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zs730712 2012-4-13 10:28:00
 

  我喜欢打球,也喜欢练字(虽然两者都不咋的[em1004]),对于这两者,我都是出于个人爱好。

 

  我老家是江西南昌,2002年春节我携新婚妻子回老家过年,期间我陪妻子去“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馆内有很多人的题字,其中杨得志将军的题字让我很感兴趣。当时感觉这位开国上将的书法真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气势[em1002],但是和真正的书法大家的作品相比却缺少美感,更多的是草莽英雄的粗旷[em1005]。

 

  但是,就是这一次参观游玩,却对自己的乒乓球技术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说说写字:生活中常见有些人写字力道极大,用圆珠笔写字竟然能做到“力透纸背”,该页纸的下面好几页都能看到痕迹[em1006]!但是,其写出来的字却总感觉没气势、没力度[em1004]。所以,写字力量大并不等于字本身有力量!由此我联想到平时打球时见到很多人动作大、力量大,但是打出去的球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力量大

 

  我这人缺点不少,但是有个优点是公认的:好琢磨[em1003]!通过自己的琢磨,我仔细研究了乒乓球和书法之间的联系,竟然发现两者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能否成为高手的关键都在身体末端的使用上,准确地说就是“手指”的运用。

 

  以打球而言,原先我说过:动作可以“练”出来,意识却要靠“悟”。只要方法对路,加上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够学会正确的动作和发力,但是倘若过不了“手腕手指”这一关,依然没法成为真正的高手,在我看来,国际上上的顶尖高手绝对是“手指”运用的高手,他们的手指可以灵活到在球拍触球瞬间用手指来调整发力[em1002]!

 

  所以写字要想写出真正的力量来,必须学会手指的运用(毛笔是用无名指支撑,中指发力(大拇指也参与发力)、硬笔是用中指支撑,食指发力(大拇指也参与发力)),同样,要想打好乒乓球,您也得学会用好手指的力量。

 

  人体最灵巧的部分是哪?是手指!如果不会用手指打球或者说忽略手指在打球中的作用,那么,你打一辈子球都没长进。不信的话,您去看看那些打了十多年球的人每次比赛之所以输,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谓失误居多,而作为身体中最灵巧部分的手指你不用,你傻呀[em1004]!

 

  下面我再来谈谈自己对于实际操作的体会:由于小时候跟教练学球时是用直板(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到2002年重新开始打乒乓球,期间几乎隔断了二十年,并且改用了横拍,所以,对于直拍我已经几乎不会用,也就没有发言权。我在这重点说一下横拍:自从那次在“八一起义纪念馆”见到杨得志将军的书法并有所悟之后,我开始研究横拍的握法,我个人的体会是真正的发力是靠食指和大拇指(有人会说这不废话嘛[em1004])。虽然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做到了吗?更多的人的做法是握拍靠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球拍,在击球瞬间手指发力(正手击球时食指压拍发力,反手击球时大拇指压拍发力),而我在这讲的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做法:从始至终都是靠靠食指和大拇指夹住球拍,而另外三根手指是“辅助”性握住拍柄,也就是跟其他人理解的最主要差别是“主次”不同。

 

  自从我改进自己的握拍之后,我发觉自己击球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水平也自然上涨了。但是心中总觉得有点虚,毕竟缺少“权威性”的依据[em1006],如果我冒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给大家看,万一误导了各位球友就不好了[em1014]。所以这次为了写这个帖子,我专门浏览了一下各种教学资料,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何智丽的教学视频中找到了依据。

 

  何智丽何许人也?1994年广岛第12届亚运会,原中国国家队的何智丽以30岁的“高龄”(期间89年因为“小山智丽风波”退出乒坛,中断系统性训练几年时间)复出,代表日本队参加乒乓球比赛,先是在八进四中淘汰了小她三岁、世界排名第七、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单冠军陈静,在半决赛又淘汰了小她四岁、世界排名第二、1989年世乒赛女单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亚军乔红,在决赛中战胜小她九岁、世界排名第一、1991年世乒赛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双料冠军邓亚萍而获得女单冠军!怎么样,够牛了吧[em1002]!她的说法应该具有“权威性”了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她的教学视频,重点看1:55至2:53这一段,和我要表达的意思一模一样。

 

何智丽教打乒乓球(视频)

 

  

 

