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初学乒乓吗?

dawanwan 2003-3-24 20:59:00
初学乒乓吗?  
  限于条件,常常跟一些水平较自己低一些的人打球过干瘾……到不是我水平高到哪里去,只是打的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平时都不好找
  因此也看多了不少人,经常打乒乓球,甚至有些人的确是喜欢打乒乓球,但打来打去就是打不好,打了一两年几乎没什么进步,为什么呢?

  看的多了,不免想说几句。刚好今天受一个想学乒乓的朋友之托,不敢怠慢,连忙边想边凑了这些文字,仓促之中,写的零乱,不成系统,用语也不甚严密,只求为朋友有点帮助就好了。要是大家看了觉得问题多多,拜托别骂小弟当然了,如果其中有较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尚麻烦各位大虾不吝赐教,以免误人子弟!

  先说动作上的毛病吧。乒乓球是一项很讲究身体配合的运动,要求各部分配合默契,动作也必须在一定规范之内,自成风格当然好,但若违背了一些基本的东西,最多也只能将错就错下去了……也许也会打到相当水平吧,但效率却是很低的。

  先说站位。常看乒乓球比赛的朋友都知道,一般选手接发球时的站位,都是在球台左角处,距球台约有一小步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侧身用正手接发球以及上手抢攻,离台较远是为了有更大的活动余地,因为即使是近网短球对职业选手而言右脚跨上一小步就解决了。在一些有一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中,也不乏人这样站位,谁不想自己的样子看上去更“专业”呢?当然这是个人喜好了。现在要讨论的,是初学者如何站位。我个人的建议,对于直拍,基本上让自己身体的左侧与球台左边线处于差不多的位置上就可以了,对于横拍,则可以略往中间靠一些,因为初学直拍者反手往往难以照顾,站位如果太靠中间,反手势必很难受,而横拍反手略为容易做动作一些,故可以采取较中间的站位。对于离台距离,我觉得半步左右即可,当然如果个子大的话可以站开一点。主要在于让自己觉得无论长短球接起来都不太吃力的位置上即可,因业余刚学球时基本上不可能移动击球。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双脚分开,略比肩宽,双膝一定要微屈,要有一定程度的含胸弯腰,这一点上,很多初学者尤其是MM很容易出现问题,总是不舍得似的,把个身体绷的老直,或者是不弯不方便打球只好勉强弯腰但身体像个棉花条一般软软的七歪八扭,须知乒乓球的站位姿势是很有讲究的,体会的好了,会发现身体重心很合适,整个身体平衡恰当好处,需要时可以很有节奏的去做击球动作。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尽可能保持身体朝向来球的方向,站位不要过于平行,一般来说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再说引拍。根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初学者的反手尤其是MM和持直拍者,缺乏引拍的概念!球一到反手位,全部是把拍子等在那里——恨不得就搁在球台上了,等着球来了就碰一下……结果可想而知……乒乓球的技术动作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必须引拍的,即使是减力挡,同样有微小的引拍过程,只不过不容易察觉而已……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击球是一个能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来球自身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即有了一定的动能和动量,球打在拍子上,自然会改变球的运动方向,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引拍的意识,把拍子等在那里,即球拍本身几乎不带有什么动能和动量,那么,这样触球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单纯的碰撞反射过程,打回去的球,几乎只受简单的反射定律支配,换句话说,回去的球的性质,只受来球的性质和球拍的性质决定,而打球的人,对球的运动没有什么影响……其结果,接球者完全是被动的,球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对方手里,不要说什么加减力、变线之类了,多半就连基本的命中率都难以保证。只有通过自己的引拍,才能主动的赋予球拍一定的动能和动量(实际上包含了角度因素,因动量是矢量),从而尽可能使球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回去,而不是等着挨打。

  引拍问题的另一极端,就是胡乱引拍。尤其表现在正手上,因正手受身体限制小,动作可以较大,初学者脑筋里没有正确动作的映像,于是动作经常大幅度变形,次数多了而得不到及时纠正的话,很可能就此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而极大的限制了日后水平的提高。至于如何才算正确的引拍,要视不同技术动作具体来说,而且没有图片的配合是不容易说的清楚的,建议可以自己去看看入门的乒乓球书。对初学者而言,正手最常练习的动作无非就是一个攻球的基本动作,乒乓球比赛开始前选手练习中最常见的就是这动作了……做这动作时,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大臂自然放松,尽可能少摆动或小幅度辅助运动(但也要注意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大臂夹紧,同时要避免肘部抬的过高),而多以肘关节为轴,挥动小臂,这个基本动作练熟练了,正确动作定了型,再去学什么弧圈之类时,再体会以肩关节为轴的大臂的引拍动作。

