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总是让人激情焕发,总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总是激发出人的创造欲望,友谊与比赛共存。
正规的训练,科学的步骤,良好的氛围,专业的指导......
可以说是我这一代乒乓球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成长环境。
向前追忆,也许一只球板,一张胶皮就是许许多多乒乓爱好者的奢望了。
时代不同了,真的不同了,小弟虽年仅三十几许,却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em1024]
依稀记得92年的夏末时节,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小弟冰天雪地拿大顶求教正手攻球而不得,虽然喊出了大洋两块烟土二两的悬赏,但仍然打了半年直板而不会正手攻球,继续美人照镜、反弹琵琶、腋下偷桃等反串派动作。[em1025]
网络时代,真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时至今日,在网络上什么学不到?嗯,原子弹、运载火箭、核潜艇的设计图纸......这些当然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分不清真假。看着网络上一应俱全的资料和教材,真的是感慨万千,早知如此,何不等到近日再学球?(等到今日再出生岂不更妙?)[em1027]
说句中肯的话,游击队打法和动作不是我们的错,那是所处年代造成的;现在的小孩子可以有球班可学,可以买到最顶级的器材,一上手就是国际接轨的软硬件条件。爸爸妈妈给背着球包,爷爷奶奶给拎着饮料,小姑小姨给擦着汗水......,天老爷呀,这什么年代呀?我小时候可是10岁就在家当大厨了,我女儿今年11岁了,连过马路还不让人放心呢。[em1022]
十几年的岁月,光阴一闪而过,豁然回首我这不值得一提的短暂人生居然颇多感慨,忍不住找了个没人的胡同抱着电线杆子大嚎:馒头都从2分5涨到2毛5了呀!乒乓球从三毛钱涨到三块多,也是理所当然的嘛。[em1029]
92年的夏末时节+半年,这回的确是大雪纷飞的日子......,打了半年直板不会扣球的我,那时候的我很聪明,大家都这么说,以后我找机会好好说道说道。那时候不会扣球,于是开始寻找变通之路,于是想到了改拍。说来惭愧,我那时候拿别人送的七夹直板揭了两层胶合板,在下面接了块木头,自己削了两片把柄,两颗钉子一钉,那就是我最早的横板了。然后把别人丢垃圾堆的直板套胶揭下来,连海绵带破胶片的自己用粘得牢车带胶粘了上去,还是两面红色的,哈哈。记得那个拍子很硬很弹,在我现在看来,什么炭板都没那个拍子力量大,几乎就是个一点弹性没有的大铁板,能敲死人的那种。一年之后,也就是92年的夏末时节+半年+1年之后,我用这个狗不理的拍子打了区冠军的事儿我就不提了(其实那亚军也刚学会扣球不到一百年,噶噶噶噶~~)。当然,后来发生了PLMM主动求人上门提亲的美事,缘由是这丫的实在太会过了,扣得一分钱掰成两半不说,路过个蚊子都得刮下二两油来!当然,被我义正严辞滴拒绝了。我微微一笑说道:我们还小,还在学习阶段,正是树立伟大情操,奋勇扑街的大好时光......。[em1020]
改了横板就会扣球了嘛?噶噶,扯蛋。于是俺从三十六路灭蝇拍法中去芜存菁,开始了日后臭名昭著的一力降十会的暴力之路。咧咧寒风中,俺挥拍大吼:剑出无回。(其实一板扣下去,人踩着迷踪步伐趔趄着就出去了,俺想回也回不来鸟)[em1004]
激情燃烧的岁月,每每想起那段时光,我都会这样去形容。
