变,使我的打法重新焕发了新的、巨大的生命力。在这里我也同时感谢新华俱乐部里所有帮助、关心过我的朋友,没有你们,没有我的今天。新华俱乐部打造了一个平台,给了我乒乓球的第二次生命,我将此文,我技术中的精华部分,我的亲身感受,献给新华俱乐部及所有的朋友们。
 
 

正文           前冲弧圈篇
 
山重水复
想拉一手漂亮的前冲弧圈吗?如果想,那就好好练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所有正手进攻技术的基础,小则化为台内的挑打,大则化为弧圈。正手攻球是正手进攻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练好了正手攻球,台内挑打、弧圈技术,相当于“买一赠二”,球友们切记、切记。我的正手攻球是五年基本功的底子。4年半直板正胶、半年反胶。练反胶时还没来得及练弧圈,就改长胶了。
02年捡起拍子,用长胶无法和别人对练,就玩儿开了反胶。玩儿开了反胶,自然而然的就练起了拉弧圈,前冲弧圈。开始不太会,但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由于有很好的攻球底子,前冲弧圈很快上手了,并且在实战中可以运用了。这段时间里,我还是已长胶为主,结合反胶,前冲弧圈技术在实战中运用不多,主要是不够熟练,前冲弧圈技术没能真正的结合到我的整体技战术体系中来。
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我将前冲弧圈揉进了我的技战术体系,在于其他球友比赛时,前冲弧圈初显威力。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我的前冲弧圈动作大,完全让开位置时,发力充分、威力大。但在快速相持时,经常感觉被球顶住,无法发力。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期间,我通过调整步伐,调整击球节奏等手段,效果都不太好。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制约着我相持中正手的发力。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隐隐约约感到了一丝光亮,但很快就被黑暗吞没了,毕竟我不是专业运动员,没有大把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
柳暗花明
一天中午在家里吃饭,无意中打开电视机看中央5台,当时中央5台正好播老瓦的比赛录像。老瓦正和对手相持,对手突然高质量变直线,我以为老瓦完了,谁知老瓦一步跨过去,抬手就冲斜线,动作极小,几乎不见向后拉手动作,对手被打愣了,球都没摸着。看着电视屏幕,脑海中闪电滑过,问题真相找到了。要想在快速相持中发出力来,无他,唯动作小耳。
虽然悟透真谛,但做起来真难。为了将前冲弧圈动作改小,我练习时坚决不退台。站在中近台,感觉对方球顶了就快带,球软了就快冲,七个月后,我的前冲弧圈脱胎换骨。由于练习的方法有所偏差,腕子、右肩膀整整疼了半年,右肩至今未全好。
此前冲弧圈特点:动作小,抬手就冲,急如闪电。此动作要求动作整体性好,不要有大的拉手动作,触球时,依靠腿、腰腹转体力量,肩力量,手腕、手指的加速作用,在小空间内发力,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高吊弧圈篇
 
剑客之路
如果想成为一名乒坛剑客,那就练高吊弧圈吧。
高吊弧圈是一项高级技术,或者叫专业技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前冲弧圈修炼成只用了七个月,练成高吊弧圈却整整用了三年。
开始练习前冲弧圈时,我就已经开始关注高吊弧圈,当时也试着练了练,很难,也就放弃了。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业余圈子里没有高吊弧圈的好手,实战当中没有吃过高吊弧圈的亏,没想过要真正的了解高吊弧圈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真正的了解高吊弧圈从失败开始。
第一次吃高吊弧圈的亏是和花木兰嫂子练习比赛时,不适应高吊弧圈0:3败北,但并没有引起我的警觉。第二次失败是打“球友杯”时,输给了一名据说是沧州来的好手,也是输在不适应对方的高吊弧圈上面。这次失败真正的引发了我对高吊弧圈的研究,但高吊弧圈毕竟是一项高级技术,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很难掌握。就在我徜徉在高吊弧圈大门外的时候,又受了一次高吊弧圈带来的打击。参加“省第三界职工运动会”,再次败在一名使用高吊弧圈高手的拍下,这次失败,深深的刺痛了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高吊弧圈技术,自己会了,也就知道了如何去对付高吊弧圈,知己,才会更知彼。我走上了修炼高吊弧圈的漫长之路,此路其修远兮。
在我的努力修炼下,2005年第一季度,正手位的高吊弧圈基本掌握了,同时通过修炼,我也摸索出一些使用高吊弧圈技术的经验,但侧身位如何使用高吊弧圈技术,我一直没有掌握,侧身位使用高吊弧圈技术是真正掌握高吊弧圈技术的难点。
明师出高徒,在修炼一项高级技术时,如果有一名好教练该多好。还好,我很幸运,我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位,不仅仅是一名好教练,更是一名高级教练,它就是《乒乓世界》杂志,在我修炼弧圈球时,它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虽然无声,却使我受益非浅。
2005年《乒乓世界》第五期、第七期,连载了一篇文章,波尔写的《我的正手与众不同》,这篇文章里,对高吊弧圈技术有了详实的阐述,印证了我对高吊弧圈技术的一些看法,为我修炼高吊弧圈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我修炼高吊弧圈走上了正途。在这里,我郑重推介《乒乓世界》杂志,作为国内唯一的乒乓专业杂志,其里面介绍的内容都是世界顶极的技术,领会一点,都将使自己水平产生质的变化。我最喜欢的是该杂志中《技术赏球》栏目,此栏目中的内容对我帮助最大。
 