  再说触球的拍形。经常我在过干瘾时,对有些人尤其是直拍的反手大为头疼。我只不过是平常练习一般随手把球发过去,又不怎么转又不算很快,顶多一个一般的奔球吧,他们就是一挨拍球就飞的老高出界,结果弄的我连基本的推挡练习都无法做几下。(当然啦,其实谁开始不是这样的呢?:)想我当初,还不是一样从老高老高的“泡泡球”打过来的?)他们的问题,多半就出在触球的拍形上。初学者打球,往往全是拍面朝上的触球,这样打到了正手有时还勉强可以把球“遮”过来,到了反手尤其是直拍反手,由于受身体限制手腕又不够灵活,往往就是球一挨拍子就直接飞了……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刚开始学乒乓的朋友,应该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时刻记着以垂直或略向下压的拍面去触球,说极端一点,宁可下网,不可出界……在乒乓球的技术动作中,大部分的攻球动作,全部是要求压着拍或几乎垂直拍形的,比如扣杀、弧圈、弹拨等等,只有一些过渡技术或制造下旋的技术如搓、撇、削、撩等才是以仰着的拍形去触球……而对于初学者而言,首要的就是正手攻和反手推挡(或拨球)的练习,必然要先强化拍形意识。尤其直拍反手,如果你拍子压不下去,以后遇到弧圈球,还不只有接一个飞一个?更不用说加力推、推挤什么了。

  说到拍形,不由得又联想到,有时跟一些初学者指出这一点,他也到愿意练,好,拍子向下压着,放在那儿等着球过去,结果一接一个下网……所以还需要注意的是,绝不是说把拍形压着放在那儿等球或者虽然引拍但触球一瞬间猛的把拍形下压,正确的做法,我觉得应该是在引拍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拍形,拍形角度的变化是一个匀加速的渐进过程,而非突然的改变,突然的改变只会造成频频失误。

  还想说一下身体的配合。乒乓球是很讲究匀衡控制的,强调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强调击球的节奏性,强调利用身体重心去打球。大家可以看看,当今世界乒坛,超一流的顶尖选手,哪一个不是身体平衡极好?以孔令辉为典范,老瓦则将这些原则运用的更加灵活,女子的王楠也相当不错。也许有的朋友多少亲眼看过专业选手打球甚至自己与其打过吧,看看他们的球,看着很随便的一拉,像一点力没用似的,轻飘飘的,而且还原很快,但一接他们的球,才知道那球有多转……再看看业余爱好者,大部分人,都是攻一个球吭吃吭吃的,动作大不说,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挥拍笨重凝滞,还原慢,连续性差,而打出去的球,质量却很一般……差别在哪里?关键就在身体的配合上!也就是说,人家专业选手通过长期训练,建立了正确的动作定型,条件反射一般就以最协调的方式将自己身体的力量以最高的效率爆发出来……当然,对于初学者而言,想要体会乒乓球中身体的协调平衡,尤其是连续击球时那种舒适的节奏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建立了相当的球感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对乒乓球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论认识才可能达到……但在初练习时,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今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刚开始主要是肩关节和肘关节(或者说大臂和前臂)的协调运用,逐步强化腰、腿力量的运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动作的高度重复性,每一次击球的动作应大致相同,形成节奏,同时注意体会肌肉依次的紧张和放松。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击球间隔中,都应有意识的先将身体重心放低一点——如何放低?脚下踩的更实一点、膝屈的稍多一点,含胸弯腰多一点……对手触球时自己的身体重心应该差不多放到最低点……随着回球向自己飞来,身体重心再逐渐升高,至自己触球时身体重心达到次高点……击球完成身体重心随运动惯性自然再升高一点到达最高点……如此周而复始。这是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转移,与此对应的是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尤其是正手攻球时,身体重心逐步由右脚向左脚转移,即将转到左脚上时触球,击球完成后随惯性自然的将重心转移到左脚,两次击球间隔中再还原,将身体重心重新转回右脚。关于身体重心的运用,去cttin.net中看看老金正手弧圈的技术图解就很清楚了,单膝跪地拉冲弧圈可说是身体重心运用的极致体现。开始练习中由于都是小幅度动作效果不明显,养成良好习惯后等以后学习弧圈等大动作时体会就深了。至于练习效果如何,就只有看各自的悟性了。

