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求助][讨论]关于正手拉球的疑问

江枫 2005-12-29 09:53:00

偶是和马林一样打法滴,没有自己的专用球拍,上中学时参加过学校的球队。参加工作后,每天下班后都和同事干上几局,几乎没单独练过哪项技术,球技都是从比赛中得来的,水平不高,但有时也能赢那些所谓在专业队练过球的,可能是因为我搓球好,发球也不错,摆短到位,胆子大,所以经常是我先拉起来,然后一板子下去,再补一板子,就OK了,呵呵。 前两天看了我市的业余球队比赛,电视转播的,有单打和团体,看起来球员的水平都很高。电视转播的是一场男团,解说员一名,球馆教练一名。其中最后一场是双方的第一主力,一个是从小就练球的,20多岁,横板;一个是从日本打了两年俱乐部后回来的,年龄偏大,将近40了,左手直拍,反胶单面。我最烦的是那个解说员,老是不停的说,几乎看不好比赛。老是一个劲说“他们触球没有声音,说明磨擦到位”。但我明明听到几次“啪啪”的声音。但那个教练没有强调声音这个问题。联想起杨影的解说,我记得她曾经评过韩国的运动员是以撞击为主的,接触点偏球的下方。这就让我有些晕了,到底应该怎么拉? 这两天我和一位球友打,从来没打过,他的磨擦确实很到位,触球瞬间明显可以看出在磨擦球,球过来也很转,上台后不起球。因为我毕竟没有专业球员指导过,就向他讨教。他说我的球不“冲”,意思就是上旋不转,解决方法是身子要压下去,要在球的下降期磨擦球的中上部位,就会转了。说马林打球几乎和台子上平行。我听听有道理,照着他说的做,效果不明显。后来还是照着我原来的习惯打了,打高点期,撞击,打得他满场跑,呵。 我知道我的这种打法,只有速度没有旋转的拉球遇到真正的高手肯定玩完。各位高手,到底应该怎么打球才会转?磨擦,还是撞击,高点期,还是下降期?拉球时,身体压得要趴到台子上吗?我知道你们的回答不是绝对的,但还是虚心请教了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2条评论

okwwyy 2005-12-29 16:00:00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5-12-29 13:54:00的发言: 4楼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拉强烈下旋球的技术要点,很精辟,很有指导意义。是否另立题目单独发一帖?这样看到的球友就会更多,即可实现文章的最大价值。

谢谢鼓励,不过还不够成熟。我最近还在继续体会拉球的东西,感觉现在的理解还是很初步的。等我再练个把月球再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这段时间我推翻了太多自己原有的技术方面的东西,感觉现在的理解也未必对。

吴静玉 2005-12-29 23:17:00
你帖子里提到过一万个人的弧圈一万个样,我的理解是一万个看过帖子的人,一万种理解,百年不遇的好帖,只能说一句过门话,好贴支持[em17]
okwwyy 2005-12-29 12:06:00
我最近用发球机练正反手拉下旋,练了20天的体会是,只要球练多了,熟了,球就会越拉越好,动作才会越来越接近正确。如果球不够熟练,对来球的轨迹和击球时机判断不好,挥拍的时机和路线不能保证球拍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充分的打磨球,不是厚了就是薄了,或者击球时球拍速度没经过一个充分的加速过程被球顶住了,那么即使你的动作和专业的一模一样,也不会出人家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不同阶段、不同水平时动作是不一样的。需要相应的调整的,只有各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可以打出真正接近标准的动作。达到一定水平后打球的声音就是又响又转,击球位置就是基本在高点、或者有时在上升后期、下降前期这一段。但这需要艰苦的训练过程。不是简单就可以模仿的。如果水平不到,不妨磨擦多一点,声音小一点,动作稍慢点,这样命中率较高。

具体说一下,如果我们面对一个较转的下旋球,该怎么拉才能更好呢?

