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如今在乒乓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我,我试图努力的搜寻着我的乒乓记忆。遗憾的是,那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无法连续的片断,无论我怎样的想把他们攒成一套如电影胶片一般可连续播放的东西却总是无济于事。清晰的,模糊的,藕断丝连的,点点滴滴的,那些残存的片断如果连续的在大脑里过一遍,那就是我用不连续的片断描绘得我的连续的乒乓记忆。
片断一:初涉乒乓球
我想大概是90年我上初一的时候,那个时候突然的同学间烧起一片乒乓风。而且更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时候班里竟然有几个会拉球,会抽球的,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给人感觉是打得不错的,吸引了绝大部分女生的注意力。那个年纪的我们(现在看看绝对的小屁孩儿) ,有一种普遍的想要吸引异性注意力的渴望,这也是那个年级的普遍共性。于是,我们大都学起了乒乓球。
印象中我的第一块球拍好像是一块五合板的成品拍子,不记得什么牌子了,好像是花2块多前在文化用品商店买的,拍柄处还有一大块明显的树结,正胶。这就是我的第一块球拍。
而我们打球的场地,说起来恐怕没人想象得到,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场地就在教室里,乒乓球台子就是我们上课用的课桌,那种双人坐的长条课桌,四张拚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整张乒乓球台,文具盒自然成了球网。就是如下图的这样的课桌。

课间十分钟,因为时间短,就把两张桌子对拚,我们就在宽度减半的情况下打球,因为人太多了,甚至就在一张桌上,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中间来打球,虽然条件简陋,但也兴致盎然。那个时候那些所谓高手们在两张桌子上打,因为他们可以打长球,而我们这些刚学打球的就在一张桌子上打,连连推挡,那个时候我们班绝对成为校园乒乓文化的一景。还记得在这样的小台子上打球发侧旋球是最有效的,我们那个水平一接就飞,要不就是出了台。如此简朴而刻苦的学习乒乓球,绝大原因竟然是为了吸引女孩子的眼球,想起来就不由自主地哑然而笑。
这个拍子和所谓的球台(课桌)只能成为我的美好回忆之一,如今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了。
片断二:第二块板与第一次中断
渐渐的,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逐渐地掌握了乒乓球的一些基本功,已经能推能挡了,而且偶尔会有一板抽球。那个时候觉得会抽球的人真的太厉害了,而且觉得臭球是那么难学,偶尔能够抽上一板足够高兴半天的。后来恰逢学校乒乓球队招人,在一种惴惴不安中我报了名,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入选了,大概因为当时在学校长跑队训练跟体育室的老师都比较熟的缘故吧。
接受了正规训练,进步自然就快了很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用起了自制的铁拍子练摆臂,知道了侧旋球可以直接攻,知道了用拍子下沿摩擦可以发出最转的下旋球,知道了可以在下旋球的上升期攻球。随着水平的提高,我产生了拥有一把自己的拍子的想法。第一个拍子在加入了校队后就已经不用了,因为那简直不叫拍子。后来的训练也是以用别人的拍子为主。
那个时候还不懂的拍子的好坏,市面上也就是有红双喜、友谊和盾牌这几个牌子。我买了一个红双喜成品拍,现在想想估计是561,大概花了10块钱多一点,在当时也算是不菲的价钱了。单面反胶,胶皮很粘,当时就知道胶皮越粘越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面为红面,背面刷黑色漆的单板反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这块拍子在我考上大学的时候留给弟弟了,后来不知所踪,现在想想,真是可惜太可惜。

因为当时打直板,典型的左推右攻打法,记得当时正手攻是我的绝活,质量稍有不好的下旋球我都可以攻过去,现在改了横板,这一板正手攻反倒没有了。正当我能够拉起简单的侧旋弧圈球初涉加转弧圈球的时候,我的第一段乒乓生涯结束了,因为我初中毕业了。
后来初中毕业到外地上高中,直至考上大学,这期间一直没有再碰乒乓球。高中生活很紧张,乒乓球是没有时间打的,而且学校里只有水泥的乒乓球台子,对于稍有基础的我来说是不愿意在这样的台子上打球的,既费球又费拍子。大学时期我的主项是足球,系队队长,校队主力右前卫,偶尔客串边锋,也算风光一时。因为训练时间都给了足球,乒乓球更无暇顾及了。
片断三:银河k2给我的美好记忆
不知不觉间大学的运动生活在足球中过去了。参加工作后发现足球已经不能成为我的主要运动方式。需要球友,需要场地,需要时间,这些都成为我继续从事足球运动的阻碍和羁绊。于是,我想起了乒乓球。拿起工会给买得好象是叫做福合的成品拍子试了试,感觉底子还在,而且在下班后就可以在单位操练,时间地点都很方便,于是,被我搁置时间长达9年的乒乓球又被我捡了起来。
受当时大气候的影响,起步阶段打直板的我这是毅然选择了横板。一次偶然的操练过程中突然有了拉侧旋弧圈球的感觉,看到自己拉出的球低低的过网并且着台后侧拐,心里那个高兴。因为在我们那个小单位凭着这一手竟然可以拿下许多人。
于是,每天中午和下班时间,我尽量挤出时间来打打乒乓球。因为水平都很低,现在想想进步还真不是很大。这个时候都使用的成品拍,捡起哪个用哪个,所以也就不存在于我的记忆片断里了。
后来换了单位,这个单位的乒乓球水平很高,我的那手侧旋弧圈球的绝活在对手正手位加转下旋球的直逼下屡屡下网,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力。这时球友们建议我配置一个新拍子吧。想想那时水平确实低,不单单是打球水平,还有乒乓球的知识水平。那个时候得我敢单身匹马来到器材店,任凭销售人员操起三寸不烂之舌就给我配置了银河k2底板。其实按照我那个时候的水平,应该从纯木板打起,把发力和动作固定好,可偏偏当时店员给我推荐了这款三木两碳的银河底板。于是,在新装备的鼓舞下,我开始了学习弧圈之路。要说起k2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拉弧圈球很稳定,旋转也很强,借力好。也就是因为借力好的缘故,导致直到如今我的正手位主动发力都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对手故意给我肋部的偏正手位的半高下旋球,打失误的时候很多,这都是当时习惯了借力打落下的病根,一直影响到如今。

