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菜鸟与高手之间的差距在哪

包打听 2012-3-21 16:36:00
通过观察,发现,高手打球与一般选手打球,在技术特点上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当然得具有普遍性。正如武林所说的那样:‘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自己涉球尚浅,管中窥豹,有一斑是一斑。在这里扔一块砖头,以期能同大家共同探讨,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能得到高手的认同,也可以让我辈菜鸟,能据此直奔主题,少走弯路。呵呵,千万别见笑啊。对了,我们探讨的前提是反胶。长胶、生胶等带颗粒的不敢研究,看着就头晕。
关于乒乓球的技术动作,细微观察,你可以看到,有一百个球员,几乎就有一百种动作姿势。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球员的技术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也反映了不同的球员对乒乓球这个运动的不同理解。说的更学究一点儿,就是说,不同的技术动作特征基于不同的球员对乒乓球的的不同理解。哈,有点儿象绕口令。下面言归正传吧,说说菜鸟与高手有哪些差异性。
一、高手击球,在击球的位置上,往往是以击打乒乓球的侧后上方为主。而一般选手,特别是那些初学者,往往以为应该击打球的正后方。不懂得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使球可以走出一个漂亮的下弯曲式的香蕉球般的线路。纯下弯弧线,那是击打摩擦球体的正后上方的结果。而要产生稳定性更佳的如同枪膛产生出来的带有旋转的来复线那样的旋转,还得击打球的侧后上方。
二、高手打球,往往可以打出高质量的摩擦球,而且,在台上对打练习球的时候,也是上转摩擦的成分比较多。相对那些一般的选手,往往只会打撞击球。搓球、削球、弧圈,这些基本技术,都得有打摩擦球的功夫。
三、高手打球,在拍子击球部位上,往往是用拍子的前半截击球。而一般的选手,往往对拍子前端击球不能很好掌控。久而久之,就养成用拍子内端击球的习惯。看上去击球很用力,但是击出去的球却没什么力量。
四、高手打球,在击球的时点上,可以打出比较考前的球。也就是说,可以打乒乓球落台后的上升期。因此,击球的时候,站位也比较靠前。而一般的选手,往往只能打乒乓球落台以后的下降期,因而,击球时的拍型也往往是较为上仰的。而不像高手,击球的时候,拍面几乎可以达到与地面平行。
五、高手打球,当看到球过来后,往往是占位在先,后出手击球。而那些一般选手,往往是出手在先,站位在后。其结果往往是不能很舒服地完成击球动作,动作走形在所难免。步伐是乒乓球的生命。此话不假。
六、高手打球,在底拍选用方面,往往随着水平的提高,在保证弹性的前提下,往往更苛求使用重量较轻的底板。日本鬼子首先将碳素纤维材料用于乒乓球拍底板上面,赚了包括中国在内好多国家乒乓球选手的钱,正式迎合了这种趋势。而一般选手,特别是那些初学者,往往喜欢使用较重的底板,以便借重于底拍的质量的惯性能量来回击球,而不是自己主动发力来回击球。
七、高手攻球,在击球瞬间站位方面,往往习惯于把球的落点让位于离身体较远的位置上来击球。而一般选手,更习惯于仅仅将球让位于离身体较近的位置上。看上去,好像就怕球从自己身边跑掉一样,而不明白,将球让位于身体较远的位置上可以更有效地发力。
八、高手击球,能够充分利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进行有效地叠加。腿部的蹬转、髋部与腰部的转动和前俯、肩的展转、大臂的摆动、小臂的收摆、手腕的助冲和摆压、手指的抹挑。整个身体的发力,就如同一条鞭子在抽打一样,全部的力量都有效地集中在鞭梢上,也就是作用在拍子上。而且,各个部位的发动次序也基本上是以这个顺序来先后发力。而一般选手,往往不是发力利用的不全,要么就是发力的次序不对。其结果,往往给人以松垮无力和动作不怎么协调的感觉。
九、高手击球,在运拍方面,无论是引拍、击打、送拍,往往给人以顺畅、舒展、平和的感觉,而且是一气呵成。而一般选手,特别是那些初级的选手,打起球来,往往看上去有些蹩劲、唐突。击球时,好像癫痫在抽风,紧慢无序。
十、从台前站位基本姿势来看,高手往往多采用比较平直的站法(很菜的鸟,往往也采用这种站位姿势,但自身原因却很不一样。这个大家都理解的)。而一般选手,往往就会习惯性的采用比较侧身的站位姿势,看似是为了正手冲击让出了空间。但是,毛病就出在反手方向步伐快速移动不能灵活。来球接近中路甚至偏向反手位,只好牺牲身体重心来侧身勉强击球。而不能迅速调整步伐,大跨步或者并步让出侧身击球空间。
十一、高手打球,在发力的时间方面,往往晚于一般选手。但是,发力晚,并不等同于击球时点晚。从表面上看,一般选手,往往看到球过来后,就急忙挥拍子上去迎击。而不像高手那样,有那么点静观其变的味道,那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沉稳与练达。但是,如果从深层原因分析,也可以得知,高手击球,往往可以做到拍子触球之后瞬间再发力将球击出。就好像乒乓球与拍面接触是个软着陆后又迅速被甩出来的感觉一样。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加大了乒乓球拍面滞留时间,从而可以施行更有效的摩擦:二是,可以提高击球落点的准确性。滞板时间长,这就意味着可以将球多送一程。送行路径长了,肯定就会更有保障地送到目的地的。对吧?当然,这是一个功夫。而一般选手,却做不到这一点,无论是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发力在先,触球在后,球拍生生地与球进行迎头撞击。其结果可想而知。
十二、高手打球,说的更深一步,也可以说,打的不是球,打的是弧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高手打球,看似是在打球,打的也的确是球,可是,高手在走板击球的时候,首先是根据来球的球迹弧线来实施击打的。当然,不同的来球,其球迹弧线也大不相同。也就是说,当对方将球打过来的时候,高手往往能迅速正确判断并设想出这个球的飞行弧线。也就是包括来球落台、上升、下降等的球迹弧线。高手就围绕着这条球迹弧线做文章。是快搓还是慢搓、是快拨还是挑打、是爆冲还是撇打、是前冲还是高调等等,等等,全凭高手的技战术的即兴发挥。不同的回击方式,对应并需要着不同的回击时点。也就是这条弧线的不同阶段。下板时,就必须对应着这条弧线的不同的某处。快搓、快拨、前冲等,需要打这条弧线的上升部位,而慢搓、挑打、高调、放高等,则必须打这条弧线的下降部位。另外,不同的击球方式,对着这条弧线,还需要不同的走拍入切角度。打厚,打薄,效果完全不一样。这一弧线,早已磨练成高手的成”线”在胸。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手打的不是球,是那个球运行的弧线。而一般选手,这条弧线根本就没形成。更多的时候是,管它是什么球、什么线,先打了再说。因此,失误再所难免,回击手段也没什么更多的变化。呵呵,那些把球打漏了的,肯定是把弧线设想差了。不对吗?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罗兰德 2012-3-21 18:04:00
辛苦辛苦~~呵呵:)[em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uangaihao 2012-3-22 10:27:00
[em1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