 

百炼成钢
经过不断的修炼,在一次换套胶后,我的侧身位的高吊弧圈技术终于产生了质的突破,真正的掌握了高吊弧圈技术。突破原因详见拙作《国货当自强之“天极3”试打报告》。
高吊弧圈技术之所以是一项专业技术,就是高吊弧圈对步伐的要求更高。步伐是乒乓技术中极重要的基本技术,说它是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也不过分。在这里我提醒球友们,一定要重视步伐的训练,步伐好了,练起手上的动作会事半功倍。现在许多球友,步伐水平和手法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严重影响自己水平发挥。希望大家从看了我的文章开始,对步伐训练重视起来。
为什么我要掌握高吊弧圈?除了它与众不同的旋转、节奏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具备了高质量处理球台下面球的手段,使我的技术运用包含了整个球台的空间。这一点是我在掌握高吊弧圈技术后突然领悟到的,关于这点理解,我没有在任何地方见过,包括《乒乓世界》杂志,现在我把这点独家见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对高吊弧圈的修炼,整个扭转了我对弧圈技术的看法。原来我认为,弧圈进攻时只能击打来球的高点或上升期,高吊弧圈让我认识到,弧圈技术还可以高质量处理来球的下降期,我的思路得到极大开拓,正手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使我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在下降期处理球有几个好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有一点要特别说一下,这点也是我的独家见解:下降期处理球,来球旋转、弧线、速度都趋于稳定,此时处理来球,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本来想把这点掖一下,后来想还是算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呵呵。
高吊弧圈的修炼,是我又一次“破而立”的成功,使我的正手技术踏入了专业技术的大门。
 
 

先转后冲篇
 
刀剑合壁
 
刀,古之十八般冷兵器排名之首,招数大开大合,堂堂正正。剑,排名第三,招数专走偏锋,阴柔灵动。如能将刀剑合壁,刀有剑之柔,剑有刀之刚,则威力大矣。
乒乓球运动中,前冲弧圈可喻为刀,高吊弧圈可喻为剑,刀剑合壁之招数则为先转后冲组合也,如能熟练运用,打败对手温酒之间也。
最早我给前冲和高吊弧圈的组合起名为“一吊一冲”。后来在《乒乓世界》里见到了前冲和高吊弧圈的组合的名称为“先转后冲”。仔细理解一下后,感觉还是《乒乓世界》里面给出的名称更准确。因为“一吊一冲”给人的感觉“吊”的弧线需要很高,容易造成误解。通过看职业高手录像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吊”的很高,很容易被反冲。“转”,可以弧线高,也可以弧线低,包含的内容更多。还有实战中不可能仅仅“一吊一冲”,会有多拍相持。
 
 

 
“先转后冲”组合在搓球相持中可以较容易上手,因为搓球相持时球落点、弧线稳定。要想在接发球时就运用“先转后冲”组合,还要掌握一项技术:正手接发球。为什么要掌握正手接发球技术?因为在接发球时使用“先转后冲”组合,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如遇到对手发的短球,无法用“先转后冲”直接上手,但又已经侧开了身,这时就需要正手接发球。正手接发球技术是一项专业技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正手接发球技术是近几年的产物,是新技术。它包括:挑打、摆短,劈长、晃撇等内容。
我认为,正手接发球技术的难点有二。一、要建立敢于正手接发球的理念,为自己的正手进攻创造更好的机会。二、掌握晃撇技术。在正手接发球技术里,挑打、摆短,劈长等内容容易理解,也较好掌握,晃撇技术是现代最新技术,也是世界顶极的先进技术,在业余圈子里少见,其手法掌握起来难度很大,《乒乓世界》里有专文介绍,建议大家观看。能掌握最好,不能掌握也知其为何物也。
如果把“先转后冲”比喻为操作平台,正手接发球技术可喻为其组件。掌握“先转后冲”组合及其组件后,你会体验到刚柔相济,阴阳相间,转里有冲,冲中有转,此招一出,当着披靡。
 
 

