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盯球”文摘 学会击球前的停顿 非常实用

wanghao7181 2012-4-9 09:31:00

 

 

 

 

 

这是转载 张扬露 转载的贴子,原创是出處: 小魚兒網, 作者: TTTTT 发表时间:2006-5-15

 

感觉很好转给大家分享

 

学会盯球,学会击球前的停顿

看了不少乒乓球方面的技术文章和贴子,发现对盯球这个问题大家研究得少,探讨得也少。盯球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吗?以我个人的感受为例,以前打球时,我没有盯过球,也不会盯球,球一过来,自己对这那道“白线”打过去就是了,除了正手位防守有点问题以外,没人说我打得不好,无论我是搓球还是拉弧圈,稳定性和杀伤力都不错,盯球似乎是正月十五的兔子——有也过,没有也过(本地歇后语)。其实不然,盯球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当你学会了盯球后,回球的稳定性尤其是防守的能力和质量会大大提高,也更有利于保证击球时身体能够协调和发力顺畅。

    一、盯球绝非可有可无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有深刻的切身体会的。我是直拍两面弧圈打法,以前打球的时候,对方的球一来,自己马上应激性地作出回球动作,根本没有盯过球,纯粹是跟着感觉走,是一种“眼疾手快”式的打法。但是这种“快”并不是说我预判快,出手快,能击球的上升期,回球速度快了,相反,一点好处都没有,它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是回球不稳定,因为你没有盯球,球是模糊的一团,在来球速度快的时候,非常容易漏球;二是因为没有盯球,球一来马上就要应激性的作出动作,往往就习惯性地翻腕或是用前臂去打球,前臂常常是僵硬的,肩膀往往已经架起来了。而引拍完成时如果前臂是僵硬的,你接下来击球时的发力顺序肯定就是不对的,也就别想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回球。
反复想反复琢磨以后,我认定,盯球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盯球。

     二、盯球的两大好处
打球应该是件很从容的事情,尤其是弧圈球打法,是用大肢体带动小肢体发力,由大肢体负责制造出稳定的击球弧线,由小肢体来调节和传递这种弧线。这种发力方式为盯球提供了可能,也迫切需要盯球来帮助和提高其稳定性。
我个人目前认为,盯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为你赢得一点宝贵的引拍和击球时间。不盯球的人往往是在球刚飞过网尚未落台或是刚落台的时候便作出击球动作了,盯球的人可以盯着球落台又弹起,这两个时间一先一后,间隔很小,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时间上的差异,盯球的人他的转腰引拍击球动作会从容不迫一些。二是盯球将使击球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只要注意观察一下,不盯球的人往往是球一来就回击,而盯球的人在完成引拍动作后,在击球前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时间段的停顿,请注意,这个停顿非常短暂,但是非常重要。那么,这个停顿是如何产生的?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盯球了,你会很容易制造出这个停顿,你会很容易把击球的节奏感打出来,瞅准了打,盯准了打,由以往的模糊型、粗放性击球转变成精细型、节奏型击球。

     三、如何盯球
   我的体会有两点,一是:盯球是动眼不动头。我们的视线是用眼睛来调整的,靠头部的转动是无法追上飞速而来的乒乓球的,头部只需要随着转腰引拍的过程自然转动就行。二是盯球的时间段问题。盯球主要盯两个时间段:一是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球,以此判断球的性质;二是来球落台后又弹起的这个时间段,盯住这个时间段的来球非常重要,而在自己的拍子击中来球的时候就没必要再盯球了。

说实话,打了这么多年球,一直追求着协调顺畅连贯的境界,就我个人而言,回首来路,最大的进步其实只有三点:一是胳膊与身体保持一致了,二是引拍时前臂真正放松下来了,三就是这个盯球的问题,这也是我新近才琢磨理解到的重要一点。其实都是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专业人士要笑话了。这个贴子是我目前这个阶段对乒乓球的一点见解,可能有不当之处,欢迎朋友们指正。

             2012.4.9日转载

 

 

