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维齿轮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遭遇欧洲列强瓜分土地,有德国F1上校、日本小蝴蝶L少佐、韩国大Z特派员、瑞典斯蒂卡绿地球敢死队,一言不合上演全武行。
瑞典斯蒂卡绿地球敢死队说了:我靴子底也要三百多。
韩国大Z特派员说了:VIP还得一百八呢。
日本小蝴蝶L少佐说了:水货还得一百四呢。
德国F1上校说了:一百六还得是熟人。
齿轮说了:有干的意思啊?不服PK一下。
于是,四国列强车轮大战齿轮正式开演,门票鲜花一朵,供应茶水和瓜子,烤鱼片的不卖。
魉洞妖洞年魉月妖日正式开赛。
特聘斯蒂卡钛武士担任保全经理,两个业余七八级打手负责收票。
本次自由搏击大赛的规则有四条:
第一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第二条: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第三条:别人说你行也不行我说行才行。
第四条:别人说你不行也不行我说不行才不行。
日本小蝴蝶L少佐中了美人计,脱离战场,按弃权计。(上台之后才发现,这款齿轮套胶其实不适合同涩套做比较,尤其是不适合同外套做比较,但是手中没有国产涩套,我也没打过其他国产涩套。为什么隔了一周才写这份测评,因为这厮实在是披着羊皮的狼,混在革命队伍中的歹徒,其实我觉得更应该和天极系列做一下对比。炮仗已经放了,四国混战一场就算了,别五国大战了,那就更乱套了。其实这份测评只是针对外套做一些模糊的比较,希望其他兄弟的测评可以更多的和国内的套胶做一些比较。)
二月九日语:在测试过程中,感觉套胶包装上所示的产品说明很精确,定位于弧圈快攻也很准确,无论是增大甜球区面积还是轨迹修正都颇有突出,弹力胶皮和柔软海绵结合也毫不夸张,纠错能力也有很好的体现。连续性和攻击力也都非常不错。
控制11,旋转12,速度9这样的产品说明还算说明问题。
以下是各方面的对比测评:
本次大赛比赛正式开锣:
1、正手对攻情况,中台,近台,远台对比情况
齿轮的正手对攻非常扎实,没有虚弹,没有严重肉、木的手感,非常扎实,容错性高,方向性强,弧线易控。海绵有一定底劲,作为弧快套胶,他的中近台攻球绝不弱于729-08,这款套胶非常容易适应,上手就能熟悉,不需要额外调整,各种动作和手形都能快速上手。这是我对这款套胶的中肯评价。
扎实:齿轮>大Z>F1>BOOST-TX
这里指的是整体的稳健情况,齿轮没有虚弹,没有软弹,非常之扎实。大Z虽然在近台快攻方面也是一霸,但仍然有手感不实之嫌,F1现在都是MAX厚度,手感更虚,而TX的击球感是空。
弹性:大Z>F1>TX>齿轮
大Z的综合情况要好于F1,小力量下就有很好的脱板速度,而F1不行。TX也属于内能系列,即使在小力量下,也会有虚弹和软弹造成的失误球,仅在弹性方面,的确是齿轮最差,但远强于不灌胶的狂三。齿轮的正手快带借力良好,反手快拨稳健有力,在中近台的快攻方面都有足够的弹性却不失稳健。
远台攻球:大Z>F1>TX>齿轮
有朋友说怎么序列又是一样,你还写了干嘛?
