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击 球 有 理 (国家队乒乓教练李晓东谈击球的五个环节)

艺灵鸿 2011-8-24 06:05:00

      击球的五个环节:判断、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击球距离和调节球。这个内容我的师傅岑淮光以前讲过,《乒乓世界》也发表过,但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我和他讲的题目一样,但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些打乒乓球的基础性道理,希望能够对选手潜力开发、加强理论知识有所帮助,我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凭感性打球,而是用“理”来打球。

击 球 有 理 (国家队乒乓教练李晓东谈击球的五个环节)

击 球 有 理 (国家队乒乓教练李晓东谈击球的五个环节)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23条评论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10:00

“打什么样的球就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第四个环节是击球距离。

击球距离主要是球与板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大,发力越容易,力量也越大;但失误也多,不容易稳定。反之,距离越小,发力越难,但是容易借力,也容易调节和控制。根据这个理论,应该是打什么样的球就相应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如果机会球,球与板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大一些;相反处理台内球如果还用那么大的距离,打过去的球肯定不转。

打球大概分四种上情况:一种是打机会球,一种是主动进攻,一种是快速相持,还有一种是积极防御。这四种球几乎概括了所有打球的情况。

机会球用大力量,肯定动作是大的,重心交换的幅度是大的,球与板之间距离也是大的,这就是合理的。但我要解释一下,幅度大的动作里要包含“小”,“吃球”这一下动作要上得去。不能说动作大,胳膊抡圆了,但触球的时候球拍是匀速打出去,这样的球能打出劲吗?应该是触球之前先放松,最后触球时再把劲使完,否则动作就会发僵。

主动进攻的球要用中等力量,动作、重心交换、距离也是中等的。快速相持与积极防御的力量更小一些,快速相持大概只用三、四成力,积极防御则用两、三成力。虽然我说得容易,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力量与小力量还好区分,大力量与中等力量,中等力量与小力量有时候却不好区分。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10:00

第五个环节是调节球。

调节球的感觉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内涵,这是最精华的部分,不看动作好不好看。

调节球时,不同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好一点儿。比如王励勤的正手好,王皓的反手好,马琳的台内球好。

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的规则施行以后,对选手的力量要求比原来高很多。小球与大球相比,旋转下降了将近四分之一,控球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像孔令辉、老瓦的风格打小球还行,换大球以后受到很大影响,速度、力量不够。拿卧推来说,刘国梁、孔令辉当初推50、60公斤就费劲了,现在马琳能推90多公斤,王励勤能推100多公斤。选手的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越来越重要,起码你要跑得够快、力量够“杀”死对方。

乒乓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精细,选手的水平也越来越接近。比如2007年世界杯的比赛王励勤对柳承敏————我说过好几回,如果王励勤的反手再弱一点儿,第一板质量再低一点儿,对柳承敏就该输了。

我们处理每个球都会想到,怎么样让反手更冲,正手更凶,搓球更转,防御更顶,但要想命中率和质量有保证,就必须要调节和控制,不是什么球都能搏杀。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11:00

调节球的含义特别广。

第一个叫摩擦调节。摩擦调节主要在于手腕、手指的用力。当然也有重心的用力。摩擦调节时要引拍,如果不引拍,手腕手指用不上劲儿。
    我觉得手腕加速带动前臂挥动比重心带动手臂挥动要快。举个打人的例子,如果我要打人,手腕不使劲儿,打一下对方根本不在乎,如果手腕用力,打得就疼了。再加上重心,与手腕在同一时间、朝同一方向用力,就如虎添翼。

摩擦调节里,我觉得摩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旋转问题,不能误认为只要有摩擦,这个球就打得准。准不准还有一种对弧线的感觉。邓亚萍就打得准,好打球的弧线特别好。

第二个是板形调节。板形调节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东西,以前谈得少,这两年谈得稍微多一点儿。压着板打台内球能打吗?肯定打不了,一打就下网。所以接发球相挑转的球就要“亮”一点板,挑不转球就要“立”一点板。

真正通过调节板形来调节球,没有什么球是攻不了的。当然这也有技巧。比如这个球是下旋,我通过亮板,通过敲击,觉得这球弧线够过网了,我肯定敢打。什么时候“亮”,什么时候“压”,是一个技巧,亮晚了球肯定出界,压早了球肯定下网。球下网多半是板形调节少,出界多半是击球点太“厚”。

调节球里有很多微调,跟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比如说FM0.9 是北京台,FM0.91就听不清楚。上旋球里不太转的,就亮一点板儿,转的就稍压一点儿;不太转的球可能借力多,转得球发力多。板形调节特别重要,要随时调。

第三个是力量调节。我把力量分成五种:大力量、中等力量、借力中发力、借力为主和卸力。大力量用于扣杀,冲杀高球和半高球基本上用90%的力量。有人主张还要用更大的力,但我主张用九成力就可以了。如果胳膊抡圆了,用十成力,球一旦回来下一板没法打。

