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第46届世乒赛十大经典战例赏析

dawanwan 2003-4-3 21:52:00
战例一:刘国正VS金泽洙
  比赛:团体半决赛中韩第五场
  比分:2:1(16:21,24:22,25:23)

  由于瑞典队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比利时队,无缘决赛,所以中韩半决赛实际上就带有决赛的意义了。另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情况是,此前发挥最稳定的中国队核心人物孔令辉在这场比赛中丢两分,把中国队逼到了“华山一条路”的境地,不得不进行第五场的决战:金泽洙——刘国正。

  对比两人的基本实力,刘国正发球抢攻的威力强于金泽洙,他的发球质量和变化,毫无疑问地要强于对手,这也是刘国正的特长技术;接发球手段两人差不多,都以摆短为主,创造条件第四板进攻或进行攻防转换;相持实力,无论从正手拉球的能力和质量上,金泽洙的杀伤力都大于刘国正。如果全凭技术实力进行判断,在打大球的情况下,由于对相持和技术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金泽洙的胜率偏大。刘国正要想取胜,主要取决于战术的正确运用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并且在关键球处理等环节上也要更加精细,才有可能弥补技术上略显下风的状况。

  比赛的实际情况也应验了行家事先的分析。金泽洙几乎占据了全场比赛的主动,3局球都是在领先,有时是在领先非常多的情况下输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领先的情况下思想上出现了保守倾向,在刘国正有几个搏杀球成功后,球不够硬,球的质量有所下降;二是战术变化不够快,最明显的一点是在第3局19比15领先的情况后,正手斜线发球总是出台时,在发球的种类及线路上没有任何变化,假设在这种时候,他发一个到刘国正正手位的短球,可能效果和结果都会发生变化;三是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自信心还不够强,第3局19比17的暂停可以说是不太适宜的,在整个形势对自己都很有利的情况下,暂停反倒给刘国正调整思路提供了机会。如果继续咬牙坚持下去,先出现错误的不一定是金泽洙。

  反观刘国正,就显得坚决的多,在关键时刻的接发球果断的等半出台球,先上手抢拉是能够拿下这场球的重要战术方法,也体现出了中国队战术准备和运用的精细与合理。

  战例二:王励勤VS孔令辉
  比赛:男单决赛
  比分:3:2(11:21,11:21,21:16,21:13,21:13)

  比较一下目前中国这两位最优秀的横板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不难发现,孔令辉的横板打法更接近中国直板的风格,讲究出手快,变化多,台内短球好,突出速度的作用,旋转优势的发挥则不太明显;而王励勤的横板打法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欧洲人的风格,击球质量高,冲力大,前三、四板技术的运用不太讲究灵活多变,而是依靠强大的实力征服对手。

  从两人的技术风格来看,孔令辉要想取胜,就要充分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使王励勤站不稳,心定不下来;二队王励勤来说,必须尽快适应孔令辉的变化,争取更多的相持机会,才能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

  从临场的表现来看;孔令辉利用接发球摆住王励勤的反手位“小三角”,配合搓正手长球,掌握了场上的主动,较轻松的赢下了前两局。但第3局开局3比1领先后的第5分,孔令辉在很主动的情况下,由于略有意外,没有拿下来,反而使王励勤的心定了,有了喘息的机会。乒乓球比赛就是这样,在双方都计算的非常精细的情况下,往往一、二分的结果会转变整个局势。

  通过这场比赛还给我们一个启示,平时“咬劲”的磨炼,对比赛状态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孔令辉在平时队内比赛时“咬”的更硬一些,第3局后半局的争夺还是有机会的,也就不会出现第四、五局一边倒的局面。

  战例三:孔令辉VS萨姆索诺夫
  比赛:男单八进四
  比分:3:1(21:15,21:10,11:21,22:20)

