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综合 乒乓文采---关于比赛中进攻技术的指导原则

悟空小悟空 2017-6-16 16:27:17

一般来说,对于业余比赛而言,水平较低的比赛往往求稳,过渡性技术用得较多,比如搓球,而进攻技术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大家也许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主动进攻一方不一定能赢球,被动防守一方不一定会输球。之所以主动进攻不赢球,其真实原因是进攻方的击球质量不高,无法给防守方施加足够的压力。



1发力以向前为主

  我们在击球时发力方向大体有向上、向前、向下。 比如进攻下旋来球,我们会适当增加“向上”的发力,再比如扣杀高球,我们会增加“向下”的发力等等。 但是,有一条原则必须牢记:发力方向必须以“向前”为主! 你只有牢牢坚持这条原则,你的击球才能更顶,你的击球质量才能做到更高,你的进攻才能更有威胁。 比如业余比赛中最常见的拉高吊弧圈球,弧线过高、球速过慢,在水平较低的比赛中还管用,但是在高水平比赛中无异于“送死”。

2撞击为主

  乒乓球运动中,“摩擦”和“撞击”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小日本发明弧圈球之初,其讨论就有之,现在依然是大家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估计今后还会一直讨论下去。现在有一种误解或是一种误导,即把“摩擦”和“撞击”分开来当成两个对立的东西。比如教科书或者教练在谈及前冲弧圈球和加转弧圈球时,往往是这样说:前冲弧圈球,撞击为主;加转弧圈球,摩擦为主。本来这个说法也没太大问题,但是很多人就会片面地把“摩擦”和“撞击”分开来理解,更有甚者把两者作为对立面来理解。

实际上,撞击摩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撞击同样可以产生摩擦

为什么这样说呢?纯正的“撞击”是你的拍面击球时“垂直于”来球方向(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大多数时候击球你的拍面并不完全垂直于来球方向,这样一来只要这个夹角不是90度,那么你这个时候击球就不是纯正的撞击,而是会产生一定的“摩擦”(试想一下,你练习正手攻球时会不会同样产生一定的上旋呢?),并且随着你挥拍的速度越大,或说你“撞击”球的力量越大,这个随之产生的“摩擦”也会越大。

随着乒乓球器材的改革,如球变大、无机胶水的使用等等,对于运动员的击球质量要求更高了,即击球要更、球速要更快、旋转要更强,而这些如果缺少撞击的保证,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



  以撞击为主,具体到比赛实战中,可以这么理解:进攻时为了确保击球的威胁性,以“撞击”为主,而“摩擦”作为辅助手段在击球瞬间进行细微的调节;而当你不具备进攻的条件时,比如步伐没到位、击球位置不合适时,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过度技术或转为防守技术,那么可以适当增加摩擦的调节作用,注意的是不要完全被动的去碰、蹭,而是要结合落点适当“撞击”发力打乱对手进攻的节奏,否则你的回球又高、又慢,照样是去“送死”。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