    下面再说说我的感受,看了论坛里无数的贴子,感觉的确应该每球必想,盯球更重要的是接发球环节,只看球与拍接触一瞬间,就像照相一样,只看球接触拍那一刻的照片,尽量不要被这一点之前与之后的假动作所迷惑,看拍型与拍球接触点,附加也要看一眼发力,如果减速切了肯定是不转球(20转以内侧下。)

    球与球台接触两跳后我们要出手了,第一跳离的远而且中间有球网而且离发球那一刻近(发球一刻是需要盯的),所以第一跳不太容易看,第二跳离自己近了,第二跳要看(在你不能完全看清对方出手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一出手你马上能看清,那肯定不看第二跳是最好的了,而且对方出手到底有多少旋转是很难分清的,比如发侧下,一共他有十份力,他使几份力切过来谁能看准啊。)第二跳后轨迹侧旋这里不先考虑,带上旋肯定往前供,带下旋肯定往回坐发飘。

 

    然后是根据对方出手一刻的相片(尽量不被对方之前和之后的动作迷惑),附带看看对方出手一刻是否发力切还是减速切出去之后一个假动作,之后是根据第一跳,第二跳(第二跳比第一跳重要)后的动作轨迹,最后是接球后的效果,看你用什么方法接,接出来后什么效果,来不断校正对方发球。

    最理想的是对方出手就能看出来什么旋转。

    其次是根据对方出手,与第一跳,特别是第二跳后的运动轨迹判断。

    再其次是看对方出手,与第一跳,特别是第二跳后的运动轨迹,以及身体特征,以及来球弧线选择一个看。

    最后如果你不判断,或是判断不好也不动脑想着怎么去判断,用押宝式接球,也就是什么球你都一个接法,那水平肯定达不到一定的程度。

    只有盯住球心里才有底。

 

          最后总结一下,这是下面所有文章的总结,都是我转载摘过来的。。。。接发球时盯对方出手,还要盯第二跳弹起。     下面几板如果能做到尽量在弹起时盯一眼,这样对于,特别是对于下旋程度的判断有作用。。。

 

 

   盯球的两大好处

  打球应该是件很从容的事情,尤其是弧圈球打法,是用大肢体带动小肢体发力,由大肢体负责制造出稳定的击球弧线,由小肢体来调节和传递这种弧线。这种发力方式为盯球提供了可能,也迫切需要盯球来帮助和提高其稳定性。
  我个人目前认为,盯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为你赢得一点宝贵的引拍和击球时间。不盯球的人往往是在球刚飞过网尚未落台或是刚落台的时候便作出击球动作了,盯球的人可以盯着球落台又弹起,这两个时间一先一后,间隔很小,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时间上的差异,盯球的人他的转腰引拍击球动作会从容不迫一些。二是盯球将使击球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只要注意观察一下,不盯球的人往往是球一来就回击,而盯球的人在完成引拍动作后,在击球前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时间段的停顿,请注意,这个停顿非常短暂,但是非常重要。那么,这个停顿是如何产生的?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盯球了,你会很容易制造出这个停顿,你会很容易把击球的节奏感打出来,瞅准了打,盯准了打,由以往的模糊型、粗放性击球转变成精细型、节奏型击球。

 如何盯球

  我的体会有两点,一是:盯球是动眼不动头。我们的视线是用眼睛来调整的,靠头部的转动是无法追上飞速而来的乒乓球的,头部只需要随着转腰引拍的过程自然转动就行。二是盯球的时间段问题。盯球主要盯两个时间段:一是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球,以此判断球的性质;二是来球落台后又弹起的这个时间段,盯住这个时间段的来球非常重要,而在自己的拍子击中来球的时候就没必要再盯球了。
  说实话,打了这么多年球,一直追求着协调顺畅连贯的境界,就我个人而言,回首来路,最大的进步其实只有三点:一是胳膊与身体保持一致了,二是引拍时前臂真正放松下来了,三就是这个盯球的问题,这也是我新近才琢磨理解到的重要一点。其实都是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专业人士要笑话了。
一、盯球的两个时间段——对方击球时要盯球,我方击球前也要盯球。
盯球不同于普通的看球,盯是仔细地看,是看准了,是看清了,是眼睛聚焦在球上了。对方击球的瞬间一定要盯球,结合声音和对方的动作从而判断来球的性质、方向、落点,这一点多数球友都知道的。我方击球前依然要盯球,这个时间段是在引拍将要结束、已经结束、准备或是已经开始发力击球的那个瞬间。
     
