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随笔系列之九 关于拧拉技术的实践和理解

fgjdhb手机认证 2012-11-19 10:51:00

    只要看过继科、马龙、周雨、王皓的比赛,大家都对反手拧拉技术记忆深刻,盼望有一天自己也拥有一手高超的反手拧拉技术,长时间以来本人也在这条路上不停地寻觅着,从学习、到试探,从试探到运用,从小心到大胆,一路走来,尤为艰辛,现在试着谈一下自己的理解,限于技术水平,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反手拧拉技术特点:

     摩擦球比较充分,容易克服来球的旋转,使得回球稳定性好并且带有强烈的旋转,从而使得乒乓球选手在接发球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反手拧拉技术动作要领如下:

     步伐:根据来球调整步伐,右脚上步并将重心调整至右脚,同时左脚稍向后撤步,在击球前身体大体与球台端线平行。

     引拍:引拍时首先要注意时机,确保来球与前臂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上半身收腹前倾降低重心从而使得手臂在击球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手腕大幅度内敛并确保球拍与球台为近似水平状态。此时球拍头部应指向己方腹部位置。

     击球:击球时应该在来球的上升期或是最高点击球,这样可以提高回球的威胁性。在击球时要选择好击球位置,这里的位置是指左右方向的位置,击球点一般位于胸部正前方,位置偏左或偏右都会借不上力而造成回球下网。

     挥拍:在挥拍的过程中小臂以胳膊肘为轴心向右前方展开并将手腕打开向前发力,手腕打开时一定要有爆发力,这样可以增加对球的摩擦力。

     三、反手拧拉实践体会:

     

     1、细分拍子击球部位。拧拉侧下旋时,注重更多地应用拍头部位触球,拧拉侧上时,可更多地应用拍子中部触球,可有效提高拧拉的稳定性。

    

     2、细分拧拉区域。靠近反手边线的位置更多运用侧拉技术;近网区域尽量少拧拉,建议练翻挑,比赛时谁的手都会发紧,失误太多;中台区域、出台区域(包括半出台区域)、中间偏正手位区域,实施拧拉技术。

    

     3、准确判断来球旋转。拧拉技术之所以先进,在于它可有效应对多种复杂旋转,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根据不同旋转方向和旋转强度,决定引拍高度、引拍角度和引腕幅度,可有效搞提拧拉的准确性。

     

     4击球手法上的处理。手法上,握拍方式要做出调整,拇指肚顶住拍面,与食指的角度要打开一点,便于更好的引拍蓄势;伴随来球的同时向怀内屈腕引拍,这样在来球落台后,完成引拍,这样可以保证对上点,不落空;手腕尽量压低并靠近球台,腕的拧转强度随来球的强度不同做相应调节,即:来球旋转越强,腕绷得越紧,来球越低,腕放得越低,以提高准确性。球未过网前,保持反手搓球的手形,这是增强迷惑性,提高打击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百试百灵的东西;

 

