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

coldeyes 2010-4-18 19:28:00

     这几天为孩子入幼儿园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乒乓也搁置在旁边好几天了。今天(4月17日)刚刚给孩子转完户口,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赫然发现桌上躺着我的快递,问了问妈妈说是下午送来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我正纳闷是什么东西呢,打开一看是金棕榈公司的狂龙套胶(如附件1&2),明明自己看了试打名单没发现自己的ID啊,赶紧上网打开又仔细的滤了一遍,终于发现了,怪自己当初没仔细看试打名单。谢谢精英网和金棕榈公司,自己没发短信确认也把套胶发给我了,看来要认真试打,写好评测了。

 

     套胶是红色的,海绵是通用的肉皮色的,通过外包装上面的透明窗口就可以看到,套胶的真空外包装不错,紫色背景上面有一条金黄色的腾龙,显得很霸气(如附件3,4,5,6&7)。

    实话实说,海绵品控一般,这是中国传统海绵生产的通病,金棕榈公司也不能避免,上面有可见的小坑2个,一个比较明显,好在都在边缘,不在甜区,应该不影响手感;有黑色斑点和纤维若干(是打开后立即发现的,不是后来粘上去的),海绵厚度2.0mm,比一般的稍薄,我还是从打球时代第一次打2.0mm的海绵呢,这个可能考虑的是手感的通透性,上面印着宣传语“决定胜负的正手”、标号,硬度和厚度。我的是邵氏硬度46-48,捏着比狂三40度要硬很多,对我来说太硬了(我清楚46-48度应该比狂三40度软,但是手感摸上去确实偏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昨天撕下来重新刷了胶水,多刷了点,才感觉软一点了),如附件7;

胶面粘度适中,应该介于涩性和粘性套胶之间,更接近涩性,不能粘起来乒乓球,胶面很润泽,感觉胶皮比狂三,阿波罗稍稍软点(只是个人感觉)。套胶切割有点斜,好在重新剪切后不影响打球,如附件8,附件10是我按照纹路重新剪切后的套胶(金棕榈公司以后还是要在品控上下点功夫,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

我猜测偏硬的硬度也是为了弥补厚度的不足。2.0mm的厚度可能也适合广大业余爱好者,因为业余爱好者的力量不一定能够打透2.2mm的,我一般就用2.1或者2.15的(斯瑞沃和狂三都打过2.2以下的,没打过2.0的),不过这个有待证明。

套胶颗粒形状和狂三,阿波罗等都差不多,但是看起来胶粒长度稍短一些,不过不太明显,我没有游标卡尺,没仔细测量。胶粒密度大概20-22粒/平方厘米左右(谢谢jesoner指出错误,是我数颗粒和计算的时候有误,看来要重新学一下小学数学了),和其它套胶颗粒密度区别不大,如附件9(从左到右依次是狂龙,阿波罗,狂三)。

海绵和胶皮的韧性相当的好,我剪下来的一小条2mm宽的套胶边,拉伸了原长度的2倍多竟然还没断(银河阿波罗套胶当初我拉到将近2倍的长度时断的,那条套胶条是5mm宽),这点值得赞扬,有图为证,见附件13; 我曾经用过北京队专供的CJ8000也一样,好韧性在剪套胶的时候也得到验证,下剪子很有手感,而且是“咔哧咔哧”的韧性声音。

因为害怕不适应无机胶水,我还是用了有机胶水薄薄的刷了海绵,但是套胶已经卷得厉害了,猜测套胶已经打底了(或者使用了内能技术),如附件11。

试打底板:蝴蝶斯潘特中直,软五夹,适合弧圈结合快攻,底板特点是比较颤板。

本人水平和打法:水平纯业余中等偏上。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无海绵,削中结合反攻。正手一板击打成功率比较高,弧圈能暴冲和高吊,小球处理也还算可以。削球防守还算硬朗,能顶对方几大板。

打球时间:每天下午1:00-5:00,连续试打4天,正规小学体育馆,木地板,双鱼球桌,红双喜三星球;

球友水平:从业余绝顶高手(取得过天津市乒协杯冠军)到业余一般;

正手攻球(击打):击打是这款套胶的亮点配在我的软五夹上正是相得益彰,当然这也得益于海绵厚度较薄,并且硬度比较硬的结果。击打成功率相当的高,并且速度很快,我发力击打,可以感觉打透板,准确率很高,可以随意控制击打的两个大角落点。对于击打来说能配上“狂龙”称号(表现值:*****)。又打了三天,这点绝对可以肯定了,正手击打非常好,速度快,有手感,成功率高!