二、目光也要张弛有度,能紧能松。
盯球不是全时间段的,盯球是跳跃性的。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这时候眼睛是紧的,聚焦了;来球飞过网时不必盯,眼睛是放松的;自己击球前要盯,眼睛是紧张的;回球飞向对方台面时,放松了眼睛不必再盯——这样有紧有松,才能张弛有度。如果对方击球的时候也盯,来球飞过网时还盯得死死的,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真正该盯的时候,你会盯不住——眼睛酸了,受不了哦,视线也跟不上来球。尤其对速度很快的来球,我们更要学会盯球,让眼睛跳跃性地、很快地转换焦点。习惯于在来球飞过网时盯球,但自己击球时并不盯球的球友在面对对方的攻击时,大多会与来球擦肩而过,或是出现一个共同的反应——应激性地把肩膀起来了,比如以前的我。
     
三、关于我方击球前盯球的两个细节问题。
刚才已经说过,我方击球前盯球的时间段是在引拍将要结束、已经结束、准备或是已经开始发力击球的那个瞬间,注意,这里的开始发力击球强调的是开始发力的那个瞬间,而不是指拍子击中来球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绝对没必要死板板地一直到拍子接触到来球了依然还在盯着。因为在引拍结束、发力击球前盯了一下来球以后,我们随即而且已经就要用眼睛的余光来关注对方的动态,关注对方的站位和可能移动方向,并由此来决定自己回球的方式和落点。
再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对于初学盯球,身体和眼还没有真正做到协调一致的球友来说,自己击球前的盯球有时候会让他们身体僵硬,或是失去最佳的击球时间——光顾着盯球,忘了作动作了,比如以前的我。那么就不要再老想着盯球这个概念了,不要为了盯球而盯球,我们换一种方式吧——确认击球点。也就是说,在我们引拍结束,准备发力击球前,确认一下击球点。对于两面反胶弧圈打法的朋友们来说,由下旋转上旋主动上手,或是上旋球相持时,发力击球前用眼睛捕捉住来球,确认一下击球点——来球的中上部,这样我们自然而然就已经盯球,也必然会提高回球的稳定性。

                       

                             传说中的水 转载  2012.4.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7:41:36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一直追求如“神”的境界.神=不可超越.

78条评论

wanghao7181 楼主 2012-4-9 09:33:00

这是在别的版翻出来的贴子,感觉很好,转到咱们版与大伙分享。

 

 

也要感谢原创,以及第一次转载的人,我是二次转载。

 

下面也是转载,盯球方面的,因为盯不准球接下来的相持心里真的没底。

 

 

下文转载于 仗义姐

 

盯球不是全程都盯, 也不能只盯到球落台, 最重要的有几个点

盯球-确认-移动-引拍 四阶段

1. 对手球拍触球到 球弹离拍子飞行过网之前(判定方向 力度 长短 旋转 大致落点) .
错误方式: 只看对手挥拍动作的前半段, 却不看触球之后. 只看对手的挥拍动作容易被幌骗, 接发球也是如此.

2. 先确认再移动: 第一阶段的盯球要先有个确认, 先确认方向与大致落点才能开始移动, 不能乱猜或者有自己的惯性.

3. 球过网到球落下这阶段不能全程盯, 全程盯会感觉移动反应反而变慢 或者会等球落下才做确认 这样移动一定会慢, 而且容易累,眼睛没有休息机会.

4. 先移动再引拍 : 很多人都习惯看到球来就先拉手引拍, 脚反而会动不了. 所以有时候不是步伐慢, 是习惯太差, 一但先引拍用手去牵就球 脚一定动不起来 结果是, 只用上半身打球 严重变形. 先移动再引拍并非要你完全到位才引拍,而是意识启动上的先后, 先开始移动, 来得及到位再引拍, 来不及当然是边移动边引拍. 但有时候并非来不及, 是意识上的问题.

