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体和转腰之辨--与板叟相论理

庄周迷蝶 2012-12-3 18:55:00

      板叟提出的自然发力法,不过就是全身发力的另一个表达方式。对吴敬平的以腰控臂有争论,这是正常的事情,我也来说几句,针对板叟在回帖里的一些针对性问题来分析一下。

 

      自然发力,以全身发力为根本,其实并不是板叟一个人的新发现,这在网球甚至棒球里早就有这样的动作了,只是在教材方面没有仔细说。我翻出197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怎么打乒乓球》这书,书里对正手攻和正手拉都指出,用身体的转动来引拍和发力的。

 

      我将有关方面的文字打上来。

      正手攻“击球前,向身体右侧引拍,球拍呈半横状。身体随引拍方向作轻微转动,重心转向右脚。。。。。当手向前挥拍迎球时,身体要随着向前转动,重心随发力惯性由右脚转向左脚。”

 

     正手拉冲“引拍时,右上臂离身体带动前臂向后方摆动,上体随着转动身体重心下降偏右脚。。。。。。挥拍击球时,上体要随着转动,以辅助手臂用力,发力结束,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从教材就可以看出,对于身体发力的结构认识,这是很早就提出来的,起码在1979年前就出现了。板叟说这是自己的新认识,未免太可笑,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海里玩,发现一个比较特别的海贝,就天真的以为这个海贝就是自己最新发现的,殊不知,这个海贝早就有学名了。

 

     夹着大臂打球的现象,这现象很早也有人提出,夹着大臂打球,不会中台发力,影响中远台发力的质量,这个提法的时间,我在1997年出版的教材里看到过,起码提出来要比板叟早得很多年了。至于说到某个运动员夹着大臂打中远台球,在台北和外国运动员里面都很常见,这是近台快攻留下来的特色,对于弧圈球来说,自然是有点落后了,要改过来。

 

     即使在1979年的教材里也提出“中台击球和拉球是以大臂来发力,即是上臂发力。原文:中台攻球,击球时以上臂发力为主,带动前臂,手腕,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拉冲球,当来球反弹至最高点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挥拍。。。。。。

  

     训练中很早就认识到上臂发力的动作,这不是板叟的新认识,板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关于身体发力和女队和郝帅击球力度不足的问题,我这里发一个刘诗雯的动画,感谢亮SIR的动画制作。看看刘诗雯是不是夹着大臂打球,是不是用身体来转动打球。

转体和转腰之辨

转体和转腰之辨

     郝帅打球的视频我给出一个链接,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郝帅打球是不是动作有问题,还是发力结构不对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wMjcwNzY4.html

 

     对于选材的问题,人的素质总是各种各样,有人适合暴发力,有人适合精细用力,也有人平均水平,不一而论。这点无法具体去解析,说再说都是废话。

 

    对于以腰控臂,这个说法, 如果过于重点提出来,是一个容易误解的说法。腰是人体发力的中转站,强调一下未必是错,尽管我也是认为只有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全身来打球。腿腰臂手腕手指都要协调发力,才能打出最大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腰强调一下,以免犯光用手臂打球的错误也无不可,只是还要继续加深认识到用全身来打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22:09:46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8条评论

gzhh1976 2012-12-3 20:13:00

博众家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daha123 2012-12-3 19:5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544384141在2012-12-3 19:27:00的发言:
上个视频一切都说明了,光是理论啥也没看懂。不知道咬文嚼字有何意义。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rsfj手机认证 2012-12-3 21:37:00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主集军用布票,湘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爆破十巧 2012-12-3 22:10:00
转腰真是太重要了,不过很多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真是不会用腰,基本上只是用胳膊打球。又容易疲劳、打出的球速度力量旋转都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楼主 2012-12-3 22:2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544384141在2012-12-3 19:27:00的发言:
上个视频一切都说明了,光是理论啥也没看懂。不知道咬文嚼字有何意义。

你是从来不看理论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384141 2012-12-3 19:27:00
上个视频一切都说明了,光是理论啥也没看懂。不知道咬文嚼字有何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12-4 00:49:00

板叟的主要目的不是显耀自己理论之新颖,而是针对易误导的以腰控臂论,说出自己的正确的体会。如果以前也有教材验证了这个体会,恰恰是给板叟的理论和体会加分。你最后的结论,也恰恰说明了板叟相对于吴敬平的正确性。是吴敬平的“创新”腰论,违背了原有的正确理论。

 

板叟说的自然发力法,是他总结的一种方法,可能跟以前的方法相同也可能不同,只要没有大问题就可以了。如果相同更说明他的方法有正确的理论支持。

 

拉弧圈夹臂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们指出拉弧圈夹臂不好,并不是说自己发明了新的拉法,而是指出目前的高手们比较舒展的动作,基本不是夹臂拉球,夹臂拉球就像你说的,是快攻打法的后遗症,是一种误导罢了。非夹臂拉球,显然不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不提出来就任由“夹臂拉球”论误导了。

 

球友在这里写出心得体会,哪怕是对现有正确理论的重复,以及对别人提出的错误或者容易被误导的做法的指正,但对别的球友还是可能有一定帮助的,尽管绝大多数不是创新。

 

 

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相对成熟的运动,我们作为业余的,拾人牙慧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我已经在另外一贴提到的转肩代替转腰,你在没看见的情况下另发一贴说出你的体会,没啥不好的。否则业余的岂不都是要闭嘴了,这个论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1:14:1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rankieip 2012-12-4 01:38:00
QUOTE:

 

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相对成熟的运动,我们作为业余的,拾人牙慧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我已经在另外一贴提到的转肩代替转腰,你在没看见的情况下另发一贴说出你的体会,没啥不好的。否则业余的岂不都是要闭嘴了,这个论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国家队真正大臂全打开的,看看马林,还有现在的许昕,够舒展吧。

 

说的好!专业选手实际上都已经弄明白了,业务技术讨论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业余的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正,进而找到自己的问题。

 

我也参合两句,而无论是大臂拉弧圈,还是稍微夹一点,实际上各有特色和优缺点,适合自己而已,也产生了国手不同的技术优势,个人觉得张继科的大臂舒展一些,力量也就更大,但是还原就稍慢一点,而马龙大臂稍微夹着一点,摆速快不少。波尔也有点夹,和马龙一样,都是小臂收缩快。

 

至于腰部力量,实际上业余球手,特别是刚入门的,还真是难以掌握,我现在的教练就让我为了练习腰腹和转体的感觉,强制夹紧大臂,控制小臂,仅靠腰部和转体正手快速连续击打进台球。目前感觉效果不错,退中台拉弧圈,威力打了不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1:39:33编辑过]
[img] http://www.pingpang.info/bbs/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12- 12/2012122123115199784.gif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zhh1976 2012-12-4 09:19:00

没有转腰你的球永远不会很转,吴弟子的成绩在那,他人怎么企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