纯对攻来说,大Z就是全地形毁灭武器,退台四米外照样一板致命,而且非常扎实。F1的手感发虚发肉,必须要打透板才有方向性和控制,这一点来说对于业余选手是致命的漏洞。可能有朋友说,那是你水平不行,我用着就咋咋地,我只能说,换了其他套胶,你完全可以发挥得更出色。TX在远台打对攻,其实无论速度和弧线都是不错的,但是它挑板,而且挑的厉害,攻球不够扎实是它很大的问题。狂王,黄水晶,CL,银河金V2,T5.4这五块底板,也只有T5,4能够让这块套胶暴力起来,但是在近台的抢攻非常难控。齿轮不是说我退到四米外就差了,相反,也能打,但是相对这些以暴力著称的外套来说球速和力量还是弱了一筹。别人重扣你,你打回头也不是不行,他退台后主动发力的控制性和方向性都不错,弧线调节的能力也不错,但是那动作应该是打磨,而不是纯对攻。和内能比远台对攻,他确实不是对手。我感觉能退台到三米吧,再远就得加上摩擦控制弧线了。
远台拉球,齿轮的咬合能力还是不错的,球速很快,弧线低,落点靠近端线,上台率较高,总体来说和灌了两遍的狂三类似。感觉这块套胶就是729和狂三的混合体,狂三里夹了729的味道。
中近台快攻:
大Z>F1>齿轮>TX
这里要强调一下,除了齿轮以外,其他三款套胶的弧线都很直,就是说在发力的情况下容易下网和出界。你想一板过,要冒着风险。齿轮的弧线不像外套那么平直,抛物线比较好,不管高手新手都能完全发挥水平,没有惊喜,没有失望。我最近测评东西很喜欢说这句话,也比较喜欢这类比较忠实反应技术水平的器材。
近中台的弧圈方面,齿轮的性能比较忠实,为什么说忠实,因为没有放大,没有缺憾。技术什么样出去的球就是什么样。如果是扎实底板配上这块套胶,可能会更加稳健一些,我手里的T54实在是太暴力了。要是一定要挑点毛病,就是弧圈较容易被对手封挡,旋转不是非常强。速度优于狂三,手感好于不灌胶的狂三,其他方面都是中规中矩。
2、初速和二速情况
大Z>F1>齿轮>TX
F1的确是弹击之王,但那只是在练球的情况下,真正打了比赛往往没有顺手的球可以弹,反而因为这块套胶的一些弊病而缩手缩脚,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大Z相对F1来说暴力略差,但中近台快攻的综合性能简直无以伦比,虽然也有一些弊病,但是对于快攻打法来说,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不用的理由。TX的弹性其实也很不错,但是它的球很爆,力量很强,不等于他能够应用于快攻,在中小力量下,TX的弹性弱于齿轮。那三款外套都是内能,有很多相近之处,虽然各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和齿轮有原则和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小力量上,齿轮的球速比较内能外套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3、弧线情况
长度:大Z>F1>TX>齿轮
高度:TX>齿轮>大Z>F1
齿轮的弧线是比较易控的,你要是拿这块套胶当成涩性外套打就错了,他更多的是国套的特点,而不是外套。近似于半粘半涩,而海绵更是天津派系的特点,你完全可以把他当成灌胶的狂三,当成729-08去打,当成天极2去打。
4、吃球情况
TX>F1>齿轮>大Z
这个吃球可不是吃发球哦。
这是撞击后套胶整体对球的包裹感,发力摩擦时球对套胶反作用力的反馈情况。
TX在吃球这方面,没人能匹敌得了,因为它的海绵是糟海绵,近似于防弧的海绵,非常软,但是非常弹。在发力拉冲方面,TX的手感就像投石索。齿轮在这一块和TX比较,虽然高下立判,但是比较另外两款涩性外套,还是超出一头的。涩套的吃球性能几乎等于粘套的粘性,虽然说这么讲讲不通,但是确实有一点关系。F1列到齿轮前面去了,虽然用F1吃球需要一定的功力。而大Z不是不吃球,而是需要比其他三款套胶更快的脱板速度和动作。
