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李晓东论乒坛格局:强队有各自缺陷 中国理应强大

风刀霜剑 2009-4-16 10:01:00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李克非

  李晓东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教练员,也是王励勤的主管教练。

  中国篇

  这次奥运会,从成绩上来说是创历史的:第一,自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中国男女队还从来没有同时升起过三面五星国旗;第二,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第一次设团体项目,面对新赛制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夺得了奥运会团体赛的首金,意义重大,毕竟团体赛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水平,体现了综合的实力,一路全以3比0拿下来,尤其在其中的单打比赛里,咱们三员大将对国外选手最多丢一局,从比分来看是比较轻松的,虽然部分过程比较胶着;第三,无论男女,无论是团体还是单项,对外一场没输,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纪录了,想超越它,恐怕要不失一局,那几乎不可能。中国乒乓球队在北京创造了奥运史上最辉煌的成绩,将被载入史册。

  实力引领潮流,不再“敌明我暗”

  这种令人振奋的成绩背后,是中国乒乓球在技术层面的领先。最开始我们讲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争抢激烈、攻守平衡,前两年一次训练工作会上,我们预感到了反手攻防体系的变化,谈到将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以攻代防、以攻对攻、讲理中的不讲理……我们预计到了,把工作做在了前面。两年下来,我们同国外选手相比,技术上有了一些领先,领导说的是微弱领先,实际上还是有一些领先。以男队为例:像马琳把旋转变化加一定的速度,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王皓的打法理论上更先进一些,尤其是反手的攻防体系,跟正手的结合是最完美的,把速度、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历数奥运男单冠军,除了孔令辉、瓦尔德内尔,六届有四届都是直板夺冠。其实直板很难,马琳和王皓走不同的道路,能打到最高点,不仅仅是取得一枚奖牌,对整个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王励勤和马龙,他们也是横板打法的标志性人物。王励勤有速度力量,加旋转、加稳定性;马龙是在较为细腻的整体框架里,加强杀伤力、加强速度、加强凶狠,两人殊途同归。还有陈玘,可能他的实力不如王励勤、马龙,但他的特长、他的杀伤力也是非常非常出类拔萃的,假以时日,如果他能再加强实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原来横板打法,老祖宗是欧洲人,传到中国以后,早期我们有两面异质的横板选手,或者借助球拍性能的变化,或者前三板特别突出,但总归是给人“敌明我暗”的感觉。而现在,对于我们横板的评价,可能就是实力非常厚,比如王励勤对佩尔森那场球,包括马龙以前也赢过一些好手如老萨、波尔,绝不只是靠前三板赢的,靠的是整体实力。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队还是引领着乒乓球打法的大潮流。

  竞争不息,创新不止

  要做弄潮儿,要成为先驱,离不开创新与竞争。这方面,从蔡振华副局长,到刘国梁主教练,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不来梅世乒赛的时候,咱们虽然拿了成绩,但是赢德国队相对艰苦一些,蔡振华当时就提出批评,创新做得不够。所以我们提出,赢得成绩的同时,还要赢得打法的领先,这种领先不能只体现在精神上,不能全靠赛前准备细致,不能全靠心理调节,不能全依赖于临场发挥,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有这种创新精神,我们才能预见到技术潮流的发展,才能走到趋势的前面。

  而创新的实践,也离不开竞争的促进。原来有种观念,就是练好了再赛,自从在雅典奥运会丢掉男单金牌,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强化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解决了赛练关系。很多人不能理解,你又让创新,又要保持成绩,这本身就是矛盾。但我们就是咬牙坚持这个理念,你不竞争,你就没有生命力,你打法落后,你就站不住脚,你得自己去想办法“上岗”,为生存而战,逼着你去进行一些尝试,从而在客观上解决了创新与赛练关系这一棘手的大矛盾。这一点,我觉得对很多人,包括给我以很大的启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6 10:07:04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12条评论

