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世乒赛XIOM骄猛参选帖 祝贺一种新打法的诞生

塞翁 2012-3-30 15:47:00
 

世乒赛XIOM骄猛参选帖                         祝贺一种新打法的诞生

                                                               —— 简谈波斯托卡的综合型打法

  多特蒙德世乒赛中国女队在小组赛中遇到罗马尼亚女队,李晓霞第3场出战,对手是罗马尼亚的波斯托卡。波斯托卡横握拍,正面反胶反面长胶,打法新颖。她接发球是以削为主,如果对手发球后进攻,她可以连削几板,这个特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她是削球打法,但削球打法削的比例肯定是要大大超过攻的比例的,波斯托卡则不然。她的正手除了接发球削一板外,在相持中几乎全是拉,反手削比正手稍多,但连续削一般也超不过3板,剩下的除了个别过渡球,正反手都在进攻。我统计了波斯托卡进攻板数占整个击球板数的比例,其中第2局进攻比例占45%,这与一般风格稳健的进攻型选手已经十分接近;第3局进攻比例占74%,这与凶狠型选手已经不相上下。

  波斯托卡打球有攻有削,攻防不断转换,观赏性强。如果将波斯托卡划入削球手行列之中,可能多数人不认可,因为有部分削球选手连削中反攻使用率颇高的朱世赫都不视为同道,进攻更多的波斯托卡显然提都不能提。那她是进攻型选手吗?进攻型打法削球都是在被动时偶尔为之,而波斯托卡是主动削球,削球的比例比一般进攻型选手多,把波斯托卡列为进攻型选手也有些勉强。波斯托卡采取的既不是削球打法,又不是进攻型打法,那她是什么打法?我认为,是一种新打法。张燮林发表在《乒乓世界》杂志的《削球纵横谈》一文中曾写到: "我认为到了21世纪,未来的乒乓球不仅仅是单纯的进攻型或者防守型打法,也可能会形成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朝着攻守兼顾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种打法迟早会出现。"波斯托卡的打法是十分接近张燮林的设想的。

  乒乓球就削球使用率较高的打法来说,应该既有以稳削为主,出现机会球才进攻,攻球起干扰配合作用;又有削中反攻,削攻结合,进攻与削球一样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更有以攻为主,攻削结合,以削球创造机会,以攻球作为主要得分手段,攻球与削球的使用比例基本相当,甚至略高。波斯托卡就属于后一种打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型打法,它出现在世乒赛上,是应该祝贺的。

  乒乓球比赛比旋转是主要因素之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乒乓球器材向着“更冲、更快、更有弹性”,更有利于攻球的方向飞速前进,削球方无论如何发力切削,其旋转也远远比不上攻球方发力拉出的弧圈球。据专业人员测定,一般加转削球的转速仅相当于反胶拉弧圈球转速的60%,因此,削球的下旋与弧圈球的上旋相对抗,就存在着先天不足。我们经常看到一场攻削大战,进攻一方连续稳拉,削球一方连续稳削,但只要出现机会,进攻一方发力,削球一方左扑右救成功的可能性便很低,这种情况在力量更大的男子比赛中表现十分突出。譬如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朱世赫与张继科的比赛,朱世赫0:4完败。其中第4局朱世赫共削了100板,进攻了9板,削球与攻球的使用比例是9:1。朱世赫输这场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削得太多。从朱世赫与张继科的比赛分析,虽然朱世赫有顶住七、八板重板的能力,能做到这一点确非易事,但也只是早死迟死的事。蔡猛在解说朱世赫与张继科的这场比赛时曾透露,朱世赫在参加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时,有一个感觉,就是他和一些二流选手比赛都十分吃力。

    鉴于现在乒乓球的各种打法中,削球很不景气的现实,削球打法增加进攻的比例,首先在一些知名削球运动员中形成了共识。《乒乓世界》杂志2009年第4期以“胆大心细,坚如磐石”为题刊登了对丁松的一篇访谈,文中丁松的最后一段话是专谈削球打法的进攻的。他说:“削球打法想创新很难。从技术的角度看,接发球的技术必须强化,目前很多削球选手接发球的手段和质量都不够,我就吃了很多亏,被对方打发球抢攻太多了。……接发球上还要融合攻球选手的一些技巧。……我一直认为削球选手必须加强进攻能力,有时候可以象攻球选手那样,在前三板就把对方置于死地。”陈卫星在《乒乓》杂志2010年第6期《削球打法需要创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进攻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削球打法也要跟得上发展…作为一名削球运动员,一定要提高进攻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使用比例,这样,不但会增加自己的得分机会,也会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削球打法的丁松通过发球的变化以及大幅度地使用发球抢攻和对拉,使削球打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以上作为长期征战国际赛场的削球运动员,丁松陈卫星的看法可谓一语中的。

  刘国梁前几年在一次乒乓球比赛的现场解说中,曾说过孔令辉的一个特长技术就是把球打到对方不舒服的位置,让对方拉,而后自己反拉。刘伟在解说2008年亚洲杯男单决赛时,针对陈玘轻拉了一板,马龙反拉成功的一个球,指出一方拉一个高吊,就会被对方认为是机会,这种后发制人的做法,在两个进攻型选手交锋时经常出现。削球手遇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进攻方轻拉10个球,他(她)很可能要削9板,反拉的意识太差。目前在削球打法中有不少人加强了攻势,只是在进攻比例的增加上还没有达到质的飞跃的程度。我认为,削球打法一定要树立起强烈的进攻意识,首要的问题是从观念上要破除削球打法主要就是削,攻球打法主要就是攻,削球手进攻多了,那是舍长求短,本末倒置的陈旧思维定式。朱世赫在46届世乒赛后就他与马琳的比赛接受《乒乓世界》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他认为马琳对他最有威胁的是拉球旋转很强,所以他要尽量多抢先上手进攻,刘国梁在点评这场球时也说朱世赫在决胜局的尾局胆子大,打了几个对攻球手来说都是非常冒险的神球。一次采取削球打法的国手范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她的特长技术是正手弧圈,使人们颇感意外,其实这种观点对传统是有一定的挑战意味的。多年前徐寅生在《在全国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削球的训练方法是否可以少练削球多练进攻",现在来看这句话,便会觉得它是很超前的。

  恩格斯当年曾批判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形而上学观点,指出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波斯托卡的以攻为主,攻削结合的综合型打法的出现,就是“亦此亦彼”在乒乓球领域里的一个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枫羽藏深于2012-3-31 21:07:29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7条评论

大蚊子 2012-3-30 17:48: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葬爱一浪人 2012-3-30 17:4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生时饮吧手机认证 2012-3-30 17:07:00
写的真好,看了一半,还是先抢沙发吧。
锋芒毕露,动辄伤人,是为凶器。 藏锐示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生时饮吧手机认证 2012-3-30 17:07: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锋芒毕露,动辄伤人,是为凶器。 藏锐示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uangaihao 2012-3-31 09:45:00

楼主是个有心人,做了好多李晓东干的事~呵呵

 

写得确实不错,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cfyx 2012-3-31 22:02:00
写得很不错
主板:CL+正手唯佳力量+金JO 副板:仿CL定制+正手天极3+反手海夫白鲨2专业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雪留香 2012-3-31 19:35: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intent:#Intent;S.K_1171477665=34602F20AA37B3A6AE 99473217387B1ADA0E64BE4C2007CEA992F840DAE2C 609;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