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兵乓好友 2010-9-15 21:04:00

写给削球手们的文章

其实我很早就想为这里的削球手们写点什么,不过苦于一直没时间。今天我在这里写了这篇文字,希望能对削球手们有所帮助。

事先声明一下,我写在这里的,不论是技术,战术,都不是书上的教材。有些东西,乒乓教科书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如果我再照抄过来显然没太大意义,大家完全可以买本书来看,所以我下面要写的,差不多都是我自己在打球过程中的体会,有些个人体会不一定和教科书上的一样,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因为想写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不可能一下都写完,我以后会慢慢补充。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9条评论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05: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三、模仿对象

为什么我要把模仿对象也列出来呢?因为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是削球手,每个人的打法特点却完全不同。有人以稳削为主,有人攻削结合;有人以转不转削球为主,有人却以逼大角见长;有人站位偏近,习惯高点快速切削;有人则离台稍远,两面频繁倒板,回球飘忽不定。。。。。。根据自身特点,选则一个模仿对象可以帮助自己明确技术风格,快速提高球技,少走弯路。

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朱世赫打球的风格,我本人也觉得他的球很好看,但我认为他的球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特别是业余爱好者。因为他的反手稳削,正手暴冲的打法特点本身对步法要求非常高,仅就这一点来说,我想我们就只有羡慕的份了。与其盲目追求高难度的风格,倒不如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球员来模仿会更实际一些。

就拿我来说,我的削球在业余爱好者里来说算是很稳健的了,而且变化很多,但是我不会冲球,有时拉球也是以高吊为主,以扰乱为目的,不过我的击打能力还可以,而且倒板频繁。所以我的风格更偏向于这次在不莱梅女团比赛中大放异彩的白俄罗斯削球手帕芙洛维奇。而实际比赛中也证明了,这种风格的确能充份发挥我的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04: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一、陪练

之所以把陪练写在最前面,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好的陪练很重要,特别是对削球手来说。削球打法因为它的特殊性,对陪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随便找一个不会拉弧圈的人,那么你的削弧圈技术就永远不可能练出来;如果你的陪练只会拉不会打,那我想你的顶突击球恐怕也很难有所提高。

削球手的陪练,其实只要有三项基本技术比较过硬就足够了,搓,拉,打。我所说的技术过硬,并不是指搓球拉球有多转,击打有多么迅猛,而是指稳定性,接球很稳,轻易不失误,只有这样的陪练才能帮削球手练出回合球来。因为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不可能像专业球手那样有很多机会练习多球,可削球又是一个特别讲究回合球的打法,那么我们怎么练呢?只有靠好陪练了。

如果找不到一个各项全能的好陪练怎么办呢?也不要紧,可以找三个各有所长的球友,一个善于搓球,控制;一个善于拉球;一个善于快速击打。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05: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二、配置

经常有球友会问,削球用什么配置好?是生胶?长胶?

我要说,削球打法的配置可能要算是所有打法中最特别的了,它的随意性很大,完全是根据个人的特点量身打造的。

如果是弧圈打法,那肯定是要用反胶了,而快攻打法要用正胶生胶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但是削球,完全是个性化的配置。你可以用两面反胶,也可以用一反一长,一反一生,一反一正,一反一防弧,甚至两面生胶,一生一长,一防弧一长......等等,只要你削起来攻起来觉得顺手就完全可以!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削球最好采用两面异质胶皮,而且要有一面是反胶。因为这样两面削出的球旋转不同,更易迷惑对手,而且反胶一面可以控制旋转,并有利于进攻。