风刀霜剑 楼主 2009-4-16 10:03:00
亚洲阵容更整齐

  日本队有水谷、岸川,再加入韩阳、吉田海伟,对欧洲队还是占优势的。包括新加坡的杨子,这次淘汰了庄智渊,也赢过一些好手,高宁世界比赛也打过前16名。中国香港队这次发挥不佳,但李静、高礼泽、张钰都还在当打之年。而韩国队,从技术含量来讲,可能是对中国队挑战最大的。所以,从亚洲来看,整个队伍的阵容相对比较整齐,虽然有一些是海外兵团,但运动员的年龄结构相对还比较合理。

  反观欧洲,德国队还比较系统,波尔的年龄不是很大,奥恰洛夫、许斯都是年轻队员。许斯的性格还是有些德国人的傲慢、自大,谈恋爱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训练、他的追求,在内行人看来,存在很大的弊病,没练对方向,都没有“吃饱”,比赛的精神状态也不饱满。他如果调整过来,虽然很难打到德国队的一号或是超过奥恰洛夫,但还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三号。奥恰洛夫的潜力更大些,发球有些特点,训练比较扎实,有赢球的东西,力量比较大,尤其反手,可能将是伴随马龙运动生涯的主要对手。德国队还有个后起之秀,左撇子,叫鲍姆。但其它,老萨、格林卡,都是独木难支。欧洲还有一支队比较整齐,就是奥地利队,加多斯这次打得也不错,赢了柳承敏,但他们的平均年龄偏大,在一两年内维持在欧洲的名次还可以,想要在世界赛场上有多大突破不太现实。

  换句话说,欧洲的团体都是一枝独秀,亚洲就比较重视综合实力,队员平均水平也强一些。

  男子乒坛,令人兴奋的苗子太少

  从年轻的队员来看,一眼望过去,令人眼亮、令人兴奋的苗子太少。比较好的,像德国的奥恰洛夫,力量大,基本功也比较扎实,但速度不快。像克罗地亚的加西纳,有灵气,但实力不够、基本功不行,目前为止杀伤力也不强。日本的水谷,自小就是小神童,手感好,台内正反手都能抢拉,但是力量太轻,等于你什么都会,就最后一招打不死对手。从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非常遗憾,我们倒希望彼此间有更强的对抗性,使比赛更激动人心,更充满悬念。我和一些同行聊过,现在有很多运动项目,这几年在世界上处于平稳期、停滞期,这可能也是竞技体育的规律。乒乓球比较兴旺的是十八、九年前,十几支队伍任何一支都是强队,比如前南斯拉夫队、荷兰队、德国队、比利时队、罗马尼亚队、瑞典队、英国队、前苏联队,加上亚洲的一些队。那时候各国人才辈出,而现在他们略显消沉。当然,这可能跟中国队的逐步强大有关,面对中国的举国体制他们难有优势。所以,也希望他们能尽快地重新崛起,因为乒乓球并不是一个区域性的运动,需要全世界的兴旺。

  从中国自身来说,我和刘国梁指导也聊过,如果咱们再换一个阵容,马龙领衔,加上陈玘、郝帅,再加上张继科,能不能打这奥运会?单纯说打球,看世界排名,能打。但要考虑综合的压力、经验,包括队员的成熟度,未必能稳拿,可能会悬一点。再比如前面说了,六届奥运会男单,直板拿了四次冠军,横板拿了两次,目前为止,队里虽然也把许昕作为有潜力的队员在重点培养,但他能不能达到马琳和王皓的水平?现在还不敢说,要看他的努力。除了许昕,后面的直板人才,没有太多。而横板的水平,多是大众的主流打法,现在的新人里,没有像王励勤给对手有那么大威胁的。除了陈玘有点,其他人没有到这程度。从9月1号球拍开始打“无机”之后,速度力量、击球感觉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比较大,从以往规律来说,对于成型的运动员影响更大。一般来说,变革容易使优秀的运动员落后甚至退役,比如,如果没有改大球、起用无遮挡发球,刘国梁、瓦尔德内尔,都没准还能再打一段时间甚至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所以,“无机胶水”问题,对中国乒乓球队是比较大的考验。也需要群策群力、尽快适应,适应之后尽快掌握、尽快发展,全面的发展。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楼主 2009-4-16 10:06:00
女乒几成全运会

