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发球篇

黄革 2009-10-19 19:49:00

x* p% S* C$ Q ' [* c* ^- i- D: V/ S
' Q3 j6 d$ J8 \9 j+ ~% Q
  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自己有几套好的发球,但一些运动员练发球时急于求成,缺乏恒心,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或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不继续钻研了,这是很可惜的。* G- y, u- b6 W2 o  ~
* g. Y- h. @8 {3 n' j- ?
  要练好发球,我认为首先要有恒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发球作用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对发球的兴趣,有了兴趣,舍得花时间去钻研它。我当运动员的时侯,训练之余,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练习发球,这对我提高发球技术大有帮助。如果运动员不喜欢练发球,靠教练员逼着练或陪着练时间再长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_0 W: e. U" G4 K  f" z5 ^

! a2 _" p' J6 ?+ g" m' @( S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便是这个道理。我认为,练好发球的首要秘诀,是必须对发球有浓厚的、如魔一般的兴趣。" v  U1 T: O- X
9 ?8 V( L& b8 x3 ]
  有了兴趣,还必须经常自觉地开动脑筋去琢磨,千方百计地去练。过去,我常在宿舍的床上铺一块塑料布,自己发的上旋、下旋或侧旋以及旋转的强弱在塑料布上都看得很清楚。能够检验自己发球的质量。我在发球方面有许多窍门便是在宿舍里先体会出来的,然后上球台,很快就练出来了,空余时间多比划发球动作等于增加了很多发球训练时间。我当初有一个习惯,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宿舍、在食堂,一有空手就不停地比划,琢磨发球动作,时间长了,发球动作也就熟练了。( Y" ~2 g% O* [. j5 {) `) D
  x5 J' w0 T% y+ w3 X
  我们再分析一下发球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发球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X# }- C7 V( p- Z+ c9 ^

# @0 c; I! c8 |0 A1 T: j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使手腕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发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 K0 y" Y  w# C: ~1 P* o7 h; M6 ?7 ?; f+ `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 @- d7 o5 d/ c6 B' G) ~* J
' R. Z. q- i8 b9 {  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 l4 @  g2 I; e! c& ^2 x
! Z/ r/ e, a# {3 p( p0 d$ V! w
  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 E  U9 N' ~; y0 G/ D

. r- T  q9 U) B2 |! a. g  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动作熟练以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以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6 @- t4 b% X7 S  k0 J, b
3 k3 i; p7 Z6 v: O& t. E
  5、球拍接触球时,应注意两条: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 f; F. |3 s$ j) W5 T. M9 ]$ v; O
  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
7 n5 p/ F, p, C
4 A' W  s- ^9 c' V) P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 p" x% Y% @8 o7 q. e8 i, K3 E& ?
( T% L: `$ b) G' y' s! X5 ^. m
  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上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实的东西,因此,要加强训练。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过一个握力橡胶圈,弹性很大,握一会儿,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关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练习,将有助于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陈龙灿也采用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加强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哑铃上拴一根绳,绳上系一根很长的木棒,然后双手转动哑铃,通过绳子在哑铃上的缠绕,把木棒提上来,然后,再做反向动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时,手腕做伸的动作,更累。这样做上几组,手就酸胀得很厉害,但效果很好。
  y/ S/ A' `! f: o  {* @
- d) Z3 x$ I! [% [  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
% b  ?' X( l* T3 y, T
( L6 l  _2 Q) V% o0 }. y  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
9 N( R5 s1 P$ y, h  a4 o* ~- a& J+ _3 E. D: H4 V" o) X4 Q) W
  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习近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 g" @* U* J+ q; O  l1 f0 O
' E- G4 ^4 x: {* I5 U
  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
" g& P/ _4 o9 N! j; C
& k3 k5 m( f7 I, A! O- O  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着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威力。* B8 ^$ R2 D  E$ o

: i- B5 J$ p# V+ I, _4 z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现在的发球种类不如从前老一代运动员,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继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倒学会不少我们的发球,而且有相当的质量。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得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南朝鲜的金浣质量较高。欧洲人“吃”得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发球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落后于外国选手。
2 O1 E( s* ^9 G- [) P) B
) ?4 ^: R& e8 H3 D  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
" `3 P* q0 x) D% D0 p- ~1 \% t/ A6 \5 [( z% W3 d, P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配套,很容易被对手适应。以现有的发球来看,一般每人都有正、反手或高、低抛等两种以上的发球。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能把这几套发球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加以创新、提高,威力就大多了,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
( s2 T' O) \  d$ c0 u0 J0 C  |. K3 ~: z+ P# K6 J; H( t; r6 F5 N1 f% v
  至于发球种类,现在还不算多,其中高抛发球占的比例很大,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选手不分男女、年龄不论大小,都把高抛发球作为自己的主要发球,而对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打法特点和个人情况等考虑得很少,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并不是说高抛发球已经过时,而是说有些队员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盲目学高抛发球,以致降低了发球效果。另一方面,大家都发高抛,也容易被对方适应。我觉得,现在的发球还没有达到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各级运动队应该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发球效果。从发球种类来看,最低限度也应该把以前我国老运动员的一些特长发球学到手。如:徐寅生的正手转不转发球、正手急上旋球;庄则栋、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完善。7 a& j$ Y& {, N' F& ]3 f" K
) c, o# ?8 ?, p$ H( Y; s
关于接发球的速成# V9 _% |/ ?# ?4 o