首先:球拍触球时的相对速度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个速度高,拉出的球才有可能又暴又转,想要这个相对速度大,就得和击球点充分拉开距离,充分引拍,并保证击球点在身前和体侧一段距离,这样才能有充分的加速空间,于是很多人就用较大的动作来拉球,但这里面有个问题,由于球是运动着的并向着球拍撞来的,你拍离球越远、挥拍越快,击球点离身体越远,那么就越不容易把握和调整击球点的准确位置和击球一瞬间的磨擦的准确比例。如果功夫没到非要做这一步就会失误大增,就算击到球也只能有少部分各方面都蒙对了的球才能拉出较好的效果。过去的小臂发力就是体现了这些因素,而这些年,乒乓球在发展,人们对乒乓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即使小球时代后期,也开始强调拉球以大臂为主,全身和小臂辅助发力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一切都得根据自身的水平,有些速度快的球就算国手也不能用大动作去打,而纯业余的好多都是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很多方面还是非常之初级,打了一辈子球,却连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击球点都做不好的比比皆是,从动作上哪怕只接受过一般教练指导的半年的小孩,一看他们的动作和击球点就是正规,而纯业余的绝大部分看起来就是远远不如,因此,纯业余的必须考虑自身水平,从最容易的动作入手,一点点加以改进。
      所以水平不到的话只能采用小引拍距离、低挥拍速度、击球点适当靠近身体来保证稳定性的控制力。这样的球当然不会质量太高,但一般人也只能这样一步步开始,慢慢来练。但是如果这一步能练好,击球时相对速度足够快,并能把握好准确的击球位置,即使磨擦的厚度稍偏差,、对于不同旋转程度的下旋都可以用相似的动作拉好,这就是速度抵消旋转,但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所以光想大动作发大力是不现实的,而且太发力虽然能勉强能拉起来,却是在动作不合理的情况下用绝对的球速来抵消来球的旋转,对改善技术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反而会使疲劳和受伤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样的话重复的次数只能更少,而没有大量的重复是不可能提高的。

      其次,面对相对较转的下旋,挥拍路线和击球点的问题:假设板型相对固定,击球部位是球的中上部,如果拉球的下降期,挥拍路线就不能过于前侧,不然给球的压力就不足,由于击球点过低,需要用一定的弧线来保证过网,同时球速又不能太快,不然重力作用制造的弧线不足以保证落台,因此很难拉出特别快的球。但拉这个点相对难度最小,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来判断球的轨迹,并且脚下和身体的还原动作也可以做得充分。拉球高点,挥拍路线就不能过陡,不然挥拍轨迹和来球运行轨迹的切合不够平稳,容易磨擦不够。如果是拉上升后期,要求就更高了,必须最快的预判来球的路线,脚下要提前移动到位,比平时更早的引拍,挥拍轨迹得稍前倾些来更好地和来球迹相切,而且触球瞬间的磨擦厚度要恰到好处,磨擦速度要足够快。要做到这些,那全是功夫,所以拉上升期下旋球对业余的是很难的。对专业的也是很难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击球点和挥拍路线,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硬要超过自身水平是不行的。一般水平较低的由于经常磨擦厚度把握不好,拍接触球速度不够,适当把挥拍轨迹与地面夹角大些,给球正压力稍大一些,容易更快地获得拉球的感觉。要注意一点,

第三,击球瞬间的板型和手感:这是更细节的部分,对于较强的下旋,假定击球是在高点,一瞬间的板型一般都得以中上部左右,上中部需要特别快的挥拍速度,很难的。而磨擦的厚度就很关键了,由于来球是向板上运动的,而击球又是一瞬间的很难调整的,能够准确把握击球一瞬间的磨擦厚度是需要大量的训练的。磨擦的厚度产生的就是球在和板正压力的变化,这个压力太低,挂不住球,太高又会使磨擦效果不好。就象飞筝的拉线角度,太大会失速,太小升力又不足都飞不起来的道理一样。没有多球训练是难以达到这一步的,但磨擦的厚度把握不好,球就很难拉好,拉出的好球一般磨擦比例合适,这样打出的球都是声音清晰,旋转也充分的。我认为常说的裹球动作,就有因为不能准确把握磨擦厚度,而用拍的包球动作调整来改善来球触板的正压力成分在内。

