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直拍横打,技术心得(教导篇)7

LEADER 2010-4-17 11:24:00
作者:吴敬平


《直板反胶训练法(一)——怎样加强正手进攻能力》
                    
  直板反胶打法是我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在我国运动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全国锦标赛中,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约占全体参赛运动员的21— 26%。因此,如何面对欧洲弧圈球的巨大冲击,不断探索和创新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与训练就成为国家队近年来训练与研究的重点之一。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如马林、闫森都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具备了与世界超一流选手抗衡的实力。但由于相持中的攻防转换能力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因而从整个打法上讲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因此,这也是我们今后训练中必须重点解决的课题。
 
  直板反胶打法的特点是积极主动,先发制人。主要以正手的大范围跑动进攻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这种打法的发展方向应摆脱传统的左推右攻和单面拉的模式,而建立一种全x新的模式。
 
  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正手的大范围跑动进攻是主体技术,也是这种打法员基本的能力。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尤为重要。

2、反手位是推挡和反面技术相结合,反面技术的使用率要高于推挡。因此,必须掌握反面技术。

3、必须掌握一至两套以上的好发球。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打法,没有一至两套好发球很难站住脚。直板打法更是如此。只有在前三板上占优势,才能和横板相抗衡。总之,这种打法的技术风格是以前三板为中心,以正手进攻为主线,积极主动,先发制人。当然,其不足之处在于相持中攻防转换能力不如横板,而最终的解决办法还必须依靠反面技术来解决。 正手进攻是直板反胶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正手进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在训练中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杀伤力的训练:这是我国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特别是和韩国运动员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这与我们的训练方法有关。我们训练中很少进行大发力拉冲的训练,讲究板与板之间的衔接,因而动作的幅度相对较小,影响了力量的发挥。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大发力的训练,并在动作结构上注意用力的合理性。乒乓球是一项圆周运动,它是以身体的重心为圆心,以手臂和腰为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当半径突然缩短时,就获得加速度,使击球力量加大。因此,动作结构应该是用腰带动手臂向后转,手臂自然下沉,前臂与大臂之间的角度应在130度左右,击球时用腰带动手臂向前,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而发出最大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在击球时前臂与大臂之间一定要有角度的变化。马林刚进国家队时,我们首先着重解决他正手发力问题。在多球训练中,采用中台喂下旋高球,让马林尽量用最大的力量拉冲。每天保持10—15分钟,主要是训练在大动作拉冲时大臀和腰上的协调用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马林在拉球力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解决了正手发力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训练方法解决正手杀伤力比较有效。
 
2、抢冲两条底线下旋长球的训练我国运动员普遍前三板球较好,特别是直板运动员的台内球更优于横板。因此,外国运动员在对付中国直板运动员时都是采用劈两条底线长球的战术。因而抢冲两条底线长球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对马林的训练中,主要采用了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在单球的发抢训练中,要求对方以劈两条底线长球为主,主要训练全台抢冲下旋球以及下一板球的衔接。在多球训练中采用一长一短的方法训练以侧身抢冲底线长球为主,配合抢冲正手位长球的能力。二是在多球训练时,注意加快长短球之间的衔接.加大训练难度。
 
  3、反拉弧圈球的训练反拉弧圈球是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比赛中被广泛运用。它包括上、下旋的反拉和远、中、近台的反拉、快带。反拉弧圈球的训练既可以在多球训练中单独进行,也可以揉到每个训练计划中去。反拉弧圈球的重点是注意在反拉时接触球的部位。一般的运动员在反拉弧圈球时都是接触球的中上部,容易造成下网或出界。从力学的原理来讲,当弧圈球接触球板时,给球板一个向下的力,同时还有一个通过球心的力,这两个力在接触球扳后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就是球的运行方向。对方拉过来的弧圈球旋转越强,向下的力就越大,通过球心的力就越小,那么球在接触球板后产生的向上的旋转就越强。反之,对方拉过来的球旋转越弱,向下的力就越小,通过球心的力就越大,球在接触球板后产生的向上的旋转就越小。因此,在反拉弧圈球时,只要我们自己的发力超过了球在接触球板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比较容易掌握回球的运行方向。所以,反拉弧圈时,我们只要接触球的顶部,在自己发力的同时也借来球本身向前的力,球就能比较稳定的反拉过去。特别是在近台快速反拉弧圈球时,接触球的顶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球速太快,但球的旋转不强,摩擦不够就容易下网。反拉弧圈球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首先反拉好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球,可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其次是近台的快速反拉、反带,可采用一点拉两点和多球的方法进行。再就是中远台的正手对拉。在反拉弧圈球的训练中,反拉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是训练的关键,只要这板球练好了,反拉上旋弧圈球就迎刃而解了。
 
  4、抢冲半出台球的训练这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术,在比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前三板的争抢。这也是体现直板反胶运动员“巧”的一个重要技术。抢冲半出台球的训练基本上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在发多球时,要注意发球的质量,尽量做到球刚好出台一点点,和比赛的球相似。