  女子乒坛,除中国队外,还是海外兵团占主导。这届奥运会女单前16名里,13个是中国人。这些人也分两个层面:一种是原来的老将,她们是由衷地还喜欢乒乓球。我举个例子,比如王晨,几乎所有公开赛时都在训练,她也有34岁了,我都跟她开玩笑,我说怎么又看见你了?她都有点不好意思。还有高军,39岁了还在打球,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不容易,她们是真喜欢乒乓球。包括中国香港队的帖雅娜、林菱、张瑞、柳絮飞,荷兰队的李佼、奥地利的刘佳,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她们打一般的对手还是可以的,能为所效力的乒协维持门面,比如团体赛打进欧洲的决赛,又如倪夏莲,单打进个前8前4甚至夺冠,在欧洲可能性很大。但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她们的训练条件摆在这儿的,她们的年龄搁在这儿的,潜力还能有多少?她们对中国队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倒是咱们新秀打公开赛时拼的对象。

  还有一些比较年轻的,近一两年里出现的李洁、李倩等等,目前尚不会有多大成就,过几年可能会取代前面说的那批老将,但真正说到对中国队构成的威胁,我觉得也不会太大。比较有威胁的,还是新加坡队,从训练的时数、要求,到运动员的现状、打法,她们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李佳薇稍大一点,而像冯天薇、于梦雨都非常小,包括孙蓓蓓。她们的教练队伍,也是除了中国之外比较庞大的,人多,抓得就比较细。至少从这届看,她们比中国香港队强,毕竟姜华珺这次没有获得参赛资格。包括在广州的世乒赛团体赛,我们输的几局球基本都是对新加坡。又如唐娜这样的,虽然年龄不小,但在国际赛场是个新兵,我们碰得不多。

  总体来看,我们的女队可能会容易一些,后备力量相对来说更多一些。但要说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我历来是比较反对的。无论哪个运动项目,我是这么看的,女孩子抛头露面舍生忘死地干一项事业,从数量上跟男孩子是不成正比的,除了在部分传统强国,随着运动水平的下降,这方面的投入也会相应减少。男孩子今后要承担生活,他对家庭有这种责任感,他这种功名利禄、成名成家的思想要比女孩子强烈得多。所以,从竞技体育来说,男子应该比女子竞争得更激烈,女子毕竟还是对手少一些,对抗性弱一些。

  韩国女队拼韧劲,日本女队缺实力

  现在这支韩国女队,还能拿到团体铜牌,我觉得很不容易。她们这几个人,比如说唐娜岁数也不小了,金暻娥岁数也很大了,而且金暻娥是削球,跟朴美英两人“出土文物” 似的,再加上李恩姬等,其实水平不是很高。这样一支无论天资、实力还是打法的先进性都不突出的队伍,还能维持在世界第三、第四,和中国香港队都能打一打,靠的是管理和训练,是运动员比较能拼、比较能咬。她们跟咱们打是不行,可跟别人打,别人也不好赢,所以说还是难能可贵的。

  日本女队近年来改变了策略,原来用樊建欣、李隽也好,更早的何智丽也好,都是海外兵团作为主体,得以取得成绩,维持乒协的发展,吸引当地的人来学习、来投资。这些年,梅村、小西杏,如今的福原爱、平野、福冈春菜、石川佳纯……则是靠本土力量来发展这项事业。我觉得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希望她们能给世界乒坛女线其它协会做出一个榜样。