目前比较常见的组合,首推一反一长的搭配,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制造反差很大的旋转,同时可以利用长胶的特性增加削球的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长胶一面利守难攻,旋转变化较死,容易被对手摸清规律,同时由于两面性能反差很大,自己控制起来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倒板时对手感要求很高;另外还有一反一生或一反一正的搭配,这种配置也可以制造两面不同的旋转,同时生胶正胶一面比长胶更易进攻,并能自由控制回球的旋转,缺点是削球的稳定性比起长胶来要逊色不少;两面反胶的组合也比较常见,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正反手都能自如地控制削球的旋转,使对手难以摸清规律,同时正反手的攻击性都比较强,可拉可打,回旋余地大,美中不足在于削球的稳定性较差,面对连续的高质量弧圈球和重扣,较难稳定削接。另外还有一反一防弧的组合,我个人感觉这种配置的性能与一反一长的组合比较接近,但是防弧胶一面在攻球时比长胶更难于控制,同时削球的稳定性也稍差一些,回球飘忽下沉但是削球旋转不是很强(对手攻球下网也多是因为回球下沉所致而不是因为它的旋转有强),因为防弧胶本身就没有很大的粘性,所以搓球时很容易打滑。

不过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功力如何。理论上长胶利守难攻,可俄罗斯的削球手加尼娜反手长胶可拨可弹,反攻的准确性性丝毫不逊于反胶;理论上两面反胶削球稳定性不佳,但河北的王婷婷双面反胶削球却固若金汤;理论上防弧胶较难控制,但以前朝鲜的削球手李松淑却利用一反一防弧倒板削球,接连削掉了张立,张德英。所以不论使用哪种胶皮,手感永远都是是排在第一位的。

从底板上来说,我觉得也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种模式中,从五层防守板到较软的弧圈板,甚至两面异质球板都可以考虑(当然我不建议用快攻板和加碳板,道理大家都明白,那种板弹性太大,根本削不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定的。如果你以削为主,削中反攻,那么可以选专业削球板配稍硬的海绵,这样既不失稳健又可以提高攻球的威胁性;如果你是攻削结合,或攻球比例稍大,那么可以选择较软的弧圈板配软海绵,这样可以发挥攻球的优势同时削球也可以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你是像朱世赫那样,反手稳削,正手暴冲,那我觉得两面异质球板会更适合你,较软的一面用于反手防守,较硬的一面用来正手冲杀,各取所长。

至于海绵问题,也要依每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来说,较厚较硬的海绵吃球好,利于拉球,加转削,但是控球难度较大;较薄较软的海绵比较透板,手感清晰,容易控制,不易吃转,但攻球拉球后劲不足,威胁较小。

如果你的底板较软,那么选择较厚较硬的海绵可以在保证削球稳定性的同时弥补攻球上的不足;如果你的底板较硬,那么选择较薄较软的海绵可以在保证攻球质量的同时增加削球的稳健度;如果你反攻时以拉冲为主,那么厚海绵可以使你的冲球更有威胁;如果你反攻是以击打扣杀为主,那么较薄的海绵会帮你在击打时不易吃转,保证命中率。

说说我自己,其实我刚开始打削球用的就是一块偏软的弧圈板,两面反胶。因为那时懂的不多,所以就选择了这么个配置,但当时我削起来觉得也还算顺手。后来在打球的过程中,我尝试过很多种胶皮搭配,一反一正,一反一生,一反一防弧,甚至还打过一段时间的一生一长,最后确定了五层削球板,一反一长的组合,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优势。

所以我建议削球爱好者们,不要迷信某种配置,有可能的话尽量多去尝试,去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一旦找到了最适合的配置了,最好就不要轻易更换了,除非你是个器材迷,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3: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三、其他相关问题 

(一)关于左手削球VS右手进攻

 

左手削球在和右手攻球交手时,当对手侧身攻左手的正手大角度时,削球的确不是特别顺手,这时就要靠步法来调整。

正手在削角度不是很大的来球时,一般只用单步和并步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正手来球角度很大,仅仅靠单步和并步就不行了,一定要用跨步调整。

正手削大角度来球,离台较近,感觉来球很顶时,左脚要先向左后方跨出一步(移动距离和角度视来球情况而定),然后右脚紧接着也向左后方移动;离台较远,感觉来球有点够不着时,右脚要先向左前方跨出一步(移动距离和角度同样视来球情况而定),然后左脚紧跟着也向左前方移动。这时身体已经侧过来了,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如果判断准确,脚步移动位置合适的话,正手削时就比较舒服了。