推挡:忘记说这点了,我的推挡不算太好,原来一直用推挡,但是后来感觉推挡越来越没有威胁,还不如用反手长胶撩过去有威力,所以就渐渐疏远了这项基本功。但是我不能说我完全不用推挡,只是现在我的推挡变形了,多出现在中远台,而且不是得分手段,多是用来过渡的。狂龙套胶搭配我的软五夹,推挡表现还算可圈可点的,我几天特意试了一些推挡球,近中远台都不差,手感不错,感觉很扎实,出球速度快,故意推出的大角球对于步伐不好的球友来说还是可以一击致命的(还是感觉和套胶硬度有关,推挡也可算作狂龙套胶的一个亮点吧,但是这个亮点的闪亮程度不如击打和发不转球),(表现值:****),又打了三天,推挡用的不多,感觉不吃亏,准星不错。

正手前冲弧圈:前冲弧圈表现不错,速度比较快,二跳速度也可以,应该算作中庸稍上之品吧;但是相对于击打来说,前冲弧圈的威力尚不如击打来的更猛烈,相信适应了2.0海绵后,前冲弧圈应该表现不错的!(表现值:***-****)。又打了三天,渐渐适应了2.0海绵的爆冲,已经调整好了手法,我打的时候拍子仰角要稍微调大一点,上台率有所提高,暴力程度和以前差不多。

正手高吊弧圈:高吊表现不太好,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2.0的海绵吃球不太深,胶皮又不是粘性的,不能靠胶皮摩擦来挂球,加之海绵硬。手下一下没了感觉,越没感觉越不敢发力,越不敢发力加保险上台率就越低,即使上台了也软弱无力,很容易被人挤回来或打我回头,把我搞的一塌糊涂。又打了三天,稍稍适应了薄海绵的高吊弧圈,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是在实战中不太敢使用。(表现值:**)。

正反手发球:这款套胶对我来说亮点是发不转的球用它我能发出对方反手位小三角内刚过网的不转(或小上旋)短球,比以往的任何2.2套胶发的都短,只是刚过网,对方想挑打都比较难,如果步伐或者时间稍欠缺,就给我留下了进攻机会;发的下旋表现一般,没有我用2.2的阿波罗或者狂三发球转,大概能达到它们的90%转数吧,这个从球友吃球程度上就能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和涩性表面加上海绵吃球浅有关,虽然硬度上有一定的弥补,但是弥补的没有失去的多。其它转球如侧旋,也算中庸吧,没有什么可以特殊说的。又打了三天,发球转数都有所进步,不转球依然出色,刚过网。(表现值****)。

摆短和控制:暂时没有我用2.2套胶控制的好,但是差到没差到哪去,相信时间和适应可以改变摆短感觉。劈长:表现中规中举,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亮点;控制方面应该不是这款套胶的长项。又经过三天试打,摆短水平有所提高,已经能够成功的摆出有落点的短球,搓长也不错,但是搓不转球容易,搓转球能力还是稍差。(表现值***)。

海绵底劲:海绵的底劲不错,到中远台对攻的时候发力没有沉重感,当然也没感觉到软弱无力,但是只能说和2.2的相比不差,毕竟海绵厚度在那呢,另外我的软五夹对这块海绵底劲是一个弥补,能够在远台的时候通过形变给与底劲支持,只要控制好手法,对攻还是不处下风的(表现值****)。

 

 总结:拍里奥狂龙套胶是专门为进攻准备的套胶,也是一款很有特色的套胶,进攻狂傲如龙,防守和控制一般,适合那种“攻攻攻”的选手,防守和控制为主的选手可能需要自己选择一下。如果说到“崇尚进攻”的打法,整体表现值可以给****

 

