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征文:一块球拍一段故事(陈云海)

新闻发言人 2007-11-22 16:06:00

从2003年在精英注册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4年头了。这4年,耗在乒乓球上的,除了在精英发、回的9600多个帖子的时间和精力,是疯狂购买的近30块底板无数的胶皮海绵。对于烧器材的热爱,简直可以说是痴迷。有时候觉得,把购买这些球拍时的想法和心情,评价一下各个器材的性能特点,介绍一下搭配方案,并引用一下自己曾发表的帖子,算是对自己至今为止的烧拍过程作个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把经验教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倒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可惜因这次征文字数的限制,我无法把全部底板背后的故事一一罗列,只能选择几个代表。不过我会抽空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献给和我一样把精英当作乒乓精神家园的朋友们。
1、 “友谊”成品拍——长胶初体验
虽然小时候也买过3元/只还是5元/只的球拍(好像是“盾”牌),但那种球拍毕竟离专业级别的差距太远。真正拥有一只比较像样的成品拍是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92年),得到一只 “友谊”成品拍。这只球拍的底板是什么结构我已经没印象了,但是两面的胶皮绝对独特——一面是802胶皮(黑)+运海12#蓝色海绵,一面是755胶皮(红)+0.5mm左右的长胶薄海绵。当然价格也是令我的同学很吃惊的——24元!能买他们的那些破球拍好几个了。
为啥会买这么怪的一个球拍?这源于我的“长胶情结”:大概80年代末吧,香港的齐宝华在某个比赛里一路所向披靡,把中国队的好几员大将都赢了,而她的制胜武器就是——长胶。就因为报纸上对这次赛事的报道(那个时候乒乓赛事的转播是很少的),我知道了天底下居然有这么个能反旋转的神秘胶皮——长胶。可以想象,那时我会对长胶产生多么强烈的拥有欲望,可是再强烈也没用——没得卖的。一直到92年父亲到伟大首都出差,才遂了我的心愿。
之后,我陆续又买过DHS的C7、C8,“环球”的899,友谊的837、563等多款长胶和半长胶,然而惭愧的是,至今也没练出长胶密技来,毕竟学用长胶需要极大的耐性来熟悉、适应它独特的手感,迄今为止,我也只会对方来下旋的时候抬一下(术语叫“拱”),于是乎最后我还是放弃了用长胶,在使用这个球拍时一直是用802那一面打的。不过,我还是从网上、杂志上找到过不少关于长胶打法的专业叙述,凑成一篇《长胶的特点及打法》,发表在了精英上。
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11968