至于正手攻削衔接不太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步法问题。我想可能你用单步比较多,特别是在远台削正手大角度来球时,仅仅是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而右脚几乎没怎么动,这样肯定会造成够着削。这种位置,可能勉强能把球回过去,但却搞不了旋转变化,也无法控制落点,因为你的左臂的挥动被迈出的左腿挡住了,就算左臂的挥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这种站位正手是很难发出力的,而拉弧圈一定要有转腰发力的动作。不信你可以试试,左脚前右脚后,同时身体左转,左臂向左后下方引拍是不是很别扭?感觉腰快扭伤了吧?呵呵,这样的姿势别说拉弧圈了,就算接球都很别扭,因为无法发力。

你可以仔细看金景娥的比赛,为什么她正手攻球比较差?不能像范瑛一样反拉而只能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她正手接球时,总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手),这样的姿势根本发不出力来。

2、击球位置/击球时机。削球一般要在下降期削,而攻球为了保证威胁最好在上升后期或高点(这是仅对削球手而言,因为削球手离台远,已经不可能赶到上升前期攻球了),两者击球点差别很大,只有选好击球位置和击球时机才能衔接流畅。而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击球位置,把握最佳击球时机?其实还是要靠步法调整。

3、手感/反应。这个其实很简单,削和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板型,挥拍轨迹,发力方向都是完全相反的,没有敏捷的反应和出色的手感是很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的。

4、意识。这个也很简单,有的削球手削起来就是一味死削,攻起来就是一通猛攻,却不管时机是否适合,缺乏一种综合的意识。其实攻球应该是有“预谋”的,通过旋转落点的控制造成对手回球质量不高,寻机反攻。削是为攻创造机会,攻是为了向对手施压,打乱他的节奏或直接得分。只有把两种意识综合起来,才能做到攻削自如。不能削不住想攻,攻不上了又想削,这样只能让自己越打越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1: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简单为为以下几种。

纯反胶弧圈打法 这可能是削球手们最常遇到的一种打法了。由于反胶比较易吃转,所以削球时一定要有旋转变化,会倒板的朋友一定要多倒板。对付这种打法我想削球手们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心得,我在这里就不多啰索了。

直拍正胶/生胶快攻打法 这样的对手多以轻拉球过渡,伺机扣杀,所以面对他们时,可以有两种战术,第一,不去和他打相持,从第一板球就搞旋转变化,或死转或不转,这样对手扣杀命中率不高,就不敢轻易下手了;第二以单一加转为主,用落点调动对手,和他死磨,但注意一定要控制好弧线,如果你的球很转,弧线又低,即使旋转变化不多他扣杀时也不会很顺手。还有一点就是削球时注意离台近一些,因为正胶生胶的拉球不是很冲,如果你退台太早,对手拉球很轻很短,你削出高球了,那就很被动了。如果你离台近一些,削球质量高一些,对手是不可能轻易扣杀的。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对手扣杀而早早退台,要想着怎样在中台去遏制对手扣杀。

横拍两面异质胶皮进攻型打法 面对这样的对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盯住一面打,具体盯住哪一面要根据对手特点而定。举个例子,我的球友里有一个是右手横拍,正反反生的打法,反手生胶技术很好,正手弧圈很冲,两面实力比较均衡。一般来说面对这种对手要以逼反手为主,因为生胶很难连续进攻下旋球,可他的反手生胶对我的削球,可搓可挑,可撇可弹,质量都很高而且落点刁钻节奏突然,让我很难判断。相比之下他的正手虽然杀伤力也很大,但他的线路我判断很准,回接时难度要小一些,所以和他打我是以逼正手为主,不让他反手发挥威力。有一次别人问我“他的正手那么暴,你怎么还往他正手送?”我说“他正手的球我接起来舒服一些,成功率高,虽然也会有被冲死的时候,但总的来说他正手给我的压力要小于反手。我宁可被他正手冲死,也不想被他反手弹打弄的措手不及。”

