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华西都市报:乒乓球 替代品的垄断之路

兵乓好友 2011-6-9 19:23:00

华西都市报:乒乓球 替代品的垄断之路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军官穷极无聊,在桌上用软木球模拟网球,以助酒兴。后来人们改用空心皮球代替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乒乓球得以横空出世。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中国人再度囊括了全部金牌,辉煌的成就再度激发了争论。有人建议是否应该“让”出几枚金牌,因为“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网球的替代品走上历史舞台以来,空前的尴尬时刻不期而至。

  然而,这种尴尬是自找的。

  乒乓球场地要求小,台子是木、水泥、塑料皆可;门板,课桌、办公桌都能当球台,实在没有,对着墙壁也能练上几下。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世界冠军手持平底锅便能轻易战胜对方,可以看出乒乓球所需条件的“简陋”。乒乓球在中国得到极为迅猛发展和其草根性不无关系。一旦在举国体制之下形成金牌条件反射,乒乓球和举重等项目就成为了中国优势项目。因为和更有趣味、需要更好的场地条件的篮球、足球等相比,乒乓球毫无疑问更容易上手。

  而这一优势又带来了什么呢?历史上与友邦的乒乓球竞赛,中国队可以选择性打成平局,甚至输给对方。由于国际级别选手太多,参加世界大赛时,内部梳理关系、“让球”已是公开的秘密。直到1990年代很多省队成员选择入籍他国,也未能改变中国乒乓球绝对优势的地位——内部竞争超过世界大赛。实际上,承担金牌责任必然会导致唯成绩论。

  2011年初,国家形象宣传片出现了5个体育人物:邓亚萍、郎平、丁俊晖、郭晶晶和姚明,乒乓球化身体育强国之代表符号,已是不争事实。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比赛项目的金牌,其实并不是对这个项目不利。奢望中国在乒乓球上少拿金牌,全世界打乒乓球的人就会增多,好比以降低湖南槟榔的价格,希望打开欧洲市场……

  举倾国之力垄断乒乓球,以体现国人的优越感,这是另外的一厢情愿——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未能摆脱“小菜”定位,实际上,以金牌为精神助推剂的时代早已过去——体育只是生活的一方面,而已。

  ▲高考记忆:1993年高考,那年的作文为一块掉落的树皮所引发的“故事”。

  〖作者素描〗

  体育评论员中的“考据派”宗师,酷爱踢球,常为自己没生在巴西而无端悔恨……造化弄人,他终于在一个足球技术、足球文化同样贫困的国家当了一名资深体育记者。

  文/吴策力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条评论

乒乓—好友 2011-6-10 06:58:00
楼主概括得太精辟了,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