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不是他先发明了灯泡弄得我没啥鼓捣的,估计我那阵也就鼓捣灯泡去消磨过剩的精力了。那时候咱国家还不富裕,刚有万元户不久嘛,所以俺一个在校生也穷得理直气壮一些,看人家有正胶,牛得鼻孔看人,上商店一看七八块钱!买不起啊!那时候我一个月生活费才15块呀!于是我把胶皮揭下来,胶粒朝上粘在海绵上当正胶去打,还以颜色。打了几天发现木有啥新鲜的,然后把胶皮再翻过来贴海绵上,嘿嘿嘿。后来,经过苦心钻研,我把两层单胶皮粘在了一起,名曰馅饼,可惜后来死活揭不开了。那时候正是直板两面攻这股歪风邪气抬头的时候,于是我身为有痔青年的楷模二话不说便用锯条锯了横板的拍柄......三天之后又泪流满面的用钉子钉上了。那时候,为了有球台可打,不惜卖身给邪恶的学校做清扫员,以打扫球室为名天天叮咣到深夜,就连停电也得点蜡鏖战。
那时候,我可以夹着三只球拍(外衣里左胳肢窝夹着三只球拍走路摆臂都不耽误,我夹了那么重的三只球拍都无妨,所以由此可见“衣关禽兽”也不算个啥)满市里各个单位的找球台找人过招。只要在门卫那蒙混过关,剩下的就是涎着脸,堆着笑,一脸殷切,满眼渴望的站在球台边上看球,几个小时盯下来,脸皮再厚的人也得客气一句:你打两下?于是我就厚着脸皮上台了,噶噶。不过这事儿也难说,忆往昔,与一个球友初相逢,正值校草年华,他楚楚可怜滴对我使这招两个多小时,我楞装没看见他,无视他故作媚态的天真大眼睛,看着他离开时沉重而沧桑的脚步特有成就感。转过月来,报应来了,这厮三个多小时楞装没看见我,而且连面皮都不带黄一下的,自顾自滴Hi~~,枉费俺N筐菠菜......。俺不由得仰天长叹道:想俺自幼修习厚黑之道,今日始知强中更有强中手。[em1025]
话说俺那三只球拍,愣是没一只是好道儿得来,貌似一只是别人送的直板改制而成,一只是卖了我家老黄狗的心理补偿购得(卖了80,才分我30,早知道抱着老黄脖子多哭一会),一只是年节时扮可怜讨得压岁钱购得。一只双反横板,一只正反反长,一只双反直板,只要是打球就三只球拍轮番上阵,碰到啥人就拿啥仁儿磕他。
渐渐地,俺祸害拍子出了名,于是乎方圆百里......,嗯,也许是十里,粘拍子的活计揽了不少。真正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硬道理,俺每天把皮子揭下来粘上去祸害了一年多的经验真不是吹的,甭管多好的拍子到手里立马变铁板,这帮人都吵吵,看那弹性,那刚性,那脱板速度,你看人家那皮子粘的叫水平......其实都是车带胶粘的。估计那也算灌胶的原始形态了......。不过每次要揭胶皮,不用电炉子烤十分钟连门都没有。
弧圈球是谁发明的?
小日本呗!
大家都会这么说,但俺最初的弧圈球可的的确确是自己鼓捣出来的妖蛾子。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咳咳......,在学习发奔球几天之后,面对一个黑山老妖级别的对手时偶尔灵机一动,开始用发奔球的手法往回带球,结果万恶滴黑山老妖被可爱的小男孩打倒了。可是有谁知道,这个小男孩连扣球都不会呀。
鼓捣无国界,祸害出真知!
我们要勇于鼓捣,勇于祸害,这样才能走在全世界流氓的最前端,中国流氓站起来啦。
俺检讨,俺承认错误,俺曾经祸害过不少对手,以至于他们抓掉的头发覆盖在大地上如同大草原一般广袤。
事情,是这样滴。
因为上手时间短,对球性不熟悉,所以后来俺发现正胶不吃发球之际,顿时眼前一亮,跳过了学习接发阶段,跳过了学习反手阶段,直接在反手贴了一块没海绵的9012半高胶。于是乎,俺基本不吃发球了,不用考虑搓球了,剩下的就是抢攻,抢攻,再抢攻。
反手就是一个磕,足以对付一般高手,但是球性变化不多。1.2MM的9012半高胶更多的是生胶的特性,搓球不转,削球不转,接发球不反转,只是下沉厉害(没海绵,下沉最厉害)。可是在俺祸害来祸害去的过程当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条捷径,这是一条通天的捷径呀!