  理解了我要表达的意思之后,我还得补充一点(千万别嫌我啰嗦,目的都是为了你好[em100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这种握拍法。就像有些初学乒乓球的人来问我怎样才能学好乒乓球,我无一例外地都是一句话:先学发力[em1001]力量是打球的基础,如果你连力量都打不出来,净学些技巧,那么真的是“舍本逐末”、“欲速则不达”,当然我说的这个“发力”不是使蛮力、使憨力[em1007],而是身体的“协调发力”。所以在最开始学习横拍时,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采用绝大多数人的做法: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三根手指用力固定拍柄,在击球瞬间才主要体现出食指、大拇指的发力。等到你的发力协调了、动作定型了,也就是整个技术动作有模有样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细节方面“精雕细琢”了。也就是说,初级阶段还是采用普通握拍法,高级阶段可以采用我说的这种握拍法了。两种握拍法从外观上一模一样,看不出区别,区别只是在于握拍者自己对发力“主次”的感觉上。为了增加我对“阶段”观点的说服力,我再引用庄则栋老先生的一句话:小学生用大臂发力、中学生用前臂发力、大学生用腰发力、研究生用手腕手指发力(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这个)。

 

  好了,这个帖子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观点对各位球友有所帮助,也祝你们球技大涨[em1003]!

 

 

 

 

 

  补充:刚才看了几遍这个帖子,总觉得还有些东西没写清楚现在补充一下:三点才稳

 

  先说一下一个物件要稳定地摆放需要几个点?一般而言,是三个点。比如自行车、摩托车的两个轮子接触地面看作两个点的话,那么停放的时候两个点无法稳定,就必须要有第三个点:支撑架。

 

  同样,要想写好字,握笔是第一关!有些人读书写字几十年,都没法写好字(我这谈的还不是“书法”[em1005]),甚至连基本的“横竖”都没法写“直”了!其中原因他一直无法弄清,但据我观察,这种人无一例外都是问题出在“握笔”上!这不是我们常说的握笔“太紧”或是“太松”的问题(这种人当中很多都是握笔相当“紧”,在我看来都到“僵硬”的地步了),而是“握笔不稳”[em1005]!

 

  以毛笔而言(我这说的是标准握毛笔姿势),要想“握笔稳”,同样是需要三点:中指、食指、大拇指接触笔杆的三个点(食指那个点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在笔的运行过程中,中指的作用是支撑,食指、大拇指的作用是发力。常见错误是中指接触笔杆的那个点不稳,从而出现“三点缺一点”,造成“握笔不稳”,最终造成写不好字。关于这一点我是“屡试不爽”[em1005],我周围的朋友中只要是写不好毛笔字并且对我的观点抱有疑问的,我“无一例外”地让他们现场写给我看,也“无一例外”的出现相同的情况:静止的时候“三点”都在,但是只要笔尖开始运行之后中指的那点就不稳了或干脆就“不在”了[em1005],变成了“三点缺一点”!最终结果是他们“无一例外”地信服了我的观点,当然他们的写字水平也就“无一例外”地进步了。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再以硬笔而言,这三个点是:中指、食指、大拇指接触笔杆的三个点。注意生活中我见过毛笔字写得不错的人但是硬笔写不好或者反过来硬笔写得好毛笔却写不好的人,其原因恰恰是没有真正弄明白两种握笔姿势的异同。和毛笔不同的是,中指这个时候变成了“支撑点”,而大拇指、食指才是“发力点”。常见错误是食指发力错误。按照标准握笔姿势,手掌心应该是“空”的,但是硬笔写不好的人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也许是担心“握笔不稳”或者“握笔不紧”),往往会不知觉地把小指无名指过分得往掌心靠拢甚至靠在手掌心,从而出现了“第四个”点,即小指和掌心的接触点。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三点多一点”[em1004]!既然“三点”足矣,那么自然要“弱化一点”,而这个时候这些哥们往往“弱化”的恰恰是“食指”!“食指”本来作为主要的“发力点”,现在被弱化了,您说还怎么可能写好字[em1014]!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毛笔的握笔姿势比较好纠正(毕竟现在好这一口的人也不多[em1006]),但是硬笔的握笔姿势纠正起来太困难了!多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习惯,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纠正的[em1014]!