  与身体协调配合密切相关的,是击球完成后的还原。所谓还原,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一次击球完成后,迅速而协调的让身体回复到每一次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再去准备下一次击球。击球——还原——再击球,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击球的节奏感。初学者往往打完一个球就停着不动了,好像一定要等对手的回球飞过来了再做动作一般,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不注意两次击球间隔中的及时还原,击球的连续性就无法得到保证。打个可能并不太恰当的比方,击球就像射箭一般,要想箭射的远射的好,每次箭射出前你都必须把弓拉满吧,将弓拉满的过程,就相当于前面强调过的引拍,而当你这次把箭射出去了,弓必然要回复到没受拉力的平直状态,这样你才有可能再次把弓拉满,再次射箭……假如弓没有回复到初始的状态,我无法想象你还如何射下一箭。当然了,弓自己是有弹性的,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自动回复:)不过人如果没有还原的意识,呵呵……

  顺便提一下握拍。正确的握拍法,入门书上都有图示,当然那是普遍情况,个人还可因自己打法和手形的不同而略作调整,但刚开始练习时应尽可能遵循规范的方式握拍,练习中主要注意拇指和食指的压紧或放松即可。拿横拍的初学者,有一部分竟然将两个手指伸到拍的反面,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对于持直拍者,握拍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弧圈型反面手指是伸开托拍的,左推右攻型反面手指则是攒在一起的,个人倾向于初学者使用后一种方式,等建立一定球感后再根据需要改变也来得及。另,对直拍,特别注意反面中指的“顶”拍作用,个人以为这是今后加力推和谈反手弹击技术是否能具有威胁的关键,初学者练习直拍反手推挡时应注意体会中指通过“顶”拍来辅助发力,当然只是体会,并不是真的要去发多大力,毕竟是初学,命中率和连续性是第一位的,以后的练习中逐步加强即可。

  说了握拍,又想到了手腕的问题。很多初学者打球时,手腕屈腕的角度是不固定的,经常是毫无规律的随意改变特别是突然改变,好象乱甩手腕一般,以为这样可以发更多的力。其实不然,手腕的力量毕竟有限,没有大臂和前臂的带动,手腕是没有太大作为的。而且对于没有多少球感的初学者来说,击球时手腕过于“灵活”只会直接影响命中率。开始练习时,我觉得应该尽可能固定手腕的屈腕角度,尽可能少的去动腕关节,最多只能有协调性的轻微使用,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手臂的挥动练习上。手腕用的好,固然可以在实战中省不少力,控制的更巧妙变化更多,但如果一开始就习惯于乱动手腕,最后往往动作缺乏规律性且华而不实。必须切记的是,手腕的作用,始终定位于“微调”上,因为手腕的轻微改变都可能极大的影响到回球的性质。经过相当时间的练习后,横拍反手可以开始尝试在前臂瞬间加速的前提下抖动手腕进行“弹击”,但不可过于凶狠,以打上为目的。当然,前面说到了一个引拍过程中手腕逐步将拍面下压的问题,那是必然要运用手腕的(但更多的还是手臂尤其是前臂的动作),但已经强调过,必须是渐进的匀加速过程,而非突变,并且那只是一个方向上的手腕动作,手腕的左右方向的变动是初练习时应尽可能避免的。

  具体动作方面,想得到的,还有一个常见问题,尤其容易在有点基础的MM身上出现,就是直拍反手,面对来球时,有一个略微迎前的动作,但触球时,不是正常的压住拍形去撞击球,而是将球拍垂直甚至略仰着由上向下去“切”——可不是孔令辉那种“侧切”,这动作我想只有那些人自己才知道是如何打出来的。这种动作,对付一般的球还勉勉强强,而且回过去的球到还的确带点飘飘的侧下旋,但如果真想提高水平,这种动作要尽量避免出现!对这种动作,我只须随便挂一个小上旋,对方就没办法了……

  动作方面的,一时也就想到这么多,再说说初学乒乓该如何练习吧。

  首先最好要找一个有一定水平的人做陪练,不一定是要取得过什么什么业余比赛的冠军,关键是其动作是否较正规、是否具备一定的连续对打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当然了,如果你能找到什么专业教练的,那我是只有羡慕的份了……如果实在找不到,那拉一个耐心点的有点基础的人也行,能陪你多打几板,也不错了。只是如果陪练者无法给你指点的话,自己就必须时刻给自己提个醒,用正确的意识强化自己的头脑,以尽可能避免动作变形。