5. 球落下时,移动-引拍动作已经结束, 球弹起前就要做好迎前挥拍的准备.

6. 球落台弹起之后 到击球之前, 也就是弹起之后在挥拍迎球过程 还要再看一眼. 尤其是越慢的球, 球弹起之后的变化越多(测拐 不往前走 下坠 等等)


我以前就是盯全程, 而球落到球落台弹起就没再盯,击球失误率高 反应变慢, 以上是一个资深教练纠正我之后我实践的心得总结,不一定说的都对 给大家参考.

[补充]
习惯不好的人,你要叫他一次就做好是不可能的. 先移动再引拍, 是一种练习的过程, 先强迫, 唯有这样, 才有办法改掉坏习惯.
另外, 先移动再引拍, 不是指 移动完毕再引拍, 而是指移动先启动, 再起动 引拍的动作. 在移动过程 当然是要开始做引拍动作的.

就比如有人说 先蹬再转腰 也有人说 蹬转同时. 其实都没错, 前者谈的是启动顺序, 后者谈的是 蹬的过程同时转腰.
重心转移中完成转腰动作, 但重心转移一定要先启动, 而不是直接就转腰. 如我解读成 重心转移完毕再转腰 肯定也是错的.

所以, 我谈的 先移动 再引拍, 如果解读成 移动完毕 再引拍 , 当然也是错的, 是曲解了我的原意.

 

 

转载于 少尉

 

从己方发球或对方发球开始,眼睛死盯对手的拍面方向、摩擦方向、球在拍面的触球部位、接发球时也要注意听声音(转球不响,响球不转,传说中的水补充),有个初步的判断,然后抛开对方来球的中途运行轨迹不管,视觉焦点马上回到自己球台上,朝着预判的大概方位移动步法,对方回球到我方球台,球弹起后再死盯,根据当时情况在上升、高点或者下降期击球,如果步法没有一步到位就小碎步调节。球一旦脱板就不管了,同样是抛开我打出球的运行轨迹不管,因为球脱板后是否打到预定位置或者是否上台我已经无法控制了,然后视觉焦点马上回到对方的手腕和球拍部位,于此同时做还原动作,准备下一板击球。

 

 

转载于 LEADER  他也是转载,至于转谁的他没标注不知道了,这里对原创表示感谢。

 

平时打球,盯球意识不是太强,都是跟着感觉走,近日,看了一些盯球的文章,也结合实战进行了一些实践,现将一些心得写下来,与球友们共享。

  一、盯什么?

  当然,首先是盯人,这个不用说的,对方近台与远台,站位的左中右,都要盯。这个是很简单的,但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可以对对方打出的球有个大致判断。

  其次,就是盯拍,这个最关键。所谓的眼睛要有焦距什么的,都是说要盯对方触球瞬间的拍形和用力方向,接发球如此,相持中也是一样,这个万分重要,如果盯住了,你的预判会好很多。

  第三,当然是盯球,对方球出手瞬间,要确认一下,这个时间是极短的,但一定要盯对方触球瞬间时球的走向,就是对方在暴冲,硬着头皮都要盯,习惯了就好了。即使接不住,但可以让球打在自己的拍上。

  二、如何盯?

  这个就是眼神的起落了,此谓重中之重,盯球不可能全程盯,盯一个球一般是一眼看个两眼半。什么意思呢?一眼就是必须要树立一对眼睛盯球的意识,这是总论。

  何谓看个两眼半,一眼:如前所述,看对方击球瞬间的拍形和来球方向,这个只须看一眼,聚精会神的看一眼;另一眼要注意盯对方来球到己方球台上弹起后的弧线,这个也要全神贯注去盯一眼。这两眼之间不是连续的,不需要一直盯,也就是盯好这两眼。所谓的半眼,即用眼睛余光盯人,这个只看半眼就够了。以上合起来就是一眼看个两眼半,也就是眼神的起落。我就得这是盯球的不二法门,大家以为呢,都来谈一谈。

 


  

转载于 天下犀利

 