直拍长胶倒板打法 我面对这种对手时也是以逼正手为主,一般来说,直拍长胶正手的变化和进攻的质量都比反手差,虽然长胶打的好的高手,正手一样也可以用长胶进行高质量的进攻,但总的来说,正手的变化还是要比反手少一些。如果逼反手的话,直拍长胶连推带拱,再加上刮撇拧弹,足够削球手受的了。逼正手时也是有两种套路,一个是以低平的加转球为主,这种球长胶在正手位很难连续突击,如果你削球足够转而且比较低的话,长胶最多也只能轻托过来;第二,如果你控制不好回球弧线,总是削球偏高,那就用不转球逼住对方正手,这种高而慢的不转球也是长胶最难攻的一种球,因为借不到力量和旋转。当然,比赛时还要注意对手倒板,要当心连续逼正手被对手倒板用反胶拉冲。

搓攻型或削球手 面对这种对手时没有更多的选择,大家都擅长防守,那就看谁的控制能力更好,相对进攻能力更强。多逼角,多倒板,看准时机一定不能手软,要大胆进攻。

因为乒乓球的打法种类繁多,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在这里限于版面,我无法很详细地一一说明,以上我只是就一些比较常见的打法,简单说说我的战术体会,不足之出还请大家谅解。

不论你用什么战术,最后不外乎出现四种情况:

第一,自己打的很舒服,特长可以完全发挥出来,而对手打的很被动,他完全被你压制住了,特长无从发挥,等于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显然是最成功的战术;

第二,这种情况正好相反,自己越打越别扭,而对手越打越顺,这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这肯定是最失败的战术;

这两种情况可以算是球路相克了

第三,自己打得很舒服,对手也觉得很舒服。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是在拼实力,拼基本功了,谁的功夫更深谁就能占据上风;

第四,自己打得别扭,对手也很别扭。当自己的特长拼不过对手的特长,而自己的特长也无法对上对手的特短时,索性就用自己的特短去拼对手的特短,这就叫“短兵相接”。这是一招险棋,用这种战术时,一定要胆大心细,出手果断。在这里建议心理素质和手感不是很好的人不要轻易使用这个战术,否则还没伤到对手,自己已经自伤了。

总之,技术是相对固定的,而战术是非常灵活的,它是依据自己和对手的特点而变的,制定怎样的战术全凭每个人的头脑和灵气了。如果有人非要总结出面对某种打法,一定要用什么战术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样打球太死板了,很难打到较高的层次。

好了,写了这么多,终于把我想写的都写完了,希望我写的这些文字能对业余削球爱好者们有点帮助,再次感谢大家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1: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二、战术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技术也说的差不多了,现在该说说战术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术比技术更为重要。技术是手上的功夫,通过练习是可以练出来的(当然也有天赋和手感在影响着技术),但战术是头脑所控制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

有再好的技术,没有合理而灵活的战术去运用它们,这个人永远只能是个练球专家;技术上有所欠缺,但是通过战术可以做一定程度上的弥补,这样的话,这个人也许很难达到顶尖,但是也足以挤身前几名了,帖亚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指出战术的重要性,但是我在这里绝对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我不是想辩论技术和战术哪个更重要,其实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只是对我们业余削球手来说,根本没太多时间去一一精雕细刻那些种类繁多的削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战术去弥补我们技术上的不足了。

废话到此结束,现在转入正题,呵呵~

削球的战术有很多,大体分两种,一种是“以我为主”,另一种是根据对手的打法特点去制定战术。

以我为主的战术,在面对第一次交手的对手时,对对方的技术特点不是很了解,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这时就要尽量从自己擅长的技战术打起,“以我为主”说白了其实就是尽量用自己的特长去对付对手。

这点其实也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每个削球手的技术风格都不一样,所以我在这里无法一一说明,但是简单来说,如果你削球的旋转变化不多,那就尽量多控制落点,去调动对手;如果你擅长进攻下旋球,那你的发球就应该多发下旋短球,以控制对手,争取自己能先上手抢拉。

请大家仔细想想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制定出有效的战术。

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的战术,这个其实也很复杂,因为每个对手的特点都不一样,即使使用的器材一样,每个人的球路都可能完全不同。我的体会是,先弄清对手的基本情况,是直拍横拍,左手右手,用什么胶皮......弄清楚这些,大体上就能知道对手可能会有哪些特长和弱点,这样在制定战术时才有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4: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四、削球问题解答

1、

以下是引用烂长胶2006-8-1 22:17:00的发言:

