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闲聊“正规”[原创]

迷乒华 2005-8-23 22:24:00
平时与球友们交流,常常会讨论到某人某个技术动作是否“正规”,要不要改动作,没有教练指导会不会把动作练歪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论坛上也有类似的问题,故而斗胆将本人的认识写出来,旨在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窃以为,所谓“正规”的技术动作,原本是没有的。只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认识到,对某一类来球,必然存在着一种大家公认的相对比较合理、效率最高的击球方式。而对“这种击球方式”的认识被总结、推广,就形成了所谓“正规”或曰“规范”。

先说“相对比较合理”:应该说,能在规则许可范围内,将来球击至对方台面,这个动作必定有其合理的部分在内,关键是其中的合理成份多与少,而所谓“正规动作”中的合理成份能达到最大化;我们再来讨论更重要的击球动作的“效率”问题:在能将球合法还击到对方台面的基础上,以同样的动作还击类似的来球,“成功率”或曰“命中率”较高,且比其他相近的动作省力,这个动作一般被认为是比较正规的,比较协调,看上去也会比较顺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赛成绩相应就是这个“效率”高低的试金石,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般来讲国家队的动作要比地方队正规,专业队员比业余爱好者动作正规。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水平在一定时期总会有局限性,因而对“正规”的认识同样与时俱进。早期的“翻腕式快攻”动作在现在看来就显得不太“正规”,现在某些技术动作在将来也会被修正。一定时期人群中的每个个体认识水平一般不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性,也不会完全一致,所以说每个人对“正规”的认识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莱特”,这并不奇怪。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动作的“正规”原本就不存在,并将永远不存在。严格来说,它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中,人们努力向它靠拢,越来越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正规”只能是“相对”的,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且由于每个球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相对的“正规”应该形态各异,那么从相对的角度,“正规”的动作又似乎应当有无数种:孔令辉拉弧圈和王励勤不同,王皓拉弧圈和马林也不同。以前曾有这样的案例,人们严格按照国家队尖子队员的动作图片练习,甚至量好角度、距离,一丝不差地照抄照搬,动作是“正规”了,效率却低了,这就是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教条主义了。

几位国家队资深教练在讲到技术动作的时候,都讲到动作符合基本击球原理即可,不必强求与谁谁谁一样,(高人毕竟是高人!)可见,业余爱好者在练习某个动作的时候,开始不要过多考虑动作是否正规,虽说“正规”的动作是许多人的经验总结,可以作为教材,可我们绝不能“教条主义”!

多数业余爱好者限于条件,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专业队的训练水平,只能努力提高对击球基本原理的认识,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提高其动作的“正规”程度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风刀霜剑于2009-9-19 7:23:32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世人皆各有所好,我自迷乒不自拔。“糙”常发挥超常少,胜败都付一哈哈。

34条评论

wxf75手机认证 2005-8-24 14:32:00
以下是引用okwwyy在2005-8-24 10:24:00的发言:

举近台正手攻球来说,只要能打到高点或上升后期,能发上力,就差不多正确了。

腰发不上力,只用胳膊打球就不行。正手攻不行,正手拉球肯定就不行。

I love this game!
okwwyy 2005-8-24 10:24:00

举近台正手攻球来说,只要能打到高点或上升后期,能发上力,就差不多正确了。

Rick-lee 2005-8-24 09:08:00

楼主批驳了所谓“正规”,说的太好了,我们业余的很少从小被灌输动作,大多养成了自己的动作,还真是千奇百怪啊。

不过,我到是觉得我们业余选手如果按照所谓的“正规”修改自己的技术动作,将是一种提高技术的捷径。否则没有参照物,打球不就全靠感觉了?学习的过程首先是模仿,其次才是发展并养成自己的风格。

gong_chen 2005-8-24 08:33:00
有些大的原则必然是统一的,但细节是不能、也不需要照搬的。我个人一直这样认为。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TBF 2005-8-24 08:35:00
很有道理,退一步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是还有更加合理与不太合理的区别。
ZJK 2005-8-24 00:04:00
楼主在第二段中的论述很具有哲理性,乒乓球技术需要大量的实践,从一定范围内说合理就是正规,但不能忘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很多技术动作在不断地完善,理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okwwyy 2005-8-24 08:10:00

不同来球的击球时期,击球点相对于身体的位置,大臂小臂的挥动路线,适当的蹬地转腰,根据不同的球收小臂送大臂的辐度,全身配合协调程度等等,以上因素都有一个合理的变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的根据自身情况的调整是合理的,过了就不合理,业余中的很多高手在动作正规方面和专业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这些高手都在小时候接受过正规训练或者在省体校呆过一些年,差别只在功力的高低程度上。而在次一级的高手中动作正规的就不多了,虽然正规动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但高等级教练教的动作都非常相似,业余的可以和周围相对正规的球友相互对照

gong_chen 2005-8-25 09:56:00

原理是重要的,但不要因此就轻易否定经验的价值。

在有些场合,经验是可以替代原理的。而且体育运动本身都很难公式化,很多东西只能靠体会,所以有时候积累经验往往比学习原理还要重要。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yzhxbest 2005-8-24 23:11:00
问题是什么是基本击球原理哪?教练懂吗?他们只有经验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