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zyl 2005-12-10 11:43:00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
    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
    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
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
    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扣、拉动作的一致性更好一些。
    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3条评论

ZJK 2005-12-13 17:52:00

“我不是一个容易失去理智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神经很禁得起考验,因为一个人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的风风雨雨,应该理智了,应该清醒了,应该变得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弱者。” 真为您高兴![em29]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随风 2005-12-13 20:4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okwwyy 2005-12-12 09:58:00
看来他们的动作差别很小。都看起来非常舒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