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球长有拍四面攻教学法(连载)

长有拍 2009-2-13 08:34:00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创新与发展

                    第一章  什么叫长有拍四面攻

                    第一节   长有拍四面攻的由来及命名

                    第二节   长有拍四面攻的优点及缺陷

                          一   概述

                          二   优点之一握拍舒适

                          三   优点之二加强了对手指力量的合理使用

                          四   优点之三入门快、进步快

                          五   优点之四加快了两边的摆速

                          六   优点之五打法多

                          七   优点之六在发球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八   优点之七扣高球效果好

                          九   优点之八运用倒板技术易如反掌

                          十   优点之九防守面积大

                          十一 优点之十解决了直拍反手弱的问题

                          十二 优点之十一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十三  缺陷

                    第三节  长有拍四面攻的原理

                           一    原理概述

                              1、大肌肉参加的运动多了

                              2、长有拍四面攻的支点

                              3、新异刺激

                           二  长有拍的具体叙述

                              1、正面

                              2、反面

                              3、正手正面

                              4、正手反面

                              5、反手正面

                              6、反手反面

                    第二章   怎样学好长有拍的各种技术动作

                          第一节    握拍法

                          第二节    预备姿势

                          第三节    发球技术

                          第四节    攻球

                          第五节    搓球

                          第六节    削球

                          第七节    弧圈球技术

                          第八节    单线练习法

                          第九节    组合技术动作练习法

                          第十节    限时练习法

                          第十一节  计数练习法

                          第十二节  万次练习法

                          第十三节  手势练习法

                          第十四节  意念练习法

                          第十五节  徒手练习法

                          第十六节   定点练习法

                          第十七节   多球练习法

                          第十八节   教练员多球供球法

                          第十九节   双打

                          第二十节   步法

                    第二十一节北京蓝有乒乓球俱乐部训练口诀

                    第二十二节  长有拍四面攻的学习顺序

                    第二十三节  解答改用长有拍后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十四节  初学打乒乓球的小学生如何入门

                    第二十五节  有关长有拍四面攻各种报刊杂志的报导(节选)

                            1、   徐寅生品评“长有拍”

                            2、   四面攻球拍问世

                            3、   “长有”奇拍四面攻

                            4、    怪拍、怪人

                    第二十五节  有关训练和比赛的表格

                            1、长有拍四面攻达标等级标准  表一

 

                             2、长有拍比赛中运用统计表  吴修文 教授

                    第二十六节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陈杰毕业论文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性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第三章   乒乓球英语专业词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3 8:42:52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6条评论

长有怕 2009-2-14 08:03:00
 

      7、长有球拍在攻球教学过程中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在学习正手反面时,有的学生易肘领先于手腕去击球;

纠正方法:让学生大臂外展,同时稍抬肘去击球。

         2)   在学习正手位正面时,有的学生拍面的角度压不下来;

纠正方法:让学生肘外展,增加大臂与躯干的角度。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直拍正手位击球时抬肘的错误动作;换句话说,只要大家做出直拍正手位击球时的错误动作,就能将长有拍的正手正面击球动作做好。

        8、为什么直拍正手击球时容易抬肘呢?

使前臂屈和旋内的肌肉群包括,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在前臂旋内时,是否要牵拉肘关节外展,也就是直拍抬肘时的错误动作,在用直拍正手攻球时,又要使前臂旋内,又不能使肘关节抬起,这样,掌握直拍正手攻球的动作,就会给运动员带来难度。有的教练员为了解决此问题,让学生大臂夹着自己的手练正手攻球,还有的教练让学生夹着书本等方法来解决不抬肘的问题,这些方法是可以解决直拍正手攻球的错误动作,但是,运动员要经过艰苦的练习才能掌握,但在紧张的比赛中有时也会变形。长有拍与直拍在正手正面攻球时的动作就大不相同了,会打球的人用长有拍时都有压不下拍面的感觉,一打正面球就上天了,是因为你有直拍攻球的习惯动作,不能抬肘,长有拍就要求抬肘或者叫肘外展,才能使拍面压下来,所以在用长有拍时正好是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在旋内时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正好起到了顺势完成了长有拍正手正面的攻球的动作,就好象拳击运动员的摆拳动作,动作越舒展越标准,

        3)   四个面在攻球过程中向前击球、向后引拍动作过大

纠正方法:

         (1)反复做正确动作的挥拍;

         (2)观看其他队员的击球动作;

         (3)多球进行训练,将练习队员的前后都设上障碍物,让其在固定的范围内击球进行反复练习。

         4)观看光盘。

      七、搓球

       当来球不出台、又低于网、难以抢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搓球过渡一板。

四面攻长有球拍对搓球技术来说,不但具有稳健性,而且还有威胁性。一个方位利用正面搓球和反面搓球时,球的落点变化非常大,再加上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就更增加了它的威胁性。如正手位台内小球,手腕稍稍外展,用正面搓到对方左半台的台内小球。利用相同的动作,当触球的瞬间不用正面而用反面时,就会把球搓到对方右半台的一个大角度的斜线球。这样,就会给对方增加判断落点的难度。使对方感到非常突然而处于被动局面,从而为自己抢攻创造了更多的得分机会。

           1、   反手位正面搓球

     动作要领:站位于球台的左半台,右脚稍前或平行站立,离台约50厘米左右,重心在两脚之间。前臂同时向左上方引拍同时屈腕,拍面后仰,将球拍引至身体左方,随之重心移至左脚;手臂向前下方迎球,小臂、手腕、手指向前下方加速用力,拇指压拍,食指放松,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下部,搓至对方右半台或左半台,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击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2、   反手位反面搓球

动作要领:与反手位用正面搓球相同;当手臂向前下方迎球时,手腕内旋使反反对着来球,小臂,手腕,手指向前方加速用力,拇指压拍,食指放松,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下部,搓至对方左半台或右半台,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击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3、   正手位正面搓球

动作要领:站位于球桌的右半台,两脚开立,重心在两脚之间,离台约50厘米左右,面对来球方向。向右上方引拍,同时手腕外展,正手位的正面拍面向上。击球时,手臂向前下方迎球,触球瞬间,小臂、手腕加速向左前下方用力,下降前期,拍面后仰,击球的中下部,搓至对方右半台或左半台,搓球后,随势向前方送拍,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4、   正手位反面搓球

动作要领:与正手位正面搓球相同。触球瞬间,小臂、手腕外展,同时外旋,掌心向上,食指压拍,用球拍的正手反面搓球的中下部,同时向左前下方用力,下降前期搓球。搓至对方的右半台或左半台,搓球后随势向前方送拍,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以上四种搓球技术动作,可以分成两套练习方法,一套是正手位正面与正手位反面的结合练习,另一套是反手位的正面与反手位的反面结合练习。正手的正面与正手位的反面练习方法是,如果对方搓球到你的正手位台内小球,这时,你可以用正手位正面搓到对方的左半台,假如他再搓到你的正手位台内小球,这时就可以用正手位反面搓到对方的右半台。由于正手位反面搓球和正手位正面搓球时动作基本相同,只是正手位反面在快触球时才做小臂外旋的动作,搓出一个斜线大角度的球来,使对方感到很突然。

反手位搓球时,先用反正搓一个直线球,在用反反搓一个斜线球。

搓球可分为慢搓、快搓、搓球摆短和搓加转球与不转球。

慢搓动作大,球速慢,在下降前期搓球的中下部。

快搓动作小,速度较快,借对方的力量回击,在球的上升期搓球的中下部。

搓球摆短动作小,回击快,弧线低,落点刁而短,搓球摆短动作要点与快搓基本相同。

搓加转与不转球。当搓加转与不转球时,两种手法要尽量相同,造成对方判断错误而给自己创造抢攻机会。搓加转球时要远离球心,拍面后仰,加快触球的速度,磨擦球的中下部,手腕外展,利用小臂、手腕和手指向前下方用力将球搓出。

搓不转球时,用球拍中上部或中部托送着击球,小臂、手腕、手指触球瞬间多向上前用力,用力方向尽量通过球心,当球离拍后,球拍要继续作搓球的动作来迷惑对方。

        八、削球

          国际乒联已经通过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以后开始使用40毫米的大球,球径加大,对削球打法有利,对削球手来说,稳健积极、攻中有削、削中有攻、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快慢结合的打法将大有发展的空间。人们总认为削球是被动防守,靠对方判断失误得分,我们如何使削球被动防守的偏见看法,变为主动进攻的一种过渡技术,而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丁松就是利用了对方防守反攻的心理准备不足而频频得分。一般运动员只注意削球手的旋转变化,落点变化;在心理上对削球手的防守反攻的组合技术很不适应。因为这种打法以前在比赛中很少有人用。一旦运动员遇到这种节奏的变化,还没来得及适应比分已经拉开,再加上心理的紧张状态就很难适应了。丁松就是很好的范例。