  萨姆索诺夫是本次世乒赛男单比赛唯一进入八强的欧洲选手,这一方面证明,萨姆索诺夫目前仍是与亚洲选手最有抗衡能力的欧洲选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欧洲老将在难有作为的情况,新手还难以承担与亚洲选手争天下的重任。如果这种状况没有根本的转变,“青黄不接”的状况将很快出现,导致欧洲乒乓球一段时间内的滑坡。

  年龄不算大的欧洲名将萨姆索诺夫,在近年来的国际乒坛上战绩颇佳,但每当到了世乒赛或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他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心理上,志向尽管远大,但胆量不够;在技术上,虽有扎实的基本功,但变化和应变能力不足。

  在男单八进四的比赛中,面对孔令辉屡屡从正手突破结合反手大角度对攻得手的情况,萨姆索诺夫在战术上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只顾于应付,搏杀的成分太少,始终没有从被动中摆脱出来。四平八稳是难以从中国队这里占到便宜的。看来,在国际赛场上征战这么多年,他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乒乓竞技的真谛,还需要端正向中国人学习的态度。

  战例四:马林VS刘国正
  比赛:男单八进四
  比分:3:2(21:19,21:13,10:21,14:21,21:19)

  在本次比赛中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同样来自汕头的中国年轻选手,在男单八进四的比赛中提前相遇,着时令人惋惜。

  从两人历次比赛的成绩看,马林的胜率略高,赢球的主要法宝是转不转发球,同时,由于常在一起训练和比赛,彼此都很熟悉,在这种情况下,马林算计的更精确一些。刘国正能否取胜,主要依赖于对马林发球的处理状况,在此基础上,展开以进攻马林反手为主要战术的对攻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人的打法不同,一个直板,一个横板,但技术风格却非常接近,都是以前三板为技术特长,突出正手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反手的相持能力相对较弱。

  比赛对峙的实际情况是,马林凭借精确的算计和赛前的战术准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占据了比赛前半段的主动。进入第三局后,由于刘国正在处理接发球时坚决了许多,再加上经过两局对阵,对落点和旋转吃得准了一些,通过去正手牵制,再回反手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攻防转换的机会,局势向着有利于刘国正的方向发展。在决胜的第五局,两人的技战术发挥都比较正常,只是马林在关键时刻算计的更准一些,才涉险过关。

  这场比赛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在如此高强度的比赛中,运动员的体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精力集中程度,特别是直板单面拉打法的运动员,更要注意平时的体能训练,同时,通过体能练意志。

  战例五:蒋澎龙VS刘国梁
  比赛:男单八进四
  比分:3:1(12:21,21:17,21:6,21:19)

  人们一直在分析推测,改大球对直板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对直板正胶打法的运动员影响会更大。此次比赛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直板正胶打法的代表人物刘国梁和女队的杨影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更给以上的说法提供了证据。

  平心而论,靠着前三板变化莫测的发球和抢攻技术见长的直板正胶打法,由于球的旋转和速度下降,使得原来特长的发球以及拉小旋球的质量降低,对方的准备时间和反应时间相对延长了,能够腾出手来进行多种技术回击的选择余地也增大了,超出直板正胶打法运动员想像范围的球大幅度增加,不像打小球时靠着击球的突然性,总是能控制和调动对方了,翻过来,常常是被对方所控制。

  通过刘国梁对蒋澎龙的比赛,我们可以感到,直板正胶打法应该多借鉴一些直板反胶打法的特点,在力争主动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回旋能力,过于单薄的前几板技术想制服人,看来以后行不通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新设计直板正胶打法的训练系统,才有可能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

  战例六:萨姆索诺夫VS瓦尔德内尔
  比赛:男单16进8
  比分:3:0(21:8,21:14,21:18)

  可以说,萨姆索诺夫与瓦尔德内尔在16进8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出局一人,使男单比赛的悬念减少了一半。

