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傩戏的晚唱

跳跳妖精 2011-11-6 22:09:00
傩戏,亦称傩堂戏或傩坛戏,是为了迎傩神驱设消灾,酬神还愿而唱的戏。其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驱鬼逐疫仪式称“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祭祀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艺术。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被尊称为端公;从事这类活动的组织,则被称为傩坛。



来到贵州思南,才知道原来这里是黔东,甚至是贵州傩戏的发源地。从各地傩戏的唱词来看,至今湘西、铜仁一带的农村傩坛正戏中,还有到思南“搬师娘”、“请仙娘”的节目。特别是该县的文家店镇,堪称“傩戏之乡”。于是便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决定对该县古朴、原始、粗犷的傩坛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访。我曾看过安顺屯堡的地戏,也曾挖掘报道过福泉黄土哨的阳戏。虽然它们称呼各异,实际上,它们都是殊途同归,都属于傩戏的范畴。说起傩戏,我国有关傩戏研究专家如此评价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黔东。”而黔东傩戏的发源地,就在贵州母亲河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县,这种民间驱鬼酬神的活动,伴随着滔滔奔流的乌江水,散发出一种古远洪荒的神秘气息。



我与该县文化馆原馆长、当地傩戏研究学者汪育江老先生谈起傩戏时,他说,傩的祭祀仪式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即“冲傩”“还愿”。“冲傩”一般为紧急性的。“冲傩”有“急救傩”、“太平傩”。凡家人生了重病,既不能生,又不能死,长期处于垂危之中,信仰者就要请傩法师来“冲急救傩”。凡家宅不宁、人畜不安,时有不祥怪异顶兆,就要请傩法师来“打整”,称为“冲太平傩”。凡有偷盗、奸淫、诈骗等犯罪嫌疑者,就请傩法师来“冲地傩”,由神来裁决。但“地傩”现在冲的人少了,主要是傩法师怕得罪人。“冲傩”的形式极为简单,只要挂上神案,供好傩公傩婆即可焚香开坛,一般只需两个傩法师,一个晚上即可完成。“还愿”则不同,这主要是主人事先许下的“愿”一旦如愿,后来“还愿”。“还愿”是一种酬谢神灵的活动,因此比较隆重,少则三天,多则半月,参与祭仪的傩法师也需要十人以上。



我从县城白鹭洲码头乘船,沿乌江逆流而上前往文家店,数十公里的路程用了两个多小时。历史悠久的文家店曾经是个热闹繁华的大码头,是千里乌江上的临江第一镇。文家店通航较早,清代顺治年间,由外地文姓商人一家在河岸开设盐号。文家在此修建月亮台码头,并开始收购大米、木籽油等农副产品经乌江顺江而下运至外地,因该店生意兴隆,又属文家开设,众称“文家店”。随着文家店的繁荣,后来修街赶场,形成文市,成为水路旱路之要地。



文家店由于地处乌江中上游之滨,因水运发达,交通便利之故,早期既受中原文化的启迪,又受荆楚、巴蜀文化的熏陶,因此受道教影响较深,至今仍保持着道巫结合的形式。傩戏在这里扎根后,便带着原始巫术的特征,比如上刀山、踩红铧、下油锅、悬碗等傩坛绝技、傩舞和傩仪。思南的傩坛法事,可以说是原生态的傩文化。这里的傩坛班子,最出名的就是文家店龙山的刘胜扬傩坛。刘胜扬一家是世袭傩戏艺人,其父刘昌凡从事傩艺70多年,90多岁时去世。传至刘胜扬这一代已有5代的历史。生于1936年的刘胜扬法名刘法高,他的所传弟子、徒孙有数十人之多。至今活跃献艺在思南文家店、长坝、合朋、香坝、许家坝、大坝场及邻近的石阡县本庄、凤岗县天桥以及余庆县一带。