俺秘藏不宣十几年,今日一遭认了罪吧。俺无意中把半高胶弄开胶了,于是发现在开胶的地方触球就有了高胶的特性,在其余的地方仍然是生胶的球性,哇哈哈哈哈。就这点破事,一般人俺不告诉,罢了,今儿个自己写了大字报吧。[em1019]
于是我把整张胶皮揭下来重粘,然后俺粉邪恶的把下半部分搓开胶了......。这样俺可以随时用不同的部位去接球,制造出连俺也稀里糊涂的旋转。从此以后,俺的接发球和回合球充满了诡异,如同俺的背影一般离奇而不可捉摸。明明应该是不转球却反了转,明明应该是下沉球却是上旋球,每一个倒下的对手都是圆睁双目,口吐白沫,面目狰狞,脸上露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凭着拍子赢人,祸害拍子的败家子,野蛮的前三板,基本成了我头上的三座大山。
群众们喊出了一句口号:此獠不除,我等夜不能寐。
在俺成名之后,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确实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要顾及自己公众人物的形象,一方面要时刻辩解自己的声誉问题,咳咳。
终于有一天,俺累了,经过具有深度和成熟的思考之后,俺想起了俺老孙家的伟人们:孙中山先生,孙膑先生,孙不二女士,孙悟空先生.....,咳咳,貌似没一个脾气好的。如果是他们站在我的角度会怎么办捏?他们会任人鄙视么?不!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刺激,俺痛下决心决定改拍、改打法。
走在时代的前列,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常言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那条路走了也白走。[em1012]
于是俺在93年丢掉了所有的魔教武功,开始专心双反两面弧圈打法。
于是俺成了全市第一个两面弧圈打法的异端,一直走到今天,再没动摇。改拍之后经历了大幅度的水平下降,重新学习接发球,重新学习反手的各项技术,重新调整所有的东西,一切一切都重新开始。在丢掉了独门武器之后,俺的战绩大幅下滑,几乎是逢场必输,最后成了不入流的小角色。经历过当面的嘲讽,经历过惨痛的赛事,经历过无声的排挤,如同站在单行的马路边上,看着一辆辆车从自己身边开过去那般,只有自己站在原点,形单身孤,天上飘着零星的雪花,灰暗的天空似乎预示着艰难的前程,大风起兮......风....风呢?导演,风扇开开好吧?烘托下气氛。俺没有泄气,反而更加痴迷反手弧圈,以至于到现在都是正不如反。
要说我乒乓之路的第一次蜕变,正是天津的43界世乒赛,93年好像,我把所有的比赛用录像机设定了自动录制,然后用慢镜头一点点的看,一点点的模范,研究。比赛结束一周后,我身边的同学里已经没有能打过我的了,几个月后是全校,再几个月就是全区了。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天天向上,哈哈哈。机会是平等的,谁努力的多谁收获就多,至少一般情况下是这样滴。
对比今时今日如此海量的乒乓资料,那个年代真是只能用赤贫来形容,书店里买不到教材书,商店里买不到音像资料,市场上找不到训练班,就连器材也是一水的流星成品拍。
有事儿问百度!
就这年代,你说还有啥事你问百度问不到?这要隔十多年前,你问百度?你问天,天都无语啊。
呃,这个时候居然有一个女人加我QQ,就我这没人潜规矩的货....,女人,年龄写着5岁,5岁的女人主动加我?嗯,通过吧。
某某 02:22:49 裸体半个小时50QB。一个小时100QB 俺 02:23:37 呃,,,,?好吧,你先打钱过来。 某某 02:23:48
? 俺 02:24:04 你不是要看俺肉体咩? 某某 02:24:35 看我的谢谢 俺 02:24:55 呃,,,,那给我多少钱?
