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关于一些反手技术

pts888 2010-11-25 14:51:00

关于一些反手技术

反手快带动作

1、站位两脚平站或略侧向正手或反手均可;

2、肘部必须要略向前、向上支起,保证前臂能够自如向前转动;

3、引拍先抬肘,前臂内收,手腕略向身体方向内勾;击球时前臂向前转出,手腕外张,直接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4、反手球,关键在于前臂能够正常向前转动发力,不然没有速度,所以抬高肘部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抬不起来就只能前臂平出,永远打不出反手的速度;

5、手腕要注意灵活运用,引拍勾腕击球伸展,保证对球有一个加速效果,同时手腕的转动加强了对球的摩擦,通过变化摩擦的角度,可以变化出球的线路,甚至可以通过侧撇使球带一定的侧旋。

 

 

反手侧拧

横板反手侧拧动作,发源于欧洲,最早使用的应该是东欧捷克、前南斯拉夫等国家的横板二面拉选手。但真正成名并普及,是九十年代未开始捷克的科贝尔等老资格高手,开始在国际比赛中主动运用来接台内短球,然后进入相持的积极过渡手段。

      中国国家队学习这种技术,主要是作为接反手台内球的用途,后发现这种技术直板横打选手无须屈手腕便可直接运用,因此后来便普及到了马琳、王皓等直板选手,并进一步演化成直接发力拧击的台内球抢攻手段。

      目前看欧亚选手在比赛中的实际运用,欧洲选手是越拧越巧,线路活,落点好,主要作为一种控制对方的手段,比如波尔就运用得非常灵活;中国选手是作用直接抢攻的手段野蛮运用,追求速度,但线路死,落点死,即使马琳也只能拧一板有质量的斜线,直线基本没有,一出手就被对方反冲,非常被动。

     动作要领:

1、站位近台,脚步平站或略偏正手;

2、直接向前伸手,同时抬高肘部,手腕下屈并向身体方向内勾,使拍子形成接近垂直下垂的板型;

3、在上升期,直接摩擦球的侧中部或侧下部,将球向前摩擦过网,并使球产生向前的速度和侧旋转;

4、摩擦完毕,立即还原,准备打下一板。

5、由于侧拧是直接摩擦球的中侧部甚至侧下部,但任何旋转的发球在球中侧部位的旋转都会不很强,所以反手侧拧接发球不太吃转;

6、反手侧拧的球肯定带侧旋,但绝对不会是下旋,它真正的旋转其实和直板反手的推挤旋转性质类似,侧旋球的旋转强在侧部,中上部旋转并不强;大家如果把它当前冲一样硬去压球的中上部,其实那里并不怎么转,结果就下网了。

 

格林卡反手拉

多数业余横板选手的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反手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吃球的方式和方法;(2)发力机制。现在我把参照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动作技术分析,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各位横板(包括直板横打)朋友以启发。现以右手横板为例。

(1)横向吃球。横板反手一定要横向吃球,这个横向吃球是指在触球瞬间,拍面要有横向运动的意思,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的方向运动。这一点最为关键。
在引拍时,拍头向左,稍稍向下,拍面面向正前方,或稍向左,垂直稍前倾(如果手感不好的话,你的拍面就不要太前倾了)。当你感觉到球已经运动到拍头的时候(这个过程很短很短,你要有意识的去感觉它),再去发力攻球或拉球。

(2)横向发力。发力是从左(下)到右(上)。这个过程关键是肘部。假如你击球时在原地不动,肘部不能有向前运动的距离,肘部可以原地保持稳定,也可以向右运动,就是不能向前送肘。

(3)手腕的运动方式。手腕的运动方式决定回去的旋转性质:手腕没有右向前上方翻转,而是直接摔出去,回去的球是右侧(上)旋的;拉球时手腕向右前上方翻转,回去的球是左侧(上)旋或上旋的。

在这三点中,横向吃球是最为关键的,这个“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方向运动”的感觉,需要你在击球中去用心体会;其次是横向发力,切忌肘部向前送。
总之,通过这种方法,我的横板反手有了质的飞跃。感到反手很稳定,发力充分,由于发力方式是从左向右,使得还原要比从后向前的动作还原快,连续性加强了。

 

反手拉

提示各位球友:

 A、反手球发力原理,其实与正手各类大动作发力进攻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毫无二致。人体的生理结构虽对反手手臂力量有限制,但转腰发力效果并不亚于正手大动作的抡!

 

B、正反手要兼顾,关键在步法,手法其实并非限制因素;

1、孔氏反手动作,其脚步即为正确之起步架构,以平站为起点,保证总体结构的四平八稳!然,其臂、腰均欠转动,故偏软;

     ——因此小P脚步不可练死偏正或偏反!四平方可八稳,诸君请切记!切记!

 

 2、在此基础上,即可直接进入两面摆速练习,建议放弃传统正手2/3台的正手攻练习,改为高强度两面摆速练习为主;

 

两面摆速转换的线路概念:

A、反去正,以反手大角为限,偏反手1/3为反手,另2/3为正手,转换动作为传统后交叉步正手侧身为主,保证侧得开;

B、正回反,以正手大角为限,偏正手1/2为正手,另1/2为反手,转换动作为 传统正手弓步 变至  反手平步/反手侧身步, 为主,保证反手先站得平,然后再是反手侧得开;

C、两面摆速,反去正、正去反不可强求“所谓比例”,有比例之说,便无转换之便利,因此需在长期高强度练习中逐步掌握正反之间的灵活变换。

限死,莫站死!球死、人不死!

 

3、反手脚步平站是基础,但不是唯一,在四平八稳基础上方可有合理之转换!

      在此基础上,脚步向正侧则可保证正反快速的交换,脚步如向反侧侧可保证充分发力,如格林卡、格鲁巴,此两豪杰均可由四平八稳转入正反大侧身,左右转换毫无问题;

    新老格氏,中路转换多以反手侧身为主,长期应用恐影响正手侧身,格林卡便有这病。故反去正,推荐传统正手后交叉步侧身为主。

 

 

反手球,肘部向前支起是肯定的,不然前臂转不了,平出的前臂连弹球都弹不出速度!

  就算是最古老的推挡,大家都得用前臂的力量吧?大家试试用直板,反手平出前臂来推挡,还能推吗?不行的!

  肘部具体抬起来多高,得看情况,对方的球高,抬起来高点;球很低,就抬得低点。这跟正手是一样的!

  你扣高球和冲低球的动作总不能一样吧!?原理是固定的,不过脚步和细微的地方可以不断调整,动作不变形,对得上对方来球的点,就可以了。

  打球是根据对方的球来适应对方,不能要求对方适应你的固定动作,这是不现实的!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5条评论

firedphoenix 2010-11-25 18:06:00

“横向吃球”的感觉,俺没那么强烈泥?“横向发力”,俺感觉很有道理;手腕很容易理解

 

其实俺的反手试验了很多动作,但就是还没有感觉,还是须要继续练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2010-11-25 18:03:00
现在中国选手拧出套路来了,马龙对王皓,对偏正手位来球,经常是反手拧到对方正手大角,对方正手难发大力攻来,然后马龙正手再加力击回。用这方式,马龙赢了王皓不少球。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njlxg 2010-11-25 15:10: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刀霜剑 2010-11-25 21:24:00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横刀励马 2010-11-25 21:36:00
楼主辛苦,先顶贴!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