刘胜扬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到北京等地表演过,并受到肖克将军的接见并合影。现年69岁高龄的他,至今还活跃在思南傩坛上,是乌江边最后的老端公了。到了思南,来到文家店,拜访刘胜扬,是我此行赴思南的一大心愿。在文家店镇政府院内,黎守娥镇长频频地与刘胜扬联系。因为我们前去文家店,是县里临时决定的。而观看刘胜扬傩戏班的精彩表演,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由于头天晚上,当地有关部门没有先期与刘胜扬联系,我们第二天前去时便显得仓促和给人家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在黎镇长热情忙碌地与刘胜扬联系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来到镇上的老街。逮着一位徐姓老者,便与他拉开了话题。我问,“老人家,刘胜扬你晓得么?”老人爽快地答道:“哦,晓得晓得。”随后他便侃侃而谈:“以刘昌凡、刘胜扬父子傩戏班为代表的文家店傩戏奉祖籍江西的刘法清为开教师,于今已传三十余代。他们一年四季每逢祝寿、婚嫁、立房、乔迁、生病、遇难等,都要立案开坛,冲傩还愿。‘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嘛。他们忙得很呐。”老人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的叙述语气中蕴含着一种无比的崇敬和景仰之情。是的,按照当地人的意识和信仰,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表面世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阴间世界。在我们的生存环境里不仅仅有人类,还有可感觉而不可见的鬼神。鬼神们深藏在人类的背后,也操纵着世间的一切。而当地人相信,有一种人能够自由地出入于阴阳两界,穿行在鬼神与人类之间,沟通两个世界的信息。这就是傩坛,就是傩坛神通广大的艺人端公。当地人对端公是深怀一种恭敬仰慕之心的。按当地民间的说法,傩坛是一个吃阳间饭,做阴间事,专与鬼神打交道的组织。



文家店脚下奔涌着滔滔的乌江水,而向远山深处望去,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莽莽群山,在这块山高水深,地处偏僻的土地上,傩戏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实则是一件民间文化幸事。但如今令人担忧的是,在思南60多万人口中,当地傩坛艺人只有百余人,而且大多是五六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学傩的不多。因此,傩文化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将可能后继无人。不需多长时间傩将会自然消失。



正如刘胜扬的儿子刘登华说的,从祖父到父亲,再到他们这一辈,家传的手艺是越传越浅,渐渐就没得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心里也感到很迷惘。因此,呼吁傩文化的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和保留原始傩文化这块宝地。尽快地抢救挖掘整理傩文化资料,建立起资料宝库,为研究傩文化筹备丰富的资源。不然的话,傩文化就会消失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中。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联系上刘胜扬,他又外出去做傩坛法事了。当地人说,如不是提前相约,是很难找到他的。一年四季里,他一般都不在家。至于归期那也说不准,少则三两天,长则也许十天半月。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薄暮时分了,我们只得怀着失落的心情,依依不舍地抱撼而归。当我们沿着那千年石阶下到码头,我几乎是三步一回头,心有不甘啊。我暗自思忖着:这一走,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再次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而傩对于我,永远会是一个梦中的牵挂。就这样,我和我所钟情的傩戏擦肩而过,和刘胜扬这位乌江边上最后的老端公竟未有缘一晤,更无缘得以欣赏他的绝技。而若干年后,刘胜扬便会成为傩坛一段散落在民间的戏文,成为乌江边上山民们顶礼膜拜的一帧神像。在这自古山高皇帝远,鬼神近,古称蛮夷之地的地方,端公们的确是山民们惟一的精神依靠。由此可以解释傩文化为何在民间千年不绝了。



在黑夜笼罩着莽莽群山,层层浓雾遮天蔽日的山谷里,除了端公,还有谁来慰藉这些自生自灭的山民啊。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吃饱之后大家探讨了关于饥饿的问题,有人提议下次聚会探讨关于贞操的问题,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3条评论

忙不是借口 2011-11-7 18:04:00
恩很有同感的说。写的很美呵呵
踏遍青楼人未老,请用汇仁肾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个基督徒 2011-11-7 16:45:00
楼主文采很好,好好学习了
  • 在 IIS 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或 MSDN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败给你的纯 2011-11-7 16:14:00
    谢谢分享了,写的不错哦好久没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