张燮林教练在1999年第四期《乒乓世界》上的“削球纵横谈”这篇文章中写到,除了单纯的进攻型和防守型打法外,很可能形成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

      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分析,综合型打法运动员一会儿攻,一会儿守增加了跑动范围;使锻炼身体的价值提高了。虽然技术动作增加了很多,会给运动员掌握动作带来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观赏性。

从竞赛的角度分析综合型,如果两名运动员都是此类型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员一会儿攻球,一会儿守球;另一名运动员再抓住机会变为进攻者;再变为防守者,这样,有攻有守,有远台有近台,还有突然起板进攻,就像2004年世界杯上格林卡那样反手进攻再形成正手对攻,那末,就会吸引更多的乒乓爱好者观赏比赛,也会增加广大球迷对乒乓球的进一步认识。这样,就会对乒乓运动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单纯的进攻和单纯的防守型打法,相对而言,都有其不足之处。在乒乓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其打法,才会收到该运动意想不到的比赛效果。

远台削球动作较大。离台1、5米左右,弧线长,击球点低,有利于旋转变化控制对方。

近台削球站位较近,离台1米左右,动作比远台小,击球点高,弧线短回球速度快。落点和旋转变化配合好可以增加对方回球的难度。

             1、   正手位正面削球

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手臂自然弯曲,向右上方引拍至肩高,身体稍向右转,重心落在右脚上。击球时,手臂向左前下方挥拍,虎口向前,手腕外展,拍面稍后仰,在下降后期用球拍的正面触球的瞬间,小臂,手腕,手指加速削球的中下部,多向前下用力,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球后,随势继续向前下方前送球拍,然后放松还原成基本姿势。

             2、   正手位反面削球

动作要领:与正手位正面削球基本相同。击球时,手臂向左前下方挥拍同时,前臂和手腕外旋,使掌心向上,拍面稍后仰,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触球,触球时,食指压拍,小臂,手腕,手指加速削球的中下部,多向前下方用力,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球后,随势继续向前下方前送球拍,然后放松还原成基本姿势。

              3、   反手位正面削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掌心向上,拇指压拍使拍面角度后仰,身体向左倾斜,向左肩部上方引拍,重心移至左脚。击球时,大臂带小臂,拇指压拍,向右前下方用力,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击球后,手臂随惯性向右前下方前送球拍,然后,迅速放松还原成基本姿势。

              4、   反手位反面削球

   动作要领:与反手位正面削球基本相同。引拍时同样也是掌心向上,身体向左倾斜,向左肩部上方引拍,重心移至左脚。击球时,手腕内旋,掌心向下,拇指压拍,使拍面角度后仰。大臂带小臂向右前下方用力,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击球后,手臂随惯性向右前下方前送球拍,然后,迅速放松还原成基本姿势。

       由于长有拍一个方位不用倒板就可以两面削球,不仅可以使两面不同性能的球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威胁,也节省了击球前的准备时间从而增加了命中率。它的两个反面,从搓变拉,由防守变进攻是很方便的,因为拉球的动作很像许多人夏天乘凉时打开折叠伞的动作,很舒展、大方。另外,削球的结束动作正好是拉球动作的开始。

   我们在比赛中常看到,进攻型运动员被打到远台,就会一味地放高球,等对方失误,如果此时有一板削球,等待机会伺机反攻,就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从而使对方增加心理上的紧张感,这时,削球技术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燮林教练讲,“总之,我认为到了21世纪,未来的乒乓球不仅仅是单纯的进攻型或者防守型打法,也可能会形成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朝着进攻兼备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种打法迟早会出现。”这是张燮林在1999年第七期《乒乓世界》里的“削球纵横谈》一文中提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怕 2009-2-14 08:16:00
 

         九、弧圈球技术

       日本运动员为了战胜欧洲的削球技术和中国的快攻打法,自60年代初期,创造了上旋很强的弧圈球技术。40多年来,世界各国运动员很好地掌握了弧圈球技术;尤其欧洲选手掌握和运用的更早一些,当他们退到中台后能正、反手两面拉出凶狠的弧圈球,有的还带有侧旋,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弧圈球技术为什么失误率低?稳健性高呢?就是因为它可根据球的弧线高低来调节拍形,如果球高于网拍形前倾拉前冲弧圈球,相反低于网时,拍形后仰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制造出适当的弧线拉高吊弧圈球,与快攻相比,弧圈球的着台点几乎是全台,所以它的失误率低、稳健性高;就好像有的高级教练说的那样,“向上是无限的、向下是有限的”。

虽然弧圈球的出手速度较慢,弧线较高,但是上旋很强,球体在向前飞行过程中,上沿的空气流速慢,压力大,下沿流速快,压力小,从而产生了压力差。加上球体自身重量的影响,球落台后迅速下滑,尤其在拉穿越侧旋弧圈球时,球体在台面上滑过威胁更大,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四面攻长有球拍正手位可用两个面拉弧圈球,反手位也可以用两个面拉弧圈球。实践证明,正手位正面可方便地拉出威胁较大的直线弧圈球。正手位反面肱二头肌自然地收缩就可以拉出带有侧旋的斜线弧圈球。

       反手位正面拉弧圈球要比反手位反面拉弧圈球的难度大,威力小。因为反手位反面自然做扩胸蹬地转体就可完成技术动作,反手位正面由于受关节旋转的限制,肌肉力量不便于充分发挥,所以相比之下难度较大,威力较小。反手位反面能够自然地拉出小三角的弧圈球,再加上又带有侧旋,就会给对方增加回击的难度。反手位反面也可自然地拉出斜、直线弧圈球。

           1、   正手位正面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腿分开,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右肩低于左肩,略收腹部,向右后方引拍,拍形稍前倾,在下降期磨擦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拉出高吊弧圈球。当球高于网时,拉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可拉出前冲弧圈球。发力过程中的顺序是,后腿蹬地后,转髋带动肩部,上臂和前臂由右后下方向前上方挥拍。拍触球时,掌心向后下方,拇指压拍,食指放松,迅速屈前臂,手腕内旋,触球时,五指同时抓握上下拍柄,大臂与身体约45度角,前臂与大臂约140度角左右,触球前手腕外展,击球后,重心移至前脚,挥拍结束时,前臂与大臂的夹角约95度角左右。球拍挥至面部左前方制动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击球时,蹬地转体,同时五指抓握上下拍柄,甩腕后将球击出。

            2、   正手位反面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腿分开,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肩低于左肩,略收腹部,向右后方引拍,掌心向前上方,食指稍压拍,使拍形前倾,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拉出高吊侧旋弧圈球,当高于网的球,拉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可拉出前冲弧圈球。发力的顺序是,右腿蹬地后,转髋带动肩部,上臂和前臂由右后下方向前上方挥拍,拍触球时,掌心向前上方,食指稍压拍,拇指放松,迅速屈前臂,肱二头肌收缩,同时屈腕,五指同时抓握上下拍柄,触球时大臂与身体约40度角左右,前臂与大臂约145度角左右,击球后重心移至前脚,前臂与大臂的夹角约为95度角左右,球拍挥至面部左前方制动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击球时,蹬地转体,五指同时抓握上下拍柄,甩腕将球击出。

               3、   反手位正面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或平行站立,两腿稍屈,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略收腹部,身体稍向左转,右肩稍低于左肩,球拍置于腹前,掌心向前上方,食指压拍,拇指放松,拍形前倾,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前,前臂与大臂约145度角,大臂稍稍外展置于腹前,由左下方向前上方挥拍,两腿向上向前方协助蹬地用力,左脚蹬地用力大些,击球时,五指同时抓握上下拍柄,甩腕将球击出,击球后重心从左向右移动,大臂与前臂约90度角,球拍挥至面部右前方制动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击球时,蹬地转体,同时五指抓握上下拍柄,甩腕将球击出。