     5、发力方式。触球瞬间,根据旋转和不同的触球点选择向前增加发力、向前+向侧发力、向侧增加发力等不同腕部爆发方式,这个很重要;击球结束瞬间,拍头朝上,拍面正对自己,拍形保持稳定,拍子、手臂不要超过自己的右肩;下图中王皓的发力更加向前,而许昕的发力更加向侧,当然,这都是根据不同来球和不同站位做出的调整,在我们练习和比赛的实践中,不到位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所以,发力方式不能只有一种,也这是我单独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6、拧拉原则。处理台内球要突出旋转以稳定性和突然性为重点,处理出台球要增加力量威胁,压低弧线加快速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以后,一般情况下,对手对付拧拉起来的球多用拉、打、加力推等方式,此时应注重迅速后撤半步,并放松还原让手臂靠近身体,做好下一板的衔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王皓拧拉中台偏正手,这个前提是预判准确,没有好的预判就没有好的步伐,另外拧拉正手位来球时,身体重心是由持拍异侧腿移向持拍同侧腿的,持拍同侧下肢必须要支撑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前的准备动作。充分收腹蓄势,为引拍留足空间,要在下肢重心稳定以及肘部固定的基础上,适当放松大臂,实践中我开始是全绷紧,可是现在才感觉并不完全对,只有适度的放松才会进行精细的调节,有时在步伐不准确的时候,是需要臂的迎前动作的,另外适度的放松会增强瞬间爆发力,腕部拧转绷劲要足、要含住(这个在手法中介绍)。 腹部内收尽量增大引拍空间,可增强触球瞬间的爆发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拧拉后的侧身上手是一个需要常练的有效实战套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寻找准确的击球点。我把拧拉大体上分为顺旋转拧拉和逆旋转拧拉两种。逆旋转拧拉的时候,以球的后部(即面向自己的区域)和左侧部为击球点,顺旋转拧拉,以来球后部和利用转腰扩大视线范围带来的球的偏右侧部分为击球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步伐上的处理。处理台内球要注重脚步迎前,第一步迈出是个大学问,必须建立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挪步要轻、稳、准,时迎前的同时要保持较低重心,迎前的同时要完成重心的扭转,这样才会有充足的时间随时蹬转爆发,外八字脚的上位可以以重心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的完成转移,也可有效处理更多不同旋转变化的来球,并可应对意外;处理出台球要适应抬高重心,有利于压低弧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提醒一下,我看到很多正在练习拧拉技术的朋友,把拧拉练成了慢动作,这是个误区,切记:拧拉只是个瞬间爆发~!动作真的没有那么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6:08:54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85条评论

zplzf2008 2012-11-20 22:53: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青蛙王子! 2012-11-21 17:42:00
QUOTE:
以下是引用fgjdhb在2012-11-19 10:51:00的发言:

    只要看过继科、马龙、周雨、王皓的比赛,大家都对反手拧拉技术记忆深刻,盼望有一天自己也拥有一手高超的反手拧拉技术,长时间以来本人也在这条路上不停地寻觅着,从学习、到试探,从试探到运用,从小心到大胆,一路走来,尤为艰辛,现在试着谈一下自己的理解,限于技术水平,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反手拧拉技术特点:

     摩擦球比较充分,容易克服来球的旋转,使得回球稳定性好并且带有强烈的旋转,从而使得乒乓球选手在接发球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反手拧拉技术动作要领如下:

     步伐:根据来球调整步伐,右脚上步并将重心调整至右脚,同时左脚稍向后撤步,在击球前身体大体与球台端线平行。

     引拍:引拍时首先要注意时机,确保来球与前臂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上半身收腹前倾降低重心从而使得手臂在击球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手腕大幅度内敛并确保球拍与球台为近似水平状态。此时球拍头部应指向己方腹部位置。

     击球:击球时应该在来球的上升期或是最高点击球,这样可以提高回球的威胁性。在击球时要选择好击球位置,这里的位置是指左右方向的位置,击球点一般位于胸部正前方,位置偏左或偏右都会借不上力而造成回球下网。

     挥拍:在挥拍的过程中小臂以胳膊肘为轴心向右前方展开并将手腕打开向前发力,手腕打开时一定要有爆发力,这样可以增加对球的摩擦力。

     三、反手拧拉实践体会:

     

     1、细分拍子击球部位。拧拉侧下旋时,注重更多地应用拍头部位触球,拧拉侧上时,可更多地应用拍子中部触球,可有效提高拧拉的稳定性。

    

     2、细分拧拉区域。靠近反手边线的位置更多运用侧拉技术;近网区域尽量少拧拉,建议练翻挑,比赛时谁的手都会发紧,失误太多;中台区域、出台区域(包括半出台区域)、中间偏正手位区域,实施拧拉技术。

    

     3、准确判断来球旋转。拧拉技术之所以先进,在于它可有效应对多种复杂旋转,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根据不同旋转方向和旋转强度,决定引拍高度、引拍角度和引腕幅度,可有效搞提拧拉的准确性。

     