我比较喜欢倒影版主的技术文章,主要是因为我也是左削右攻的打法吧。在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本营的众多高手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请指教:

我的左手削球一般来说比较稳。当对方发力时,我削球又稳又低,正因为这样,对方常常会搓我一个反手短球(右手我弧圈很稳对方一般也不给),其目的就是要我拉回近台削一板,稍一冒高,他就在高点时给你一击。我就是这种球处理不好,在削这种球时常常出问题,因为我不是很会削对方的下旋球或是那些软不啦叽的球,我感觉就是削下旋球时常常有吃不住球的感觉,有时球在胶粒上打滑就会冒高。对这样的球,本营多数球友主张反手弹拨一板,比如lii兄,其实在实战中对方搓你一板下旋球很多时候质量也是很高的,并不象众多帖子里说的那样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反手弹打,贴着网子过来,第二弧线几乎贴着你的台面飞行似出台不出台的,反手弹拨十分勉强,即使过去质量也不高,常常被打回头。对我们左削右攻的打法来说,本来可以稳稳的回台反削过去,再重新开始找机会进攻,就像电视上那些长胶削球的打法,无奈我对这种下旋球或软球的反削掌握不好,常常冒高,有时就只好采用拱的方法回球,但从中远台跑回来拱球容易出台,线路也容易被识破攻击。这种球对我们左削右攻来说该怎样处理更好呢?

其实这种球应该也是攻球手对付削球的一个常用套路了,利用反手位的短球把削球吸上来,而削球手用长胶回搓短球时不易加转,如果再控制不好冒高的话很容易挨打。

从技术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你应该从前一板的削球上做些改变,要加快削球的节奏和速度,做到这一点对长胶来说不是很难。如果你回球的速度加快了,对手的步法和板型的还原也要加快才行,否则他是很难放出质量较高,如你所说那种“软不拉几”或是下旋很强的短球的。一般在回接这种速度较快,有些冲力的削球时,攻球手放的短球也不会太短,都会出台,在上步接这种出台球时脚下步法要快,如果球下旋比较强时,削球时拍型要平,以小臂带动手腕向前发力将球削回,如果来球下旋不太强,拍型可稍竖起一些,同样以小臂带动手腕向前发力将球削回(但注意相比前一种情况时,这时的发力不要太大,因为来球不是很转,如果发力过大容易将球削出界)。这样回球,如果你击球时吃球好,发力够集中的话,回球的速度一样会很快,而且不易出高球,再加上逼角的控制,就算长胶的回球不太转,对手也很难发力突击。

退一步说,要是真的遇到高手了,你削球的速度已经比较快了,可他还是能放出短球,那要看他的手法来确定你回接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他在触球时有一个向上轻托的动作,这样的回球是借了你削球的冲力和旋转,回球会有反旋转的情况出现,来球多为不转或略带上旋,差不多就是你所说的那种“软不拉几”的球。我在接这种短球时,如果球高了肯定就直接弹打,如果球很低,我通常会用“刮”来回接,具体技术细节你可以翻看我前面的帖子,我就不在这里罗琐了,呵呵

(2)他在触球时瞬间加力搓,这样回球会比较转,我接这种球时通常会加力搓,或是拱。你说你不太会削下旋球,其实长胶削或搓下旋球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拍型要平,多向前发力就行了。接下旋长球要靠小臂带动手腕发力,接下旋短球主要是靠手腕发力,多练习就好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清来球的旋转性质和旋转强度,这是基础,如果看不清这两点的话,控球就很困难了。

另外,如果你会倒板的话,建议你可以偶尔倒板用反胶搓或削一下用以扰乱

再说点题外话,你说反手长胶接短球时不好控制,我觉得不全是技术上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原因出在器材上。388D本身是细软表面光滑的长胶,这种长胶会比较怪,但是也难于控制,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容易打滑。特别是当削球手从远台跑向近台的过程中,击球位置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这种长胶控球会更难一些。我不知道你的388D是否有海绵?如果有海绵的话,控制会稍好一些,如果是单胶的话会更难控制。