                  4、   反手反面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或平行站立,两腿稍屈,略收腹部,身体稍向左转,重心落在左脚上,右肩稍低于左肩,球拍置于腹前,掌心向后下方,拇指压拍,食指放松,拍形前倾,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前,前臂与大臂约135度角,大臂置于腹前,击球时由左下方向右前上方挥拍,两腿向上向前方协助蹬地用力,左脚蹬地的力量大些,击球后重心从左向右移动,大臂与前臂约120度角左右,大臂与身体约70度左右,拍触球时,五指同时抓握球拍的上下拍柄,甩腕将球击出。球拍挥至面部右前方制动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击球时,五指同时抓握球拍的上下拍柄,甩腕将球击出。

              十、单线练习法

此种方法可使初学者熟悉球性,从不会打球到会打球,从掌握动作的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再到动力定型阶段,是很好的训练手段。

初学者在掌握动作的泛化阶段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动作过大或过小,动作拘束,不自然,消耗很大的能量,但击球的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肌肉过分疆硬,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所导致。

此阶段,教练员要耐心地去讲解,诱导学生,使他们的思想集中在练球上,培养他们对打乒乓球的兴趣,从“叫我练过度到我要练”,一旦到了“我要练”的阶段,运动员就会很快掌握技术动作。

随着初学者对打乒乓球兴趣的提高,就会逐步掌握该项运动的内在规律,使该收缩的肌肉收缩,不该收缩的肌肉放松,从而使运动员从泛化阶段过度到分化阶段,使技术动作趋于规范化。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意志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到分化阶段,初学者错误动作逐步减少,能够正确地、连续地完成正确动作,初步建立动力定型。此时的次数练习法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反复地体会正确动作,不但要使大脑记住正确动作,而且还要使肌肉记住正确的、规范的技术动作,不要过分强调击球的力量和速度,否则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会变形,事与愿违。

在不断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运动条件反射系统达到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不仅动作优美、准确,而且也不怕有新异刺激,可能越有人来参观,技术动作就越协调而优美。此时,肌肉和手上感觉都很好,能够轻松省力地完成技术动作,出现技术动作的自动化。

            这时教练员就要多要求击球力量,速度,旋转,落点等的变化训练。尤其是要求击球速度和旋转,近台要快,远台要求弧圈前冲转而低,随着击球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落点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战术的变化,这时运动员可能就会达到一定的水平。

 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力定型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在训练方法或专项训练的手段上要安排的合理,即掌握了技术动作又提高了兴趣,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好一些的队员泛化阶段很短就过渡到分化阶段,岁数大一点儿的队员比岁数小一点儿的队员泛化阶段时间短,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打乒乓球比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打乒乓球时掌握技术动作要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高,力量等均不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也不如三,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认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尽管你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总觉得进步的还是比高一些年级的队员进步慢,真是费尽心机,收效甚微。相比之下,高一些年级的队员你的话还没说完有时他就理解了,聪明一些的高年级队员有时还能跟教练想到一块儿去。

           有很多的教练员认为从小练习出成绩的概率大一些,练习乒乓球的岁数越小越好,这一点我们均不否认。但是,前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是从11岁才开始打球的,还发明了高抛发球,取得世界冠军,为国争了光。韩国的金泽珠打球的时间也较晚,高中一年级开始也拿了世界冠军,而且步法和直拍的反手攻球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水平。

当然,我不否认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阶段要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发育。一般情况下,不要强制孩子练什么项目和内容,要在各种各样的快乐的活动中去引导和发现他们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然后,再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或有经验的教练员分析他(她)们在哪个方面有发展前途,这时定位可能会更好一些,也可能会节省更多的人才。

总而言之,各个项目有各个选材适宜的年龄段,乒乓球的选材年龄段,通过多年的训练,认为10岁左右或再大1、2岁可能更好一些,可能在训练中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会更快一点。

         1、   右半台斜线攻球

      练习方法如下:

              1)   用正手正面对攻。

              2)   用正手反面对攻。

              3)   用正手正面攻一下,再用正手反面攻一下。

              4)   用正手正面攻二下或更多次数再用正手反面攻相同的次数或更多次数,再变换拍面攻球。

         2、   左半台斜线攻球

        练习方法如下:

              1)   用反手正面攻球。

               2)   用反手反面攻球。

               3)   用反手正面攻一下,再用反手反面攻一下。

               4)   用反手正面攻二下或更多次数后,再用反手反面攻相同的次数或更多次数,再变换拍面攻球。

          3、   左半台直线对攻

       练习方法如下:

               1)   站在球桌左半台的(1)号运动员用正手反面攻球,对方(2)号运动员用正手正面攻球。

                2)   双方运动员均可变换拍面攻球。

         4、   中路直线对攻

        练习方法如下:

                1)   双方运动员均可用正手正面或正手反面攻球,也可用正手两个面攻球。

               2)   双方运动员均可用反手反面,反手正面,反手两个面的攻球。

            5、   右半台直线攻球

     练习方法如下:

                   1)   站在球台一侧的队员用正手位的两个面攻球,站在球台另一侧的队员用反手位的两个面攻球。两人互换攻球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拍 楼主 2009-2-13 21:00:00
 

八、     优点之七扣高球效果好

传统球拍在扣高球时,一般情况下都使用正手正面扣;由于长有拍正手位的反面、反手位的反面均可由上向下发力扣球,因此,利用两个反面扣高球时很顺手。

利用两个反面击球时,如果弧线低形成小扇面攻球,如果弧线较高或者说就是高球,这时可以形成一个大扇面,正手位用正手反面、反手位用反手反面扣高球。如果是中路中间的球,你就可以像排球运动员扣排球那样的动作扣球,或者干脆就像生活中拍苍蝇的自然动作,就可以完成扣高球的技术动作。

九、     优点之八运用“倒板”技术易如反掌

使用两种不同性能的胶皮海面,利用击球后的瞬间使球拍在手中快速旋转180度,变换拍面的技术简称“转拍”或“倒板”,其威力众所周知。但要熟练掌握这门技术较难,横板“倒板”技术还容易些。如果使用长有拍的“倒板”技术简单得到了名副其实的“易如反掌”。由于倒板技术奇快,在对攻中对方很难判断我方究竟使用的是哪一面胶皮;由于球拍胶皮的两面性能不同,回击的球在速度、旋转及落点上会产生很大的反差变化,从而构成更大的威胁。

长有拍可以说不用倒板,它好像是传统球拍一个面攻球后的连续动作,因为,球拍在手中不像传统球拍那样想用另一个面攻球时有瞬间的离手过程将拍面倒过来;所以,长有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教初学者一个方位两面打的攻球动作。

十、     优点之九防守面积大

长有拍的防守面积比直拍和横拍都大。北京体育大学的吴修文教授做了个试验,他说:“握住横拍或直拍,使拍端伸向墙壁站好,拍端与墙壁要有两厘米的距离,胳膊和身体一点也不能动,然后将球拍取下换握长有拍,这时你会发现长有拍的拍端能够紧紧地贴在墙壁上。这也就证明了长有拍比直拍或横拍的防守面积要大。改用长有拍的队员都有这样的体会,胳膊好像长长了一点。

十一、优点之十解决了直拍反手弱的问题

长有拍解决了直拍反手弱的问题。请见本章第三节二、5,反手正面;6、反手反面。不再赘述。

   十二、 优点之十二延长了运动寿命

        使用长有拍最大的特点是: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始终要保持放松状态;因为用此球拍打球时很多动作都像生活中的自然的挥摆动作,如扣高球的动作就很像生活中的拍打苍蝇的动作等。就曾经有人跟吉林省乒乓球队的蔡宁说过,像你这种打法这么省力,防守面积又这么大,往中间一站就够使了,可能你能打到40岁。

十三、长有拍的缺陷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长有拍也不例外,它具有直拍和横拍所有的缺陷。

就拿中路球来说吧,长有拍打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推挡的难度要比直拍大的多;推下旋球稍好一些。如果培学生练球,可以将长方形的拍柄放在掌心内,这样推挡就方便多了。这都是通过实践比较、教练组讨论得出的结论。长有拍的中路有赵岩球和瑞岐球,由于这两种球的发明就大大地降低了中路球的难度。

第一节        长有拍的击球原理

一、原理概述

1、   攻球时增加了几块肌肉参加运动

经运动医学专家和北京体育大学吴修文教授进行的运动解剖学分析后认为,传统球拍在正手攻球时参加运动的肌肉群有: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屈腕肌、尺侧腕伸肌等。除以上肌肉群外,长有拍开发的肌肉群有:肩胛下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尺侧屈腕肌和指屈浅肌。

