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本人体会:身体前迎,以网为参照物,轻松协调击球!

海宁大树 2009-12-7 13:42:00
    首先声明:本人是业余乒乓爱好者,下面的体会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本人右手横板,两面弧圈打法。打球十多年,和一般水平的打打还可以,一遇到高手就立刻原形毕露,顾了脚步,顾不了动作,顾得了长球,顾不了短球,难度大的球能打得到,一般球可能会莫名失误。我估计论坛里像我这样的球友有许许多多。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全身不协调,脚、腰、手臂、手腕在高速度时会不同时。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解决呢?我一直在尝试,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秘诀,我照着一个高手的指点,身体前倾,全身放松,盯住来球,身体前迎,吃住球后,以网为标准高度,只管把球送过网。嘿嘿!长球、短球都能打了,而且我一直弱点正手短球也能轻松有质量地挑打。我分析了一下以网为标准高度的好处:有了参照物,击球稳定性好了,不会有下网的情况;遇到高球机会球,以网为高度,不会盲目向上拉球造成失误,发力不讨好,轻轻一板,把机会球拍死。现在我打球一个下午也不觉得累了,以前身体累,其实是不是协调的累,累某个部位,人经常要出现左膝、右肩疼痛。现在轻松击球,全身协调,打了多板后,也不慌忙了,只是对手慌了,呵呵!打球变成了一种享受。当然以网为参照物的前提是身体迎前。最后祝愿所有的球友水平大进,身体更好!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6条评论

txp1224 2009-12-7 14:07:00
谢楼主分享
交易过的朋友:hsy8660689、刘南奎、黄金贾、我真穷啊、 suodapeng、刘翔靠边站、a528021、ronggang、高航、体育爱好者、 jinn_007、yin8566、洗洗睡了、笛韵、荣哥、飘泊的梦、小杨乒乓、对冲基金、波波橙、小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gz7777777 2009-12-7 16:33:00
楼主概括得太精辟了,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道、可道 2009-12-7 16:3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海宁大树在2009-12-7 13:42:00的发言:
    首先声明:本人是业余乒乓爱好者,下面的体会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本人右手横板,两面弧圈打法。打球十多年,和一般水平的打打还可以,一遇到高手就立刻原形毕露,顾了脚步,顾不了动作,顾得了长球,顾不了短球,难度大的球能打得到,一般球可能会莫名失误。我估计论坛里像我这样的球友有许许多多。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全身不协调,脚、腰、手臂、手腕在高速度时会不同时。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解决呢?我一直在尝试,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秘诀,我照着一个高手的指点,身体前倾,全身放松,盯住来球,身体前迎,吃住球后,以网为标准高度,只管把球送过网。嘿嘿!长球、短球都能打了,而且我一直弱点正手短球也能轻松有质量地挑打。我分析了一下以网为标准高度的好处:有了参照物,击球稳定性好了,不会有下网的情况;遇到高球机会球,以网为高度,不会盲目向上拉球造成失误,发力不讨好,轻轻一板,把机会球拍死。现在我打球一个下午也不觉得累了,以前身体累,其实是不是协调的累,累某个部位,人经常要出现左膝、右肩疼痛。现在轻松击球,全身协调,打了多板后,也不慌忙了,只是对手慌了,呵呵!打球变成了一种享受。当然以网为参照物的前提是身体迎前。最后祝愿所有的球友水平大进,身体更好!

[em1002]学习中

正手388d-1 反手729天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bcd321abcd 2009-12-7 15:32: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yu 2009-12-7 15:31:00
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赵林 2009-12-7 14:58:00
楼主的好贴,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引了方向。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光1手机认证 2009-12-7 15:01: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直板横打门派,底板马软碳,正面狂3反面G6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血月 2009-12-7 22:54:00
也是一句话:动作要小具体而言就是注重“前臂”、“手腕”、“手指”和“腰部”的合理运用。

 

  发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占据主动。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言。重要性倒是知道了,但实际应用中又有多少人落实到实处?要么发球太随意,要么想发好球却往往质量不高,甚至造成无谓失误(君不见不少业余选手咬牙瞪眼拼命发球,动作大,不但隐蔽性差,而且质量不高,往往出台或下网)。说到底,高质量的发球无非就是“旋转”和“落点”:“旋转”是指又急又转,“落点”是指长球尽量靠近对方球台端线,短球是指第二跳不出台。一般而言,要想球“转”,球拍触球瞬间应最“薄”、速度最“快”,而长球在己方球台第一落点靠近底端,短球第一落点则靠近球网。要真正做到发一手好球,不是靠蛮力能练好的,而是要动脑筋,多领悟。这段时间通过观看老瓦的比赛视频,我终于领悟到发球的“真谛”:发球的动作不能大,大臂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发力,并用腰部力量控制球的落点。顺便说一下,老瓦真TMD是个天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年他在乒坛上蹦跶的时候,中国国家队枕戈达旦,对这位天才人物从来就没放松过警惕,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所以,老瓦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好了,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好球的三个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1)发球的“力量”来源于前臂。发球需要“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有了足够的“力”,才能保证球拍触球瞬间有足够的“速度”,但各位朋友一定要牢记这个力量不象别的动作如拉弧圈球是靠腿、腰、大臂、前臂等等的“合力”,因为发球相对而言是个较为精细的动作,只靠前臂发力完全能够满足发球对“力量”的要求。如果用上了“合力”,反而会“物极必反”。为了防止大臂乱动,我的建议是这样: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部(目的是为了不让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拍子高过肘部。

  (2)发球的“旋转变化”来源于手腕和手指。回想一下我说的第一个“要点”,着重谈了“手指”和“手腕”的重要性,而这个“要点”在发球时同样适用。我现在的做法是这样:“大拇指”抠住斜槽,“食指”收回来抠住另一个斜槽,“中指”牢牢抵住拍柄。通过这样做,不但手腕灵活了,而且手指的力量在发球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发球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

  (3)发球的“落点控制”来源于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前臂”、“手腕”、“手指”的运用外,要想发一手好球,还必须合理运用“腰部力量”:发球瞬间腰部要有一个“”的动作,从而保证短球第二跳不出台、长球不出台。

 


 

  总之一句话:发球要靠“”。千万别使蛮力或玩花架子,我甚至见过连基本发球都不怎么样的业余选手为了赶时髦,也去学什么“下蹲砍式发球”,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啤酒肚手机认证 2009-12-8 11:27:00
以网为参照物,相当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