5、弹击情况
F1>大Z>齿轮>TX
上面这个是针对高于球网的机会球,说实在的这种球也就是练球的时候能够发挥出来。
大Z>齿轮>F1>TX
在综合运用方面,应该是这个排队。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是请注意,大Z虽然在绝对速度和暴击方面不如F1,然而他在其余70%情况下的击球都远超F1,在稳定性和容错性方面,都要超过F1。至于F1的寿命简直是餐具中的杯具。那么,除了快攻选手使用F1和大Z以外,两面弧圈打法和快弧,弧快打法的,应该考虑齿轮,而不是F1和大Z,为什么呢?还是我这个说法,对于弧快打法,齿轮在其余70%情况下的击球绝对要超过大Z。在比赛中,大Z的弹击要超过F1,这一点无论从上手率和稳定性上都是很凸显的。大Z的弹击,我说过有一次在赛场上我陪队友练弧圈,我用狂王反手大Z弹击陪他练弧圈,瞎猫碰死耗子弹死了他的暴冲来球。大Z是很暴力的,虽然F1有更好的速度和暴击,明智的人仍然会选择大Z。但是,为什么我自己不用大Z了,因为我不是快攻打法。我用大Z用F1,只能是制约自己反手的发挥。
快攻打法的弹击,和弧快打法的弹击,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器材的选择,快攻选择的是硬而暴力的器材,两面弧圈选择的是软而稳的器材,弧快是选择前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快攻的弹击是得分手段,而弧快的弹击是过渡手段,是相持手段,这是有本质性的区别。
你不能说我弹击弹不死人就换器材,你如果真的是弧快选手,你期望反手套胶的弹击一板过,你按照这个期望配了拍子你反手弧圈还拉不拉了?你反手配那么硬的套胶你整个拍子的共振就完蛋了,你正手套胶怎么配?配软的重心失衡,配硬的又不适合弧圈打法。
齿轮是弧快或者两面弧的器材,我认为这个定性很准确,如果你真的是这种打法,你选择了这款套胶应该会有很好的表现,如果你用了而不适应,觉得软,觉得弹击和攻球不够犀利,其实你还是快攻打法。我觉得直板39度,横板反手39正手40是比较适合的。
6、形变情况同时对比底劲情况。
TX>F1>大Z>齿轮
前三款都是内能,底劲不用说了吧。
TX和F1都是典型的欧洲涩套,软皮软海绵,靠着软弹裹球的东西。
大Z的刚性更强,但是仍然有很大的虚弹。
齿轮的形变比较小,他的海绵更像是灌透的运海,但没有同度数的运海那么喷和硬挺,39度的我感觉和38度的差不多,纯个人感觉。齿轮的形变不多,按我们管理团队的大猫介绍,就是这海绵挺瓷实。
涩性胶面到底有什么好处?通过逐渐转型,我越来越难以适应粘性套胶,涩套的出球干净利落,摆短和劈长更为精准,对来球的旋转比较迟钝,主动上手制造旋转的差异性更大。在台内球的发力上,涩套更为稳健,比如加力搓,加力劈长,这些都可以很凶狠的在涩套上应用。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国套的海绵往往都需要灌胶,闹挺。我是玩球的,又不是伺候拍子的,赶上那句笑话了,十分钟百来万上下,哪有那个闲工夫。但是,外套的手感基本上都是一个德行,虚弹,软弹,对台内球的发力模糊得一塌糊涂。对于这种情况,我比较推荐齿轮这款套胶,使用外套因为虚弹软弹而失误频频的朋友,可以立刻扭转这种情况。
有人说你是三维的托,三维给你试打器材了你就说好话。
我拜托你说点良心话,三维现在还欠我两期精华帖的奖品没给呢,我对他们正火着呢。
一码归一码,我只对这张皮子说话,好就是好,烂就是烂。
我觉得这张皮子:好。