传统球拍在反手攻球时参加运动的肌肉群有:胸大肌、三角肌前束、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等。除以上肌肉群外,长有拍开发的肌肉群有: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通过上述分析证明:长有拍在攻球时增加了几块肌肉参加运动,不易疲劳,所以入门快才产生了神奇的训练效果。

2、   长有拍的支点

正手正面攻球时支点在拇指第一、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正手反面攻球时支点在食指第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反手正面攻球时支点在食指第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反手反面攻球时支点在拇指第一、二指节、中指第二指节、掌心,三个支点。

在很多攻拉球的情况下无名指和小拇指均是辅助用力的。有时拇指也起到辅助用力的作用,如反手正面攻球和正手反面攻球时拇指也要辅助压在长方形的拍柄上。

3、   新异刺激

根据运动生理学及运动心理学关于刺激反应的理论;新打法、新技术对对手来说都是一种新异刺激。对手对新异刺激所产生的应急动作不同于以往,容易表现出泛化现象,既击球不准确、动作不协调或有多余动作。在训练学上来说,是因为对手接受带有新异刺激的训练太少,而训练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没有这种重复训练所形成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就接不通;既不能形成动力定型,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长有拍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当对手在比赛中初次接触这种球拍时,碰到这种可以用四个面攻、拉球和发球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尤其对方在接两个反面的拉球时,均感觉有些侧拐,这样会导致对方的心理压力更大,有时会接球直接失误,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新异刺激。

“新异刺激”是北京体育大学陈洁论文的节选

二、长有拍四个面的具体功能

1、   正面

长有拍正面适合于拉下旋球。因为拉下旋球时应击球的中下部,而在自然状态下握长有拍时,球拍的正面正好是后仰的,此拍可以直接击球的中下部。同理正面推下旋球更容易些。

2、   反面

长有拍反面适合盖打上旋球。因为打上旋球时应该击球的中上部,而身体在自然状态下握住长有拍时,球拍的反面正好是前倾的,球拍可以直接击球的中上部。所以反剃弧圈球反面更容易,因为反面在自然状态下的拍面正好是零度角。

长有拍反面的进攻都是在肌肉放松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还原快;近台也可以拉弧圈球。

3、   正手正面

在乒乓球运动中,球速是指挥臂速度和触球时的打击速度。挥拍时的加速度越大,击球瞬间的打击速度也就越大。长有拍正手正面攻球的速度之所以快,是因为正手正面攻球时,肩关节的夹角比较大。由于长有拍在握拍上与传统直拍有所不同,在完成正手正面攻球动作时要稍稍抬肘,而这抬肘动作恰恰使肩关节的夹角变大,这时大臂和前臂的肌肉容易放松,从而也会使动作更加舒展。也便于充分利用腰部的转动和下肢的蹬地力量;同时,在击球的瞬间充分发挥前臂和手腕的鞭打动作,短暂而爆发性的击球,使击球瞬间的打击速度大大加快,球的速度就快了,所以正手正面适合于扣杀;如果用正胶皮击球速度会更快。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直拍正手击球时容易抬肘呢?

使前臂屈和旋内的肌肉群包括,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在前臂旋内时,是否要牵拉肘关节外展,也就是直拍抬肘时的错误动作,在用直拍正手攻球时,又要使前臂屈和旋内,又不能使肘关节抬起,这样,掌握直拍正手攻球的动作,就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教练员为了解决此问题,让学生大臂夹着自己的不持拍手练正手攻球,或用不持拍手压住持拍手的大臂进行练习,还有的教练让学生夹着书本等方法来解决不抬肘的问题,这些方法是可以解决直拍正手攻球的抬肘的错误动作,但是,运动员要经过艰苦的练习才能掌握。试想在打球时好像夹着什么东西打球,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分力,攻球时的力量就会减小这是其一;在紧张的比赛有心理变化时也会容易变形这是其二。长有拍与直拍在正手正面攻球时的动作就大不相同了,会打球的人用长有拍时都有压不下拍面的感觉,一用正面打球球就上天了,是因为你有直拍攻球的习惯动作,不能抬肘,长有拍就要求抬肘或者叫肘外展,或者干脆说你就恢复到自然生活中的挥摆的动作就可以进行正手正面和反面的攻球;才能使拍面压下来,所以在用长有拍时正好是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在正手正面攻球时所起到的作用,动作越舒展击球力量越大、越标准、越能控制好拍形。另外,控制长有拍的拍形,有些动作是通过大肌肉来完成的,如两个反面攻球时,是通过转腰的顺势动作就完成了击球动作,如果你掌握了长有拍的击球动作,你就会感到原来它有些动作不需要故意去控制拍形就可完成击球动作。有的人在试打长有拍时就跟我说“我没打球球怎么就过去了,真是不可思议。”

4、   正手反面

旋转是现代乒乓球技术最重要的制胜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球拍的不断革新,旋转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长有拍正手反面拉球的转速比较快,这是由于握拍方法的特殊性,正手反面拉球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手腕的内收角度比较大,前臂和手腕的摩擦发力的触球动作快速集中。在拉弧圈球时,整个动作过程拍形比较固定,而且减少了传统球拍压拍这一动作过程,也减少了分力,因此拉出去的球有较强的旋转。

正手反面在攻球时,前臂和手腕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下就能起板,拍形比较固定,不需要手指做太大的调整。

长有拍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由于长有拍的这种握拍方法在运用正手反面拉球时,掌心向内,接触球的侧部比较多,而普通球拍拉球时,接触球的后中部比较多。以右手为例,长有拍拉球的整个动作过程几乎是盖住整个球的侧部,向左前方发力较多一些,而向上的发力动作较少,尤其是在接触球的一瞬间,前臂和手腕的内收角度比较大,特别是手腕发力集中,略带一点钩进来的动作,所以,拉过去的球就带有明显的侧旋,从而加大了对方回球的难度。

5、   反手正面

长有拍能充分发挥反手正面攻、拉球的威力,尤其是退到中远台和反手大角度的球,反手正面攻球发挥的力量更充分;当退到中远台后,球的速度相对变慢,力量就显得更加重要。长有拍反手正面攻球动作腰部转动充分,大臂和前臂可以高抬远伸,通过手腕的调节,板面可以有较大的前倾角度,便于中远台攻球;特别是从正手位回到反手位时,可以打出较大力量的球。

   如果直拍运动员改用长有拍,开始时用反手正面攻球一发力球就容易下网,这是由于你用食指压拍压的力量太大了,长有拍反手正面不用食指太大的压拍力量就可完成击球动作。

6、   反手反面

长有拍的握拍方法比较适合于反手反面进攻,此动作也可成为比赛中的得分手段。进攻时反手反面能充分发挥身体、大臂和前臂各部位的肌肉力量,适合反拉弧圈球,在拉球过程中无须刻意调节拍形。通过实践证明,中远台具有相持对拉的能力。

长有拍反手反面的拉打动作近似于直拍横打,从其握拍方法来看,击球动作要比直拍横大更自然、更舒展,动作的回旋余地更大,更能发挥人体的潜能。从功能解剖学的角度看,它在技术动作上不要求前臂做较多的前旋,前臂和手腕几乎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就可以调整好拍形,保证了球拍在任何角度上的前倾,而不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或遭到破坏;由于长有拍反手反面拉打技术动作的拍形易于固定,可以明显地加大动作幅度,所以它能充分发挥前臂和手腕的力量,打出强烈的弧圈球。

长有拍反手反面拉球时也带有明显的侧旋。由于球拍的特殊握法,用反手反面拉球时接触球的侧部较多,拉球时几乎是包裹住球的侧部,以右手为例,发力方向往右前方多一些,向上的动作较少,前臂和手腕外展的角度较大,拉过去的球就带有明显的侧旋,同样会给对方造成回球的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拍 楼主 2009-2-13 21:16:00
 

    三      握拍法

       直拍握法是,在球拍的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压在拍柄两侧,拍柄压在虎口上。球拍的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重叠、用中指第一指节顶在球拍的背面。

横拍握法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贴于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在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在球拍的一侧。击球时五指几乎同时用力。

两种握拍法均是由食指和拇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击球。

        直拍的发力击球是通过中指的顶板来完成的(三指重叠握法);横拍是通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和掌心同时握住拍柄来完成的。所以横拍要比直拍发力大,但不如直拍灵活。


     长有拍就是介于直,横拍握法的中间,球拍的正面像直拍的握法,球拍的背面像横拍的握法。长有拍的握拍方法是:

     将食指和拇指压在底板正面的板面上,同时也握住了上面的拍柄。背面是由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重叠后握住球拍背面的椭圆形的拍柄上,同时中指中节指骨顶住底板面上.

