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正手直攻球与正手拉攻球的区别!(转)

子夜 2013-7-31 10:48:00
先看一段话::“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

上面这段话是一位高手说的。

我们在初学正手攻球的时候,开始是以撞击为主,也就是‘纯击打’。当我们正手攻球熟练后,能够对攻3、50个球后,就应该加力打了。但是,加力打往往会将球打出台。正面撞击的速度大了,球速快了,球就容易出台。

那怎么办呢?上面那位高人告诉了我们:“拉攻”!

什么是“拉攻”?就是带有摩擦感觉的正手攻球,不是‘纯击打’式的正手攻球。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的人对正手攻球的转腰、挥拍高度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有人说正手攻球的转腰幅度要大一些、挥拍到眉心附近。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近台转腰无法太大,挥拍的位置依势而定,触球后,挥拍只是顺势而为,不必过于追求挥拍结束点的位置。还有人认为,正手攻球,球怕撞击球,如果挥拍到眉心,势必力量很大,会将球打到台外面。

其实,大家的观点都有道理。只是站在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初学者,开始练习正手攻球时,挥拍速度慢,教练要求挥拍到位(挥拍到眉心),转腰要明显,这是为了保证初学者的动作做的充分些,做的能够到位些,为以后的技术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正手攻球的动作熟练后,需要加力了,这时的正手攻球动作幅度就自然减小了。而当你要加入摩擦,逐步过渡到学习弧圈球技术时,就会发现,你的动作幅度又大了起来。

这就是辩证法中说的否定之否定理论。

我们看教练在与学员正手对攻练习时候,挥拍和转腰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教练用的是‘纯击打’式攻球,回球尽量不带摩擦(特别是直板握拍的教练,握拍使拍头朝下,如果加入摩擦,容易带有侧旋),以使学员能够更加容易回球。

我在练球的时候,大家也说挥拍的动作不大(当然,不是教练的那种动作不大)。当时,自己觉得身体的协调性不错,转腰也可以,击球的动作也稳定呀。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提出,应该像下面的动画那样挥拍、转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正手攻球.gif




自从大家提出我的正手攻球的问题后,我就注意研究、刻意改进!但我的实践结果表明:正手攻球的动作不能太大,特别是在近台。如果退台,就可以把动作做的稍微充分一些、明显一些!

还有,我看我们这的教练的正手攻球动作也是收臂、转腰、重心转移不明显,动作都很小!难道说教练们也不懂?!他们是出来混饭吃的?!

我认为,近台的正手攻球如果把动作(当然,也包括转腰和重心转移动作)做的十分充分或者说是夸张,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把球打飞了;二是动作就要慢,是碰球或者说是挡球,击球时机晚。

不过,对上面的那个动画(包括其它一些攻球动作比较大的动画),我也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他们可以把动作做的那么充分呢?是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受过专业训练?!是因为他们是专业(有的是国家队的)运动员?!是因为我的身体素质差(岁数大了、骨骼的柔韧性不好)?!我想,可能有这方面的因素!

另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我尝试稍微退台练正手攻球,觉得还是可以把正手攻球的动作打的更大一些,但还是达不到动画里的标准。

使我恍然大悟的是下面的三件事:

1、一天,我在练习正手攻球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些摩擦成分,动作立刻就便得大一些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动作比较大的动画,其运动员都是在攻球的时候,有摩擦的成分在里面!

2、我看到了那位高手说:“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拉攻技朮的“拉”的含义,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摩擦,它不是直接撞击,它不是直攻球!专业运动员早就知道“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所以,他们就把正手攻球的动作做成了正手拉攻球,而不是直攻球!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习惯动作!

3、由此我还想到,在开始教孩子正手攻球的时候,我经常提醒她:要多撞击,要减少摩擦。因为孩子在初学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了摩擦的成分(初学正手攻球,是不应该有太明显的摩擦的)。所以,别人看到她的动作比我的动作大。

上述三个方面都说明,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摩擦成分,就会把动作做的更充分一些!

什么原理?1、因为摩擦使撞击球的力量减少了,球速慢了,球不往前走,那么就可以把动作做的大一些!2、摩擦时的拍型是前倾的,是压拍型的,如果不比直攻球多向上挥拍,球就会下网!

当然,直拍与横拍,挥拍手的高度相同,拍头的高度也是不同的。这是握拍使然!这一点,大家也应注意。所以,不可盲目模仿!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