     4击球手法上的处理。手法上,握拍方式要做出调整,拇指肚顶住拍面,与食指的角度要打开一点,便于更好的引拍蓄势;伴随来球的同时向怀内屈腕引拍,这样在来球落台后,完成引拍,这样可以保证对上点,不落空;手腕尽量压低并靠近球台,腕的拧转强度随来球的强度不同做相应调节,即:来球旋转越强,腕绷得越紧,来球越低,腕放得越低,以提高准确性。球未过网前,保持反手搓球的手形,这是增强迷惑性,提高打击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百试百灵的东西;

 

     5、发力方式。触球瞬间,根据旋转和不同的触球点选择向前增加发力、向前+向侧发力、向侧增加发力等不同腕部爆发方式,这个很重要;击球结束瞬间,拍头朝上,拍面正对自己,拍形保持稳定,拍子、手臂不要超过自己的右肩;下图中王皓的发力更加向前,而许昕的发力更加向侧,当然,这都是根据不同来球和不同站位做出的调整,在我们练习和比赛的实践中,不到位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所以,发力方式不能只有一种,也这是我单独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6、拧拉原则。处理台内球要突出旋转以稳定性和突然性为重点,处理出台球要增加力量威胁,压低弧线加快速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以后,一般情况下,对手对付拧拉起来的球多用拉、打、加力推等方式,此时应注重迅速后撤半步,并放松还原让手臂靠近身体,做好下一板的衔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王皓拧拉中台偏正手,这个前提是预判准确,没有好的预判就没有好的步伐,另外拧拉正手位来球时,身体重心是由持拍异侧腿移向持拍同侧腿的,持拍同侧下肢必须要支撑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前的准备动作。充分收腹蓄势,为引拍留足空间,要在下肢重心稳定以及肘部固定的基础上,适当放松大臂,实践中我开始是全绷紧,可是现在才感觉并不完全对,只有适度的放松才会进行精细的调节,有时在步伐不准确的时候,是需要臂的迎前动作的,另外适度的放松会增强瞬间爆发力,腕部拧转绷劲要足、要含住(这个在手法中介绍)。 腹部内收尽量增大引拍空间,可增强触球瞬间的爆发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拧拉后的侧身上手是一个需要常练的有效实战套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寻找准确的击球点。我把拧拉大体上分为顺旋转拧拉和逆旋转拧拉两种。逆旋转拧拉的时候,以球的后部(即面向自己的区域)和左侧部为击球点,顺旋转拧拉,以来球后部和利用转腰扩大视线范围带来的球的偏右侧部分为击球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击球步伐上的处理。处理台内球要注重脚步迎前,第一步迈出是个大学问,必须建立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挪步要精准,时迎前的同时要保持较低重心,迎前的同时要完成重心的扭转,这样才会有充足的时间随时蹬转爆发,外八字脚的上位可以以重心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的完成转移,也可有效处理更多不同旋转变化的来球,并可应对意外;处理出台球要适应抬高重心,有利于压低弧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提醒一下,我看到很多正在练习拧拉技术的朋友,把拧拉练成了慢动作,这是个误区,切记:拧拉只是个瞬间爆发~!动作真的没有那么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1 14:52:56编辑过]

主板:狂飙龙2,正手红双喜狂飙三,反手焦点三 备板:狂飙龙2,正手许绍发龙卷风,反手焦点三 收藏:特制W968;马龙、唐鹏、刘国栋等签名波尔ALC;波尔精神;维 斯卡利亚。 联系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半点 2012-11-21 18:07: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uangaihao 2012-11-20 16:43:00
很好的帖子,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腊肉 2012-11-20 14:05:00
 FG技术流神贴 必须顶
我也曾有过一双翅膀,不过我没用它在天上翱翔,而是放在锅里炖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银河stiga 2012-11-20 14:52:00
好文章。学习了一下。
主板:viscaria 副板:kobel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 qq:827616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楼主 2012-11-20 15:0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hao7181在2012-11-20 7:49:00的发言:

辛苦了,好贴,学习。

 

F版一出手便是好经验分享

谢谢兄弟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楼主 2012-11-20 15:08:00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门腊肉在2012-11-20 14:05:00的发言:
 FG技术流神贴 必须顶

感谢!还望能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菜鸟 2012-11-20 15:24: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