     由于长有拍兼容了直拍,横拍的握法,经过实践也证明了具有直拍,横拍的击球功能。

它既有直拍速度快,击球动作小,变化多,手腕灵活的优点;又有横拍的两面攻拉凶狠,防守面积大等优点。

同时也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即直拍反手位弱和横拍手腕发球不太灵活的缺陷。

                     四  预备姿势

正确的基本姿势有利于迅速起动,还击对方各个角度的来球,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

基本姿势为两脚开立,略比肩宽,重心在前脚掌内则,脚跟稍稍提起,两膝微屈,含胸,收腹,两腿处于重心不断地交换状态中,持拍手位于腹前,肘关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不持拍手臂大臂自然下垂,肘关节稍弯曲,手指,手腕放松位于腹前,两眼注视来球方向。

                     五     发球技术

“从发球种类看,我国选手现在的发球种类确实不如60,70年代的老运动员。如前所述,自70年代起,我国运动员基本上以高抛发球为主。近年的全国比赛中,选手不分男女,握拍不分直横,发球时统统把球抛到天上。由于大家都“抛”,使得发球种类单一,相互之间也很容易适应,这也是发球效果下降的一个原因。记得在第35届世乒赛时,外国运动员攻破了我们一个运动员的高抛发球,便破了全体中国选手的发球,使我们前三板的优势难以发挥,丢了男子团体冠军。这个教训应该记取。“这是《乒乓世界》1999年第一期希恩庭写的“杂谈发球”中的一段叙述。

运动员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几套发球;如反手发转与不转的台内短球,正反手发侧上,下旋球,正反手发斜直线急球等,除了直横板的发球技术动作外,四面攻长有拍还可发出晃动式和旋转式发球。使用长有拍不论在发球,还是在打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要放松,尤其是肘关节,前臂和手腕。在发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蹬地转体,大臂带小臂,手腕的大幅度的屈伸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快球和旋转发球等技术动作。

可以用长有拍的四个面进行发球,如掌心向前两个面的发球,掌心向后两个面的发球。每个面均可发出直线,斜线和中路球。

四个面可发出12条线,再加上动作的变化,引拍的变化,红黑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上下旋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就会给对方增加更大的接球难度。

四面攻球拍除了可以按照直拍的技术动作发球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发球方法。这些发球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长有拍刚问世7,8年,该挖掘的东西还很多,在继承和挖掘原有技术动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出新的发球动作,使发出的球更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

从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发球规则,规定运动员在发球时不能有任何遮掩,要让裁判和运动员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球拍。蔡振华说:“大球和11分制的两次重大改革,中国队都有能力很快适应,但限制发球将对中国队,尤其是男队造成重大影响。马林,刘国正,刘国梁,闫森等一批选手都是以发球和前三板技术见长,新规则将大大消弱他们发球的威力。这些球员能否闯过这一关,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我认为要想尽快适应新的发球规则,就必须创造出符合新规则的新的发球方法。这样,才能尽快适应即将实行的新的规则和即将产生的新的发球方法,才能保持住我国运动员的发球威力。

蔡振华认为改用大球后对直拍选手的影响要大一些,但这并不代表直握球拍选手就没有出路了,只要直拍创新还是有出路的。

由于直握法比横握法手腕灵活,这样,直拍就会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无论是在发球方法上,还是在攻球或拉球的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如张晓蓬老师在电视上的乒乓球教学讲座中,所教的直拍正手位背面发球法,这种发球方法会使对方感到很不舒服,很新异,很不适应。

在张晓蓬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我认为要尽快在不遮掩的情况下创造和发明出起到遮掩而又隐蔽的新的发球方法,才能在发球方面领先于世界新潮流。以下的发球除了传统的发球方法外,还有几种发球就起到了遮掩的作用。如晃动式和旋转式等等一些发球方法。

(一)     反手位低抛发球

  运动员站在左半台1/4处,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身体略微向右偏斜。持球手伸平,五指自然并拢,球放在掌心上,持球手要置于端线和假定延长线之后,并略高于球台。利用四面攻球拍发球,引拍时让对方看着红面,用黑面发;看着黑面用红面发。这样在发球时就会给对方一个恍惚的感觉,造成接发球失误或渐接吃发球。

       1、  反手位用反正发直线快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离台约40厘米左右,引拍时,身体稍左转,同时让对方看着反手反面,当球下降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向前挥拍,迅速转腕用反手位正面,小臂带动手腕发力,向前击球的中上部,球离台后,第一跳要落在本方球台端线附近,第二跳要落在对方台面端线附近。

       2、 反手位用反反发斜线快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离台约40厘米左右,引拍时,身体稍左转,同时让对方看着反手位正面,当球下降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向前向右挥拍,迅速转腕用反手反面,小臂带动手腕发力,向前击球的中上部 ,球离拍后,第一跳落在球台端线附近,第二跳落在对方台面端线附近。

       3 反手位用反正发右侧上,下旋短球

动作要领:反手位用反手正面发右侧下旋短球,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上体微微前倾,收腹,身体向右偏斜,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下方,持球手将球稳稳向上抛起,持拍手迅速由右前下方向左后上方引拍,引拍时让对方看着反手位反面,当球从高点期下落时,持拍手迅速转腕,小臂做外旋动作,迅速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动,在拍与球接处的刹那间,手腕配合小臂发力,使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部摩擦,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反手位用正面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前,让对方看着球拍的反面,由左向右挥动过程中转腕,使正面拍面向左侧倾斜,使球拍从球的后中部向右侧上方用力摩擦。

         4 反手位用反反发右侧下旋短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上体稍稍前倾,收腹,身体向右倾斜,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下方,持球手将球稳稳向上抛起后,持球手迅速由右前下方向左后上方引拍,这时,让对方看着反手位正面,当球从高点期下落时,持拍手迅速转腕,小臂迅速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拍,在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手腕配合小臂发力,使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部用反手位反面摩擦,球的落点与反手位用反正发右侧上,下旋短球相同。

反手位用正面发右侧上旋短球时,击球前让对方看着球拍的反面,由左向右挥动过程 中转腕,用正面从球的后中部向右侧上方用力摩擦。球的落点与反手位用反反发右侧上旋短球相同。

        5 反手位用反正发不转球

动作要领:触球时拍面稍立,用反手位正面击球的后中部,不是摩擦球的表面,而是将球向前推送出去。

        6 反手位用反正发急下旋斜,直线球

动作要领同上,击球前让对方看着反手位反面,向左后上方引拍,然后待球下落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向前挥拍,同时手腕旋外使反手正面对着下落的球,此时,拇指也要稍稍压拍控制,使拍面后仰,前臂迅速向前下方用力触球的中下部,使球快速前进并带有一定的下旋急球。

      7 反手位用反面发斜线快球(1)

      动作要领:站位靠近球台的左方,身体离球台端线约为30厘米左右,左脚稍前,上体稍前倾,收腹,同时略向左方偏斜,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后方,当持球手将球轻轻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向左后上方引拍的同时,身体也随之稍向左侧转动,让对方看着球拍的正面,同时手腕要放松,当球从高点期下降到比网略低时,持拍手大臂带小臂,同时,手腕内旋,肘外展,再向右前方挥拍,球拍与球接触的刹那间,食指用力压拍,拇指放松,使球拍从球的左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球的第一落点靠近本台端线,第二落点靠近对方左半台的端线附近。

         8        反手位用反面发斜线快球(2)

动作要领:与反手位用反面发斜线快球相同;当球稳稳向上抛起后,持拍手稍向右后上方引拍,同时身体也随之向右侧转动,让对方看着球拍的反面,当球从高点下降到比网略低时,持拍手大臂带小臂,向前挥拍的同时手腕将球拍由正手位反面转成正面,再转成正手位反面击球,球拍与球接触的刹那间,食指用力压拍,拇指放松,用甩腕动作,使球拍从球的左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球的第一落点靠近本台端线,第二落点靠近对方左半台端线附近。

       9   反手位用正手反面发直线快球

动作要领:站位靠近球台的左方,身体离球台的端线约为30厘米左右,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上体稍前倾,收腹,同时略向右方偏斜。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后方。持球手将球稳稳向上抛起后,持拍手稍向右后上方引拍,身体也随之向右侧转动,让对方看着球拍的正面。手腕要放松。当球从高点下降到比网略低时,持拍手大臂带小臂,同时手腕外旋,肘稍外展,使球拍的反面对准下降的球,球拍与球接触的刹那间,食指稍压拍,拇指放松,使球拍从球的右侧部向中部磨擦。球的第一落点靠近本台左半台左边线的端线处,第二落点靠近对方右半台右边线的端线处。