中等力量最看能力。主要用在主动进攻和连续进攻,六、七成力就差不多。借力中发力是一种合力,利用对方的力量和旋转,加上自己的力量和旋转,两个力合到一块儿。借力中发力好象是打回头球,其实根本不用使多大劲。对方用六成的力,我也用六成的力?我觉得如果用这么大的劲打上了也是偶然。用四、五成的力击过去球的效果跟七八成的效果差不多,而且前者的把握性还大。

借力为主,多用在快速相持、快速防御和积极防御中。这要求出手的命中率。卸力多用于摆短和发短球中。有时候用生胶或正胶接弧圈也是卸力。学任何新东西,掌握任何新技术,首先要学会发力,学会发力以后于学调节球就容易多了。拿发球来说,不能因为想发短球就不敢使劲儿,轻轻碰一下。虽然短了,但对方可以随便打。我要先使劲,使完劲再忍,再往回收这股劲儿。

第四个是节奏的调节。现在速度是发展的核心,更确切地说是速度加旋转。光旋转强,速度慢,威胁不大;光速度快,旋转不强,威胁也不大。纯速度、纯旋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速度、旋转、力量三者结合起来威力最大。目前来说,三者结合最好的是王皓,王励勤也在往这方面努力——相对来说他的速度和力量很好,旋转还差点儿;马琳的旋转很好,速度和力量差了点儿。

节奏的变化与旋转是相辅相成的,跟人家比快比不过就加转,转的适应了就加快,这是一门功夫,讲究套路。

节奏说白了就是快慢,我们常说打球“一下一下的”。什么是“一下一下的”?王涛是生胶,我教了他九年,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正手近台快带——这不是我发明的,他以前也有,只不过大家是偶尔用,他经常用。第二是反手生胶的快拨,北方人叫“快扒拉”,这就是“一下一下的”,是“真快”。

节奏跟力量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跟绕口令一样:“敌重我重”,就是对方发力我好发力,这种情况用得不多;“敌轻我轻”——这种用的也不多,就是对方轻的时候我发不了力,就再回一个轻的,这叫积极地控制和反控制。用是比较多的是“敌轻我重”和“敌重我轻”——分别是对方轻打的时候我发力,对方发力的时候我防御。在这里,我们要争取“敌轻我重”。

节奏上也是,一个是“敌快我快”和“敌慢我慢”。“敌快我快”相对容易,“敌慢我慢”有很多人慢不下来。同样道理,“敌快我慢”和“敌慢我快”与力量调节一样,快慢相互制约。就讲这么多,仅供大家参考。(张凡、姚远整理自李晓东为男二队的授课)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6:00

“判断不好,踩着凳子也压不下去”

第一个环节是判断。

判断的生理机制是,当我们把对方打球时出手的方向、球的旋转以及球的位置判断清楚,这一系列判断的信号就会通过眼睛传导到大脑,如果大脑得到很清晰的信号,就会发出指令到你的四肢。信号越强,指令越清晰。

专业选手通过条件反射做出的判断比较多,这些判断转化到动作上相对准确,也容易放松。如果判断转化到动作上相对准确,也容易放松。如果判断的信号模糊,指令也不清楚,就容易产生紧张、僵硬。所以大家开玩笑说接弧圈球时,看人家拉得转,就开始架肩膀、架肘,最后又抬脚尖,那时候给他一个凳子踩也压不下去(球),因为这跟判断有关。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6:00

 判断有两种,一种叫预判,一种叫盯球。预判是根据自己打出的球,在落点和线路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根据对手击球的习惯做出的判断。这样对方回过来的球基本上在你的“服务区”里头,下一板就比较容易按照事先的设想去击球。但如果你打的是板肉球、怂球,可以任对方随意回击,那你的套路就形成不了。

举个例子,原来日本队有个打直板两面攻的选手叫河野满,打过男单世界冠军,他打球挺奇怪,力量不重,但正手上完步还能再侧身。当时我看不明白,心说这步伐太快了。后来再看时不然,河野满基本上是两条直线打得好。打起对攻来,反手“啪”一板直线,又快又直,对方很难再回直线,然后正手双带对方一个直线,对方也只能回斜线,两板后他几乎闭着眼睛侧身就能打。他得线路清晰,所以预判就容易。

预判可以找一些规律。如果我发球发得很转,对方根本挑不了,那我下一板就准备拉下旋或台内挑。如果我发侧上旋,对方很难暴挑,只能轻挑,那就可以集中力量准备下一板打上旋。再比如我发球,对方回来也是长球,如果我还站在原来打短球的位置上,则说明预判没有跟上。预判是击球质量的保证,有质量保证的球打得多就会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甚至自己的技战术风格。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6:00