---------------------------------------------------------------

直板反胶训练法(二)——精雕细琢前三板

  一、发球的训练直板反胶由于受到自身打法的限制,主要的得分手段体现在前三板上,而前三板又主要是靠发球抢攻得分。因此,发球尤如直板反胶打法的生命线,没有一至两套好发球就很难立足世界乒坛。从训练的角度看,从小培养运动员对发球的钻研精神和意识很重要,等进入省、市或国家队以后再想练就一手好发球就不容易了。在国家队,我们已经认识到发球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练发球的时间安排也不少,可是收效不大。发球好的运动员会不断地去钻研新的发球,而发球不好的运动员总认为自己对发球没感觉,怎么练也没用。其原因就在于要改变多少年形成的习惯和意识很难。因此,要想练好发球,必须从小抓起。这一点必须引起业余体校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发球的种类很多,但近年来由于对发球的创新重视不够,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越来越单调,基本上以左侧上、下旋、转不转为主。而且发球的旋转、落点变化也不够,很容易被对方适应。因此,在发球的训练中要提倡多样化,尽可能掌握与众不同的发球,特别要充分开发直板反面发球。刘国梁的反面发球,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转不转发球:目前欧洲运动员对接侧上、下旋的发球非常适应,但对接转不转发球却很差。因为随着接发球技术的发展,欧洲运动员喜欢采用侧身晃接的方法,侧旋球正好能借上力,而转不转球采用晃接的方法就容易下网或出界。因此,要提倡多练转不转发球。马林、闫森的转不转发球在对欧洲运动员的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发转不转球时,要注意落点的变化,比如正手近网短球、中路近网短球、反手小三角以及长球等等。
 
  2、正手侧身发右侧旋到对手正手近网短球并配合反手底线长球:这两种发球目前被欧洲运动员广泛采用,而国内运动员现在能发这种球的不多,以至在国际比赛中我们的运动员在接这个发球时吃亏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和掌握这种发球。
 
  3、直板反面发球:反面发球有两种方法,一是站在侧身位发对方正手近网短球、反手近网短球和直线长球。发出来的球是侧上、下旋球。二是站在反手位用反面发侧上、下旋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球,外国运动员往往不太适应,效果较好。希望直板运动员都应该去钻研和掌握这种发球。由于发球的种类很多,以上谈的几种发球只是一种补充,使发球更加多样化。
 
  4、右侧旋发球:目前这种发球已被欧洲大多数运动员所掌握,而中国运动员却发得不多,以致在比赛中吃亏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种发球的训练和钻研。在发球训练时,首先在意识上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要想使自己的发球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对方在接发球时找不到第一时间,尽量使对方在第二时间击球,从而使对方的回球速度减慢,旋转减弱,给自己的抢攻赢得时间。这就要求在练发球时,特别要注意落点的变化。只有将落点和旋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出最有威胁的发球。
 
二、发球抢攻的训练 发球抢攻的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球后的抢攻。二是第三、五板后的衔接。
 
  1、发球后的抢攻训练主要强调落点、线路的变化和抢攻的质量。传统的发抢训练都是围绕着左半台进行,右半台只是起到牵制作用。随着技、战术的变化,比赛中从右半台发起抢攻的使用率越来越大。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1999年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上马林对瓦尔德内尔第四、五局的比赛中,马林的发球都是从老瓦的正手位突破而取得成功。在1999年日本公开赛决赛萨姆索诺夫对马林的比赛中,萨姆索诺夫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改变战术,发短球到马林正手位,由于马林接发球处理不好,被萨姆索诺夫抢冲得手而连输三局。因此,发抢训练必须加强发正手位短球后抢攻的训练,这是发抢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有反手位底线长球和小三角的牵制,接正手位近网短球时身体重心上不去,手在接触球时离身体很远,不好控制回球的落点,容易出机会被对方抢攻。
 
  2、发球后第三、五板球的衔接是发抢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控制与反控制技术的发展,接发球经常采用摆短和晃、撇等方法来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因而给发抢带来更大的难度。在对方摆短和晃撇不能上手的情况下,这一板球的处理以及下一板球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使发球抢攻技术更加丰满,不仅能够直接进行发球抢攻,当对方控制时也能通过反控制再进行下一板的抢攻。
 
  三、接发球及接发球抢玫的训练 接发球技术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直板反胶运动员来讲,接发球技术主要体现一个“细”宇,而这个“细”字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台内球的处理,主要是摆短和挑。接发球的摆短,最主要的环节是要抢到第一时间击球,在球刚刚起跳时就要击球。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用腰控制前臀,手腕在接触球的瞬间突然向下发力,和球往上跳的力形成合力。这样就使摆过去的球很转,使对方不敢轻易挑,只要对方回摆,就有机会抢冲。
 
  2、封住半出台球,敢于抢冲。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对半出台球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抢冲。因此,在接发球技术中敢于抢冲半出台球是关键,是训练的重点。比赛中处理摆短和抢拉半出台球时,在意识上要明确先是准备摆短,判断球出台时再收回手抢拉。如果先准备抢拉出台球,等判断球没有出台再去摆短,就没有第一时间了,摆短时就不容易控制球的弧线和落点,反而容易被对方抢攻。
 
  3、接发球的落点意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更强调摆两个小三角短球的落点意识。

  4、接发球以后与下一板的防守。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必须加强这个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它包括摆短以后的衔接、挑球以后的衔接、劈长以后的衔接、抢拉以后的衔接等等。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正手突破的意识更加明确,接发球直接给正手位的球会越来越多。因此,接发球送对方正手位以后的防守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