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墙上的洞

谈乒说赛 2014-3-29 15:38:00
<h1>墙上的洞</h1>
<div class="info">时间:2012-03-28 17:02 作者:未知 点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plus/count.php?view=yes&amp;aid=2726&amp;mid=1"></script>
40次</div>
<script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async="async" ></script>
<!-- xigushi_ny_728X90 --><ins style="WIDTH: 728px; DISPLAY: inline-block; HEIGHT: 90px" class="adsbygoogle" data-adsbygoogle-status="done" data-ad-client="ca-pub-0888534032254623" data-ad-slot="3901381454"><ins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medium"  none; POSITION: relative; BORDER-LEFT: medium="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WIDTH: 728px; PADDING-RIGHT: 0px; DISPLAY: inline-table; HEIGHT: 90px; VISIBILITY: visible; BORDER-TOP: medium="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medium"  none; PADDING-TOP: 0px"><ins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medium"  none; POSITION: relative; BORDER-LEFT: medium="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WIDTH: 728px; PADDING-RIGHT: 0px; DISPLAY: block; HEIGHT: 90px; VISIBILITY: visible; BORDER-TOP: medium="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medium"  none; PADDING-TOP: 0px" id="aswift_0_anchor"><iframe style="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LEFT: 0px" id="aswift_0"  height="90"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 width="728" allowTransparency="allowTransparency"  name="aswift_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iframe></ins></ins></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br/>
<p>
<p tyle="TET-NDENT: 2e">《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p>
<p tyle="TET-NDENT: 2e">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有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p>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谈乒说赛 楼主 2014-3-29 15:38:00
<p tyle="TET-NDENT: 2e">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p>
<p tyle="TET-NDENT: 2e">故事简单、浅近、普通,但含义深刻。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习是自己的一种建构,建构的基础是已有的经验,建构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和条件,建构的特征是发生变化;有教师在旁边可能是一种学习,也可能不是一种学习,教师不在旁边,倒可能是一种学习。“墙上的洞”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谈乒说赛 楼主 2014-3-29 15:38:00
<p tyle="TET-NDENT: 2e">对于课堂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绝妙的隐喻:“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它和“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一起,揭示了教学的几个基本要义。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和学生找到入口处,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总之,概括起来,这一隐喻揭示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