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拉狐圈

ygzyw 2004-7-26 21:35:00
见到很多球友在论坛上发表拉狐圈的贴子,对提高业余乒乓爱好者的球技有很大帮助。大家讲拉狐圈有前冲、高调等,拉球时腰、臂、腕的用力及方法,拉球的部位等,但谈及球拍接触于球的部位的则很少,我是一位乒乓爱好者,横握,两面反胶,请教各位高手,拉球时,球拍接触球应掌握在哪个部位,是接近拍柄,还是靠近拍头,是用拍的下部摩擦球,还是用拍的上部摩擦球?请赐教!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1条评论

潜龙 2004-8-1 21:42:00
拉弧圈当然是用拍头啦
CYH 2004-7-29 19:26:00
以下是引用wlv2在2004-7-29 16:08:13的发言:
击球:拍子中部
拉球:拍子下部
[em04][em04][em04]


我觉得拉球时拍的触球点要用比较靠近拍头部,这样力臂比较大。还要在中部偏迎球的一边,这样摩擦距离长
wlv2 2004-7-29 16:08:00
击球:拍子中部
拉球:拍子下部
[em04][em04][em04]
我打球,我郁闷~~~~~~我能!
thj1000 2004-8-10 17:13:00
我觉得版主说的有道理,我按他说的试验几次,满有收获
箫池 2004-8-1 14:57:00
以下是引用wanggc在2004-7-31 3:06:34的发言:
拉前冲不是打得比较多的吗?磨得少的吗?我看过一些人打比赛,反拉的时候板很前倾,拉球出来也没有什么声音,但是球并不前冲的啊,只是弧线低点而已。

反拉弧圈的确是摩擦多,打得少,这是由来球的旋转强度来确定的,对于上旋转强的球,你越是发力摩擦回球,回出的球质量越高,并且,发力摩擦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不吃转。因为,上旋球拍时会受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影响,球会向上弹出,为了避免吃转以及加上自己的转,只能在球拍触球的瞬间快速的收前臂去摩擦球,使自己的挥拍速度超过球向上弹起的速度,球在拍面上才能有充分的摩擦距离。只有这样,反拉球才会有较低的弧线和自己能够控制的落点。反之,如果反拉时自己不发力,只是靠来球的上旋来把球“带”或“挂”回去的话,那就等于吃了转,回球的弧线会比较高,容易被人一板杀死。
老家伙忠告:筒子们,少折腾,伤钱!
wanggc 2004-7-31 03:06:00
拉前冲不是打得比较多的吗?磨得少的吗?我看过一些人打比赛,反拉的时候板很前倾,拉球出来也没有什么声音,但是球并不前冲的啊,只是弧线低点而已。
gong_chen 2004-7-27 10:49:00
如果把球看作一个时钟的话,拉弧圈应该摩擦球的3点到12点的部位。高吊弧圈多数是摩擦3点到1点之间的部位,而前冲弧圈多数是摩擦2点到12点。具体看来球的旋转程度以及你自己的动作和手型的调整。

球拍中央的那个部分,触球的手感是最好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这个部分来击球。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gong_chen 2004-8-2 08:25:00
我不知道说用拍头来拉弧圈的朋友具体所表示的是什么部位?也许你们所表示的是球拍中央略偏拍头的部分,那么我没什么意见。

如果你们表示的真的是拍头的话,那一定是有问题的。拿个球在拍头颠几下,再到中间颠几下,感觉一样吗?何况,拍头的面积小,击球漏过的可能变大了。仔细去看看高手比赛的录像慢动作吧,没有人真的拿拍头去拉弧圈的。同样的道理,说用拍的边缘来击球的,也一样有问题的。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CYH 2004-8-1 11:07:00
中国传统的纯摩擦式的前冲弧圈和高吊弧圈的区别主要在于击球点不同和发力方向有些不同,所以出球的弧线不同,还是摩擦为主。打磨式弧圈则撞击的成分多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