第四,击球点和动作互相影响,如果能把击球点固定在高点或下降前期相对小的范围内,那么挥拍的轨迹也可以相对变化较小,这样就容易拉。我们常见到有些小孩在打球的时候很准,主要是他们击球点特别固定,全能打到高点,这样动作路线就可以得到固定,拉球也一样道理,能够用判断和脚步和挥拍节奏来保证固定的击球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这个球拉高点,下个球拉下降前期,再下个球拉下降后期,那么由于来球的弧线的变化,你的挥拍路线也要相应调整,身体重心也要大辐度调整,整个动作都总在大范围变化中,当然不利于稳定的拉球。

第五、不同的动作的问题:有人拉球用小臂发力多,有人大臂发力多,这在业余中很正常,是根据个人水平和发力特点自然而然的选择,至于专业中,可能是和具体技术特点和时代有关,但在现在专业中大臂的运用都很好,没有不充分加速大臂的,而小臂和全身也一样用得很好,只是各人细节方面不动,专业的也有能力这样做,因为专业的上面四个因素都做得很好,只是其中动作特点和发力细节不同而已,影响拉球质量的因素很多。上面四点就大有文章可做。如果没做好,用大臂还是用小臂都没用。业余的不必太深究大臂多还是小臂多,两者同样重要,各有各的用处,大臂挥出去,小臂收回来都是为了使球发力更好,但二者必须协调。另外,撞的多和磨的多也是各人技术细节不同和运用思想不同,有人就觉得这个球应该磨擦多点,有人就觉得撞击应该多点效果才好,这太正常了。不可能有定论的。打出的球也是各有特点。但我们的问题是动作不够稳,同样的球,这个撞击多,下一个就磨擦薄了,这是水平问题,把这方面稳定了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以上讨论了拉下旋的各种因素,各位可以参考,看看自己处于什么情况。采用什么动作辐度和挥拍路线。至于具体的动作要领,也需要在成长中一点点领会,光看技术贴,就算能背下来也等于能领会。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先争取能拉到高点或稍晚一点,再注意做到能使挥拍加速一段距离后正好能在身前打到高点,然后在使触球的厚薄更准确来使给球的正压力和旋转方向上的压力更稳定,最后才是在保持以上各点情况下加大动作辐度和挥拍速度。至于动作方面的具体细节那就更多了,慢慢练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9 16:51:06编辑过]
ppp9 2005-12-29 12:22:00
楼上的,把你的留言换了吧!神精兮兮的。
水平要升,血压要降。
okwwyy 2005-12-29 13:17:00
这是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觉得有意思,就用的。你不要管
江枫 楼主 2005-12-29 14:00:00
各位说得太好了!精彩!
风刀霜剑 2005-12-29 13:54:00
4楼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拉强烈下旋球的技术要点,很精辟,很有指导意义。是否另立题目单独发一帖?这样看到的球友就会更多,即可实现文章的最大价值。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风刀霜剑 2005-12-29 11:06:00
这是一个普遍搞不太懂的问题。有人说摩擦多一点好,有人说撞击多一点好,一万人有一万个说法不足为奇!记得国家队的一位资深教练说过一句话“决不能一个动作打到底”。所以,根据来球的性质的不同(比如,旋转的强弱、旋转的方向、力量的大小、距离的远近等)来选择合理的击球动作。应该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拉弧圈球的动作而言,简单的就说撞击式的好于摩擦式的,未免有点偏激。大球时代,为了照顾速度和旋转的有机统一,提出了“打”“摩”结合的击球理论,有效的解决了球速变慢、旋转减弱的弊端。但是,各国由于传统的训练方法的不同,器材选用的各异,在拉弧圈的动作上还是各有特点;即便是在国内,各省队的拉球动作也是各有千秋。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别人的动作,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已经定型的动作为好。当然学习一些别人的特长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技术作为补充,也是应该提倡的。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weeken68 2005-12-29 10:53:00
我个人觉得,乒乓球的技术有好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正手拉弧圈球!有人说要用小臂的动作,可是我们看看梅兹的动作几乎就没有小臂的发力。关键还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解决好擦与打的分配问题!别人的说法未必适合自己!我始终认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击球动作才是关键的。至于什么时期击球,书上介绍的很多,而且几乎没有分歧,还是多看看书比较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