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我说正手拉打

charlielee 2011-1-7 12:05:00

看了凤城乒乓的《我拉正手弧圈球》链接地址: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281027,不禁心里痒痒,也说说我的拉打体会。近一个星期正手拉攻进步显著,以前自己写过一篇加精文章,当时有许多自己未应用的拉球总结,现在基本用出来了,跟大家分享分享。不足之处,请高手不吝赐教。

按照乒坛道长的建议(《我拉正手弧圈球》中),此文就以拉不转,上旋,下旋,以及前冲,加转,侧弧的思路展开,不求全面细致,只求浅显易懂。

1.不转。不转球常出现在发球后对搓中,当对方搓球不加力时,或者己方搓球较转,对方未及加转,只是抵消旋转回球过来。不转球算是拉球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关键是注意拍型,不转不转,拍型与地面角度较小,要自己加摩擦,加摩擦是很重要的,拉打结合,才能有高质量的弧圈球出现,纯击打,速度虽快,力量虽足,却产生不了强烈的冲力,防守甚是简单。拉不转一般运用前冲弧圈,可以适当加侧旋。强烈的前冲弧圈需要击球者由后引拍,上臂向前,前臂在击球瞬间向前用力,手腕基本不动,腰部用力,转腰,带动上臂迎前,前臂在击球瞬间加力向前用力,手腕可不动,但更猛烈的前冲弧圈是需要手腕再击球后期发力,瞬间加力于球上,到达最佳爆发。手腕发力难度很大,需求击球者不断练习,且如果自身发力不好,手腕力量不足,就不要强求手腕的力量,不然伤了自己就不好了。前冲弧圈的沉肩动作不明显,主要是腰的转动带动整个动作,发力由腰到腕,贯通到底,一气呵成。击球点应是球的中上部,如击球过上,容易造成纯摩擦,虽旋转很好,但力度不够,也是不好的。击球中上部,触拍上部,先是向前发力,再是加旋转。好的前冲应是力量与速度的结合,让防守者难以做出身体上的反应,即使反应到位了,但击球动作不能做完全,造成回球失误。有些朋友追求一板过,总想着一板过去防守者身体没有反应,心里暗爽,自己的拉球威力真大。个人感觉这是不对的,每个人的身体有条件反射,他接不了你的球,大多原因是因为这超过了他的身体反应极限,如果打久了,身体慢慢适应,这样球就没有威胁了。前冲球应该追求的是一种即使能判断球能接触球,却依然回不了球的境界。是速度到位了,旋转一样到位,速度和旋转结合,让对手在有反应的情况下,依然做不完全防守动作,或撕或推挡,动作做不完全,导致防守失效。可见,摩擦与击打,在前冲弧圈中,是相辅相成的。前冲弧圈,击打度7.5成。

不转拉侧弧,依然是拍型控制为主,持拍角度较小,在30度左右,比不转拉前冲,区别在于发力时,前臂的动作较大,有向内抹一个小半圆的感觉。击球时,腰部带动上臂,在击球瞬间前臂开始向内画圈,瞬间发力,在击球后期,如果能够加一定的腕部发力,效果最佳。可尝试练习时,先向后弯曲手腕,在击球时手腕向前用力,顺着前臂的发力动作向前甩出手腕,侧弧的角度更佳。与前冲相比,在拉不转球侧弧圈时,击球点略低,击球的侧上方而不是拉前冲时的中上部,摩擦度要高,且摩擦方向变化,不再是前冲的向前摩擦,侧向摩擦更多,在球拍上停留时间要短。拉不转球的侧弧圈,要更多配合自己的站位与对方站位的判断,由于侧弧不比前冲速度快,球的二跳剧烈,选择侧弧时,要更大角度调动对手,不能存在一板过的心态,要及时回位第二板连续拉。对手站位靠近反手位时可拉侧弧圈调动正手,造成对手脚步的混乱,回位及时,第二板直线拉对手反手位。侧弧要有连续拉的准备,最好能有自己的套路,有思路,才能把侧弧运用到制敌的地步。侧弧圈,摩擦度4成。

