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 [[原创]长胶打法进攻使用率确定原则初探

兵乓好友 2010-8-27 07:27:00
   长胶打法进攻使用率的确定原则初探

  长胶打法有人主张多进攻,进攻多少呢?比较模糊;长胶打法有人主张多打控制防守,控制防守多少呢?也没有明确答案。

  一般来说,长胶打法遇到不会对付长胶的选手,可以多打甚至全打控制防守,能轻松赢球又不冒风险,何乐而不为?不过遇到这样水平的对手的机会不会多。长胶打法在比赛中经常交战的球友大多是基本功接近,对长胶比较适应,此时就得看怎样打能占据优势,把进攻和控制的比例确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第46届世乒赛的女单半决赛是在林菱与朝鲜的金云美之间进行,金云美直握拍,反面长胶以挡、磕的方法防守是她的独门绝技。林菱拉弧圈的功底在国家女队内属于一流,赛前陆元盛教练又专门模仿金云美的打法陪练了半个小时,这使得她对这场比赛信心十足,最后比较轻松地胜出。金云美在最后一局大比分落后时终于意识到不搏杀不行,反手开始改用反胶加力推,但已于事无补。邓亚萍作为特邀嘉宾在点评金云美时,对她的反手只守不攻颇有微词,给出的定论是这种打法在以后的比赛中难以再有所作为。乒乓赛场的无数事例表明,包括长胶在内的任何胶皮如果多打控制防守占不到便宜,那就得果断下决心增加进攻的使用率。指导思想应该是:1,树立依靠进攻得分的意识;2,有较强烈的发球后进攻的意识;3,有一定的接发球抢攻做配合的意识;4,相持中出现明显机会球全攻,其余可攻不可攻的球较多攻,只有实在不能攻的球才不攻。如能这样做,进攻和控制防守的比例各占50%左右,是有望做到的。这也就意味着一局球如果一个人击球总板数为40板,有20板在控制防守,另有20板在进攻(发球因不能进攻不计),长胶的反旋转性能和进攻的威胁都能兼顾。

  主张长胶多打控制少打进攻的主要依据一是长胶防过去的球具有下沉和不往前走的特性,对手连续进攻时不着意提拉极易下网;二是长胶回球的旋转与一般反胶正胶有明显的差异,给对手判断来球的旋转带来一定困难,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因此长胶打控制防守球有它独特的优势;三是长胶进攻虽然有威胁,但进攻技术难掌握。实际上,长胶打控制球的优势是相对的,长胶自身不制造旋转,回球的旋转是有规律可循的,遇到善于对付长胶的选手,原本存在的优势非常有可能变为劣势。至于进攻难度大,那是还没有掌握长胶击球的规律,打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譬如我周围就有一些老年乒乓球长胶爱好者,都是退休后才重又拿起乒乓球拍的,其中有3——4个用长胶进攻很多,已成为主要得分手段,他们的球技充其量属于业余选手的中等,甚至偏下水平,所以对长胶进攻存在畏难情绪是不可取的,长胶爱好者应该把一些优秀长胶选手娴熟的进攻技术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获得过世锦赛双打冠军,欧洲女单冠军的直拍长胶选手倪夏莲,虽属倒板打法,但除发球外主要用长胶。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1/16决赛对阵李佼时,据笔者统计,击球总板数为206板(发球不计),其中进攻板数92,进攻使用率为44%。倪夏莲是左手右推左攻打法,正手攻击力强,反手缺乏攻击力。她的技术风格定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现在新的一代优秀直拍长胶选手大多掌握了反面反胶或正胶的横打技术,反手的进攻能力大为改善,长胶进攻的使用率达到50%甚至更高是不难做到的。如在网上有视频传播的年轻直拍专业长胶女选手王秋伊就是一例,王秋伊进攻的使用率大致在50%。就进攻来说,正手进攻占64%,反面反胶横打进攻占36%,正反手进攻的比例比较恰当,而且两种胶皮在击球性能上的差异,也可大大增加威慑力。在我国业余乒乓球界享有盛名的直拍长胶倒板打法选手黄建疆,一般进攻的使用率在50——60%之间。以上实例表明对于长胶进攻型打法来说,在与水平接近,或者是与进攻命中率高的对手比赛时,进攻的比例接近50%,作为一个指标要求,是可行的。

一般优秀选手执反胶或正胶进攻使用率大致在50——70%之间,长胶打法进攻使用率50%,是这个指标的低限。如果遇到弧圈功底深厚,对付长胶有章法的选手,长胶打法单依靠控制防守很可能凶多吉少,那就得将进攻使用率增加到50%以上。当然,对进攻的理解,应该是既包括长胶面,也包括球拍另一面的非长胶面。有些业余横拍是正面反胶(或正胶)反面长胶,长胶习惯用挡,打法已定型,这部分人要提高进攻使用率只能多侧身;直拍正面长胶则只有练好长胶的各种进攻技术,学会反面横打当然更为理想。

有一点需要指出,长胶打法如果能攻的球不攻,长期这样做养成习惯,大脑中对本来已形成的什么球该过渡什么球该进攻的条件反射会逐步淡化,等到你不进攻不行时,就难免产生力不从心之感。用进废退是大自然的法则,违背不得,乒乓球的任何技术都要不断使用,这样才能越用越灵。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有道理的。因此,虽然依靠控制防守能赢球,但进攻的使用率仍然不要低于20%。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条评论

乒乓—好友 2010-8-27 07:55:00
可以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