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击球有理(下)

北海 2008-3-31 15:13:00

“打什么样的球就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第四个环节是击球距离。

击球距离主要是球与板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大,发力越容易,力量也越大;但失误也多,不容易稳定。反之,距离越小,发力越难,但是容易借力,也容易调节和控制。根据这个理论,应该是打什么样的球就相应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如果机会球,球与板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大一些;相反处理台内球如果还用那么大的距离,打过去的球肯定不转。

打球大概分四种上情况:一种是打机会球,一种是主动进攻,一种是快速相持,还有一种是积极防御。这四种球几乎概括了所有打球的情况。

机会球用大力量,肯定动作是大的,重心交换的幅度是大的,球与板之间距离也是大的,这就是合理的。但我要解释一下,幅度大的动作里要包含“小”,“吃球”这一下动作要上得去。不能说动作大,胳膊抡圆了,但触球的时候球拍是匀速打出去,这样的球能打出劲吗?应该是触球之前先放松,最后触球时再把劲使完,否则动作就会发僵。

主动进攻的球要用中等力量,动作、重心交换、距离也是中等的。快速相持与积极防御的力量更小一些,快速相持大概只用三、四成力,积极防御则用两、三成力。虽然我说得容易,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力量与小力量还好区分,大力量与中等力量,中等力量与小力量有时候却不好区分。

这里有几个窍门要说一下。

第一,打所有的球都要有重心的作用。打球为了让球转点儿,要“点”一下,有重心;搓球和推挡也要有重心。好多人只用手打球,不用重心打球。有些人劲在肩膀,脚底下是空的。就象胖人只是身上有肉,发不出力。正确的触球部位应该在板头。一是有力量和旋转,二是球打在板头,弧线出来很好。

第二,打什么球都要“合”上力(借上力)。发球在借上力的点最舒服。接发球借上力好接,挑打借上力好挑,防御借上力好压……不光是借力,有时还借旋转。

第三,打所有的球出手时力量都要集中。出手集中就能把球打透,手上的感觉要好很多。搓球、发球、推挡也一样,所有的东西都要出手集中。原来曾传强指导讲过,打球要“吃重”,讲得非常好,尤其在出手集中这一下要“吃重”。

0.9是中央台,0.91就听不清楚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云天施雨收夏色 木叶摇风动秋声

8条评论

候鸟 2008-3-31 20:38:00
形成合力时力量最大~~
我用真情换此生~~
长空银河 2008-3-31 17:04:00
仔细阅读了。
南山 2008-3-31 19:06:00
俺有一个关系很好球友,摔跤运动员出身,体重小200斤,力大无比,俺那500多斤的摩托车俩手一抱就起来了,可是他总是感觉正手攻击的力量还没有俺这个最轻量级的力量大,俺俩那时怎么分析也找不出原因来。问在球馆教球的教练,人家总是笑眯眯的不置可否,后来找了借口小酌了几次,教练高兴之余点拨了一下:就是击球点靠后了,把往击球点前移动后,果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小酒,喝值了。
砥砺品学 勤修不倦 信义仁勇 精进惟行 QQ:79568360
不老刀 2008-4-1 08:32:00

"摩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旋转问题,不能误认为只要有摩擦,这个球就打得准。准不准还有一种对弧线的感觉。邓亚萍就打得准,好打球的弧线特别好。"

很少研究对弧线的感觉,今后一定要注意!

好贴

[em17]
参与,出汗为目的。结交更多的球友!65235695 QQ:470056700
北海 楼主 2008-3-31 15:17:00

中等力量最看能力。主要用在主动进攻和连续进攻,六、七成力就差不多。借力中发力是一种合力,利用对方的力量和旋转,加上自己的力量和旋转,两个力合到一块儿。 对方用六成的力,我也用六成的力?我觉得如果用这么大的劲打上了也是偶然。用四、五成的力击过去球的效果跟七八成的效果差不多,而且前者的把握性还大。

借力为主,多用在快速相持、快速防御和积极防御中。这要求出手的命中率。卸力多用于摆短和发短球中。有时候用生胶或正胶接弧圈也是卸力。学任何新东西,掌握任何新技术,首先要学会发力,学会发力以后于学调节球就容易多了。拿发球来说,不能因为想发短球就不敢使劲儿,轻轻碰一下。虽然短了,但对方可以随便打。我要先使劲,使完劲再忍,再往回收这股劲儿。

第四个是节奏的调节。现在速度是发展的核心,更确切地说是速度加旋转。光旋转强,速度慢,威胁不大;光速度快,旋转不强,威胁也不大。纯速度、纯旋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速度、旋转、力量三者结合起来威力最大。目前来说,三者结合最好的是王皓,王励勤也在往这方面努力——相对来说他的速度和力量很好,旋转还差点儿;马琳的旋转很好,速度和力量差了点儿。