俺 02:25:05 买卖不成仁义在嘛,真是,我也要付出体力劳动滴。
这什么年代啊这是?咳咳。
有时候看看现在球班里十几岁的小孩,打了三两年球赢了二三十年的老衲们、师太们,感觉牛气冲天,银河系放不下他脚丫子了。真想和他说一句:孩子,你走的是前人铺就的高速公路,人家走的是雪山草原;你吃的是人家嚼烂了一口口喂的食儿,人家吃的是自家产的窝头咸菜;你那汗水才留了半缸,人家那汗水够你小样的游泳了。就和现在很多人瞧不起第一第二代的中国世界冠军,说那烂水平还不赶我呐,他当年要是碰到我,我也能拿世界冠军。兄弟哎,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你放在那个小鸡都拿蛋换苞米面的年代,你指不定傻眼成啥样呢。
生在苦中当作乐,长在甜中当忆苦。
在平时,我总能看到很多学打乒乓的小孩和家长,有时聊天就聊起他们的血泪史,换了多少多少球班,换了多少多少教练,哪个教练烂,哪个教练就是骗财的货。再看看他家孩子娇生惯养的模样,咳咳,你学绣花怕扎手指头不?
拿着最贵最先进的器材,拿最好最优秀的教练当幼儿园教师,拿乒乓当减肥,我想现在球班里学球的小孩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吧。偶有肯下功夫的小孩,但是往往刚出点眉目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乒乓,真正热爱的肯下功夫的往往不能打球,那些被拖着去打球的却把打球当作负担。
在09年横滨世乒赛上,马琳遭遇松平建太,场上战况可谓一波三折,虽险胜之,然面上并无半点光彩,整场赛事令国人冷汗直流,连解说都一度为马琳败北直做铺垫。
后又惊闻小狼松平建太大放豪言说四年后再见,晕哉,不怪我爱人说他输的冤枉,感情他也不服气。
年少的周郎今何在,惯战的吕温候今厢在哪边?当国手的几架马车退役之后,我国的乒乓谁接大梁?目前的国家队派谁上场能稳拿胜券?
几天前在电视里看到邱钟惠老将谈当年夺冠的背后秘辛,那个辛酸,居然还是朱老总临场点将,她背负着多少压力?多少国民的期盼?如果是我在那种情况下上场,两腿离筛糠不远亦。在那个年代,我们赢的不仅仅是球啊,老将的访谈真是看之辛酸,闻之落泪。
在没有金钱诱惑,在没有物欲刺激的年代,我们的运动员是多大的训练量?多大的体能训练量?时下的专业队能比么?
邓大姐脚上的沙袋证明了99分努力+1分天赋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走多远,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国手眼中看不到她那种杀气和斗志?早早的就发福了呢?
时代进步了,但某方面也退步了。
乒乓的运动精神,绝不在衣着光鲜、气质凌人的新一代手中,我倒觉得身穿掉色球衣,发型中古,笑容闷憨的老运动员更加可敬。电视采访的时候,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穿着也是温饱线的水准,但是拿出一块块奖牌的时候,他们的笑容是最最真挚的。
谁还记得刘南奎、金泽洙?那是我最欣赏的直板运动员,没有对国手不敬之意,但是谁能像他们一样,在场上把传统直板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在四五米外的远台用反手和对手打对攻,我至今仍然记得刘南奎在远台用反手抽杀的反弓型背影。使直板的朋友们,你拿的是我国的国粹,各位大侠你把直板反手的各项技术学全了吗你就开始研究反打?推下旋,推侧旋,快推,加力推,减力推,推挤弧圈球,推挤加转弧圈球,推挡快带弧圈,反手弹击这些推挡动作学全了吗?反手攻下旋球,反手拉攻球等等技术都熟练不?中远台反手攻球就不提了。
夺冠重要吗?输赢重要吗?名次重要吗?我个人更看重一个乒乓爱好者或者运动员的执着精神。
我觉得只要是热爱过,激情过,搏杀过,真挚过,努力过的乒乓人,他对于乒乓来说,就是重要的。虽然仅仅是澎湃海潮中的一滴水,他也曾站在自己的奖台上欢呼过。