自从狂三打郁闷之后,兄弟开始狂烧正手套胶,虽然没买什么高端的,市场上该琢磨的基本上也没落下什么玩意了。从正手的稳定发挥来说,齿轮这款套胶是十分不错的,超过阿波罗,超过标靶,虽然标靶也不错,但是标靶还是软弹一些,适合反手。至于说和狂三对比,我这么说,你如果不在乎狂三特有的弧线,不在乎发球和旋转,手法上能够略微调整,你完全可以用这个接替狂三。在击球感上,这个比狂三通透多了,红大妈也没给谁签约费,啥东西好使换了就是了。我也不是厂家不是商家,不存在什么针对竞争对手诋毁品牌,消费者客观评价市场商品,仅此而已。
7、发球情况
TX>齿轮>大Z>F1
说实话,这四款套胶都不是那么擅长发球。
这句话可能厂家不爱看,但我要不这么说就是死没良心的。
F1的制造旋转最为迟钝,咬球感是肉。大Z的制造旋转也是挺困难,因为海绵太弹,吃球时间短,TX的发球需要打磨,齿轮的发球综合来看较那三款套胶更贴近国套,因为海绵瓷实,但胶面制造旋转还是不能和狂三比。
用这四款套胶发球,要靠手法,不能依赖绝对旋转,需要靠球性的差异让对手吃球,是很考验发球技术的。中规中矩的发球,对手能吃才怪。
8、摆短控制情况
齿轮>TX>大Z>F1
海绵瓷实啊,呵呵,这句话确实很到位。
更贴近国套的手感和台内球控制,尤其是这款套胶更加的偏重控制和容错,涩性的胶面对来球旋转更为迟钝,较之国套来说,摆短能够更上一层楼。
9、防守爆冲情况
TX>齿轮>大Z>F1
嘿,这个结论相信一般人也很难理解。
TX的海绵实在是很棒,单单从弧圈对拉来看,我说举世无匹,只要能碰到球,只要脚步到位,对拉弧圈的性能实在是无可挑剔。尤其是来球的旋转咬住胶皮之后,顺势发力,TX的反拉弧圈应该是这款套胶最转的球。被暴冲球冲到拍子上,TX的海绵能够瞬间吸收冲力,像防弧一样稳健的控制来球,稳稳的回击。
排行第二的是齿轮,因为没有内能那么软弹的暴力同时也代表了反弹系数扎实,就像前一阵我省里前四那位老哥指点的那样,他说不怕挨揍的配置才是好配置,光想着打别人是不够的。齿轮是比较稳健的,击球感非常扎实,速度不是一流,旋转不是一流,但是容错性一流,控制性一流,主动上手能力一流。
大Z和F1基本上在这一块都是一路货色,你对上角度了就是凶器,你对不上角度就是杯具,尤其是F1,那是一把双刃剑,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其实我建议水平一般的业余球友尽量还是别用这两款套胶,依赖一板过对你的球没好处,再打十年你的发展空间也有限。
10、爆冲情况
大Z>F1>齿轮>TX
不考虑失误率的话,纯以威力来讲是上面这个排列。为什么最暴力的F1反而放在大Z之后,因为大Z对于下旋球最为迟钝,迟钝到可以直接起板突击下旋球,所以它上手的机会更多。暴冲,三个内能和齿轮的排位,我就不信三维厂家能有意见。
TX>齿轮>大Z>F1
考虑临场发挥,更多的上手几率,应该是上面这个排列。
随便就上手的是有勇无谋,对方劈过来一个急长,你敢随便上手?不考虑失误率?在比赛的情况下,能有更多上手机会的是吃球性最好的TX,而且失误率低,威力又足够,唯一的就是手感发虚,需要打透海绵才有控制力。齿轮在近台拉打皆宜,虽然没有德系那么暴力,但是上手的机会更多,控制能力更强,控制不完全依赖透板。如果在发力拼杀时TX是完全透板,球打在底板上的感觉,那么齿轮暴冲的感觉是透了一半,大Z的感觉是球开花,F1的感觉是胶面移动。细微的感觉不同,说明了这几款套胶的特性,TX完全是包裹住来球甩出去,需要专业的暴冲技术和专业的弧线控制技术以及专业的小臂收缩;齿轮是咬了一半,半专业也能有高质量,业余的也能有吃球感;大Z的暴冲你基本来不及体会,球已经到对方台面了,需要专业的打磨技术和专业的弧线控制技术;F1的暴冲相对大Z有一定延迟感,能够感觉球扯着胶面错位的力度,需要专业的涩套吃球技术,需要更专业的方向性和弧线控制技术,同时失误率也是最高的,打青对手眼眶的几率也是最高的。
11、加转,前冲情况
加转弧圈:TX>齿轮>大Z>F1
TX的咬球性决定了他的高弧线控制能力,旋转极强。虽然现在基本没有人拉高吊,但是加转弧圈还是看家本领,一板质量过关的加转弧圈还是上手能力的保证。