' s: q2 }0 B. o' i; S! ^3 u5 f  接发球是打球的第一关,接发球不好,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本人以前接发球不好,有时老吃某球友的发球,在与他打球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球很难打。
- F6 h: Q6 O- U! f' Z3 |- ?/ l# ]  于是本人潜心研究接发球技术,观看比赛录像以及高手接发球的秘诀,与球友探讨接发球,通过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感觉,要点是:- t8 C4 R' H" J, [
  1、做准备动作时重心略低,弯腰曲膝,双眼紧盯对手。! e5 J$ v+ ]$ a
  2、对手球从手中抛出时,自己重心即开始升高(此乃重中之重)无论对方发球或长或短皆能接到。
: j6 `. X; g: _. K) d  3、对业余球友而言接发球抢攻并非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尤其对手陌生不知底细时,搓球是最稳定的一种接法,或摆短或搓长,而关键是如何才能摆短或搓长,我的办法是搓球引拍,增加接球时做动作的时间,这是业余球友容易忽视的。
9 Z  m7 w. i0 @& j  Y  这是我在接发球时的一点体会,绝对爽而好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2 L: c; Y1 V! x; n" C: J, k1 A, A, F! {. I. P$ T2 H
接侧旋转发球的基本动作5 f. d4 j8 r" f8 ^

9 r6 \. C) ?+ U+ ~! i$ a' h(1)发现节奏3 @" ]$ G/ s0 Z+ x- |
(2)打球点
0 ?, l& j' H  b# O侧旋转发球的打球点,如果球一直往下落会造成不利。当然也有例外,但尽可能在顶点或顶点之前的打球点打球,才能轻松回球。
* a" |, L; M1 z0 X0 Y% X- Z(3)位置的调整$ m" G3 `1 N( e2 R
如果判断为侧旋转发球,就必须往前冲。抓住顶点打球。7 f) u0 r* i1 t3 Z+ Y2 a$ ]
(4)姿势的调整
; S! D( ^, y% B; w  I对于侧旋转发球,尽可能要采取较高的姿势。感觉上好像踮起脚尖似地确保较高的位置,球拍拿到上方。4 a4 T! m( U" S. W! e+ D7 z+ ~
(5)球拍角度的调整* W3 b* q7 v; N* ?- c' i
球拍的角度要朝下,碰到球的“北半面”。当然依侧旋转球的威力不同而有不同,但如果是厂抛发球,就要特别注意打球的顶点。/ a7 U; N9 O5 v' W  h- x# E
(6)球拍的动作2 a8 Y  }' n/ M; l" d  {, p( j
球拍向后挥动到腋下。下意识地提高球拍的高度。利用短促的挥拍,水平接触球的顶点而打球。甚至有时候在随球动作时,好像球拍向球桌打招呼似地必须往下押。
% D4 f7 e; K, @' m: X2 R: Q% ?; K此外,球拍移动的方向要与发球旋转的同一方向快速移动而打球(顺时针旋转回球),或者与对方球拍移动的方向相反挥出球拍,以像稍微往外推出似地方法回球(以角度回球)。
- p* v1 s! F" }' {% M+ s
/ A. V9 k; J# {2 w旋转判断不清时的接发球
, Q% z) I& g; g+ z) d0 C1 C5 A& z- J# M! E& B
  关于接发球旋转判断不清时的旋转判定在《接发球旋转判断不清时是当上旋接还是下旋接?》中已有论及。当选择了按上旋接或下旋接以后,具体的接球手法与真正判断清楚的上下旋接法可以一样;但“按上旋接或下旋接”毕竟只是估计猜测,为了更好的接发,可以选择:
6 H' A& _8 x  v/ i# n) F! k% q) J% m$ \
1、避转法:
& V, ?) F+ K# K5 b- b( v; u, ]6 b4 U8 K9 L2 S3 n. O
  选择合适的击球部位,可以避开最强旋转区。(在真正判断清楚旋转的时候,转不转球的旋转最弱区在球的两个侧面;左侧上旋球(多少带一点顺旋)的旋转最弱区在右侧下前和左侧上后;左侧下旋球的旋转最弱区在左侧下前和右侧上后;为了避转,分别应击球的侧面、右侧下前和左侧下前来回击下旋球、左侧上旋球和左侧下旋球。对于左侧上旋球来说,击球的右侧下前来避转,用正反手都可以;但对于左侧下旋球来说,击球的左侧下前来避转,用侧身正手较合适,它的发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可抵消向左的侧旋,不易出边线。所以说避转法用侧身接发球更合适。)在旋转判断不清时,主要矛盾是上下旋,对于纯侧旋因素从发球动作基本可以判断;因此接发球时多用侧身正手:球拍触球的侧面(上旋右侧,下旋左侧)来避上下旋转,从右后向左前发力来抵消侧旋。避转法注意点:(1)吃球要浅;(2)避转后相当' }0 B- u* S7 k2 P2 X
于不转球;(3)横板多用(被抢攻时防守比直板好)。* U6 c9 D9 ^  X+ P2 \* u4 V
- y! P/ I& n( H% f, [0 j
2、抵消法:
8 L4 S. [, X' e& w
& i" q9 X! e1 U+ N$ E  (1)对于出台球,可用拉弧圈的方法来抵消旋转;(2)对于不出台球,可用劈长(切长)的方法来抵消旋转(劈用?
单选投票, 共有 0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4247 天6 分钟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4条评论

mlhua 2009-10-19 21:09:00
 很好的文章,学习中。
希望以后有更多精彩的文章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t-wlq 2009-10-19 21:49:00
[em1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jhyjh 2009-10-19 21:46: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一直在寻找,有没有这样的神板,只要一板在手就能够勇往直前,所以烧器材的时间比打球的时间还多,好象忘记了底板是用来打球的,忘记了找好板也只是为了打球,现在好象是明白了,可是看到漂亮的底板还是忍不住啊~~~~要出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夜空繁星 2009-10-19 20:34: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   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