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历届世乒赛上广西好手奋力拼搏创辉煌

小风呼呼 2007-10-9 19:49:00

新桂专稿:历届世乒赛上广西好手奋力拼搏创辉煌
 
 
【时间:2003年05月23日 10:00 】【来源:南国早报】【作者:李春生 】【编辑:蒋秋】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春生


他日,看广西的精彩

第47届世乒赛在巴黎激战正酣,而赛事头两日便冷门迭爆更是吸引了众多乒乓球爱好者的眼球。由于近些年广西没有冒尖的乒乓球选手,广西球迷似乎只能瞪大双眼看别人的精彩。其实不尽然,不但广西乒乓球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就是现在塞纳河边的那场激战,仍然有几个关于广西人的看点:前往“取经”的广西乒乓球队总教练谢赛克、带领日本队作战的韦晴光以及代表新西兰参赛的广西籍女运动员李春丽。


翻开中国乒乓球厚重的历史,近几十年来,乒球好手在八桂大地上徐徐涌现。据统计,近32年来先后有3名广西选手11次获得世乒赛冠军:


出生于玉林的梁戈亮是中国乒坛的一棵“常青树”,他先后5次出席世乒赛,6次夺标。创造了5届参赛、届届夺金的奇迹;


“柳州仔”,现广西乒乓球队总教练谢赛克及时接过了梁戈亮的接力棒。1981年的第36届世乒赛,谢赛克在男团决赛中一人连夺3分,为中国男队夺回上届失落的斯韦思林杯立下头功。在该届比赛上,谢赛克还取得了混双金牌。第37、38届两届世乒赛,谢赛克均作为男团主力上阵,并最终实现了男团“三连冠”;


1987年,出生于南宁的韦晴光和队友合作夺得了第39届世乒赛男双冠军。


此外,有“乒坛帅哥”之称的谢超杰在1991年第41届世乒赛上,为中国队夺得了混合双打银牌。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位在世乒赛上夺牌的广西选手。


一系列的辉煌述说着过去,但也暗示着未来。而未来已不远了。当记者问谢赛克为什么要和广西签订长达8年的工作合同时,他道出缘由:8年正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成材的周期,想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以后的世界大赛上有所作为,必须从现在的小苗子抓起,也许到那时,大家就能看到广西崛起的希望之星。


承谢赛克所言,也许不久的将来,广西人又能在世界大赛上重新看到广西乒球的精彩了。


谢赛克 重振广西乒球的统帅

当年的乒坛“神童”,现在已是统率家乡“三军”的主帅。


此次,已定居法国的谢赛克利用世乒赛的机会回去观摩考察,以期回来后将世界乒坛最新的东西带给广西。


     技术特点:右手直板快攻

说起当年的神童,带过谢赛克的教练都说他“从小内向,不爱讲话,但勤奋而执着。”


1973年,才11岁的谢赛克来到广西少年集训队训练。当时训练的场地在南宁市公园路的广西体专,而文化课的学习就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每天清晨,谢赛克就抄近路翻过人民公园到学校读书,训练从下午开始,直至傍晚6点钟。


那时的谢赛克身体比较单薄,教练怕他“力量不行”。谢赛克在柳州机械厂工作的父亲就特意为他铸造了一块重重的铁球拍,让谢赛克每日挥拍练习。“谢赛克也特别刻苦,每天晚饭后总是自己拿一筐球去加练。”曾经教过谢赛克的原区体校乒乓球教练黎影霞说。


黎影霞介绍说,因为这些小队员每天的训练量都已经很大了,教练怕他们受伤——饭后剧烈运动也容易造成胃下垂,所以都叫他不要加练了。而谢赛克每次都是用柳州话回答:“不要紧的,我练发球。”


这样,一个乒坛的神童就在一句“不要紧”中练出来了。


此后,这位柳州出来的乒坛神童就开始了他一个个摘金夺银的乒坛神奇……


退役后,谢赛克和许多优秀的退役国手一样,开始了闯荡欧洲的生活。1985年至2001年间,他在法国、德国、瑞士的俱乐部打球、当教练,直至当了多年的法国、瑞士国家队的教练。


2001年底,在广西乒乓球的低潮时期,谢赛克毅然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广西担任乒乓球队的总教练。


谢赛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欧洲一些著名俱乐部,如果运动员能打上主力,年薪收入是十分丰厚的。在法国,一名出色的选手年薪可以拿到400万法朗,即使一般的队员也有十几万法朗。像谢赛克这种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人,在欧洲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收入自然不菲。