不过,银河k2带给我的回忆是美好的。它稳定和加强了我的弧圈球技术,用着它2年后使我的乒乓球水平从业余一段提升到了业余三段。这块板子在我拥有了三碳皇后交易给了球友,因为它各方面太均衡了,太均衡也就没有了个性和自己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放弃它。
片断四:因为孩子,我的乒乓之路中断了2年
不知不觉间,人已年近30,要个孩子成为日程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于是,在得知老婆大人怀孕后,我毅然决然却又心有所属的停止了下班后两个小时的乒乓球活动,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回家给老婆做饭、吃完饭后陪老婆散步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关乎我们家未来的小事上。
从老婆怀孕,到孩子1岁多,将近2年的时间,我没有在摸球拍,乒乓球在我的记忆中继高中和大学的7年了又中断了2年。
片断五:利用点滴时间重操球拍,三碳皇带给我全新手感。
眨眼间孩子1岁多了,而我在一位老年球友的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利用中午时间来进行乒乓球活动。其实以前也可以利用中午时间,但是中午时间短,又刚刚吃晚饭,出一身臭汗下午还要上班,这些不利的因素一支阻碍着我重新打乒乓球。直到后来,这条乒乓之虫终于冲破了我思想的阻挠,勾着我回到了乒乓场上。这个时候我拥有了另一个重量级的武器——挺拔三碳皇。
[原创]我不断中断和开始乒乓记忆
起初接触三碳皇是因为周围的球友有好几个在用的缘故,于是,利用一次机会,拿下了这个二手拍,三碳皇绝对是一款暴力拍,尤其是我这种喜欢借力打球的打法,用三碳皇就好比如虎添翼。但是,三碳皇属于快攻类型的板子,台内攻、拉打下旋尤其好,但是在旋转方面要差一些,拉出的弧圈球速度不够快,旋转也不够强,威胁性较低,但是好在稳定性好,连续拉冲能力强,经过反复试探摸索,最后我把环球999T用在正手,这款胶皮较软,用的是日本海绵,旋转上略有加强,但是远台拉的底劲还是差一些。在近中台三碳皇的暴力与快速是快攻选手的必杀技,但是到了远台三碳皇只能是靠落点和旋转变化取胜。我喜欢三碳皇出了他的稳定性外,最主要的是它借力打力的特点,这样对手突击我正手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带、一挡就可以封过去,而且不费劲,球还不往前走,节奏的变化让对手很容易失误。
片断六:oc是我的技术突飞猛进
因为对于三碳皇正手位弧圈能力不足的考虑,我在精英网收了一块二手oc。起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oc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Oc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正手位尤其是中远台拉冲得爽劲。速度、旋转是那么完美的结合,只要动作到位就会有一击毙命的畅快。但是正手位防守方面却因为我习惯了三碳皇借力的感觉而调整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所改进,改进的过程也就是我不断增加自主发力的过程。Oc带给我的另外一个惊喜是反手位。好多球友发表文章说oc的反手如何不好控、弹、震手,可是oc反手带给我的是快速的弹击、台内轻松的轻拉、中远台稳健的弧圈,尤其是反手位弹压对方弧圈球的绝技让我大呼过瘾,直到如今好多球友与我打球不敢发力拉冲我的反手位,因为我主动发力压过去的球会让对方猝不及防,不仅快而且准,失误率很低。大概很多球友该问我是怎样控制oc反手的,我会在我下一篇文章中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原创]我不断中断和开始乒乓记忆
器材片断到oc就为止了,谈不上烧拍,却也有烧的冲动,但我坚信技术是第一王道,辅以合适的武器将使技术得到最完美的发挥。如今的我,在先前一再中断而又开始的乒乓运动中沉迷于此,如今中断的乒乓已经不再中断,每天中午1个小时和周末一个上午的活动延续了我的乒乓生命,也许今后还会因为别的原因再次中断,但即便它无法再次开始,骨子里的乒乓记忆仍将永存脑海,更何况无论如何它中将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