  但什么叫榜样?榜样得赢球,改革才能成功。目前看,日本女队的运动员里,没有一个特行的。论身材,几乎全是一米五十多,几个主力就平野稍微个高点,这样你的照顾范围、杀伤力都会受到局限。除了福原爱的球拍有点特点、福冈的发球有点特点,其他人打起来以后,特长不突出,功底也不是特别的深厚。比如说平野,你可以没什么特点,可是你又到不了帖雅娜那种功力。所以,她们发展起来也有点困难。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楼主 2009-4-16 10:03:00
技战术训练之外,还有无名英雄的付出。比如科研分析,现在已经做到了一定的深度,做得质量也好、速度也快,实用而且实惠,给队里的赛前准备提供了很好的科研依据。包括日常的跟踪、全程的监控,随时在第一时间把训练的信息和分析的情况提供给教练,对教练掌控训练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教练组来说,对科研工作非常尊重,主管教练也参与,主教练国梁也参与,我和钟指导(钟金勇)都是直接参与。

  心理辅导,这几年做得也比较多。从早期的王老师(王润平)、李老师(李今亮),到陈静,我们要感谢他们做的许多工作,他们对运动员在心理知识、心理调控上给予了很大帮助。作为教练自身,跟运动员朝夕相处,对运动员的技术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应该更清楚一些,队里也提到了,教练员应该成为运动员的朋友,也成为心理工作的行家里手。队里不只组织技战术会诊,也有教练员组织的心理会诊,指明一个心理调适最正确的方向。总局也在推广,从心理来说,有最好的可控区,有调控区,有失控区,三个区六个方面,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来自于实践,不是纯粹的说教。

  为了准备这次奥运会,我们还请重点省市的主教练、有资历的老教练和领队成立了智囊团,这不是让他们唱赞歌颂词,而是请大家提意见。女队的我没有参与,从男队的讨论过程来看,我觉得大家都把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当成自己的队,不管有没有自己省市的队员参加奥运会,大家打破地域界限,心怀坦荡,从奥运大局出发,提的意见都很中肯、很准确,有时候也很尖锐、很直白,国家队教练听起来很亲切。

  作为一个老乒乓人,看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代,到今天的程度,我的感慨是比较深的,我觉得已经是无微不至,包括生活、封闭训练的场地、专职的体能教练……从各方面给运动员以保障,甚至在很小的细节上,比如参赛时的交通、饮食的细节,我觉得真是做得非常非常到位,我觉得这代运动员非常非常幸福。

  单看某一个局部因素,未必对奥运夺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但只要是有可能、有用的,我们就会努力去挖掘潜力,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做,通过长期积累,综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一种沉淀,就如同文学上的底蕴。这样举国体制下的北京奥运会,我们没有道理不打出成绩来。

  世界篇

  世界继续打中国

  北京奥运会大获全胜,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竞技场上,肯定要尽力去争,但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一些困难甚至负面的隐患,我们也有心理准备。比如现在有一个说法,是不是团体赛应该后打,单打先打,那也有的国家说团体赛还没活动开呢,怎么打单打……凡此种种,终归会有,规则的、甚至是技战术上,都有可能。但世界打中国的格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其实我个人感觉,我们在创新的时候,国外选手也在做,但他们的契机抓得不是太好,动作慢,幅度不大,力度不够。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原本预计的最难打的主要对手,几乎跟我们没有碰头,或者说团体赛碰了一次,单打基本没有碰。也就是马琳碰了一次波尔、一次吴尚垠,王皓碰了一次柳承敏,再就是王励勤碰到施拉格,王皓碰到格林卡这样的。主要对手的技术特长还不够突出,或者有的人还是有漏洞,这一点,咱们的选手做得还是比他们要好一些,像王皓的反手拧拉、马琳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后争抢上手、王励勤的实力和杀伤力……但是,波尔、柳承敏、萨姆索诺夫,包括吴尚垠、庄智渊,他们这几个人的功力,我觉得还是有的,不能以这次比赛的结果来衡量他们的实力,只是他们这次心态调整和临场发挥不好。当然,这也反映了奥运会的残酷,奥运会毕竟是奥运会,成绩跟你的实力不完全划等号,到最后打的是人,不完全是打技术。你想也想不到,波尔0比4输给吴尚垠,你想也想不到,萨姆索诺夫会输给佩尔森……这不是他们真正的水平。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indham 2009-4-16 10:03: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楼主 2009-4-16 10:02:00
竞争有很多好处,至少它公平、公正、透明,而且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竞争的体制也在逐步地完善,由原来的指定,到现在只要你参加队内比赛,就有机会竞争从一般比赛到世界大赛的名额。从省市队跟二队的衔接打起,到二队之间竞争,然后跟一队排名靠后的竞争,再从一队的中层到上层,如果你一场不输,理论上你可以参加奥运会。这种竞争是很系统的,漏洞越来越小,透明度越来越高,这样对于球队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竞争的过程非常非常残酷,很多时候其实是不近人情的。比如王皓最困难的时候难受得哇哇大哭,马琳可能睡不着觉,输了球以后,酒醉趴在那里,还攥着拳头,憋着劲儿。他们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有时候也想打点擦边球、钻点空子。虽然知道残酷,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你说我们教练喜欢这些孩子吗?喜欢!心疼这些孩子吗?非常心疼!但为了事业,不能不这么做。奥运会是伟大的比赛,伟大的比赛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北京奥运会是展示自己最好的平台,这个压力可能胜过所有的压力。