     10     反手位用正手正面发左侧上,下旋短球

动作要领:站位靠近球台的左方,身体离球台端线约为30厘米左右,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当持球手将球稳稳向上抛起后,持拍手稍向右后上方引拍的同时,身体也随之稍向右转动,让对方看着球拍的反面,手腕放松,当球从高点下降到比网略低时,持拍手大臂带小臂,同时手腕内旋,使球拍的正面对准下降的球,球拍与球接处的刹那间,食指稍压拍,拇指放松,使球拍从球的右侧后中部向左侧下部摩擦,击过去的球落在对方中线近网处 。
         反手位用正手正面发左侧上旋短球时,击球前让对方看着球拍的反面,手腕放松,当球从高点下降到比网略低时,持拍手大臂带小臂,同时手腕内旋,使球拍的正面对准下降的球,球拍与球接触的刹那间,食指稍压拍,拇指放松,使球拍从球的右侧后中下部向左侧中部磨擦,击过去的球落在对方中线近网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拍 楼主 2009-2-13 21:34:00
 

(一)     高抛发球

  高抛发球较低抛发球威力大,是因为球从高达2—3米处回落时给球拍增大了压力,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从而也加快了球的出手速度,增加了击球的突然性;还能发出侧跳的顺旋和逆旋球。从2002年9月采取无遮挡发球规则,这时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将球发的更转,变化更多,才能尽快适应新规则。

  长有牌直拍四面攻球拍(简称长有拍),除了可以像直拍那样发球外,还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发球方法,如高抛球后让对方看着球拍的正面,然后手腕旋内再旋外用反面发球,还有晃动和旋转发球等等,是一些新的发球动作,这些发球动作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一些心理的紧张程度,会给对方增加接球的难度;也可能会起到发球前的遮挡作用。这些新的发球方法会增加很多动作,从而也增加了一些乒乓球的观赏性。

1、   正手位用正面发右侧下旋侧跳球

动作要领:站在球台的右半台(图13),两脚开立,左脚稍稍在前或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身体离球台端线30——40厘米左右,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侧;抛球时,两腿向上蹬地,大臂上抬,将放在掌心上的球稳稳地、直上的抛向空中,同时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持拍手迅速大臂带小臂,向球的下方挥拍,手腕放松,当球拍挥至球的左后方时,利用大臂和小臂的挚动动作,使放松的手腕反弹成向右击球的动作,球拍击球的左侧后下方向右侧下方磨擦,球就会出现逆时针旋转的侧跳现象,击球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此方法也可站在左半台发到对方左半台。

     2、   正手位用正面发左侧下旋侧跳球

动作要领:

站在球台的左侧,两脚平行开立约一肩宽,面向对方,身体离球台端线30——40厘米左右,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侧;抛球时两腿同时向上蹬地,多利用大臂上抬的动作,将放在掌心上的球稳稳地、直上地抛向空中,同时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持拍手迅速大臂带动小臂,向球的下方挥拍,手腕放松,击球时,由球的右侧后下方向左侧下方磨擦,球就会出现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侧跳现象。击球后前臂手腕迅速做向右方摆动的假动作。再还原成基本姿势。

   (二)     晃动式发球

晃动式发球就是利用不同的两个面,红面和黑面发出不同旋转的两种发球。所谓四个面发球就是掌心向前两个面,掌心向后两个面,在发球时加上左右前臂的晃动就形成了四种发球方法;这四种发球方法均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完成,由于黑面和红面的旋转或晃动动作,通过实践证明它就会起到遮挡的发球作用。晃动式方法发球就好像牛剑锋的砍式发球方法;只不过就是增加了晃动和旋转的动作。

       晃动式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下(以右手持拍为例,球拍的正面为红色胶皮,反面为黑色胶皮)。

      1、   下蹲用反反发左侧旋球

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上体正对对方,立于球台中间,身体离球台端线30——40厘米左右,个子高的运动员可稍站得远一些,持球手和持拍手置于腹前,两腿稍弯曲,抛球时两腿同时蹬地,将球垂直向上抛起,持拍手同时上举,虎口向前,让对方看着球拍的红面,向左晃动,再向右晃动,然后手腕、前臂旋内,再向左晃动,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后用球拍的反面顺势击球的右侧后部,发出左侧旋球后迅速还原成基姿势。

      2、   下蹲用反反发右侧旋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用反反发左侧旋球相同。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上举,虎口向前,让对方看着球拍的红面,同时向右晃动,再向左晃动,然后手腕、前臂旋内,再向右晃动,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后用球拍的反面顺势击球的左侧后部,向右挥拍发出下蹲式反反右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3、   下蹲用正正发左侧旋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用反反发左侧旋球相同。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上举,虎口向后,让对方看着球拍的黑面,同时向左晃动,再向右晃动,然后手腕、前臂旋外,再向左晃动,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正面顺势击球的左侧后部,向左挥拍完成下蹲用正正发左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4、下蹲用正正发右侧旋球

基本姿势与下蹲用反反发左侧旋转球相同。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上举,虎口向后,让对方看着球拍的黑面,同时向右晃动,再向左晃动,然后手腕、前臂旋外再向右挥拍晃动,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正面顺势击球的右侧后部,完成下蹲用正正发右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四)旋转式发球

旋转式发球也是利用不同的两个面,红面和黑面在前臂旋外和旋内的情况下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四种旋转式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下:

      1、   下蹲用反反发左侧旋转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晃动式发反反左侧旋转球相同。将球垂直向上抛弃后,持拍手同时上举,手腕和前臂做旋内,旋外的旋转动作,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反面顺势向左击球的左侧后部,完成左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2、   下蹲用反反发右侧旋转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晃动式发反反左侧旋转球相同。就是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上举,手腕和前臂做旋内、旋外的旋转动作,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反面顺势向右击球的右侧后部,完成动作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3、下蹲用正正发左侧旋转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晃动式发反反左侧旋转球相同。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上举,手腕和前臂做旋内、旋外的旋转动作,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略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正面顺势向左挥拍,击球的左侧后部。完成正正发左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4、下蹲用正正发右侧旋转球

基本动作要领与下蹲晃动式发反反左侧旋转球相同。即将球垂直向上抛起后,持拍手同时向上举,手腕和前臂做旋内、旋外的旋转动作,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下蹲用球拍的正面顺势向右挥拍,击球的右侧后部来完成用正正发右侧旋转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以上晃动式和旋转式发球方法,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直拍四面攻问世时间还很短,刚刚七、八年,再加上参与使用、挖掘此球拍功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很少,所以四面攻球拍的很多功能还没能挖掘出来。如除了晃动式和旋转式发球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发球方法,还有待于更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去开发和挖掘;创新出更多的能起到遮掩作用的发球方法。

晃动式和旋转下蹲式发球方法还可发出左、右侧上、下旋转球,长球或短球,变化是很多的;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多叙了。

            六、攻球

      1、   正手位正面攻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腿微屈,收腹含胸,不持拍手臂自然屈肘置于腹前,手指放松,击球时持拍手置于体侧右前方,掌心向下,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大臂与前臂约成135度左右,大臂与身体约成43-45度角左右,拇指压拍,食指放松,击球后挥至鼻尖前方约25厘米处制动,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

    (1)持拍手掌心向下,拇指压拍的同时掌心稍稍向后。

    (2)击球后挥置鼻尖前方 约25厘米左右制动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3)击球时肘要外展一些,换句话说,也就是直拍击球时抬肘的错误动作。

2、   正手位反面攻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腿微屈,收腹含胸,不持拍手臂自然屈肘置于腹前,手指放松。击球时持拍手置于体侧右前方,掌心向前上方,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大臂与前臂约成135度左右 ,拍面稍稍前倾,大臂与身体约成20度角左右,击球前食指与拇指同时由后向前顺势转体挥拍,向上挥置鼻尖前方约25厘米处制动,击球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

