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球反手拧拉技术

想你想我 2014-10-15 10:32:00

张继科反手拧技术十分了得,球又快又转,拧球质量堪称当今世界第一。用张继科自己的话说,他拧球撞击球的力量比别人大一些,先是撞击后转摩擦。他拧球动力机制是什么呢?

       张继科反手拧的动作结构与传统蹬转收臂拉弧圈球不同。传统拉弧圈技术发力要求上下肢体同时同向的合力作用。张继科拧球发力则不然,他是上下肢体同时异向的力偶效应。从转体动力因看,传统拉球多用下肢力偶矩或上肢力偶矩,而张继科的发力机制则主要是上下肢力偶矩。他上肢引拍挥臂和下肢重心交换都回绕产生这个力偶矩而协调动作,致使转体发力趋于最优化。
       曾有球迷求教张怡宁反手奥秘时,她介绍自己打球经验之一是“手脚并用”。这四字箴言可能有多种解读。若从动作结构看,我宁可解读为上下力偶。陈氏太极拳第一高手张志俊的绝技是“手脚领劲,两头卷曲”。尽管他本人解释为向心力和离心力,但从转体分析,我也宁可解读为上下力偶。实际上,上下肢力偶与躯干力臂产生的力偶矩要比上肢力偶矩或下肢力偶矩大得多,这是乒乓和太极两种圆运动的动力源的最优选择。
对转动而言,力偶矩作用比一般力矩、动量矩等高效稳定且易于操作。从人体转动动力源看,张继科反手拧技术的杀伤力、稳定性和先进性是由他的动作结构决定的。结构决定性能。因此,当分析他的反手技术时,需要看一看他的整体动作结构。  

       拧拉的发力机制是右脚向前先跨一大步,从一开始由张继科和王皓发手拉球动作结构的共同点是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发力方向是自右向左,因此才有自右向左重心转移之说。张王二人反手拧,关键是拧身体。实际上,这与正手自右向左重心转移不同,在近台这种根本没有任何引拍空间的情况下,这种拧身体产生力偶的拧拉动作简洁。当然,拧身体包括拧手臂,手腕。这是上下肢力偶矩转体发力机制,即上下肢体发力方向相反的力偶,其力臂最长,力偶矩最大。它比上肢力偶矩和下肢力偶矩要大得多,因此拧身拉球在近台来说威力还算不错。至于张继科那种暴力前冲式拧拉,和王皓那种拧出各种各样旋转的拧拉,各有特色。至于王皓的拧拉质量为什么落于张继科,还在于王皓的确比较保守,吊比冲多。(所以俗话说:请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变成习惯,请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变成性格,请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要是王皓有着张继科的性格,估计也不会落下“千年老二”的称号。当然我原来狂飙皓,反手EL刷饱了海夫蓝鲸2(3遍)用直拍横打,学习张继科拧那种前冲式的进攻球,可以拧出高质量,但是稳定性当然不能和专业的比。对于台内转不转,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业余的出台球也不少,对于出台球的这个拧拉稳定性大大降低,反手还是拨过去比较保险,抡的话,还要看手感。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