一个小建议:还是希望我们自己的企业做好细节,为什么日本海绵和套胶可以做到几乎无暇而我们的国产套胶和海绵就不能呢?排除技术原因,是不是也有品控和要求不严的因素呢? 我以前打日本海绵,从普通的樱花蛋青海绵到极品樱花都打过,小日本的海绵细腻,很少能看到有小坑,有“黑痣”,或者套胶上有纤维粘附的。

解释一下标题中的双重惊喜:一个是我没看到自己入选了试打名单但是收到了试打套胶;另一个是用这款套胶逼迫我正手去进攻,提高了我正手进攻的能力。

 

目前为止就这么多感受,以后再有还会补充,希望给广大球友一个最真实的感受,但是提醒广大球友:这个感受因人而异,我的感受只代表我自己,因为自古就有一句话“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双重惊喜——狂龙试打(待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8:16:18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6条评论

han_jie388 2010-4-19 14:19:00
郁闷,没短信回复的套胶都收到了,短信回复的到今天还没收到套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uxin665001 2010-4-19 14:37:00
很不错,学习了。
沧浪水清,可为碧波渔夫。 沧浪水浊,扁舟浮于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icibjcn 2010-4-18 22:42:00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esoner 2010-4-18 20:55:00
QUOTE:
以下是引用coldeyes在2010-4-18 19:28:00的发言:

     ......我的是邵氏硬度46-48,捏着比狂三40度要硬很多,对我来说太硬了......

......胶粒密度大概100粒/平方厘米......

     楼主没看明白,“邵氏硬度”本有A和W之分,红双喜用的是邵氏A计量法。这次拍里奥用了两种“邵氏”计量法,“46-48度”的旁边有个括号,那里注明是采用“邵氏球式”探测方法统计的硬度,它约相当于(下面)“邵氏针式”探测方法统计的硬度“37度”。这个“37度”才是楼主平时知晓的邵氏A硬度计量数据,它与“40度的狂三”测量统计方法一样,显然,”37度”要比“40度”软很多。

    拍力奥的狂龙,其胶粒密度绝对没有100粒/平方厘米。不大会超过5粒X5行=25粒/平方厘米的。

挺拔 黑萨 40度蓝海绵狂三+804防弧 红双喜 天极506 37度天弓三+804防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ldeyes 楼主 2010-4-18 21:43:00
QUOTE:
以下是引用jesoner在2010-4-18 20:55:00的发言:

     楼主没看明白,“邵氏硬度”本有A和W之分,红双喜用的是邵氏A计量法。这次拍里奥用了两种“邵氏”计量法,“46-48度”的旁边有个括号,那里注明是采用“邵氏球式”探测方法统计的硬度,它约相当于(下面)“邵氏针式”探测方法统计的硬度“37度”。这个“37度”才是楼主平时知晓的邵氏A硬度计量数据,它与“40度的狂三”测量统计方法一样,显然,”37度”要比“40度”软很多。

    拍力奥的狂龙,其胶粒密度绝对没有100粒/平方厘米。不大会超过5粒X5行=25粒/平方厘米的。

谢谢指正错误。

密度计算应该有误,明天我在数数,我是横向数了10cm内的颗粒数,竖向数了10cm内的颗粒数,然后相乘除以面积,估计少算了一个0,应该在10个没平方厘米左右(刚才数了一下(50*42)/(10*10)=20-22个/平方厘米)。

硬度我知道邵氏硬度46-48度应该是相当于中等硬度,不过我这块套胶敢肯定,无论上面标的是多少,硬度绝对要比40度的狂三硬,而且硬的还不是一点半点,这点我打了10几年球,而且几乎一直打40度的,还是能感觉出来的,只不过不太清楚硬度感觉和标的不一样是不是和海绵的厚度2.0有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8 22:15:2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ldeyes 楼主 2010-4-18 19:56:00

因为没有预知收到了套胶,这是惊喜一;

因为攻球的“狂野”性能一定程度个弥补了我的正手弱点,这是惊喜二;

 

第一天试打的总结:这款套胶是为击打和进攻设计的套胶,不是为弧圈设计的(即使是前冲弧圈)。小球处理算作中规中矩,没冒高,但是也没有控制的太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8 21:46:3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