有球友反映接不好对方的发球,找不准击球点,不能予判对方来球的路线等等。原因很多。在我走了很多弯路的情况下才意识到,产生如上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盯球”的习惯造成的。要改变如上所说的被动局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对方抛球挥拍开始,自己的眼睛就要一刻不停的跟着球走,紧紧的盯死对方的拍形、触球的部位、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球落台后的第一落点、球过网时的位置、来球第二落点的位置、球从台面弹起时的运行方向和弹起的高度等。只有掌握了盯球的方法和运用,才能采取合理的接发球方法,提高接发球的成功率。请问,你有盯球的习惯吗?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盯球吧。

    我觉得应该分几部分来看这个"盯球". 
    发球阶段:我觉得这个阶段应该是"盯人","盯手","盯拍".如果"人,手,拍"盯好了,他发过来的球的球路,你也就判断的差不多了(水平相当的选手之间).后面的"盯球"也就容易些了,至少不会让你满台子上去找球.也不会让你出现,球已经过来了,自己还没反映.在对方出手的一瞬间,你应该知道自己应该往那边移动.如果你对对方发球的性质确信不易,那你现在应该有移动的倾向了.即使不是十分的确定,现在在你的脑子里也应该有,自己应该怎么移动的意识. 
    球在发球方的台面:这是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轮廓上的"盯球".与其说是盯,不如说是"看".主要是通过球的线路,落点,声音等,来进一步证实你上一步"盯"的中对来球性能的判断.但我觉得,这时没有必要非要把球看的清清楚楚.而且由于距离交远,速度较快,也看不太清楚.(赶上个眼神不好的,更没有必要费那个眼力).所以,此时只要对来球性质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就好了.这时,你应该有了一定的移动,可能动作不会做的很"老".但的确已经启动了. 
    球在自己的台面上:这时,我想你应该对来球的性质有了完全的了解.如果,你对来球的接发有很大的把握,眼此时就没有必要去"盯球",而应该抽空去看一眼对手的位置.这是要考虑的是我怎样把球打过去会让对手别扭,而且能引到自己的"路子"上来.如果,自己判断这个球很不好接,这是就要真正的"盯球"了.为的是增加击球的准确度,减少自己的失误.(理论上讲,没有接不过去的球,所有的失球,都可以解释成自己的失误.进攻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造成对方的失误) 
    球打出去以后:球一但离拍,你就不能再对球控制了.这时我发现有些人是盯着刚刚击球的那一点,或是自己的拍.而这时,最应该看的是对方的反映.包括对方的位置,动作,拍型等等等等.这个"盯"应该持续到对方把球再次打出之后.而对于自己打过去的球,就没有什么"盯"与"不盯"的必要.其实对于自己打出的球,对其性质应该是很了解的,没有盯的必要,当然为了提高自己,判断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盯球"得到一些了解.其实就是你不盯球,球的线路在你眼里也会有一个轮廓的. 
    对方把球打出以后:一般这时的球应该开始变的更快,更转.这时为了提高击球的准确度,可以适当的增加"盯球"的力度.但在"盯球"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手的情况.因为如果只是一味的盯球,可能会掉入对方的节奏中.而且在有一些经验以后,通过来球的各种特征就可以判断出球的性质.而盯人,却能更好的为你的移动做出预判. 
    所以我觉得,"盯球"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盯人",因为球是人打出来的.就像足球中的"盯人不盯球",因为人不在了,球就是死球了."盯球"的目的应该就两个,一个是提高击球的准确率,一个是分析自己击球中的不足.

    传说中的水感言:我摘都摘我认为挺有技术含量的文章,有些平平淡淡的就没摘,少而精吗。

 

 

   

 

