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弧圈速成的16个不等式(马凯旋)

迷乒华 2006-11-16 08:26:00
2006年第11期《乒乓世界》好文,窃以为非常切合业余爱好者的实际,所以转贴。 我的扫描仪坏了,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码上来,也顺便一字一句细细品味了,过去有所感悟而又模糊的认识豁然开朗!

弧圈球速成的16个个不等式

今天说到现代乒乓球进攻技术里最主流的一项——弧圈球。还是让我们来点老生常谈:自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发明了弧圈以后,到今天,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进攻技术——即使对削球选手也不例外,但正胶选手除外。弧圈球有旋转,制造弧线更好,摩擦更多些,出手更稳些,速度也不是很慢,比较好地兼顾了威胁和命中率,而且近台、中近台、远台都能用,所以比正手攻球(快攻)的使用范围更广泛。还有一点更关键,我们总是谈速度变化,、节奏变化,弧圈球恰恰在这方面比快攻强得多,你可以早点拉、晚点拉、快点拉、慢点拉,甚至拉点假弧圈……只要技术水平够,想怎么拉就怎么拉,节奏的变化更为丰富。在高水平的竞技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承认弧圈球比纯粹的正手快攻稳定性更好。对业余选手来说,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练、容易见效的。但有一点要说在前面,希望大家在练习时,在不同的侧重点上根据个人的特点有所发挥,这样拉出来的弧圈球就有点味道了,而不是一味地猛冲,也不是只在下降点跟对手乱“兜”一气。

撞击+摩擦>摩擦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忠实读者肯定笑了,“怎么还是撞击?”对,既然上期的主题是“无处不在的撞击”,这期开门见山时又怎么能绕得过撞击的话题呢?现代工业正手弧圈不同于二三十年前的弧圈了,笔者认为,比较主要的矛盾,就是我们上期谈到的“撞击”问题。今天的乒乓球对抗中,大量出现的是一般上旋球,比如你拉过去,对方平挡、平推过来的球,拉这种球,讲究的是“打摩结合”甚至“先撞击后摩擦”。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业余选手,如果你稍微有点儿条件有半年、一年的时间熟悉球性,掌握拍形,稍微有点撞击的感觉,快攻可以在身前击球了,可以在最高点打到球了,动作结构有了,身体重心交换会了——就可以练弧圈了。笔者的思路或许有点老套——碰上感觉好的小孩子,笔者甚至让他练完快攻后,先(直接攻)打一段时间下旋来球,然后再练弧圈球,,这样拉出来的弧圈威胁会更大。当然,一般业余选手未必用得上,因为练起来难度太大,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明撞击会为你的弧圈潜力做很好的铺垫。

多球>单球

现在的中青年朋友练球,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球友圈子。借着这种氛围,最好能互相为对方发发多球,这对所有练球的伙伴都有好处。刚上手的时候练点多球,让你的技术更易于掌握,因为再高水平的单项式球练习也及不上多球高频率的单一重复。而且,中国的乒乓球水平高,稍微正规点的业余体校教练都会发多球,大家有机会可以支观察学习。你可以自己做个多球架子,至少跟台面等高,几乎不用弯腰就能抓到球。笔者见到过有的人站在底线用多球给人发正手长球,难度太大,不好控制。其实,球盆就顶在网架旁边,手离球网就这么点距离,多好控制啊。如果你和同伴能互相打多球,你们的技术提高的基础就非常坚固了,这样练一个小时比你以前练三四个小时都管用,因为业余选手经常是打一小时的球,四十分钟在捡球。之所以这样强烈推荐多球,笔者绝不是在完全照搬正规军,只是希望大家在单位时间里更快提高自己的水平。