记得我市里一个乒乓大哥很久前的一件事,他球队里一个很有前途的小孩因为父母要去外地工作,被迫不得不放弃学球,他多次上门恳求,学球的费用他不但不要了,甚至不惜承担孩子的上下学打车钱,承担孩子一部分生活费也认可,只要这孩子能继续打球......,那个场面真是感人至极。可惜到最后他终于没能留住那个小孩,神情甚是悲痛惋惜,用力抱着那个孩子久久不肯放手,我们这帮友情教头也戚戚然。
我这人记性不好,但时至今日仍然能记得那小孩伤心欲绝的哭泣,记得那位大哥满脸的诚恳和令人瞠目的胸襟,也记得那仅仅高过球台的小孩凶狠的扣杀和爆冲,甚至记得他总掉裤子的情形。因为这都是刻在灵魂中的一种感动,在人的短暂一生中能有多少次震撼灵魂的感动?即使从卫星上看不到我的脸、他的脸,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我们不过是一介尘埃,不知一千年后的某颗流星会不会闪动着这样一场回忆划过夜空,更不知那个孩子迟暮之年会不会回忆起幼年的这一个场景,但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一刻,我觉得,我感动了,大家感动了,是的,足以,不需要留下什么痕迹,不需要褒扬与歌颂。对于老教练对球员的那种儿女般的真挚感情,任何的言辞都只是注解。
就是这样一个人品顶级的老大哥,现在那些新一辈的青壮却尊重缺缺,什么幕落西山老,无限近黄昏,好汉不提当年勇等等都上来了。在他年老时打不动了的情况下赢了他大比分,于是就不屑一顾了,可以耻笑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谁上厕所不用纸(好像是接这句 -_-")。
五千年泱泱大国,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祖宗留下多少遗产,多少英雄豪杰枯骨忠魂名芳百世,嗯,都很老很悠久,谁笑一个?你说你是和岳飞比电脑还是和吕布比骑自行车啊?啥?跟和珅比点啥......?你不和他比家产就行,他抄家抄出来的钱是当时全世界的年生产总值,你还是和汪精卫比点啥吧。
我们市有几个抗战老兵,终年是一身破旧的军装,一个月拿几百块的低保,高挺的胸膛挂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勋章,出行在外都是昂首挺胸气宇轩昂,一身正气,一张张刻板的脸庞虽然和新时代的都市气息格格不入,但是终归能够赢得多数人的尊重,所到之处人马车辆无不主动让路,就凭几个字:爷们打过鬼子!他们眼中或许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演化有着无奈和抗拒,但是虎老雄心在,在他们身上仍然能够看到金戈铁马的气息,誓不回头的杀伐意志。
共和国经历了60载风雨春秋,我们荣辱与共,国旗飘扬之处便是和谐所在。
勿忘周总理乒乓外交的一片苦心,勿忘我们获得第一块乒乓金牌时举国欢庆的泪水,勿忘一代代挖井人的蹒跚背影......
后语:
时值我国六十年建国之普天同庆,望着阅兵式上尖端的国防装备不由得让人想起开国大典的捉襟见肘,不由得引发了某衰男回味十几年前一幕幕学球的场景再现脑海,想起最最激情的乒乓岁月,于是扯出一篇头不搭尾,谱不着调的东西。
文无宗旨,仅有咸(闲)味。
或称蛋(淡)文,扯蛋尔。
不敢称征文,一稿的草稿到底,没改过没推敲过,不是什么文,一叶小舟荡啊荡,漂到哪写到哪而已,仅作绿叶下的苍草,以作陪衬。
中国第一个女世界冠军---乒乓元老---邱钟惠

中国第一位获得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的容国团,逝世于1968年6月20日,年仅31岁。

[此贴子已经被反手偏左于2009-10-9 19:27: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