也许进攻型的人并不觉得388D不好控制,但是别忘了,攻球手大部分时间是守在进台,移动范围很小,选择击球点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而削球手移动范围就要大多了,很多球都是在位置不好的时候去回击的,难度要大很多,所以对器材的控制性要求也高的多。

现在很多削球手用的都是国外的长胶,这并不是因为国外的长胶就比国产的好多少,而是因为进口长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控制,可能它们不如国产长胶怪,但是控球性能都很出色。这一点对削球手来说至关重要。想想看,削球手击本上都是在相对被动中去击球,而且击球点变化非常大,如果使用的器材再是那种“野性难驯”的长胶,对自身的手感要求就太高了,难度也太大,还没等把对手怪死,自己就先失误了。

说了一些器材方面的看法,并不是说388D不好,我是觉得,对削球手来说,不管你用什么器材什么战术,控制永远是第一位,你控制旋转也好,控制落点也好,用尽所能去扰乱他也罢,总之是要去遏制对手的攻势,掌控他的节奏。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一直在进攻,但他的节奏完全是在你的控制之中的,那么这球不管怎么打,最后也是你赢,是不是这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3: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二)关于削中反攻打法与近台全攻打法

从理论上说,业余圈里,男子的弧圈球不论从旋转还是速度上都与专业男子选手相去甚远,甚至比专业女子选手都要差一大块,这就给了长胶全攻型打法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具体选择怎样的打法,还要依据自身特点而定。

反手长胶稳守,正手以攻为主,这样的打法要求你有快速的步法。反手削正手攻,本身从动作上来说就是完全相反的,而且击球点也差别很大,需要你不断用灵活的步法调正站位---或退后反手削,或迎前正手攻,或侧身攻---没有敏捷的步法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两面全攻型打法,因为站位近台,所以就要求你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手感,比较强的两面摆速以及一定的暴发力。首先,因为离台很近,基本在上升期击球,来球速度很快,这就要求你必须迅速判断出来球的线路,位置,旋转,以决定是用正手还是反手回击;同时由于正反手胶皮性能差别很大,击球时要靠手感调整拍型和发力;在相持阶段,两面摆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你的回球质量及相持能力,快速的两面摆速可以使你的正反手击球更加流畅;最后,近台全攻打法一定要有暴发力,不能一味两面挡,带,看准时机要有正手发力前冲或盖打,以及反手发力弹击,看看邓的正反手发力你就明白了。

我有时为了练攻球,会刻意不去削,而采用两面全攻打法(当然成绩比我打削中反攻要差一些),我主要就是靠两面摆速,正反手快带,正手发力盖打及反手突然的弹击,我并不觉得业余圈里的弧圈球让我难以招架。所以不要担心近台全攻会顶不住弧圈,如果你两面全攻成绩不理想,那可能是你的摆速,手感,发力等因素还有待加强。

在业余圈里,这两种打法都可以打到不错的水平。所以选择怎样的打法,是反手削正手攻,还是两面全攻,全看你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5: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2、

以下是引用西部削球手在2006-8-12 13:23:00的发言:

近几日在实战中遇到一个难题,希望版主倒影老师能够指教:我换防弧后,防守、削接弧圈球能力得以提高,但是,不论正胶(因为没钱了只能暂时用正胶换不起反胶且拉功不行)、还是防弧胶在削接速度比较快的突击球和扣杀球时都感到很困难,一是来不及反应只能借力兜一板或者挡一板(到反手就更困难了),二是削球时对于速度比较快的扣杀球经常下网。这种情况经常是对搓时或者上步接短球时,由于搓球控制不好,经常被对方正手位突击斜线,我来不及退台。只能勉强把球接过去,既没有旋转又没有速度、落点,还易出现中、近网高球,造成被动局面。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战中应该怎样解决呢?

上步接短球由于控制不好而被突击,这是削球手的通病,就连世界顶级削球手都不能幸免。想改善这种情况,只有多练习,提高反应灵敏度和脚步的移动速度,同时也要加强手感训练,接短球时频繁倒板,摆短劈长,尽可能地去干扰对手,不让他有机会突击。

远台顶重扣时板型要水平,多向前发力。板型竖起太多是最容易削球下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