业余选手练弧圈,第一步最好是拉下旋来球。如果有人发多球最好,为了缓冲效果更好,陪练方可以先在自己台面上弹一下,再发过来。有点下旋,控制好长短、力道,你就能练。假如不会发多球,只能是陪练方搓球——不能搓得太贼,不能捅着搓,否则你没法拉。搓出的球最好是出台不多,有点缓冲,略带下旋。也不用搓得太长,否则主练方要退出去拉,这就牵涉到基本站位的问题。如果你练过正手快攻,站位合理,练弧圈的单位比你快攻时的站位要稍微往后一点点,二三十公分左右,具体视身高而定。拉下旋的重心比打正手快攻要低,所以你势必要站得离台远一点,两腿稍开一点,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盯球>看球

在练习的初期,有一点是教科书里很少谈到,但笔者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点以前在文章里也提到过,但没有刻意强调,这里觉得有责任向业余朋友做个提示——要盯球。你可能会说:“我当然要看着球打了。”没错,没有人能不看球就打球,那是瞎掰,肯定要看球,但保守地说,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业余爱好者不会“盯球”。盯球的概念是什么?无论陪练方是给你用单球搓,,还是用多球发,你一定要把眼睛的注意力放在对方球拍触球的那一刹那。因为你引拍的快慢、动作的大小与对方的球是直接相关的。我见过很多爱好者,一见到拉弧圈,就摩拳擦掌要抡了,“可逮着机会了,我得暴一家伙。”教科书会告诉你转腰、引拍、沉肩,这都是正确的,但首先别忘了一点,要盯球,这样练你才会觉得事半功倍。

慢引拍>快引拍

盯住球了,接下来是“摆手”的问题,或者说引拍。你要判断来球的长短、速度,还要下意识地预估这个球跳到最高点会在哪儿、会有多高。所以,你要盯球,然后决定引拍的速度和幅度。为什么我要求搓球的人一定要慢、要有缓冲?因为主练方刚开始有点像上手练常规搓球似的,要慢引拍。

其实无论*快攻还是搓球,除非是近台对攻球速非常快,或者打回头的球,通常击球时,引拍的速度都会慢于往前挥动的那一下,否则你的动作协调不了,一定是僵的。只不过快攻时,由于整个节奏快,动作外观上看起来这个“引”和“挥”的节奏差异不是那么明显,大家容易忽略。而到了练*时,这点是不能忽视的,引拍要慢,慢到合上来球的节奏,你的击球节奏就对了。不少人教了很长时间球才跟学生讲节奏问题,笔者现在是一开始就强调节奏,因为业余选手很多是十几甚至二十几岁才开始打球,在文字上的理解力远远高于几岁的小孩子,你肯定没有小孩子的“童子功”,但你对自己肌肉的控制力肯定要好于小孩子。所以,笔者认为,先慢下来,反而是件好事。等你练到动作合理了,会交换重心了,再快起来,那是真快,而且会感觉快得非常舒服。假如一上来就只求快,不是建立在客观条件下的快,那是盲目的快,练到最后你只能跟一个人练球了。为什么?因为你俩打熟了。业余爱好者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这个人可能在某高校是非常好的选手,你在业余段位上可能跟他差两段、三段,但是你俩天天一块打球,一起练的时候,人家看着水平是一样的,但你找一个水平跟他差不多的陌生对手打,你会输得一塌糊涂。这就是乒乓球的特点:你跟同一个人练的时候,把许多问题都掩盖了。比如这个人发球非常好,十个人里有九个人吃,但到你这儿你不吃了。为什么?你都接半年了,还吃吗?闭着眼睛都知道球到哪儿去。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要求大家像王励勤那样练“万人敌”,但是得合理。慢引拍,就是合理的第一步。 (待续)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6 8:28:10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世人皆各有所好,我自迷乒不自拔。“糙”常发挥超常少,胜败都付一哈哈。

3条评论

风刀霜剑 2006-11-16 11:12:00
谢谢楼主的辛勤劳动1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tmxkzzly 2006-11-16 12:32:00
值得学习呀[em01]
OC 狂飙2 41 NITTAGU JO
luguoshen 2006-11-16 11:49:00
不错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