  再说怎么练。如果能找到较好的指导者一直陪练或从旁指导,按正常规律,是应该先从正手攻球练起的;但个人以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随时能够为你纠正错误,不如先从反手练起,直拍反手推挡、横拍反手拨球,因为反手动作小一些,不太容易变形,尤其是横拍反手较容易掌握正确动作,而正手动作较大,大就容易出现变形,变形次数多了没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就会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等到具备了一定的球感,再去练习正手,也许保险一些。练习时,只要集中注意力,按正确的姿势站好后,尽可能的把球朝一个点打,注意随时体会自己肌肉的感觉——有节律的放松和紧张,慢慢的也要开始注意身体重心的运用……

  初学乒乓,最忌讳的,就是不甘心老老实实练习重复的动作,而要去一下子模仿刘国梁的发球一下子模仿孔令辉的拉冲——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学不到,动作丑的要死球还打不上……开始也不宜去练习搓球、发球,更不用说接发球了!当然了,我们只是打着玩,所以你也不用太过严格要求自己,硬要像体校一样去练什么徒手挥拍……那样只会让你短时间内就失去对乒乓的兴趣……

  开始学习时,要尽可能提高打球的频率,以强化运动记忆,最好能在开始一个月内,保证每天坚持两个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个人经验,呵呵……有体校的教练无意看到了可别来骂俺:)

  坚持这样练习一周后,应该能够以不算太慢的速度连续打个十几拍了吧?这时可以开始尝试搓球,仍然要注意自己搓球动作的重复性,避免一下子往左撇一下子往右撇——那样只会让练习效率直线下滑,以稳健为目的……但搓球的练习,只可穿插进行,作为娱乐计,初步的体会一下下旋球的感觉,开始一月内都必须坚持以推挡、正手攻这样的定点练习为主!

  练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坚持不退台,尽可能在近台顶住,最多后撤小半步——实际上如果你开始选择的基本站位合适、陪练者喂球得当的话你基本是不需要怎么动的。开始脚可以基本不动,以后逐步学习正确步法的运用,再由定点练习逐步发展为不定点练习。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从一开始打球,就要不断给自己强化一个意识,即“先动脚,再动手”!这一点意识如果能从一开始学球就得到有意识的强化——尽管开始还不怎么用的上,日后对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

  一个月以后?看你水平再说啦^&^

  总之刚开始的原则就是培养球感和良好的击球习惯,切忌花哨。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就是特别需要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一点无论对专业选手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当你缺乏合适的指导者时,理论书籍就是你最好的指导者。我前面杂七杂八说了很多,但处处强调一个意识问题,乒乓球对脑力的要求很高,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须时时刻刻以正确的意识引导自己的击球动作和战术运用,只有意识先行,动作和战术才能到位。对初学而言,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多看相应的入门书籍,其中配有各种技术的动作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尤其是动作要点,看的多了,头脑中就会形成较正确的动作定型,再在练习中不断体会运用,让头脑与身体的配合不断磨合,最终达到意识与身体的协调,则会事半功倍,完全依赖大量的重复练习去强化某一技术动作,恐怕没有多少业余爱好者花的起这种时间。

[em18]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有梦想,才有未来!网址:www.yinhe1986.cn —电子邮件:yinhett@126.com QQ群号:北方 362300874、东部 20471285、南方 76876535、西部 210509659、

21条评论

lhs 2003-3-24 21:3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inshanman 2003-5-29 01:23:00
你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教练啊!!!!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乒乓,我的最爱;danny,学友,亦我最爱
dawanwan 楼主 2003-5-29 09:09:00
惭愧,这篇文章是我转载的,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
有梦想,才有未来!网址:www.yinhe1986.cn —电子邮件:yinhett@126.com QQ群号:北方 362300874、东部 20471285、南方 76876535、西部 210509659、
fdys1969 2003-6-4 13: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蝶舞翩迁 2003-7-6 19:2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inshanman 2003-6-3 21:09:00
近段时间看了版主提供的理论文章,对我帮助很大哟。
尤其是我的正手攻球可以说弹无虚发,成功率很高,
打的我那帮朋友鬼哭狼嚎哈哈。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乒乓,我的最爱;danny,学友,亦我最爱
windzl 2003-7-7 19:03:00
好啊,对我有一定帮助.
wyang0848 2003-6-2 01:5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feifeiwei 2003-5-29 10:10:00
即使是转载的,这也仍然是很好的文章!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