  全民压力,举国动力

  而要把压力化作动力,要在最大的压力下创造最好的成绩,归根结底要感谢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个东西国外学不来,的确在竞技体育发展史上是个强有力的机制。

  从领导的支持来说,你提出想干什么,只要合理,都是积极创造环境去办。而且,我们乒乓界的几代领导都是内行,不是说外行不能领导,而是说如果内行做领导,还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蔡振华副局长只要在北京,每天下班后都要到队里来,队里教练组甚至每个主力队员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这也给了运动员很大鼓舞。国家体育总局也一直把乒乓队说成是一面旗帜,汇报时给教练组的工作以很大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教练团队来说,中国是世界上乒乓球教练力量最强的,各级都有好教练,尤其到国家级,这个教练组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我们总是居安思危,把忘我投入的精神化作巨大的物质力量来进行工作,提出了“只有无能的教练、没有无能的运动员”。与运动员展开互动,无论在管理上、在心理上还是在技战术的发展上、在竞争机制的运行上,千方百计。

  咱们队伍中的运动员也是最优秀的,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几个队员,无论年龄结构、打法水平还是现在的竞技状态,都是处在最佳的时刻。王励勤、马琳出道十年,年纪虽已奔三,但是他们仍保持了世界上最高的水准。王皓自上届奥运会失利以后,这四年也在拼命充实自己。他们的参赛机会不是板上定钉,而是经历了几年系统漫长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赢得“上岗”,赢得全体教练和全体球迷的信任,所以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仅要挑战年龄——这种岁数搁以前很多人就退役了,还要面对输球的困扰、舆论的困扰、球迷不理解的困扰、自尊心的困扰,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竞争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刺激了他们不拿冠军誓不罢休的强烈欲望,也在技术层面促使这代运动员的优势达到了历届奥运会中最明显的一次。

  与此同时,我们的队伍发展也不是仅仅围绕几个主力转了,我们也有梯队的建设、有层次的发展,有很多年轻队员和很多所谓的陪练队员。我们说,你们关键比赛、大比赛时要帮主力完成任务,起到陪练的作用。怎么陪好呢?你得有对抗性,你得跟他水平接近。所以,通过竞争机制,给所有上进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所以,我们全队在一定水平上的运动员,或者说能对主力构成威胁、能给他们能制造难题的运动员比较多,这样,主力的训练对手很多,训练的对抗性很强,而且长期在一起练,这是国外运动员做不到的。这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的保证,不像瑞典,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那一代人统治了十几年,甚至更长,以后没有年轻队员和他竞争,没有人和他训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6 10:06:14编辑过]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阳郝文杰 2009-4-16 13:44:00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楚水清风 2009-4-19 09:41:00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力与速度 2009-4-19 23:4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寒361 2009-4-20 13:55:00
这个我也喜欢,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