反冲技术篇
暗器飞扬
 
暗器,伤人于无形,练到极处,飞花摘叶皆成。
反冲技术是一项高级技术,而且是高级技术中的高级技术。杨影在解说中说过,业余比赛中不可能见到反冲技术,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反冲技术难度可见一斑。
反冲技术的诞生,主要是针对先转后冲组合。主要是反冲“先转”环节。反冲技术在正手技术当中,不像本文上述正手技术是常规技术,它是一项非常规技术,在兵器中,它像暗器,随时给你致命一击。
掌握先转后冲技术后,我开始关注、研究反冲技术。刚开始完全不得要领,对于反冲技术从理论到实战技术全不摸门。反冲技术对我来说像是雾里看华,越想看清,越看不清。后来通过一系列研究,终于掌握了反冲技术,到底都通过了那些研究,本文不再详述(这是我的技术秘密,呵呵),讲点表面的东西吧。
反冲技术在《乒乓世界》里有专文讲述,反冲点在球上升后期和下降初期。我体会后发现,作为业余选手掌握真正意义上的反冲技术几乎不可能,但是可以建立反冲理念。我认为,对于业余选手,所谓反冲就是:在相持中,用正手解决反手位的上旋球,也就是相持中敢于侧身。相持中侧身需要预判加预动,预判容易做到,关键是预动。预动晚,来不及使用正手,预动早,对方会变直线。关于预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百米比赛中的起跑技术,找到既要起跑快,又不抢跑的感觉。
我作为业余选手,已经敢说掌握了反冲技术,并且反冲技术已经成为我战胜对手的一柄利器。
 
 

正手快撕篇
独门兵器
 
快撕技术最早出现于横板技术中,是横板反手近几年最新技术之一。快撕技术主要针对长下旋球,攻击来球起点,在对手以为劈长得手的情况下,给对手出其不意的打击。
快撕技术对于直板选手反手是无法运用的,除非你已经掌握直板横打技术。直板选手在反手不能使用快撕技术下,正手是否可以挪用快撕技术为我用?经过我的实践,答案是肯定的。我现在正在修炼正手快撕技术。修炼过程中,我体会到,直板快撕应主要应用在反手侧身位,而且快撕的线路几乎唯一,就是快撕直线。正手快撕不要求很大力量,要求速度快,角度刁,攻其不备。
对于直板正手快撕技术,我在职业高手实战,《乒乓世界》技术介绍中都没有见到过,是我自己体悟到的新技术,是将横板技术嫁接于直板技术中。
现将此技术写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挑打技术篇

暗器中的暗器

 

自从与正定小高手一战后,自己在乒乓球方面有月余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其中由于41度“狂飚2”套胶起泡后,换41度“狂飚3”加剧了这种混乱状态。41度“狂飚2”与41度“狂飚3”相比,刀剑相比也,手感相差极大。

之所以混乱,是由于满脑子都是与小高手格战的印象。接发球不能搓,一搓就被暴死,痛苦之至。不能搓怎么办?进攻?接发球抢攻,步伐又无法保证,节奏不对,失误太多,自己控球好的风格全部丧失。混乱!混乱!

今天打球后,突然感到从混乱中走了出来。一是适应了41度“狂飚3”,二是将“挑打”技术融入了自己的技战术体系。在我尝试了多种接发球抢攻技术后,又将一项新技术融入自己的体内,可喜啊。我如何尝试多种接发球抢攻技术的,这里不赘述,只是将对“挑打”技术的感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对于“挑打”技术,我最初的理解是“突击”技术,其实这两种技术是两个概念,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小一号的“挑打”就是“突击”。“突击”针对纯短球,而“挑打”多针对半出台球下旋或者侧下旋球。“挑打”时,板型几乎全部晾开。用力方面“挑”与“打”时两种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可“挑”的多,或者“打”的多,其中滋味自己体会,好玩儿之极。还有一点,侧身位的“挑打”时,要抬高重心,几乎是一种站立的状态,与其他手段进攻时的重心不同,切记。

“挑打”不仅仅可以正手使用,反手依然可以使用,大家可以试试。“挑打”目的不一定直接得分,而是攻其不备,给正手制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变形技术篇
独孤九剑
 
变形技术是我对于实战中一些技术运用的新体悟。职业高手变形技术使用最多,最明显的莫过于马林。所谓变形技术,其实是截取正确动作的某个片断,在合理的空间、时间下,给对手最直接的打击,类似于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
变形动作在不断的实战中得到总结后,可以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技术,这种技术会成为自己技术中精华中的精华。
 
                  再破再立
 
2007年5月7日与正定小高手一战,我面前乒乓技术的大门被更深层次的打开,使我看到了和真正职业球员间巨大的差距。这次的经历,使我又一次打破自己的技战术体系,进行重组。具体内容如下:
1.                   将反手位正手接发球技术(晃撇、劈长、挑打、摆短),与先转后冲组合,快撕、快冲、暴冲等技术有机组合。
2.                   练习在上旋球上升期攻击来球。
3.                   完善正手短球的处理手段。
4.                   防守更加凶狠。
5.                   提炼自己的变形动作。
总之,使自己更加赋予攻击性。
41度“狂2”的使用经历,给我定位了“狂3”套胶的使用硬度为41度,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可替代的收获。
支持以上五项技术掌握的真正基础在于步伐的成长,阿弥陀佛,别让我体重再增加。
与天斗,与地斗,不如与自己斗,其乐无穷也。
 
 全文完


 (此文由我的朋友“玩儿”所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8 22:53:08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2条评论

yousiyang 2009-1-9 11:55:00
好东西啊,,学习啦
蝴蝶王:正手EL,反手CJ8000 用好碟王,练好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E小子 2009-1-9 13:07:00
好帖,不顶不行了
拎个破拍闯江湖,苦练技术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