有人说谢赛克傻,谢赛克自有他的看法:钱是永远赚不够的,但帮助家乡乒乓球队重振雄风却是责无旁贷的。“我损失的是金钱,但我得到的将是家乡人民的尊重。”谢赛克说,“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悔。”


由于拥有了法国国籍,谢赛克这次去巴黎观摩世乒赛就像回家一样方便,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世界乒坛最新技术和最新动态带回他真正的家乡。


    广西乒乓球队曾经的辉煌

1975.9     北京   第3届全运会         男子团体      3

1978.4     扬州   全国乒乓球赛        男子团体      3

19841.9    郑州   全国乒乓球甲级联赛   女子团体     3

1982.4      广州  全国乒乓球甲级联赛   女子团伙     1

1984.9      南宁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男子团体     1


   韦晴光 为沧桑落泪的男人    

广西南宁人,中国乒坛杀气十足的猛将,1988年获得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双金牌,是我国第一对乒乓球双打奥运冠军,也是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中的风云人物。

韦晴光此次以日本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身份参加世乒赛。

    技术特点:左手直拍反胶孤圈

由于韦晴光远在法国,记者几经周折采访了其正在南宁筹备新店开张的妻子石小娟——一位曾经是广西队队员的桂林姑娘。没想到,这条“夫人路线”倒走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侧面更好地了解了韦晴光,包括他的辉煌和艰辛的奋斗历程。


在即将开张的广西体育用品“航母”——“运动百分百”体育商城,石小娟边指挥工人布置专卖店边站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石小娟介绍,韦晴光现在在日本除了当教练,还参加一个叫“健胜苑”的国际比赛,所以现在状态也保持得不错。“韦晴光在日本队中的确切职务是男队主教练,现在在巴黎的中国记者发回的报道说他是‘总教练’,那是不对的。”石小娟说,“日本队另外有个总教练。”


从石小娟的介绍中,记者得知日本乒乓球也正在“向中国学习”。“在日本,所有运动员都有他的母队,有的是企业,有的是俱乐部,还有的是大学甚至是中学。以前只有到了大赛前才进行短暂的集训,由于缺乏高手间经常的切磋,所以水平上不去。”石小娟说,“现在,日本队也在学习中国队,以4年(一个奥运周期)为期做一个计划,定出国家队队员名单,每月集训一到两次。”此外,日本队还计划建立一个类似中国那样的大训练基地,现正在东京找地方。


韦晴光不但当年在国家队时风光无限,在“海外兵团”中同样是个风云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尽量避开一些当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但记者从石小娟平和而亲切的谈吐中,也能感受到那些不负责任的炒作,对一个渴望平静的家庭而言,会有着怎么样的伤害。这些,从石小娟日记的自述中,有着最为感人的注解:


……初次参加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对日产的原北京队队员高志亮,打满5局,决胜局反败为胜,夺得男子单打冠军。


因为比赛打得比预想要艰苦激烈许多,赛后,他在电视镜头前,泪眼汪汪,语无伦次。


当年拿奥运会冠军时,都没有流泪,也许那时年轻气盛,思想也比较单纯一些。而10年的沧桑、异国的经历,35岁时的日本冠军,竟然令心情复杂,以至落泪。


我是头一回看到他的眼泪。他从来不哭,更不会因为恋爱、因为我而哭……所以,我有点震惊。


……98年4月,我们从菊阳搬到熊本市内。


两层楼的小洋房,深咖啡和浅灰两色的外壁,门前是停车场,北面有一条养水路,一年中,大半的时间从上游流水下来,去灌溉不知在何处的水田。朝南处,留了一条窄窄的空地,勉强可称为花园。我怀着一种顽固不化的怀旧情绪,种下了两棵桂花树。我出生在桂林,桂花飘香的季节。


……1998年11月,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大阪举行。晴光代表日本参赛。赛前见到中国队的教练和运动员,分外亲切,彼此寒喧交谈。


来日以来,已远离国际乒坛,没想到,五六年后,还会以这种形式参加国际比赛。


晴光的签抽得很强,一路都是中国选手。


我在熊本陪嘉嘉参加保育院的运动会。亚洲锦标赛,没有儿子的运动会重要。我只在电话里,不抱多大希望地对晴光说:“打吧,打到什么样就什么样好了。”


没料到,一会儿来个电话,说赢了马琳,一会儿又在全场的“日本,喳喳喳!”的声援中,赢了刘国梁,打进决赛,一家伙,为日本队赢得了十几年未得的男单银牌。


回来后说,刚开始时,和中国队还挺亲热的,可一场一场地赢下来,弄得大家见面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后来听说国内的一些报道,对当年的韦晴光,摇身一变成了伟关晴光,表示惊讶和不快,我们有点尴尬,并感觉到一种压力和困惑……


