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综合 【zs730712实战交流系列】22、和职业比赛不同,要打好业余比赛就必须注意这一点

zs730712 2016-4-7 08:49:35
业余比赛和职业比赛有啥不同?从场面上看,职业比赛讲究主动上手得分,业余比赛很多时候是靠对手失误得分。
那么,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要打好业余比赛又该注意什么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其中一个要注意的细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两者本质不同:球速、旋转
因为主动上手意识、发力效率、步伐移动、摆速等等原因,职业运动员一般力求在发球和接发球阶段占据主动(这也就是台内“拧”技术为什么如此风靡),并很快进入高质量的上旋相持。而大多数业余比赛一般是先求稳、不失误,在下旋相持中稳住之后逮到机会就猛攻一板(所以这个时候“滚刀肉”打法往往很有优势)。当然,有些业余比赛因为双方都有专业背景,这个时候的比赛水平已经向职业比赛靠拢了。
就“球速”而言,两者的区别是:和职业比赛相比,业余比赛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慢!球速慢、节奏慢。
就“旋转”而言,职业比赛旋转强,上旋相持居多;业余比赛旋转弱,下旋相持居多。
二、解决办法:注意一点,即进攻时确保“击球前板型(手腕)打开”
上面已经从“球速”和“旋转”两方面分析了两种比赛之间的不同,那么打好业余比赛要注意的细节也就有了:击球前板型(手腕)打开
科普一下“撞击”和“摩擦”的区别:击球时发力方向通过球心就是“撞击”,远离球心就是“摩擦”。
既然业余比赛中旋转弱或稍带下旋、球速慢,这个时候“压”着球拍去拉冲反而容易失误,所以要求你进攻时板型(手腕)打开,适当增加撞击成分,在“撞击”的基础上通过“摩擦”调节旋转和控制弧线。
三、拓展一下:业余比赛的两个误区
(一)对付下旋要向上摩擦
这是很多业余球友“想当然”的思维惯式带来的一个误区:既然来球是“下”旋,我自然要向“上”发力摩擦。
其实不然,因为来球是下旋,球是往下“掉”的,不好借力,除非你的摩擦效率非常高,否则的话,板型打开、在适当向前迎球“撞击”的基础上去摩擦球更有把握。相反,对于上旋来球而言,因为来球是往前“拱”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不用担心借不上力,只要通过“摩擦”来控制弧线就行了,这个时候板型反而要稍“压”一点。
(二)对付台内“软飘球”就要发力拉冲
何谓“软飘球”?就是那种台内球速慢、旋转弱的球。对于职业比赛而言,很怕出现这种球,因为那无异于自杀,但是在业余比赛中,这种球却大行其道,往往能靠对手失误得分。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很多业余球友在对付这种台内“软飘球”时无一例外采取拉冲的办法,但结果是大多数时候都下网。试想,这种球本来就速度慢,不好借力,你还要强行去“摩擦”,球不打滑下网才怪呢!
合理的做法是击球前板型打开,击球瞬间以撞击为主、稍加摩擦控制击球上台就行。同时注意击球之后及时后撤,因为万一对手借力回球的话,球速会很快,容易顶住自己。
版权声明:该文章版权归精英乒乓网独家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都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李兴国 2016-5-24 09:10:20
注意一点,即进攻时确保“击球前板型(手腕)打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兴国 2016-5-24 09:11:18
对付台内“软飘球”就要发力拉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