  人们常说:“实力是说话的根据。”这场比赛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瓦尔德内尔有点打不动萨姆索诺夫,以往的办法显得不那么管用了。

  老瓦的一贯特点是,发球出众,接发球手段多,前四板的特长突出,加上比较强的节奏变化,弥补了相持实力的不足。而改用大球后,由于击球质量的下降,这些特点没有过去表现得那么鲜明了,特别是在同萨姆索诺夫这样超一流的实力型选手进行对抗时,威胁减少得就更多,使得以“以不变应万变”对付老瓦的战术增大了获胜概率。

  老瓦在此次比赛中的表现,还给人一种训练不系统、强度不够的感觉。随着比赛难度的增大,手感也在下降,无谓失误增多,由于个别球丧失机会,而影响整场比赛的结果。可以肯定,随着新规则的相继出台,过多的依靠灵感和天分打球,将不会像以往那么灵验。

  战例七:孔令辉VS马泽(丹麦)
  比赛:男单32进16
  比分:3:2(15:21,21:14,21:17,13:21,21:16)

  在欧洲新秀中,除了早几年涌现出来的德国队波尔之外,有希望成气候的也就是丹麦的马泽了。

  第一次看见马泽打比赛是1999年首届世界男子俱乐部锦标赛上,当时他代表德国杜塞尔多夫俱乐部出任第三单打。鉴于他当时的表现、技术打法风格、现有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在中国乒协此次比赛的调研报告上明确指出,马泽是欧洲很有希望的新人,在今后的国际大赛上将队中国队员构成较大威胁。

  马泽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打法粗中带细,台内的摆短和搓长以及正反手挑都具备一定的功夫,并能比较好地领会了现代竞技乒乓球的精神,近台的正手拉、反带直线和反手弹打直线的技术都具备了攻防强转换的能力,给对手造成的压力和威胁时非常大的。

  在大阪世乒赛中,马泽3比2淘汰韩国选手柳承敏,进入16强,此后与孔令辉苦战五局。孔令辉以3比2险胜,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大的优势,更多的是得益于大赛经验和由此带来的战术变化能力。所以,我们对马泽的潜力要有足够的估计,以免造成更大的后患。

  战例八:林菱VS金云美
  比赛:女单半决赛
  比分:3:1(21:14,14:21,21:18,21:11)

  “创新是乒乓竞技的革命。”

  朝鲜运动员金云美,在中国运动员创新的直板反面反胶进攻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直板反面长胶进攻技术,形成了一种颇具新意的直板反胶结合反面长胶的进攻型打法。凭着这种具有创新价值的打法,结合自己的技术实力,金云美连克中国队主力李菊、罗马尼亚斯蒂夫闯入四强,成为女子比赛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与陈子荷和倪夏莲的长胶打法相比,金云美的打法则更具变化。她正面用的反胶,可以充分发挥其旋转和速度的特点,而不需要倒板就可发动有效的进攻;反面用的是长胶,可以发挥“怪”的特点,牵制对手,使进攻更赋节奏变化,也为目前不景气的直板长胶打法开拓了一条新路。

  对付这种打法一般有两种战术选择,其一是拉住反手,在对方反手长胶“磕”的过程中,出机会后冲中路和正手,也就是压反手变正手;其二是先去对方正手,减少对方长胶和反胶结合的变化机会,使球形成一种节奏,展开相持实力的对攻,也就是从正手突破。林菱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稳妥,但容易被对方缠住,造成急躁,是动作变形,增加失误。由于林菱在赛前准备时充分吸取了李菊失利的教训,对其旋转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琢磨,使得比赛虽有波折,但总体上心态比较平稳,掌握了比赛的主动。
  
   由这场比赛也让我们联想到,在国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直板长胶打法,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扶植,形成更高层次上的“乒乓小世界”。

  战例九:王励勤/阎森VS蒋澎龙/张雁书
  比赛:男双半决赛
  比分:3:2(21:18,21:10,15:21,17:21,21:19)