不转球拉加转,也就是高吊,个人感觉属于没事找事,不转再去制造向上的旋转,对手拼命打法直接一板暴击,本身拉高吊动作就大,回位的时间长,一板暴击……呜呼哀哉。不转球拉加转,不予评述,求达人赐教。

2.下旋球。拉下旋在球赛中属于起板动作,是一个起势的选择,掌握主动地去进攻的第一步。这部分,主要讲加转弧圈的应用。

起下旋,个人感觉,粘性胶皮更好掌握,但是,我打了这么久涩性套胶,现在想来,涩性套胶起下旋,真的还不错,吃球深,关键问题是拍型的控制。在这里,粘性胶皮不予讨论,涩性胶皮能把下旋拉好,粘性胶皮更不用说,只是力度控制的问题罢了。涩胶拉下旋,在于拍型的控制。下旋,球拍以与地面呈80度左右的拍型起球,沉肩,上臂微向上引,前臂向上画半圆,手腕在击球后期加力,控制方向,加旋转。在击球过程中,要尽量去感觉球的旋转程度,球接触拍子时,吃球深浅。如果球转,向前用力增加,手腕不动,力争在击球时用力量盖过旋转,把球带过去,当然,这是在拍型已经决定的情况下。在判断来球旋转很成功的时候,球转,或者说拉削球,拍型更立,基本垂直于地面,在击球后期手腕向前带一点,让手臂在整个击球动作中,做出一个画圆的感觉,感觉绕着圆的切线走,圆弧不可太大,控制住为主要目的。有时球下旋过强,击球时拍型可稍向后倾斜,用拍子的底部去挂球,当然,出来的球没太多的旋转,只是起一个过渡作用。拉下旋,球转与否,决定了拍型的角度大小,可在70度到90度之间调整,90度拉削球,70度拉弱下旋。在击球后期,手腕,前臂的用力方向,决定了这个球的质量,击球后期如爆发力十足,能够拉出非常转的高吊或者侧弧。要做选择,这个球下旋很强,再去加侧弧,会导致作用于球的向上的力减少,容易失误。当判断正确球的旋转程度,且爆发力很好的情况下,可将削球拉回,并且制造相当不错的侧弧圈。额,貌似这里讲得很混乱,请达人补充总结。起下旋,击球的中下部,向上发力为首,在击球后期前臂和手腕去压球,控制弧线,控制角度,控制旋转。

拉下旋球,两个选择,一个做加转,一个做加转中的侧弧。纯加转,击球时向上用力,向上画弧线,击球后期有一个刹车的动作,不是强下旋,不可将弧线划完,否者将造成弧线过高甚至出台的情况,纯加转,起势球,通过控制力度,拉出台球或者不出台球,拉不出台球,球路要控制好,不可过高,要平且转,向前顶。拉出台球,球可高且向上窜。这些基本都是在最后击球时手腕和前臂的综合作用达到的。做加转中的侧弧,需求良好的爆发力,蹬地,画圈,加力。整个动作向侧上方发力,要吃球深,把球裹住在吞吐出去。做加转中的侧弧,出台的效果更好,如做出侧弧强烈的出台加转球,球往往很顶,落台便拐,对防守者有不小难度。