(1)        持拍手掌心向上的同时稍稍向前。

(2)        击球后球拍挥至鼻尖前方约25厘米出制动后还原成基本姿势。

(3)        切忌不要用拇指压拍,否则球会下网。

3、   反手位正面攻球

动作要领:两脚稍宽于肩、平行站立,收腹,含胸,不持拍手臂屈肘置于体前靠左侧前方,持拍手置于腹前,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大臂与小臂弯曲约成110度左右,前臂旋外,掌心向上,食指压拍,拇指放松,拍面稍前倾,大臂稍稍外展与身体约成10度左右,击球后向右上方挥至鼻尖前约25厘米处制动,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

(1)        击球时前臂旋外,掌心向上,食指压拍使拍面前倾。

(2)        击球后向前上方挥至鼻尖前约25厘米处制动还原。

(3)        切忌食指不要像直拍那样压的太多,否则球会下网。

4、   反手位反面攻球

动作要领:两脚稍宽于肩,平行站立,两腿微屈,收腹含胸,不持拍手臂屈肘置于体前靠左侧前方,持拍手置于腹部前方,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大臂与小臂弯曲约成110度左右,前臂旋内,掌心向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拍面稍前倾,大臂稍稍外展与身体约成20度左右,击球后向前上方挥至鼻尖前约25厘米处制动,然后迅速还原成基本姿势。

动作要点:

(1)        持拍手掌心向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

(2)        击球时拇指压拍,食指放松。

(3)        击球后向前上方挥至鼻尖前方约25厘米处制动。

5、   赵岩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腿微屈,含胸收腹;不持拍手臂自然放松屈肘置于腹前,手指也要放松。击球时持拍手臂置于体侧右前方,虎口向上,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当球向腰部(中路球)击过来后,右腿膝关节内扣,左臂屈肘置于体前向右稍摆动,这时身体好像扭麻花的动作,同时持拍手向体侧引拍;右肩向前探出,击球时左腿膝关节内扣,左臂大臂带小臂向左后方转动,持拍手前臂内旋,肘外展,拇指压拍,使球拍的反手反面,利用扭转身体,形成甩前臂的鞭打动作将球击出。

    利用正手正面击球时,食指压拍,利用扭转身体,形成甩臂的鞭打动作将球击出。

    动作要点:

(1)        多利用扭转身体的动作甩前臂将球击出。

注:赵岩 男 是北京蓝有乒乓球俱乐部的一名队员。记得在1997年的一次队内大循环的比赛中,突然对方打过来一个追身球,这时,赵岩同学毫不思考地、下意识

地扭转了一下身体,利用正手反面将球击回;此动作非常协调、而且击过去的球还带点侧拐;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击球动作。后来俱乐部的教练员们说,中路球还没有名字,就这样,给这个中路球的击球动作起了一个名字叫赵岩球。

   6、   瑞岐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腿弯曲,含胸收腹;不持拍手臂自然屈肘置于腹前,手指放松。击球时持拍手臂置于体侧右前方,虎口向上,拍端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当球向腰部偏右一点儿击过来后,大臂带动前臂稍直臂直接向后引拍,此时前臂内旋,拇指压拍,然后利用小臂旋外、手腕抖动的动作直臂将球击出。

     动作要点:

(1)        多利用手腕抖动的动作直臂将球击出。

 注:瑞岐球。张瑞岐、北京市人、男、今年59岁。50多年来一直使用直拍、两面攻打法,尤其反手攻球相当凶狠;年轻时是校队队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际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比赛,曾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同学们都很羡慕他。56岁时改用长有拍才3年多,就能用四个面进行攻球、还可用四个面拉弧圈球并带有一定的侧拐、并且发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在球友的乒乓球邀请赛中,有很多的人不适应他的侧拐弧圈球和他的大动作的远台砍式削球方法而败在他的拍下,再通过实践琢磨才总结出瑞岐球的打法。瑞岐球的发明人张瑞岐经常说的就是:“使用四面攻长有拍最大的优点是,在攻球时肌肉很舒适、而且全身可以协调集中用力,觉得动作很自然、舒展地就将球打过去了。”

      张瑞岐通过打乒乓球,身体机能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身架匀称、几乎没有多余的脂肪,打起球来还真像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以球会友、乒乓球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怕 2009-2-14 17:58:00
 

  十一、组合技术动作练习法

   此练习法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还可以提高步法的移动速度,也可提高各种单个技术的组合能力。通过组合技术动作的练习,也培养了运动员之间的团结互助,默契配合等等的一些良好素质。

  单线练习法的右半台和左半台斜线练习中,用正手两个面和反手两个面也可以纳入到组合技术中来,这是四面攻特有的组合技术。

      1、   一点对两点

        练习方法如下:

1)   有规律地打一个直线再打一个斜线。

2)   无规律地变化斜直线。

3)   可用正面打直线,用反面打斜线,也可用任何一个面打两个点。

2、   两点对一点

      练习方法如下;

1)   均用正手位一个面攻打对方一个点。

2)   以右手持拍为例,打直线球(自己台面左半台的球)用正手正面,打斜线球时用正手反面攻球。因为离身体较近的球用正手正面攻球更方便些,离身体较远的球胳膊伸直了,利用屈腕动作就能将球钩回。

3)   初学者 正手移动攻球选用1/4或1/2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过渡到2/3台或全台的跑动两点对一点的攻球练习。

     3、   两斜对两直

        练习方法如下:

1)   反手位用反面,正手位用正面。

2)   反手位和正手位均用两个正面。

3)   反手位和正手位均用两个反面。

4)   反手位用正面,正手位用反面。

5)   两人互换以上练习方法。

4、   攻、侧、钩

    (1)       练习方法如下:

   教练员站在球台的左边(以右手发球为例),先发到对方左半台(1),回球后再打发到对方左边(2),第三个球发到对方右半台(3)。

   第(1)个球运动员用反手反面,第(2)个球运动员用正手正面,第(3)个球用正手反面。

   打第(2)个球时,运动员用跳步侧身,运动员打完第(1)个球后,大部分重心落在右脚上,然后两脚同时蹬地转体,完成跳步侧身的动作。打完第(2)个球后,运动员的重心落在左脚上,左脚落地的同时右脚向右迈一小步,左脚蹬地后落在右脚的前面,右脚再向右迈出一大步,形成交叉步法,然后再用滑步还原到左半台,反复进行。

   整个步法是,跳步侧身——交叉步扑正手---滑步还原;简称一蹬跳、二交叉、三四滑步回到家。

6、跳步侧身   

      跳步侧身就是攻、侧、钩里左半台的动作,也可进行右半台的跳步侧身。

练习时可以用两个反面,也可用两个正面;根据运动员的需要可以任意组合两个面的动作。

双跳步侧身就是双方都采用跳步侧身的方法进行练习。

7、一点对三点

     练习方法如下:

1)   正手正面对三点

2)   正手反面对三点

3)   反手正面对三点

4)   反手反面对三点

5)   正手位的四个面攻三点


8、三点对一点

   练习方法如下:

1)   用正手正面或正手反面移动三点攻一点。

2)   用反手反面攻斜线(1),正手正面攻中线(2),用正手反面攻直线(3)。

9、近两中两远两

       练习方法如下:

1)   右半台近台打两板,退到中台打两板再退到远台打两板;这时,还原到中台打两板,再到近台打两板,反复进行。

2)   左半台与右半台相同。

3)   中线的近两,中两,远两,均可用两个面交替进行。

10、双台练习

       练习方法如下:

1)   两台间距一米,两边摆速练习,左边台用反手反面攻球,右边台用正手反面攻球。

2)   均用正手正面跑动攻球。

3)   攻,侧,钩练习。

    注: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需求规定落点进行多球练习。

十二:限时练习法

通过此种练习法可让学生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过的特别快,转瞬即逝,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训练效果。

1、   一分钟练习。

2、   三分钟练习。

3、   十分钟练习。

注: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不掉球是一种练习方法。初学者多采用不掉球方法进行练习。(2)计数也是一种练习方法。(3)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需求规定训练方法。

  十三、计数练习法

此种练习法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你这组打100个球取得第一名,打下一组时我一定要打200个与你比个高低。在练习中不但增加了队员之间的团结奋战的拚搏精神,也要让学生知道有了数量的积累就可达到质量的变化和飞跃。

1、   打30个球看谁先完成。

2、   打50或100个球看哪组不掉球。

 注意:如果训练击球的速度,就要求看哪组先完成所要求的次数。如果要求击球的命中率或掌握技术动作,就可以让学生打多少次不掉球。

  十四、万次训练法

此方法好像解放军在部队里练正步走似的感觉,非常艰苦,按每分钟打50多板球计算就是三个小时,可培养学生顽强拚搏,不怕苦,不怕累,战胜一切困难,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竞争精神。

