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胡言乱语话手感

wanglaomi 2009-10-8 21:29:00
 

乒乓球运动中的所谓手感,实在是一个常常被使用,却又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述的概念。不过,既然是胡言乱语,不妨信口道来,只要众人听得懂,便OK啦。至于是否认同,见仁见智的事,毋须强求,抛砖引玉而已。ffice:office" />

 

首先,手感的形成一定要经过从被动认知到主动驾驭的过程。初学打球,一般从平击球开始,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都谈不上手感,讲究的是正确的动作结构。这时的手感并非不存在,而是不被注意,或者说还顾不上注意。当动作熟练到一定程度,达到某种下意识的惯性动作时,手感凸现了。人们发现,当无数次用某一种相同或者接近的动作击球时,手上的感觉是比较接近的。这就是最初的手感,它虽然是被动、粗糙而模糊的,却是形成手感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正确的动作与错误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手感。为什么纠正动作比学动作还难,就是因为错误的动作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手感,在动力定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旦改变动力结构,怎么打怎么“别扭”,打着打着又循着固有的手感回到老路子上去了。同理,正确的动力结构也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手感,这样的手感也会在合理的动力结构中不断被强化、巩固。在与正确动力结构长期、持续的互动、制约下,手感的感知度愈加深刻、细致,最终达到以手感为依据主动地调整动力结构的高级阶段。因此,初学者从开始就要把形成合理动力定型基础上清晰的手感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有意识地持续地仔细体验,这才是少走弯路的前提。初学者选择器材,要以手感清晰作为重要标准,不应使用重、厚、硬的底板和厚、硬的套胶,这样的器材会严重影响之后的主动发力与手感的形成,从而制约了技术的提高。

 

其次,手感当然是一个综合性的高级神经感受过程,手感在长期被不断重复与强化作用下,必然形成相当固定、敏捷的条件反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下意识”。其实,乒乓球训练中长期单调的各种训练,就是在建立这种下意识。就技术角度而言,高手的很多动作、反应甚至某些简单的程式化的战术组合都是下意识的,大脑的反应往往落后于下意识。而手感是这个过程的核心。比如,高手在触球的一瞬间可以感知来球的力度与旋转程度,并根据自己的位置、重心作出令人难以至信的相应调整,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水平”。手感模糊,必然失误增多,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但是,把这种因人而异的高级神经活动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必须要把它拆分开来,分别叙述。在我看来,手感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虚与实、轻与重、刚与柔。它们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感知过程中却有质的区别。比如发不出台的下旋球,大多数发球不转的原因,是只会利用胶皮粘性制造旋转,摩擦球时板形过平,球没有“吃”进海绵,主动发出的力延着球的底切线耗费了,并没有作用到球上。此时,手上的感觉为“虚”,发不出力,轻飘飘的,旋转、力度、指向性均不强。正确的发球,应该是把板稍微“立”一些触球,利用球与板的相互作用力把球“吃”进海绵,在发力的一瞬间“裹”着球做一个内向的弧线,目的是延长底板、胶皮对球的作用时间,使球不要太快地脱离,此时的手感为“实”,手腕、手指尤其感觉到球的份量,发力有了“目的物”,旋转与力度有了控制的标准,指向性也因此明确。从概念上讲,虚与轻似乎不容易区别,但虚没有明确的“目的物”,因此没有控制的相对标准。而轻则有明确的“目的物”,只是力度上相对较小而已。虚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多于轻,比如减力挡,其目的是“泄力”,以改变来球的速度与力量,使回球落点飘忽,对手容易找不准触球点和节奏而失误。在回球的初始阶段,球板只是在来球的必经之路上等球来“撞”板,触球后随来球力量“有抵抗地后退”,接着用腰腹发力将球“顶”回去。在这一过程中,手感是“虚”的,与轻不同的是富于弹性,因此而加入了“柔”的概念。减力挡动作如果不柔和,必然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许多人就是因为不能较为深刻地理解虚与柔,手腕与小臂过于紧张,因此达不到“泄力”的目的。再比如扣杀,球板比较“立”,与正压力方向几乎平行,球脱板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并不强,此时的手感是“刚”与“重”;暴冲时球板倾斜,与正压力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要把球吃进海绵里再甩出去,球脱板速度相对较慢,力量大、旋转强,此时的手感是“柔”与“重”,小臂、手腕、手指都要有一个从放松到绷紧的快速变化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中发力不够集中或者过程不清晰明显,会造成回球力量不够或旋转不强不冲。显然,“柔”所包含的内容又比“刚”多。此外,接同样力度的弧圈球,旋转强的手感“重”,搓接下旋球,来球旋转越强回球越要吃得住,手感越要“实”,等等等等。总之,构成手感的诸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因此,明白了什么是手感,就会明白手感的重要性能,从而产生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手感形成或与自身手感相符的器材的动因。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乒乓球打到高级阶段后,应该是以手感为基础调整动作,从而使手感主动、有机地参与到运动的全过程。一般而言,手感是动作的结果,因而是被动的。但由长期正确的动作形成的手感,又是相对固定的,它反过来又可以检验动作的正确性、器材性能的差异。许多人在挑选器材时无所适从,试来试去下不了决心。高手们一件器材上手打几个回合,便知取舍。所为何来,手感。比赛中,相对固定的手感会使选手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标准,并以此去感受不同选手之间、同一选手的不同动作之间所产生的微小差异,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减少失误,克敌致胜。

 

罗嗦了半天,看起来是在说乒乓球技术问题。其实,我是在强调手感在乒乓球技术上的重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器材是形成特定手感的绝对重要因素,合理的动作加合适的器材,必然形成良好的手感。反之,等着你的一定是弯路、邪路甚至是永远也走不通的路!

 

 此文原本发在了器材版,但那边的版主认为放在技术版更合适一些,故在这里再发一次,不知是否合适。见笑了。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3条评论

wanglaomi 楼主 2009-10-8 22:10:00
这贴发重了,删了吧!不好意思,添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admoon 2009-10-10 08:46: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兼职销售精品艺术暖气片,XD们如有装修房子的,可以找我哦:http://t-yijiaju.taobao.com/ 给俺信誉,给您实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admoon 2009-10-9 21:56:0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兼职销售精品艺术暖气片,XD们如有装修房子的,可以找我哦:http://t-yijiaju.taobao.com/ 给俺信誉,给您实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