3.上旋球。上旋球处理最最最关键的就是一点:击球点,击球时间。击球上旋球,最普遍的打法是纯击打,和前冲弧圈。这两者都需要一点,击球点和击球时间的把握。上旋球,向上窜,高质量的上旋球往往在落台后向上蹦,让人难以招架。何时才是好的击球点呢,又在何时击球才能威胁到对方。其实这就是一个问题。击球的把握能力。上旋球,在落台还未在最高点时,有一个瞬间是力度与旋转都偏弱的,或者说不是一个瞬间,是很小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击打上旋,把握好拍型和用力程度,上旋球解决异常简单。在那段时间,做前冲弧圈,也是最能借力和发力的,没有太多其他的旋转,就是自己去发力制造速度和力量。这个击球瞬间,很难讲清楚,需要自己去体会。每个上旋球的旋转力度不同,这个点的把握也是不同的。在判断出是上旋球的时候,击球者要最快调整好身体,引拍,发力,上臂由后引拍,向前发力,前臂手腕都可以保持不动,拍型45度夹角左右,一板扣杀。如要做前冲弧圈,腰部带动全身,拍型角度变小,控制在30度到45度中间,击打中加摩擦,球在拍子的中上部时击球,向前摩擦至中下部脱拍。在处理上旋球时,要尽量保持手腕的稳定性,手腕如不够稳定,易造成球处理过程中的飘。控制好拍型,把握击球瞬间,一触即成。

不知不觉,打字打了两个小时,各位看官是否累了,我是累了,休息下,查看下错别字,准备吃饭。

道长,如果你来了,看完此文,请留言赐教。

补充一句,此文通篇不讲步伐,原因在于是我自己脚有伤,步伐并未认真练过,大家的步伐可自己在打球过程中培养,或者认真学习,没事跳跳单步,并步,交叉步,多移动移动,天气冷,热乎热乎身体。

各位看官来了留个言,或者补充几句,或者纠纠错,不甚感激。[em10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7 12:17:38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暴力进行时!

65条评论

天下纵横 2011-1-8 21:55: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xudong 2011-1-7 22:19: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木 2011-1-7 22:21:00
。。。
我喜欢外表动人 弧线弯曲有致 握持弹性好 能清晰感觉到颤抖 摩擦有快感又咬得住 挺得住相持 经得起发力 且有点野 妖艳都行 总还能控制得住 允许多一些选择 不行就霸王硬上弓 红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arlielee 楼主 2011-1-7 22:5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木在2011-1-7 22:21:00的发言:
。。。

这个省略号意味甚是深长啊……

哈哈

暴力进行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南左派手机认证 2011-1-7 23:57: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南左派手机认证 2011-1-8 00:07:00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arlielee 楼主 2011-1-8 10:5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乒坛道长在2011-1-8 0:12:00的发言:

    认真看了二个来回,才敢复言,楼主的帖子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并能详尽地写下来与众球友分享,值得大家击掌感谢!不少地方的体会是非常非常到位的,也是学拉弧圈的人,必须要走的过程,由于你是拉涩套的,我是拉粘套的,所以,我没有你的拉涩套的体会,有的地儿不敢妄下断言,是对还是不对,但本文中的大多结论,我是赞同的,并且也非常值得肯定,我的反手是半涩半粘,明天我放在正手体会体会,看是否与你讲的地方一致,将来在球场上,找个用涩套的球拍试打试打,体验一下楼主的经验!

    不管是不是能够体会出来你的拉法,我在这儿先感谢你了,谢谢你对论坛的支持!~~~~~~

    我们研究乒乓技术的初衷是一致的,那就是,乐在其中,自得其乐,哈哈。。。。。。

感谢道长认真看了两个来回,感谢!

暴力进行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xxx 2011-1-8 09:04: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2011-1-7 19:37:00

楼主是同意用腕发力的,同道中人。

 

 

“上旋球,在落台还未在最高点时,有一个瞬间是力度与旋转都偏弱的,或者说不是一个瞬间,是很小一段时间,”这个,俺“理性”地认为,事实不一定如此——除非球非常软,在落台时由于旋转和前进而变形很大。在上升初期来击打球比较容易,可能是因为球的弧线还没开始,我们在这时期接球,基本上只须判断落点,无须判断球的飞行轨迹,是对一个二维座标的判断。而一旦旋转的球飞起来之后,我们须要判断球飞行路线,对球做三维座标的判断。加之上旋球速度尤其要快,所以球飞起之后再接球,才会更困难。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