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中国体坛“塔基”如何才稳

小楠 2010-8-13 23:40:00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新政,将为国家二线队设立“文化门槛”,对于文化水平不达标的运动员不准入内。首先在国家乒乓球队进行试点,条件成熟时将推广到其他项目的国家队。

  用“一刀切”的办法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治标不一定能治本。广大基层体育青少年的文化培养不是专业队一纸宏观调控就能解决的。

  计划经济时期的体校是中专编制,国家包分配,运动员即使进不了高一级的专业队,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和城市户口,那时候的体校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但是现在,体校毕业再也不意味着人生有了保障,在大学扩招、职高遍地、出国留学的多重“包围”下,体校原来的就业优势丧失殆尽。反之,还会伴随着诸如运动伤病、文化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家长的选择难上加难。

  再者,国家长期施行的金牌战略,导致体校的生存发展、教练员的评优晋升、运动员的个人利益全部系于大赛成绩之上。培养一名专业运动员,必须从小抓起,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疲惫,文化学习在“唯金牌论”的环境下逐渐式微,流于形式也在所难免。

  现在的社会环境强调人的综合素质,运动员缺少文化的必然结果是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基层下手,防止运动员过早专业化。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培养兴趣打好基础,切莫陷入急功近利甚至是揠苗助长的怪圈。江苏南通这些年的经验就值得借鉴,小运动员在正常小学和初中培养,放学之后参加训练,不在时长而重质量。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塔基”来说,他们的未来面临二次就业的问题,基层体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只有将夺冠和育人结合起来,学校和运动员才都有出路。总之,是时候从娃娃抓起,让小运动员“减负”了。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