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打摩结合拉球新解

庄周迷蝶 2009-2-19 00:13:00
 
  前篇文章谈到要想把球拉得又快又转就要讲究力量的分配,这篇文章谈的就是如何分配力量让球又快又转,个中观点可能有点出人意料之外.
    首先我们可以把乒乓球想象成一个钟表,上面有1~12的刻度:其次,我们来了解出手角度这个名词:球拍在空中划出的运行轨迹称为出手角度;最后我们来了解拍面前倾度:球拍与地面的夹角称为拍面前倾度。
    当球拍以60°的前倾度接触球,那么,拍与球的接触点为2点。出手角度为60°,则力是从2点指向1.5点。当这两个角度确定之后,无论力量F有多大,都会分解成:f前进=F×sin30°,f向上=F×sin60°。
    当球拍以60°的前倾度接触球,那么,拍与球的接触点为2点。出手角度为45°,则力是从2点指向1点。当这两个角度确定之后,无论力量F有多大,都会分解成:f前进=F×sin45°,f向上=F×sin45°。
    当球拍以45°的前倾度触球,那么拍与球队接触点为1.5。出手角度为45°,则力是从1.5点指向0.5点,f前进=F×sin45°,f向上=F×sin45°。
    当球拍以45°的前倾度触球,那么拍与球队接触点为1.5,出手角度为30°,则力是从1.5点指向12点。f前进=F×sin60°,f向上=F×sin30°
    可见拍面前倾度决定了拍与球的接触点,出手角度决定了球受力的方向。一旦这两个角度定下来,力量的分配是自动进行的,无需刻意去分配。只考虑出手角度或拍面前倾度中的一个都是不合适的,必须同时考虑两个角度,才能找到最佳的力量分配方式。但是出手角度不可能大于拍面前倾度,出手角度大于拍面前倾度,就会打漏球了。
    触球点越往12点靠,球向前的力量越大,向上的力量越小,因此,当触球点真的在12点的时候,由于球没有受到向上的力量,击球时球只会往下掉而不会向上走。这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摩得太薄而打滑。
    触球点越往3点靠,球向上的力量越大,球的前进速度越慢,球的旋转会越强。我们提倡拉球时拍面要亮一点,就是让向上方向的力量分配得更多一点,球就越容易向上制造弧线和旋转。
    我自己感觉触球时,拍面前倾度为45~60°,出手角度45°时,拉前冲球比较爆;拍面前倾度60~70°,出手角度60°,拉加转比较好。当然个人习惯不同,拍面前倾度和出手角度是可调的,以自己合适为度,并无硬性规定。
    所谓打摩结合,其实就是出手角度与拍面前倾度的合理分配,按此方式以最大力量和最大的加速去击球,达到击球又快又转的目的。不用想什么摩擦的手法,只要触球前开始加速,在加速中击球即可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9 0:14:15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1条评论

达克70 2009-2-21 23:37:00

楼主大大, 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麻烦您再深入的解析一下"触球点越往12点靠,球向前的力量越大,向上的力量越小,因此,当触球点真的在12点的时候,由于球没有受到向上的力量,击球时球只会往下掉而不会向上走。这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摩得太薄而打滑",

 

在我的理解中, 球向前的力量取决于"球拍给予球的正压力大小和前动力的大小",  那么如果触球点越往12点靠, 即便是前动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那么正压力却小了,因为越接近12点位置,那么球拍的前顷角度必然越倾斜,假设是刚好12点位置,要向前运动,那么球拍必然是与地面平行了,因为我们这个时候不可能以>1度以上的角度去接触球的12点.

 

而且我理解中的磨的太薄,也不是要在12点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人在即使球拍呈80度的时候,因为没有主动迎球而没有咬到球并且向上发力过多, 导致正压力太小而出现摩擦太薄的情况

 

"打摩结合,其实就是出手角度与拍面前倾度的合理分配,再加上主动迎球以创造出足够的正压力和前动力,按此方式在触球后以最大力量和最大的二次加速去击球,达到击球又快又转的目的" 这里解释是否更贴切一点呢?  请楼主大大分析一下.

主板:达克70+正手维佳银V+反手563 副板:达克90+正手岸度500+反手5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09-2-22 00:04:00

     楼主大大, 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麻烦您再深入的解析一下"触球点越往12点靠,球向前的力量越大,向上的力量越小,因此,当触球点真的在12点的时候,由于球没有受到向上的力量,击球时球只会往下掉而不会向上走。这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摩得太薄而打滑",

 

    在我的理解中, 球向前的力量取决于"球拍给予球的正压力大小和前动力的大小",  那么如果触球点越往12点靠, 即便是前动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那么正压力却小了,因为越接近12点位置,那么球拍的前顷角度必然越倾斜,假设是刚好12点位置,要向前运动,那么球拍必然是与地面平行了,因为我们这个时候不可能以>1度以上的角度去接触球的12点.

 

     这点这样解释,如果真的拍在12点触球,由于没有受到正压力,胶皮并没有下陷,拍对球是没有作用力,就如数学上的切点一样,力是传递不到球上的,因此,在12点触球,球就会直接掉下去,而不会向前走。

 

    而且我理解中的磨的太薄,也不是要在12点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人在即使球拍呈80度的时候,因为没有主动迎球而没有咬到球并且向上发力过多, 导致正压力太小而出现摩擦太薄的情况

 

     这个问题并不在这文章讨论范围之内,不过你的说法是对。本文只是分析拍面角度和出手角度的力量分配问题,对于迎前与否之类的实际情况并不考虑,这文章偏向于理论方面的分析,而不是动作分析

 

    "打摩结合,其实就是出手角度与拍面前倾度的合理分配,再加上主动迎球以创造出足够的正压力和前动力,按此方式在触球后以最大力量和最大的二次加速去击球,达到击球又快又转的目的" 这里解释是否更贴切一点呢?  请楼主大大分析一下.

 

      从实际打球方面来说,达克70楼主是对的。不过因为是理论上的分析,并不涉及迎前这个动作。迎前可增大力F的数值,对不同角度下的力量分配并无影响,故通篇文章对击球动作没有一点涉及,达克70兄可能没有注意到这点。

        但并不是说理论和实际打球完全脱离,达克70兄补充了我没有涉及的方面,在此表示感谢。

     至于如何提高力F的数值,我会有专门的文章来论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2 0:09:1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09-2-22 00:11:00
  楼主有自己的见解,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09-2-19 00:14:00
乒乓球上点分布示意图

[原创]打摩结合拉球新解

[原创]打摩结合拉球新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2009-2-19 06:32: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iyuzhu58 2009-2-19 08:06:00
什么是出手角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达克70 2009-2-22 23:05:00

感谢楼主大大的分析和鲜花鼓励,以前我大都是在潜水,今后我要更多的参与到论坛的讨论, 期待看到楼主如何提高力F的数值的技术文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2 23:09:25编辑过]
主板:达克70+正手维佳银V+反手563 副板:达克90+正手岸度500+反手5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啤酒肚手机认证 2009-2-22 19:43:00
谢谢,学习理解中[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276307828手机认证 2009-3-12 14:41:00
好贴,受益匪浅。
踩着上帝的头顶爬上天堂的屋顶,向地狱的第十八层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