节奏的变化与旋转是相辅相成的,跟人家比快比不过就加转,转的适应了就加快,这是一门功夫,讲究套路。

节奏说白了就是快慢,我们常说打球“一下一下的”。什么是“一下一下的”?王涛是生胶,我教了他九年,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正手近台快带——这不是我发明的,他以前也有,只不过大家是偶尔用,他经常用。第二是反手生胶的快拨,北方人叫“快扒拉”,这就是“一下一下的”,是“真快”。

节奏跟力量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跟绕口令一样:“敌重我重”,就是对方发力我好发力,这种情况用得不多;“敌轻我轻”——这种用的也不多,就是对方轻的时候我发不了力,就再回一个轻的,这叫积极地控制和反控制。用是比较多的是“敌轻我重”和“敌重我轻”——分别是对方轻打的时候我发力,对方发力的时候我防御。在这里,我们要争取“敌轻我重”。

节奏上也是,一个是“敌快我快”和“敌慢我慢”。“敌快我快”相对容易,“敌慢我慢”有很多人慢不下来。同样道理,“敌快我慢”和“敌慢我快”与力量调节一样,快慢相互制约。就讲这么多,仅供大家参考。

 

 

云天施雨收夏色 木叶摇风动秋声
北海 楼主 2008-3-31 15:15:00

第五个环节是调节球。

调节球的感觉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内涵,这是最精华的部分,不看动作好不好看。

调节球时,不同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好一点儿。比如王励勤的正手好,王皓的反手好,马琳的台内球好。

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的规则施行以后,对选手的力量要求比原来高很多。小球与大球相比,旋转下降了将近四分之一,控球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像孔令辉、老瓦的风格打小球还行,换大球以后受到很大影响,速度、力量不够。拿卧推来说,刘国梁、孔令辉当初推5060公斤就费劲了,现在马琳能推90多公斤,王励勤能推100多公斤。选手的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越来越重要,起码你要跑得够快、力量够“杀”死对方。

乒乓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精细,选手的水平也越来越接近。比如2007年世界杯的比赛王励勤对柳承敏————我说过好几回,如果王励勤的反手再弱一点儿,第一板质量再低一点儿,对柳承敏就该输了。

我们处理每个球都会想到,怎么样让反手更冲,正手更凶,搓球更转,防御更顶,但要想命中率和质量有保证,就必须要调节和控制,不是什么球都能搏杀。

调节球的含义特别广。

第一个叫摩擦调节。摩擦调节主要在于手腕、手指的用力。当然也有重心的用力。摩擦调节时要引拍,如果不引拍,手腕手指用不上劲儿。 我觉得手腕加速带动前臂挥动比重心带动手臂挥动要快。举个打人的例子,如果我要打人,手腕不使劲儿,打一下对方根本不在乎,如果手腕用力,打得就疼了。再加上重心,与手腕在同一时间、朝同一方向用力,就如虎添翼。

摩擦调节里,我觉得摩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旋转问题,不能误认为只要有摩擦,这个球就打得准。准不准还有一种对弧线的感觉。邓亚萍就打得准,好打球的弧线特别好。

第二个是板形调节。板形调节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东西,以前谈得少,这两年谈得稍微多一点儿。压着板打台内球能打吗?肯定打不了,一打就下网。所以接发球相挑转的球就要“亮”一点板,挑不转球就要“立”一点板。

真正通过调节板形来调节球,没有什么球是攻不了的。当然这也有技巧。比如这个球是下旋,我通过亮板,通过敲击,觉得这球弧线够过网了,我肯定敢打。什么时候“亮”,什么时候“压”,是一个技巧,亮晚了球肯定出界,压早了球肯定下网。球下网多半是板形调节少,出界多半是击球点太“厚”。

调节球里有很多微调,跟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比如说FM0.9 是北京台,FM0.91就听不清楚。上旋球里不太转的,就亮一点板儿,转的就稍压一点儿;不太转的球可能借力多,转得球发力多。板形调节特别重要,要随时调。

第三个是力量调节。我把力量分成五种:大力量、中等力量、借力中发力、借力为主和卸力。大力量用于扣杀,冲杀高球和半高球基本上用90%的力量。有人主张还要用更大的力,但我主张用九成力就可以了。如果胳膊抡圆了,用十成力,球一旦回来下一板没法打。

云天施雨收夏色 木叶摇风动秋声
候鸟 2008-3-31 16:55:00
好贴,超强啊!!顶!!
[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我用真情换此生~~
大灰熊 2008-4-2 09:16: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老刀在2008-4-1 8:32:00的发言:

"摩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旋转问题,不能误认为只要有摩擦,这个球就打得准。准不准还有一种对弧线的感觉。邓亚萍就打得准,好打球的弧线特别好。"

很少研究对弧线的感觉,今后一定要注意!

好贴

[em17]

邓亚萍基本上没有什么弧线,关于打摩结合的问题,从有这个技术开始就存在着争论。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QQ:365506367 大灰熊诊所:ttp://www.pingpang.info/bbs/dispbbs.asp?boardID=1&ID=18525&page=1 大灰熊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35694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