再说盯球。顾名思义,盯球就是盯对方击球,盯球触板的一瞬间。但盯球里边我们也存在好多问题。比如盯对方动作的全过程时,受对方假动作的欺骗,或者回球吃转,这是盯球方法有问题。

平时有的人打球比较懒,不盯球,总按照自己的习惯落点和固定线路打,你让盯球,结果比不盯球还慢,其实是因为没养成习惯。最开始盯球的时候可能动作慢,几个月后形成习惯就不慢了。

盯球的方法,主要还是盯对方出手的一瞬,盯对方对球摩擦的方向、旋转和快慢。以盯发球来说,首先要盯对方击球的位置。举个接高抛球的例子,以前北京队和浙江队打比赛,浙江对有个运动员叫何志文,那时他的高抛发球扔得特别高,一起手就扔。他扔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跟着他的球出去了,一直从上往下瞅下来,当他球拍触球时候,觉得特别突然,根本看不见发的什么球。后来我琢磨,虽然他扔得那么高,但他发球的位置没变,我就盯他球拍触球的这一下,眼睛平视,只盯触球。用了这种方法以后,马上就有用了。这说明盯球要盯位置。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7:00

其次就是盯对方发球时球拍的板形。比如说对方发不太转的球,板形肯定要立一些,发转的下旋球板形肯定有点躺。再就是盯对方用力的方向,触球这一下到底往哪儿使劲?侧着使劲是侧旋,往下使劲是下旋。发下旋时,有人手上动作是先往下走,再向上挑,可能第一下是假的,第二下是真的,也可第二下是假的,第一下是真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盯住,看他的手到底往哪个方向使劲。

再次是盯球速。转球与不转球相比,转球速度快,是直钻的;不转球由于前进的阻力大,显然就慢,球是有点飘的。当然反过来说,高手练发转不转可以把不转球和转球的手法十分相似,这样发球的隐蔽性就比较大,在判断上也不容易。

真正批比赛还要盯球出不出台。举个例子,韦晴光打球很会动脑子,不管到哪儿比赛,他到是比赛的地点先看球台的反弹性能。看对方发球的第一跳或打球到哪个位置会出台,打到哪个位置不出台。

就判断来说,既要盯球又要有预判,两者要结合在一起。盯球在第一位,预判在第二位。虽然打球强调以我为主,但不盯球的“以我为主”是睁眼瞎。判断要养成习惯,这是一个软功夫。

选手训练中判断如练得不好,比赛时吃发球了,经教练场外一指导,就会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接发球上。这样即使接好了发球,第二板也不会打了。所以说平常在判断上就要打下一个好基础,就像散步一样。养成习惯以后你判断对方打球的旋转和线路变化就容易得多,很多精力就可以去考虑战术的问题,水平自然也会提高一大块儿。

在训练方法上,我主张打球别只用一个动作、一种旋转、一个落点和一种节奏,连续打五、六板甚至七、八板,比赛中没有这种球。我比较提倡在练习中要发力,因为发力以后必须要还原,然后下一板才能继续打,增加击球难度。发力会产生变化,有变化才比较真实。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7:00

“站位不要太近,取位多用小碎步”

第二个环节是击球位置。

位置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站位,一个是取位。

 

 

站位就是击球的人与球的位置、人与球台的位置。打球要根据不同的打法、不同的身高,在最舒服的位置上击球。

就身高说,王励勤1.86M,他可能站在离球台较远的位置,上去来得及,后退也方便。在这个位置上他击球最舒服,用得也最多,这个位置不是他击球的基本位置。像邓亚萍,矮一些,站得就更近一些。因为她如果站远了,短球可能上不去。

除了身高,基本站位还要看选手的打法特点和一些习惯。比如发力较多、跑动比较好的选手,可以站位稍远;自己发力比较弱,但借力球好的选手,站位就略近些;跑动范围不大,侧身较少,正反手两面实力比较均衡的选手站位就靠中间一些。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艺灵鸿 楼主 2011-8-24 06:08:00

站位是要有调节的。比如现在有许多人认为,人站得离球台比较近,可以加快速度。这是片面的,它没有想到如果对方来球较拱,击球顶板,站位太近容易发不上力。这务必要退出来。

为什么和大家谈这个?我教学的例子成功的多,失败得也多。比如北京队有个打直板正胶的,很好的球就是赢不了。后来还是我给他看出问题----站位太近了。站近了会怎样。

人在移动的时候,往前移动的速度是最快的,横向移动的速度其次,最慢的是由前往后跑。站位近了以后,被人家的球顶住就是由前往后跑,整个移动就慢了。所以说,站位不能为了图快而太靠前,一是失误较多,二是发不出力。

 

精英-银星俱乐部超级QQ群1:145273012 QQ群2:118415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