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重新摇起“乒乓摇篮” 曹燕华学校孩子与冠军交流

笨笨20 2005-9-28 09:22:00
      文/本报记者  王彦

      在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孩子们与世界冠军交流的活动中,国家男队主教练刘国梁为王励勤在日本公开赛中的意外落败极力开脱:“他确实太累了,而且心理压力大,毕竟十运会已迫在眉睫。”言语中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上海这个昔日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摇篮”已经走到了只能靠王励勤一人“撑门面”的境地。要让“摇篮”重新摇起来,上海乒乓球的后备军培养是当务之急。

      或许有人会说,看看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小队员吧——许昕,世少赛三冠王;沈艳雯,全国少儿冠军;程亦山,上海市少儿冠军……这个仅成立6年的业余乒乓球学校已经成绩斐然了,相信他们中间会诞生上海的“明日之星”。但是,仅有曹乒一家,对于上海上百万青少年的乒乓球教育无疑是杯水车薪。

      何况,上海乒乓的落寞不是一朝促就的。崇尚海派文化的上海人永远追逐时尚,早在上世纪末,当足球、篮球、网球乃至F1等市场运作极为成功的世界一流赛事成为传媒体育类报道的主体,更多的上海青少年热衷的是那些关注度更高、花钱更多的时尚运动。经年累月,虽然上海人的乒乓球情节依旧,上海市乒协也从2002年加强了推广群众乒乓球运动的力度,但中年人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似乎远高于青少年。因此,吸引更多的上海的上海青少年热爱乒乓球在我们解决后备人才问题的道路上首当其冲。

      现在,市体育局与市教委已联合部署了中小学生乒乓二线选拔培养办法,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乒乓运动。通过不断改革青少年比赛赛制,来吸引外地乒乓人才入沪,聚集乒乓高地,使乒乓球重新成为上海的重要体育项目。

      除了政策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新思路亦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曹乒就给广大业余体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曾经,体校的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运动成绩是以牺牲学识为代价等弊端在很多人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而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他们是不愿意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的。针对这一现象,曹乒就率先走了一条“体教结合”的道路。在那里,要练打球,先学做人;要练好乒乓球,前提是要文化过关。在与宝山杨泰小学资源共享后,曹乒成了一个让家长放心交付孩子的业余体校。

      罗马不是一日造就,上海乒乓,这个曾被忽视的冠军“摇篮”也不可能一朝就摇得欢快。就像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凤岩昨天讲的那句大白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上海乒乓球要彻底告别青黄不接的时代,还需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需要多几个曹乒学校的付出。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和兴体育 2005-9-28 20:25:00
传帮结带
欢迎光临黑龙江乒友区
gong_chen 2005-9-29 09:27:00
上海这几年没什么优秀的人才出现。或许后面几年会有所改善了吧。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