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体会到了横板反手拉球时前臂和大拇指的配合发力

变幻巧克力手机认证 2013-12-16 16:21:00
  我的反手拉球一直是转腰拉球,主要用小臂去撞击,不会制造摩擦,击球很响亮,弧线是直线,失误很多。我死活找不到原因,苦恼的很。今天打球中,反手拉了N多板后,突然体会到了大拇指和前臂的配合发力,摩擦突然就好了起来,撞击也少了,弧线很好看。
    突破的源头是上周和教练练习反手拨的时候,他说我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前臂往前顶的过多,要我体会--引拍时候扣腕,击球时大拇指碾球。这个教练的反手拨像张继科的动作,动作小但力量大,很顶,彻底压住了我的节奏。他的动作和我前一个老教练的动作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我以前学的是入门动作,现在学的是正式动作。对这个教练的技术要领,我勉强能扣住腕,能用上身体的力,但是对大拇指的碾是特别不理解。可能是功夫还没到,所以还抓不住关键。
    今天的反手拉球,我先是取消了手腕的动作,因为手腕动会造成击打过多,而不动手腕其实也能拉球,就是弧线不好控制。然后,开始在接触球的瞬间加入少量的手腕动作,但是我立刻发现这个时候出台的特别多。坚持了一阵后,我想到了教练说的技术要求,于是,我尝试着去运用扣腕和碾。首先,是找到合适的击球点,就是在蹬地转体时,扣着腕去在上升期找球,别过早释放。然后,在接触球前一瞬间,前臂外上侧的肌肉带动手腕伸直,大拇指顺着惯性去碾球,要用拍头去碾。最后,拍头顺势挥动到直向前方,收住。

    这个动作是相当简洁的,球很转,弧线稳定,让我非常满意,搓后拉都OK了。
    照此办法,台内的拧也变得简单了。

    请大家指正。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6条评论

业余教练 2013-12-17 09:40:00

简单的说就是打磨比例的问题

打体现的是速度,也是杀伤力

磨是为了制造越网的弧线,如果击球点较高,不用磨,打的越狠越好;击球点低,必须要磨。

打磨比例的分配需要长期的手感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ttude2003手机认证 2013-12-16 21:04:00

这个动作我主要用来把球打到对方反手位小三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朱坚强 2013-12-16 19:21:00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变幻巧克力手机认证 楼主 2013-12-17 11:3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业余教练在2013-12-17 9:40:00的发言:

简单的说就是打磨比例的问题

打体现的是速度,也是杀伤力

磨是为了制造越网的弧线,如果击球点较高,不用磨,打的越狠越好;击球点低,必须要磨。

打磨比例的分配需要长期的手感培养

 

 

   我也觉得是这个意思。我之前应该是练的还不够,掌握不好比例分配,没有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jf1479234 2013-12-16 16:39:00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没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gyuan手机认证 2013-12-16 17:43: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山东老杨 2013-12-18 20:25:00
这样拉球,球很转,起下旋较容易,但是力量有点不足,对方盖顶就容易压过来,我前一段时间反手就是这样拉球。经过精英的高手指点,反复琢磨樊胖和饥渴的反手拧拉,慢慢体会到身体大幅度前倾,收腹弓背的好处。引拍时拍头指向身体的右肋部,拍头向侧下,拍柄向侧上,顶肘曲左腿,右肩高,左肩低,右肩侧前上,左肩侧后下(和正手拉球肩部方向相反,这样自然就转腰了),身体重心在左边;击球前蹬地转腰迎球,猛甩手腕击球,这个过程拍子在一个平面上转动,拍型角度可以暂时保持不变,等到熟悉了这种击球方式,可以根据来球的旋转随意调节击球角度,过去的球会更冲。

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痴迷乒乓,QQ:373812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变幻巧克力手机认证 楼主 2013-12-19 09:05: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老杨在2013-12-18 20:25:00的发言:
这样拉球,球很转,起下旋较容易,但是力量有点不足,对方盖顶就容易压过来,我前一段时间反手就是这样拉球。经过精英的高手指点,反复琢磨樊胖和饥渴的反手拧拉,慢慢体会到身体大幅度前倾,收腹弓背的好处。引拍时拍头指向身体的右肋部,拍头向侧下,拍柄向侧上,顶肘曲左腿,右肩高,左肩低,右肩侧前上,左肩侧后下(和正手拉球肩部方向相反,这样自然就转腰了),身体重心在左边;击球前蹬地转腰迎球,猛甩手腕击球,这个过程拍子在一个平面上转动,拍型角度可以暂时保持不变,等到熟悉了这种击球方式,可以根据来球的旋转随意调节击球角度,过去的球会更冲。

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好像你是左手吧?

  身体的用力是个根源,我容易因此而击打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v22 2013-12-17 19:53:00
   总归一句话练得少  拍数不够  多大多球比较容易进步和调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