 

  记住一句话:握笔都握不“稳”,怎么可能写“好”字[em1001]

 

  写字的握笔姿势讲完了,我现在回过头来讲乒乓球的握拍姿势。同样,握拍也是“三点才稳”!以横拍来说,这三个点是:食指、大拇指接触拍面的两个点,再加上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拍柄的那个点(准确地说是一个“面”,我笼统地把它看作一个“点”)。

 

  而这三个点中谁是“支撑点”,谁是“发力点”呢[em1017]!这个问题讲清楚还真不容易,因为击球过程中“支撑点”、“发力点”是在“变换”的。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按照上面说的“阶段”来划分:

 

  初级阶段时,正手击球拍柄那个点是“发力点”,食指那个点是“辅助发力点”,大拇指那个点是“支撑点”;反手击球时拍柄那个点是“发力点”,大拇指那个点是“辅助发力点”,食指那个点是“支撑点”。

 

  高级阶段时,正手击球食指那个点是“发力点”,拍柄那个点是“辅助发力点”,大拇指那个点是“支撑点”;反手击球时大拇指那个点是“发力点”,拍柄那个点是“辅助发力点”,食指那个点是“支撑点”。

 

  总算讲完了,不知各位是否被绕“昏”了[em1004],反正我觉得自己象是在说绕口令一样[em1006]!

 

  前面我看了larryxiong朋友的跟贴,说有时觉得握拍舒服发挥就好,有时又不行。而上面我说的这些恰恰能解答他的疑问:握拍舒服发挥好的时候肯定是“三点才稳”,你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三点”;而别扭的时候肯定是“不知不觉”中“三点缺一点”了[em1004]!

 

  不管它“几点”,最重要的是记住“一点”:三点才稳![em1007]  

 

  再套用上面那句话:握拍都握不“稳”,怎么可能打“好”球[em10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0:53:35编辑过]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zs730712聊乒乓系列】32、打乒乓球和写字的关系(“三点才稳”)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66条评论

fgjdhb手机认证 2012-4-13 14:14:00

[em1002]恭喜Z版得道!

      唱京戏的人,都会把不自觉地把眼睛睁得很大,那是一种神的贯注;写书法的人都会提气,如果你手上没有气感是写不出好字来的;乒乓亦如此,需要临危不乱的勇气,需要从容面对攻击的底气,需要秒杀一切的眼神。

      精气神起于心、发于指,已经是无招胜有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14:22:4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njlxg 2012-4-13 14:29: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rryxiong手机认证 2012-4-13 14:57: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rryxiong手机认证 2012-4-13 15:01:00
本人也时常感觉发力不顺畅,总觉得握拍别扭,此种状态时往往打不好球.有时候就觉得拍握很舒服,手指运用很灵活,打起来就发挥很好.搞不清为什么会常有这两种不同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自削成残 2012-4-13 15:14: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s730712 楼主 2012-4-13 16:1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fgjdhb在2012-4-13 14: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恭喜Z版得道!

      唱京戏的人,都会把不自觉地把眼睛睁得很大,那是一种神的贯注;写书法的人都会提气,如果你手上没有气感是写不出好字来的;乒乓亦如此,需要临危不乱的勇气,需要从容面对攻击的底气,需要秒杀一切的眼神。

      精气神起于心、发于指,已经是无招胜有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14:22:46编辑过]

[em1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s730712 楼主 2012-4-13 16:1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4-13 15:28:00的发言:

触类旁通

[em1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s730712 楼主 2012-4-13 16:1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larryxiong在2012-4-13 15:01:00的发言:
本人也时常感觉发力不顺畅,总觉得握拍别扭,此种状态时往往打不好球.有时候就觉得拍握很舒服,手指运用很灵活,打起来就发挥很好.搞不清为什么会常有这两种不同感觉.

多研究一下自己的握拍动作,在协调发力的基础上研究手指的作用,肯定会进步的[em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xbfly手机认证 2012-4-13 16:3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2-4-13 10:28:00的发言:
 

  先学发力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力量是打球的基础,如果你连力量都打不出来,净学些技巧,那么真的是“舍本逐末”、“欲速则不达”,当然我说的这个“发力”不是使蛮力、使憨力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而是身体的“协调发力”。

 

 

   很有道理   从物理学能量守恒角度讲 协调发力好的人把力量转化到球上的程度高 球的动量足 便会又快又转 手指是接触球的第一个环节,但却是发力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编筐编篓的收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