  近年来,随着蒋澎龙、张雁书、庄志渊单打实力的加强,中国台北队对双打的研究也已经很深入,在两人的配合、走位、关键环节的处理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摸到了一些打双打的窍门,形成了一对非常有威胁的两个直板双打组合。
在本次比赛中,蒋澎龙/张雁书以几乎完美的发挥3比0首先淘汰了风头正劲的中国队主力组合——马林/刘国正。他们充分发挥了直板速度快、灵活多变的特点、采用摆马林/刘国正反手位“小三角”,在马林/刘国正上手质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进行全台的反拉、反带,取得了主动。在发球抢攻中,蒋澎龙高质量的侧身发力挑打反手位短球,好像就是专门针对我队双打战术练的,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马林/刘国正的战术部署;另外两人非常有意识的两条直线的使用,更增加了他们相持中的主动性和威胁性。

  尽管王励勤/阎森针对他们这些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准备,并在半决赛中艰难的以3比2获胜,但是蒋澎龙/张雁书这两个右手直板反胶组合打双打的路子和方法,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战例十:杨影/秦志戬VS金茂校/吴尚垠
  比赛:混双决赛
  比分:3:0(21:15,21:15,21:15)

  中国队本来最有把握的混双比赛反倒出师不利,第一组合王楠/王励勤第一轮就被香港队王晶/高礼泽淘汰。与此同时,韩国的金茂校/吴尚垠则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竞技状态,先以2比0淘汰中国队的李楠/刘国正,再以2比1淘汰王晶/高礼泽,半决赛中又以3比1战胜了非常有实力夺冠的中国队主力组合孙晋/刘国梁,大有势不可挡之势。

  下半区经过几场“队内比赛”,秦志戬与杨影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赛前行家们分析,无论从比赛经验还是单个技术实力上,韩国队都要略占优势,主要体现在接发球能力突出,尤其是吴尚垠在运用摆、搓、撇等技术与手腕的晃动相配合得接发球技术,让许多优秀的混双组合“吃不消”;在发抢轮上,他们均能两面上手,让对手很难抓住破绽;同时两人的身材都比较高,照顾范围大,很利于双打中的相持。

  综合以上分析,杨影/秦志戬的战术指导思想是,不能以惯常的思维,一味的通过短球控制寻找机会,要做到长短结合,充分发挥出直板的速度优势,多运用直线,使对方拔不出手来发力进攻。比赛的结果验证了中国队教练的这种判断,没有任何暂停,仅用45分钟,就结局了3局的比赛。秦志戬也以只报一个项目就夺冠,而成为此次比赛“夺冠概率”最高的运动员。
摘自《乒乓世界》
[em07][em07][em07]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有梦想,才有未来!网址:www.yinhe1986.cn —电子邮件:yinhett@126.com QQ群号:北方 362300874、东部 20471285、南方 76876535、西部 210509659、

3条评论

阿Q兄弟 2005-3-9 21:11:00
谢谢版主,您给我着个球痴又上了一课!!。。。
初级阶段 2005-3-11 21:35:00
今天又重放了第47届世乒男团决赛的录象,第一场:王皓VS波尔的比赛,太经典了,那一场真正体现了直板横打的威力了,王皓以3:0完胜波尔太爽了。
初级阶段 2005-3-10 20:57:00
刘国正与金泽珠的那场比赛当时我看了转播,当时紧张的心是无法形容,当刘国正拿下最后一分时大家都忘情的拥抱在一起,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顺便来段历史小段:2个半小时才胜的一个球
时间:1963年 地点: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1963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罗马尼亚队巴奈斯对波兰队欧立克的比赛创造了两个半小时才失一球的纪录。两个人一上场就开始对搓,经过了2个半小时,比分仍为0:0,引起观众起哄,后欧立克打了1个擦网球,巴奈斯补救不及,欧立克才首得1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