齿轮的加转弧圈,起下旋比TX轻松一些,不需要咬那么深,不需要太大的打磨比例,可以用太极拳的意境去拉加转,而且手感有数,方向性和指向性的控制更为从容。旋转方面与普狂差不多。弧线近似,二跳没有狂系那么扎,但是上手和连续性更好一些。球速也是一般,较为稳健,控制性能突出。总体来说,涩套的味道不浓,近似国套的手感。
大Z拉加转需要一定外弧的动作,因为海绵太弹了,大Z的海绵就是TNT炸药。F1拉加转需要胶皮咬住球,相对其他涩套需要更深的功夫。
前冲弧圈:
旋转上:TX>齿轮>F1>大Z
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在用惯了F1的高手手里,那弧圈的旋转实在是惊人。TX需要合适的底板提供底劲和弥补弹性,只有在很好的小臂收缩的情况下才能有惊人的旋转。齿轮和大Z上下浮动的余地不是那么邪乎,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都达不到惊人的旋转,齿轮比大Z的旋转强。
薄摩擦前冲的速度:大Z>齿轮>F1>TX
厚摩擦前冲的速度:F1>大Z>齿轮>TX
前冲有薄摩擦和厚摩擦,内弧动作和外弧动作之分,在各种不同的技术下,这四款套胶的球性最没什么本质性变化的就是齿轮。在打磨的外弧动作下,F1和大Z的速度都是很惊人的,声音巨响,弧线低平,二跳下扎凶狠,球很顶。这两款套胶都是外弧的打磨动作比较适合,否则弧线都堪忧。在薄摩擦时,涩套“啃”球不够扎实,此种情况下,齿轮综合比较胜出一头。
在球性方面,齿轮的前冲比较容易被对方借力封挡,弧线老实,二跳老实,旋转一般(与普狂类似),上台率高,容错性高,速度不错,拉攻转换优秀,连续性强。
写到前冲弧圈这块,真的有点头痛了。
其实这四款套胶的前冲性能都各有千秋,大Z的前冲胜在凶中稳,杀伤力强落点精准。F1的前冲需要对套胶足够熟悉,能啃住球,经常一板拉穿对手防线,暴冲上台的时候往往对手都来不及反应。TX的前冲胜在旋转强,对拉性能优越,各种球上手的难度小。齿轮的前冲上手比较快,类似于粘性国套的手感,对台内球快拉弧圈比较容易,适应性和普及型更强,速度可以,旋转可以,连续性不错。
总之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判断吧。
12、综合情况
这四款套胶里最重的就是齿轮,重量是齿轮>大Z>F1>TX,贴在板子上颇有分量,可以说在T5.4上不合适,沉甸甸的,甚至感觉比狂三还要重,对于涩套来说,这个重量有点少见,但同时带来的是扎实的弹性和防守。齿轮的借力球不错,比狂三通透,脱板比狂三慢,在这四款套胶中,脱板比TX快,比F1脆,比大Z扎实。
在挑打方面,弱于大Z,比F1通透且准确,发力方面比较有数,比TX强很多。大Z>齿轮>F1>TX
在防守方面综合来看,齿轮>大Z>F1>TX,其余三款套胶都偏暴偏虚弹,控制略差,尤其是措手不及的时候,齿轮的容错性是最好的。
在台内球方面,齿轮>TX>大Z>F1,齿轮的劈长可以劈的非常凶,我没有反手的劈长,我反手多用加力搓逼底线。国套的海绵确实比外套适合台内球,扎实的海绵提供的是真实的手感。
其实齿轮虽然作为涩性套胶,但是在上台过程中,并没有通常意义上涩套的感觉,更多的是狂三灌了两遍的感觉,基本上差不太多,更加通透一点,但是仍然有国套海绵略肉略木的特性,击球感是硬中软。
可以作为粘性套胶转涩性套胶的第一款选择,非常容易适应,不会打滑和下网很多。
以上是小弟对这款套胶的测评,关公战秦琼,乱点鸳鸯谱,不足之处比比皆是,望各位兄弟海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9 14:56: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