                   转载:离开准确的判断,好的接发球涼无从谈起,把强下旋球当作不转球去推,或是把侧上旋球当作侧下旋球来搓,即使手上的控制力和感觉再好,也很难不给对方造成上手机会,这种对旋转的误判是最常见的问题。要看清球的旋转,可以注意对手发球的动作差异,比如发强下旋球时摩擦多而发不转球时撞击多,或是看球拍触球部位的不同。如果看不清动作,还可以分辨来球的运动轨迹:是旋球  <第二跳>  较慢,不转球比较匀速,上旋球快而“拱”,侧旋球有侧拐。对旋转“定性”之后,还要 “定量”——对方发的是下旋,但旋转有多强?估计不足虽是搓球也有可能下网,反之虽接上台也可能给对手机会。通常专业选手判断对方的发球,是看对方摩擦球的一瞬间的用力方向,这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但千万不要被对方出球前、后的假动作所蒙蔽,必须要盯住他(她)。举个例子,他发高抛球时你的眼睛不要跟着他上去,而要他的出球点,这样看得更真实。
  说了这许多,其实真正判断的过程很短,判断来球与做出接发球运动作的界限也并非泾渭分明。若是刻意地死盯来球想上这么一想,就再难有足够的时间做动作了,往往需要在判断出来球落点的同时就开始移位,以便在最佳的时机接发球。移位与判断旋转同步,并用余光观察对手,这样才能尽可能提高实战中接发球的准确率。

 

    
 

    两个形象乒乓球方面的 比喻   Post By:2012-3-2 15:16:00 [只看该乒友帖子

打球一年有余,又有些新的感受,以前发表过几篇经验文章,今天又有点小想法,想与大伙儿一起交流分享一下。

 

先轻松一下吧,打两个比喻。纯个人乱说,欢迎指点。

 

1、比喻一、乒乓球里的旋转,有些新手说就怕转球,当然了我说的是纯业余的新手,说不喜欢接转球。但乒乓球运动就好比一个骑乒决斗的游戏,分明可以骑马,就是游戏规则说可以骑马决斗,但你偏偏不让人家骑马,不让人家发旋转球,你可以不骑马,但不能让别人不骑马。。。我的意思是有些纯业余的玩家要面对旋转,要研究旋转。不能回避。

 

2、比喻二、乒乓球主要过程三点,无外乎就是发球、接发球、相持。所有技术都围绕这三点。。相持里当然离不开正反手基本功,为什么正规学球的都从正反手开始学呢,大伙想过吗。因为正反手基本功是重中之重。正反手两个姿势就好比倚天剑屠龙刀,非常厉害,但你学会了正规的基本功后还得练武功,这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没有武功光有正反手也一点没有用处。一但练成了武功后,再用倚天剑屠龙刀就特别厉害了。

 

既然想打球,野路子打也是多少年,科班打也是多少年,何不在开始打时学学基本功呢,学个入门就可以了。一个人同样打N年球,野路子能达到7分,科班可能就能达到9分,只是最开始学学正规则的,过程的付出是一样一样的,结果是不同的。

 

打球不是为了赢球,但谁愿意天天拣球啊,谁不愿意边练身体边赢球啊,你愿意边练身体边输球啊。

             传说中的水2012年3月

 

转载于  馨宜

          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3)对半出台球的判断:对半出台球的判断是接发球判断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技术。因为这种球往往容易造成接发球者的犹豫,是思路混乱,影响整场比赛的发挥。在判断这种球时,一是视其旋转性质而定,侧上旋和不转球鼻侧下旋和下旋球容易出台;二是根据发球者的特点而定,要仔细研究发球者在发半出台球时,到底哪种容易出台,哪种不容易出台,是正手容易出台还是反手容易出台等,这样就会增加半出台球选择手段的针对性。
    另外,在接半出台球,对长短的判断不是很清楚时,一定要有意识地“等”几个长球,并且出手要果断,用接长球的办法回击,哪怕是失误的危险性曾加。这样,可以给发球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不敢发模糊的半出台球,手上就要适当控制发力的程度,球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从而是接发球从容一些。

 

 

 

下面。。11楼还有一原创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0 8:20:52编辑过]
一直追求如“神”的境界.神=不可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dppq手机认证 2012-4-9 09:44:00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ngx 2012-4-9 09:46:00
不错,真的是这样的,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craft_2010 2012-4-9 10:06:00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s730712 2012-4-9 10:19: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ng214 2012-4-9 10:24:00
[em1011]学习学习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c88185577 2012-4-9 10:25: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分秋色 2012-4-9 10:29:00
能做到这些打球就有乐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pperking手机认证 2012-4-9 11:07: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红双喜9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