亚运会和奥运会一样,规定运动员代表新的国家参赛,必须获得代表国籍3年以上,否则,要向原代表国各个项目的协会申请批准。


在正式报名截止的前一天,我们得知,中国乒协同意伟关晴光代表日本参加亚运会。


我们从心里感激祖国,感激当年培养了晴光的中国乒乓球队。这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感情。与当年对现状的不满、抱怨一样,真实存在。


体育馆路上,陈旧却群星汇聚的宿舍楼、乒乓球训练馆;挥洒在那儿的汗水、笑语;记录在那儿的奋斗、辉煌,连同大门外的鸡蛋煎饼、馄饨摊子一道,走遍天涯海角,永志不忘。


申请国籍时,我比晴光积极许多,跑来跑去,一心想拿日本护照,才好买房、旅游、工作。可就是没有料到会扯出国际问题。


我们和许多在日华人一样,努力奋斗,站稳脚跟后,选择加入了日本国籍。


可怎么会弄得突然象成了个二鬼子似的。


……看完这些细腻感人的文字,我惊讶于石小娟的文学天赋。别的,一切都不用说了。


在广西体育馆旁即将开张的“运动百分百”,石小娟开了一家乒乓球用品专卖店,经营的是一个日本的牌子,和日本的蝴蝶牌一样并列为日本四大品牌。“其实开这家店也不指望赚多少钱,只是想找个时常回家乡的借口,毕竟我是桂林人啊!”石小娟说,“以后常来光顾哦,我给你打折!”


这,就是透过妻子看到的韦晴光。


李春丽 惟一上场的广西人

以41岁的“高龄”,依然拼杀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不仅乒乓球运动中绝无仅有,就是在整个体育界也不多见。


李春丽,这位“把自己嫁给了乒乓球”的女子,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现代表新西兰队参加世乒赛,是现在惟一一位参加世乒赛的广西籍运动员。


   技术特点:右手直拍正贴近台两面攻

   在海外兵团中,李春丽不是最拔尖的一个,但却是对乒乓球运动最执着一个,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嫁给了乒乓球”。


5月22日,记者到李春丽在南宁的家采访时,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不到20平方米的普通客厅中间,竟然摆放着一张双喜牌乒乓球台——墨绿色的球台占据了客厅的绝大部分空间,怡然在骄傲地宣布:我是这里的主角!


这是记者见过的最前卫的客厅装饰!李春丽的父亲李访华告诉记者,李春丽在新西兰有房子有汽车,而且常年在外打球,这张球台主要是为自己的小外孙——李春丽二姐的儿子准备的。


除了这张乒乓球台,李访华还有一件宝贝——一辆自行车。就是用这样一辆自行车,这位父亲“送完了女儿送外孙”。


时间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访华每天用单车接送李春丽到体校打球。“每天早上6点钟送去晚上10点半接回来,中午还要接她回来吃饭。直到1973年李春丽上到区集训队。”李访华说,“现在,我还是每天送外孙到南宁市体校打乒乓球,也还是用自行车。”


有这样执着的父亲,必定有这样执着的女儿。


“李春丽勤奋用功,1973年元月参加广西少年集训队,第二年就转入了专业队,并参加了全国少年比赛,她的实力是当时全区少年组的前三名。”李春丽的启蒙教练介绍说。


然而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坛,李春丽并没有成为“李亚萍”,她当时最好成绩是全国女子团体冠军洲团体冠军(此外还两次和韦晴光合作,夺得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冠军)。——1982年,球技日益成熟的李春丽代表广西出征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乒乓球甲级联赛。在那届联赛上,李春丽与队友一起为广西赢得了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乒乓球女子团体全国冠军。之后,李春丽开始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在同年进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女队获得了女团冠军,当时李春丽也是队中一员。


1987年,当时只有25岁的李春丽应新西兰一家乒乓球协会的邀请去该国担任教练,很快她发现队中运动员的水平都不如她这位外教,“为什么我不出来打呢?”由此,李春丽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活。


虽然在新西兰入了籍,但由于当地乒乓球运动水平比较低,李春丽更多时候是在日本的俱乐部打球。李春丽效力于一家日本著名和服公司的俱乐部,该俱乐部曾将比利时的塞弗、韩国的金泽洙、中国的阎森、日本的松下浩二等名将招在麾下。


由于俱乐部的老板是做和服的,为了招揽女顾客,李春丽就经常被安排跟男子选手比赛。“跟男选手比赛,当时压力真的很大。”李春丽说,“然而也就是这种压力把‘坏事变好事’,我的水平提高很快。”


也许正是这种角色的错位,使得李春丽能够成为战斗在世界赛场上的“大姐大”。


从去年底到今年5月14日从上海出发去参加世乒赛,李春丽一直在南宁跟广西男队一起训练,家乡人无私的关怀,让这位“大姐大”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亲不亲故乡人”。


“在日本的俱乐部时,由于和队友都是竞争的关系,没有什么人是愿意真心实意帮助你的。”李春丽说,“他们是不会说出你的缺点的,恨不得你浑身上下都是毛病!”