2、 “三维”的苏式成品拍——练就横打的利器
自从刘国梁横空出世,最时髦的技术是什么?当然是直板横打了。不过练习横打的难度似乎不必练习长胶低,所以我也一只没有学会。直到1999年,在青岛第一百盛逛商场发现了据宣传是专为横打技术设计的专利产品——“三维”的苏式拍,立刻如获至宝的“请”了回去,全然不顾98元的“天价”。
刚用这只球拍的时候,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别扭。虽然说仿日式底板的柄握起来很舒服,但是非对称的板面却让人感觉整个底板的重心完全不在手指的控制范围之内。正手击球时,感觉手腕被向下“拖”着,发球时也感觉球在拍子上的摩擦距离有点短。总之是特别的不舒服。
然而,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有一次和同事对练,对方功我反手位,我当时重心已经右移,就下意识的拧腰伸手用反面挡了一下,奇迹发生了——球被漂亮的挡回了对方的空档,而且,感觉手型是那么自然,击球时完全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难道这就是我要找的横打的手感?我立刻兴奋起来,死乞白赖的拖着同事“练”我的反手,整整一个下午,还愣是被我练出点模样来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入了门,剩下的事就好办了。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提高,现在横打已经成了我的重要技术和得分手段了,也算是自己比较有体会的一门技术。所以,在精英上也和众位大侠交流、讨论过,也曾发表过及个关于横打的原创帖子,不过现在只能找到一个《关于直板反面台内侧拉下旋》了。
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6128&replyID=36003&skin=1
回过头来再说说这苏式拍。应该说,对于初学横打的人来说,苏式拍有它的优点,就是:容易上手;抓拍很稳,不像正宗横打握拍法(刘国梁、马琳、王皓那种食指贴在拍肩的握法)那样有种扔出去的感觉;翻腕的幅度不是很大;可以用食指勾住柄“甩”腕发力,发力比较充分,比较容易制造旋转。不过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重心位置不同于一般人的习惯;正手的控制范围有所局限;反面不容易拉直线;也不容易平挡。另外由于板面不对称,正、反面的胶皮也不能互换使用。所以我在掌握了横打技术后,就“改斜归正”,用其了普通底板。
3、 话题之王YE——五夹板的深刻体会
早两年,YE绝对是各大乒乓论坛的话题之王,各种评论探讨铺天盖地,褒的恨不得把YE说成是世界上唯一完美的底板,而贬的恨不得把YE当劈柴。在这种两级诱惑之下,不试试YE似乎有点对不起自己了。于是花400大洋拿下了一块。
对于YE,我经历了最初的失望和怀疑,慢慢的适应和最后深刻的体会,可以说说是自己了解最深的一块底板了,具体就不多说什么了,详细的评价我都发表在了帖子《原创:直板JOOLA K5与YE之比较(抛砖引玉)》里。
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11462&replyID=60849&skin=1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开始用YE时不适应,一度怀疑我开始买的80克重的YE是假货,被我束之高阁。大概一年以后吧,又买了一只重些的,后来一直用的就是这只。等到习惯YE后,更确信前面一只是假的了(在上面的帖子里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有一次心血来潮,把两只YE一只粘了狂3一只粘了G666,交替着打了打,却并没发现有什么不同。看来当初完全是心理作用啊。
现在回过头来看,YE对于我烧拍都有特殊的意义。正式因为用了YE,我才体会到五夹板和七夹板之间手感的巨大差异,才体会到什么叫通透、什么叫底劲,什么叫震颤……总之,几乎体验到了底板的各种手感。同时也因为YE带来的困惑,让我不知疲倦的在精英上游荡,贪婪的猎取各种器材知识。从此,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对底板的认识突然清晰。任何新的底板,只要看看结构、用光板颠颠球,我就能大致判断出其性能,算是不折不扣的进入“高级发烧”阶段了。
YE作为马琳、阎森那一代国手的成名兵器,自然有其成为经典的理由。但是它是否适合业余球友的使用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我的看法,什么人都可以用YE,但是只有水平高的业余爱好者才能用好YE。作为如我这般水平的业务爱好者,更应该选择像狂飙皓这样既有传统的薄五夹板通透手感,又比较适合中国人传统的“实”手感的底板。毕竟我们退台暴冲的时候太少了,多数时候还是在近台与对手周旋。
4、 在银河定做的单桧——桧木的向往
所有的底板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单层桧木制成的日式单桧板了。不过正宗的日式单桧我买不起,而且其窄而长的板面我也不适应,于是当银河从日本砍回木头,我就毫不犹豫的定了只5A级的,式样是按我自己设计的图做的:日式的柄,中式的圆板面。
做这只板子时还发生了个小故事,由于银河厂的失误,把我要的9.5mm误做成了8.5mm。等到我手上时“木以成拍”,而且5A级的木头也没有了。失望之余,我想,既然已经做薄了,干脆在背后贴上反胶横打吧,结果也没耽误我的使用。而银河的陈志杰为了这事很过意不去,在后来我找他买东西、修底板的时候都对我照顾有加,一来二去成了朋友了。岂非因祸得福?
关于单桧的有关知识,我收集了发在帖子《关于桧木和单桧的一些知识的汇总》。
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30373&replyID=&skin=1
上述4块球拍,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4个,我其他的20几块球拍的背后,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限于篇幅不能再写了。以后有机会再告诉大家。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5条评论

txp1224 2009-5-31 15:56:00
楼主原来也是个烧拍匠 啊
交易过的朋友:hsy8660689、刘南奎、黄金贾、我真穷啊、 suodapeng、刘翔靠边站、a528021、ronggang、高航、体育爱好者、 jinn_007、yin8566、洗洗睡了、笛韵、荣哥、飘泊的梦、小杨乒乓、对冲基金、波波橙、小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zxxaq 2009-6-22 12:5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去去 2009-6-23 15:30:00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http://www.pingpang.info/bbs/dispbbs.asp?boardid=169&Id=2752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招制敌 2009-6-3 23:37:00

前三块都用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ijian 2009-8-11 09:32:00
CYH版主,你在哪里???你的专业、敬业,为多少球友排忧解难啊!今日重读大作,不由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