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从唐鹏看横板生胶的发展

笑天《水晶》 2009-9-16 05:45:00
从唐鹏看横板生胶的发展(转帖)
从唐鹏看横板生胶的发展


  昨天看了北京对上海的俱乐部比赛,其中唐鹏力克张继科和王励勤独得两分,尤其第四场对王励勤一战拼得惊心动魄,为北京队“毕其功于一役”,令人印象深刻。这大约是我第一次看唐鹏的正式比赛,看过后有些个人想法,加上之前零散的观察,写出来请大家讨论。
  想当年王涛退役之时,球迷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横板反手生胶弹击从此恐成绝响。彼时虽有个谭瑞午,但其方方面面的表现令人无法对他作甚指望。就这么过了三五年,当我第一眼见到唐鹏打球时,就感到有些惊喜,王涛的衣钵似乎有了传承乃至发展——唐鹏的基本站位较之王涛少说退后了半步,反手弹打虽然没有了王涛的灵活刁钻,但动作也更为舒展,主动发力的成分更多,身体力量的运用更好,活动范围更大,时不时在中台也可以反手发力,更兼年轻气盛、体格强壮,凸显出几分豪气。
  个人以为,唐鹏入选国家队且有尚可的战绩,标志着横板生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他之前,那些大名鼎鼎的前辈们,从陈静到王涛到孙晋,乃至虽然离世界冠军始终有一步之遥但也颇具人气的师姐白杨,都未能曾挣脱近台的束缚,而唐鹏走出来了,他退后了半步,却是以退为进,为横板生胶让出了一片新的发展空间。
  但这新的空间,却也未见得就是海阔天空。
  其一,中国横板生胶选手的痼疾——反手强正手弱——并未在唐鹏身上得到真正的解决。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唐鹏虽然时有冲劲十足的侧身发抢,但他在接发球时最常用的一个套路就是,上步用反面生胶将来球挑至对手中路附近,迫使对方勉强转上旋后接着以自己反手生胶的连续发力弹打实行“炮火压制”。为了达到目的,即使对方的发球落点为中路偏正手,他也不惜上前转体用反面挑打,即便屡屡因身体难以到位而下网失分也在所不惜。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战术贯彻坚决的体现,但实质上,这是将正手弱势的罩门以另一种方式体现了出来。唐鹏的侧身发抢看似虎虎生威,一板主动发力的暴冲令正手不善发力或是只能打不善拉的同门前辈们难以望其项背,但只要对方能封住他的第一板抢攻,随后就可以轻松地等待唐鹏失误了——由于正手连续拉能力有限,三板斧的唐鹏常常无论机会合适与否,均是拼命发死力,缺乏节奏的掌控和变化的能力,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相持段尤其正手对拉中惊人的无谓失误率。从只能借力打力到只敢“一板过”,也不知能否算进步的一种体现?更何况,从动作结构上讲,唐鹏的正手发力机制是否足够先进,是否已真正与现代弧圈接轨,仍需打一个问号——当王励勤放起高球时,唐鹏在连续扣杀中表现出来的正手杀伤力,似乎在国家队中实在算不上高水准。或许,只是因为站位的改变,为正手的主动发力让出了击球空间,但内在的发力机制,却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其二,既然唐鹏仍没有摆脱对反手的过度依赖,他的反手又是否足可信赖呢?退半步主动发力弹打,固然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失却了线路灵活、出手隐蔽的传统优势,增加了转入阵地战的可能性,而在阵地战这一弧圈球掌握话语权的层面上,横板生胶与横板两面反胶是否能够公平地对话?比赛中张继科退至中台,面对生胶弹打毫无惧色,站定后以高质量的反手连续拉盯住唐鹏反面,拉得唐鹏动弹不得,这样的场面并不鲜见。张继科还只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横板弧圈选手而已,若单论其反手的连续能力和杀伤力,与欧洲的许多前辈们相比都还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就已令唐鹏略感吃力,如果真遇到格林卡之类,唐鹏的反手将表现如何就很难说了。往往在连顶三板之前,反手弹打几乎全为斜线的唐鹏就不得不强行加力“突围”,其架势颇有打得上算我赚打不上认栽的味道。与此同时,在讲究衔接和细节技术的中国队,唐鹏的反手似乎稍嫌单调,一旦对手回球不是那么规则,尤其当来球带有侧旋、弧线发飘、缺乏前进力时,唐鹏的过渡相当勉强,似乎他的反面除了弹打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技术足以独当一面了,而这往往给了对手以喘息乃至转攻的机会。本应环环相扣连绵不绝,此刻却是一环损而环环散。
  其三,但凡直板单面拉、横板生胶这类打法,往往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一举赢得比赛,选手自身的精神面貌举足轻重,毅力、胆识和对球的理解缺一不可,这就对选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观过往之人,王涛、陈静在这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因此陈静才能奥运封后,王涛虽因机缘略逊且身处男线而未能在单打上登顶,但其44届团体赛中一场未失的表现也颇具大将之风,而唐鹏虽然勇气可嘉,但年纪尚轻的他在毅力和对球的理解方面潜质如何,尚需假以时日才能得出结论,仅就目前来看,他想要超越前辈们,似乎有着不小的难度。
  实际上,蔡振华对唐鹏早有十分中肯的评价:“技术实力相对单薄”。在“单薄”二字的背后,隐藏的是这种打法难以克服的种种内在矛盾,是传统训练体系和指导思想的巨大惯性,是横板生胶在弧圈时代艰难、青涩却可贵的被迫转型。
  直板正胶的血脉刘国梁退役了,削球好歹有个朱世赫挽回点生机,横板生胶呢?已经站出来的唐鹏无疑是有益的尝试,但他还需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更何况,唐鹏之后呢?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4条评论

lq2000 2009-9-16 08:05:00
生胶在业余届的威力很大,但打专业选手就。。。。。。。。。。。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老婆:蝴蝶 波尔限量FL+T05+T64 小蜜:蝴蝶 波尔ZLC ST+T05+T64FX 藏品:波尔限量FL+张怡宁限量FL+蝴蝶60周年限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佳铭 2009-9-16 09:30:00
赞同2楼的说法。要我说啊:干脆就保留反胶,其他什么生胶长胶的都取替,公平竞争,看真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热土 2009-9-16 09:26: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乒乓世界 魅力无限 lyzmw@petrochina.com.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群秘书 2009-9-27 02:56:00
这个我也喜欢,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