回到广西训练后,广西的教练很快就在训练中发现了李春丽步法移动慢的缺点,并安排专项训练帮其改善。两相比较,李春丽那一夜感动得一夜没睡着。


虽然年龄渐大,但李春丽状态颇佳。在去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上,李春丽代表新西兰参赛,“毫不客气”地捧走了女子单打桂冠。“我想自己目前的状态很不错,既然我能在35岁时打到世界比赛第三名,我也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世界冠军。”出征世锦赛前李春丽说,“但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也不会后悔,毕竟我努力过了。”


    梁戈亮 见证历史的乒坛英雄

在十年浩劫中,乒乓球运动还算是幸运的。而同样幸运的是广西乒乓球名将梁戈亮,他不但创造了六夺世乒赛冠军的辉煌,还有幸见证了“小球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


由于非典的缘故,这位乒坛名宿只能待在北大的家中收看世乒赛直播。


    技术特点:横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攻削结合

退役后梁戈亮到了德国的俱乐部打球、当教练。去年梁戈亮从德国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部,从事运动医学方面的工作,还负责教师、学生、职工的乒乓球运动。


5月22日,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梁戈亮对往事如数家珍:


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开战,阔别世界乒坛6年之久的中国乒乓球队重又站在世乒赛赛场上。中国队此番派出的男团阵容是:庄则栋、李富荣、李景光、郗恩亭和我。我是队伍中惟一一块横板,我首创使用两面不同胶皮的球拍,即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在比赛中,我依靠变幻发球和削球的旋转打得对手头晕目眩,这个秘密武器成为了中国男队此次的镇山之宝,终于捧得男团金杯。也在这届世乒赛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垂青史的“乒乓外交”拉开了序幕;


1973年,中国乒乓球队派出21名运动员参加南斯拉夫第32届世乒赛,李景光、许绍发、刁文元、郗恩亭和我参加了男团比赛。这一届我实力大不如前,而且使用鸳鸯拍的事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主张体育比赛靠真本事赢人家,不要在球拍上取巧。这样,我就象没了青龙偃月刀的关公,有劲儿使不出来了。


团体赛中国队只夺得了亚军。团体赛的失利激发了中国队员的斗志,其中我和李莉在单项比赛中夺得混双冠军;


1975年2月,第33届世乒赛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参加本届世乒赛男团比赛的队员除了许绍发和我之外,李振恃、陆元盛和李鹏都是新人。在与南斯拉夫队进行的男团决赛中,陆元盛、许绍发和李振恃不负众望,与对手苦斗8盘,以5∶3战胜对手,夺回了斯韦思林杯;


1979年4月,第35届世乒赛在朝鲜平壤开赛。在本届世乒赛上,连续夺得两届男团冠军的中国队停下了蝉联的脚步。


“在单项比赛中,只有我与葛新爱在混双中配合捧得金杯。当时代表团团长李富荣苦笑着说‘中国男队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了’。”梁戈亮笑着说,“而我就是那裤衩的一条裤腿。”


自从1979年中国选手梁戈亮/葛新爱从欧洲人手里夺回奖杯以后,世乒赛混双冠军再也没有离开亚洲球员之手,先后举行过的12届世乒赛,中国队11次获得混双冠军。这次世乒乓赛混双命运怎么样?梁戈亮认为:本届大赛中国队为保持这一荣誉,调整了原有的配对,实力并未削弱,蝉联冠军应当有把握。

(《南国早报》 2003年5月23日 第18、19版)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淘宝上搜搜‘铁球拍’,造就冠军之选 金臂雄风,天马行空;纵横四海,剑 指苍穹!

2条评论

dzbcorg0804 2008-5-17 00:1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小老黑 2009-7-2 23:46:00
有鹤岗热爱乒乓球的朋友请加群48833053 
゛洅牜B啲《肖邦》┊yě彈吥芔ωǒㄖ勺蕜傷!う 涐x1惯个乆静静的呆在房间里‘’听着音乐 抽着中华 想着狠多事情 《》x1n里或喜或悲 只是脸上没冇表情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