此方法还可以使初学者尽快掌握技术动作。有一次练完万次训练后的第二天,我问了几个同学对万次训练的感觉,他们都说你别让我摸着球,只要我的球拍能够着球,我就有点儿能打过去的感觉。

万次训练不要经常出现,要观察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身体情况而定。

在万次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和多观察学生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十五、手势训练法

   当看到教练员的手势后迅速做出灵活的反映,此方法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训练的方法是将五个手指分别做出五个动作,如大拇指是上旋球,食指是快球,中指追身球,无名指反手位球 ,小拇指下旋球。当教练员伸出其中一个手指后,运动员要迅速做出反应,他的拍形就要有所变化,要夸张地做出拍形的变化;挥拍的轨迹也要有所变化,打下旋球时要向上多挥动一些手臂,击球之前拍形还要稍后仰些。打上旋球时拍形要稍压一些,使拍形前倾。这时,教练员注意观察同学们的拍形和整体的击球动作;就能很快地发现他们在练习中是否集中注意力。

教练员可以根据乒乓球的一般规律,编出一套手势训练法的内容;比如可以将脚步训练的内容编成手势训练法进行练习,攥拳为攻,侧,钩;手势8为正手移动攻球,手势V为两边摆速,等等,这样练习同学们会更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2009-2-13 09:25:00
等看下文,感谢楼主朋友分享。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拍 楼主 2009-2-13 13:43:00
 

         二    什么叫四面攻长有拍及其特点

乒乓球教练员们都知道直拍可以进行两面攻球和直拍横打的技术动作;横拍可以进行两面弧圈球。直拍有直拍的握法,横拍有横拍的握法,四面攻长有拍就综合了直拍和横拍的握法。握四面攻球拍时,正面很像直拍的握法,反面又很像横拍的握法,通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四面攻长有拍在用正面击球时很像直拍的技术动作,利用反面击球时又很像横拍的技术动作。

记得在1998年时,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北京东城区体校参加教学比赛,那的一位教练就质问我说:“蔡教练,你不是说你的队员用的都是四面攻球拍吗?”当时我看了学生一眼,嫣然一笑说:“现在我都让他们改用横板了。”过了一会后,我让他们用正手正面练习,此时的动作又很像直板。刚才质问过我的那位教练还真的认为我让他们改用横板了。其实那会用的是正手反面。当他再看到学生用正面打球时,他真是发自内心地说我骗他。也难怪他能够相信,因为两个反面特别像横拍的技术动作,两个正面又特别像直拍的技术动作。

那么,什么叫四面攻长有拍呢?就是将直拍的两面攻球动作与横拍的两面弧圈的击球动作合起来,集中体现在一支球拍上。这支球拍就叫做四面攻长有拍。

长有拍的命名是这样由来的,记得有一位《光明日报》的记者采访我,问我为什么叫四面攻球拍,比起横拍,直拍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它的四个面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等等问了很多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他还真像个研究乒乓球的专家呢 !后来他拿着我发明的球拍挥舞了一会说:“这支拍子还真是总有一个面对着对方,上一个击球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击球动作的开始,握的也很稳,怎么打怎么有,你又叫蔡长有,就叫它长有拍吧 ! ”就这样,从1993年开始四面攻球拍就有了名字。

四面攻长有拍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握拍方法;直拍,横拍的握法均改变了自然休息状态下的手形,长有拍就没有改变手形。因为他是根据人体手形最佳工学原理设计而成。手在自然休息状态下就是它的握拍方法;也非常巧地正面就像直拍的握法,反面就像横拍的握法,同时也就兼容了两种握拍方法。

四面攻长有球拍的最大特点之二就是初学的小乒乓球爱好者都很喜欢长有拍。前国家队员马光弘老师,拿着四面攻球拍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就是将直拍,横拍和四面攻拍均放在球桌子上。然后讲解各种球拍的握法和功能。小同学们一个一个地握握直拍,横拍,长有拍。然后问他们喜欢那支球拍。马光弘老师说大部分同学都喜欢长有拍;因为它握着舒适。

四面攻球拍的最大特点之三是它的防守面积比直拍,横拍都大。北京体育大学的吴修文教授也做了个试验。吴教授说:“握住横拍或直拍,拍端伸向墙壁站好。拍端与墙壁要有两厘米的距离;胳膊和身体一点也不能动,然后将球拍取下换握长有拍。这时你会发现长有拍的拍端能够紧紧地贴在墙壁上。这也就证明了长有拍比直拍和横拍的防守面积大。”

四面攻长有拍的最大特点之四是入门快。北京小学有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叫郭小旭,她的妈妈詹宝春说:“我的小孩使用长有拍只练了两个多月就能打正手位两个面攻球,反手位反面攻球,正手位反面攻球,一个球能连续打200多板,正手位正面能打100多板,反手位反面也能打100多板,有的同学比他练的早三,四个月还不如他打得多呢! 这支四面攻球拍真是让我太惊讶了,入门的速度太快了。”

四面攻长有拍的最大特点之五是发球方法特别多。除了直拍,横拍的发球外,还有四面攻长有拍本身的发球方法,如晃动式和旋转式发球等。只要持拍手举起就会有起码8种发球方法。一个动作就有如此多的发球方法,这些发球动作同时也起到了没有遮掩的遮掩动作,这样就会给对方增加接发球时超前判断的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有拍 楼主 2009-2-13 13:44:00
 

第一节      长有拍的优点及缺陷

一、   概述

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是受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弧线及节奏等变化所规范而制约的。因此任何一种创新技术都应该符合快、准、凶、变、转这五大制胜因素的要求。

前世界冠军江嘉良说过:“直拍反手弱不能改进,的确会处于被动。现在的趋势是要把直拍与横拍的长处都柔和在一块,谁能柔和的好谁就有优势:”

长有拍四面攻的发明就是把直拍与横拍的长处都柔和在一块的大胆尝试。通过几年的试打证明了它是符合乒乓球运动制胜规律的。传统横拍可进行正手正面和反手反面两个面的进攻,直拍可以进行正手正面、反手正面和近期内兴起的直拍反打既反手反面的进攻,三个面的进攻。而四面攻球拍在研制过程中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运动心理学等为理论依据。充分考虑了乒乓球运动项目的“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战术多样化、没有明显漏洞”等特点,开发了直拍正手位的反面进攻,因而形成了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均可进攻的四面攻。通过实践证明是对传统直拍、横拍打法的创新和完善。由于击球面的增多而使比赛的战术更具变化、使对方增加了超前判断的难度,在比赛中占有明显的优势。由此产生种种变化的同时,也增加了乒乓球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二  优点之一握拍舒服

长有拍的握拍方法试图走出直握、横握的定式。直拍、横拍的握法均改变了自然休息状态下的手形,长有拍就没有改变手形。它是根据人体手形最佳工学原理设计而成。在自然休息状态下的手形就是它的握拍方法。它在改变拍柄形状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球拍的握拍方法,则在击球用力方式上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在身体自然状态下进行自然挥拍攻球,在此过程中与传统球拍相比,又增加了许多大肌肉群参加运动;以求更全面地挖掘和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

这种握拍方法,正面的食指和拇指好像直拍握法,反面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好像横拍的握法。通过实践,它正好兼容了直拍和横拍的优点,既有直拍击球速度快、动作小、变化多、手腕灵活的优点,又有横拍的两面攻拉凶狠、防守面积大等优点。同时克服了二者的一部分缺陷,既直拍的反手弱和横拍手腕不够灵活。长有拍的握法是手腕更加灵活,但击球时的握拍是相当稳固的,也就是能够很好的固定拍形。肌肉在击球时更加舒展而且发力还很集中,有很多人用过我的球拍后就会说我的球拍弹性好;其实不然,只是肌肉发力集中而已。好有就是在打中路球时,有很多看起来直拍、横拍不好完成的动作,长有拍不仅能完成动作而且还能发力。此种握拍方法能够挖掘出肌肉和关节的更多的机能潜力。在自然状态下击球也对肌肉和关节起到了保护的的作用。很多使用长有拍的人们都感觉用此拍打球不累,有的专业人士说它在击球的过程中起到了机能能量节省化的作用。

前国家乒乓球女队队员,现在是教练的马光弘说:“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将直拍、横拍和长有拍三种球拍的握法讲清楚后,让这些一年级的同学们再去握球拍,大部分同学觉得长有拍握的舒适,愿意用长有拍练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