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综合]中国乒乓球队的新老陪练

v娜可露露v 2006-5-29 11:22:00
      国家女队王璇架着摄像机走进副馆,东张西望:“11号台在哪儿?”

  王璇的任务是,做“探子”,为主力队员打前站。前天下午,王璇录下日本组合满丽/梅村礼与克罗地亚选手的比赛。因为她们中的胜者,次日要对阵白杨/郭焱。

  中国队此次来了四名“陪练”,是女队的常晨晨和王璇,男队的王建军和王振。正式比赛一开始,他们就兵分几路,将摄像机架到对手面前,录下比赛资料,提供给上场的队友作技战术分析。

  他们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王振一人在副馆里一待就是近四个小时,一边在录柳承敏/金惠贤对阵爱沙尼亚选手瓦努拉/琳达梅的比赛,一边还要对相邻的一张桌子上爆冷击败帖雅娜/张钰的韩国选手尹在荣/金崇实瞄上两眼。虽然没有用上机器,王振用眼睛将对手的打法特点“录”了个大概,万一队友要和他们打遭遇战,他可以给他们提供建议。

  陪练队员的世乒赛之旅,荣耀为其次,汗水洒在先。每天,他们的生活两点一线,除了看比赛、录比赛,就是帮忙看技术录像,陪主力热身、练习。

  四个“陪练”中,长得像“洋娃娃”的王璇专门模仿日本的福原爱(图),王振是位削球手,王建军的打法则和韩国人柳承敏一样是直板快攻,他经常和王皓对练。



  王璇,16岁,身材矮小,笑容满面。在赛前的热身赛上,小队员王璇吸引着无锡观众们的视线。她一会儿在这张球台上打混双,一会儿又到另一张球台配女双,到了晚上,她又单独和王楠对抗。一天下来,王璇共打了6场比赛!

  “我是陪练嘛,当然要多出一点力。”小王璇一开口,就透着可爱。“我以前是黑龙江队的,和日本选手福原爱呆在一起很长时间,对她的技术风格很熟悉。所以这一次,我到国家队当陪练,就是希望让国家队的哥哥、姐姐们,能够适应一下福原爱的打法。”

  在球队中,王璇经常蹦蹦跳跳,十分惹人喜爱。赛前不久,在乒乓女队结束集训之后,王璇还在壮行会上唱了一首《女人是老虎》,让在场的队友们乐不可支。

  王璇的技术比较出众,但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力量方面有所欠缺。这一次到国家队,她能够在最后阶段成为“陪练”,这本身就证明了她的潜力。

  问王璇,不能参加上海世乒赛,会不会感到遗憾。老实的王璇说:“当然遗憾了,但我知道,我现在实力还不够。虽然我模仿福原爱,但我想主要是吸收她的一些优点,以后还是要争取形成我自己的风格。”

  像这样的无名英雄,中国乒乓球队里有很多。男队员刘志强,已在女队默默无闻,心甘情愿地做了七年的陪练。今年刚到女队担当陪练的吴刚,因为表现得倾心倾力,让女队员们感动不已,有什么奖都选他!

  不止一位中国队教练和队员这样说过:“你们看到的,是中国乒乓球队台前收到鲜花和掌声的人,但中国乒乓的繁荣昌盛,幕后这些无名英雄有着很大的功劳。”

  自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一举夺得男单冠军,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层出不穷。

  在竞技体育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还有一批无名英雄,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辉煌,付出了汗水与青春。

  时光变迁,青丝变白发。回味那段晃动着青春影子的岁月,当年的那些幕后英雄们,至今无怨无悔……

  余长春 模仿木村惟妙惟肖



  余长春在世乒赛双打比赛中,获得过不俗的战绩,但在高手云集的国家队中,他的真正身份却是“陪练”。众多陪练中,大家一致承认:余长春的个人技术与水平,相当突出。“当时,我主要是陪队中的四名主力队员当陪打。”说起那段日子,如今已在加拿大定居的余长春,仍然记忆犹新。

  余长春于1959年入选国家队,职业生涯中一共参加了5届世乒赛,个人最好成绩是获得过男双及混双铜牌。1961年,为保证队伍中的主力选手,余长春忍痛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快攻打法。他开始模仿日本选手木村。

  “记得在第26届世乒赛时,我已经接到当陪练的任务,于是凡是有木村参加的每一场比赛,我都到场观看,过后再自己仔细揣摩、消化。”最后,余长春将木村模仿得惟妙惟肖,不仅打球风格和姿势像,就连平时走路,也都有了几分木村的影子,也难怪在国家队中,有人索性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木村”。

  直到今天,余长春对当时自己牺牲个人为集体的做法毫无怨言,“也怪自己在第26届世乒赛上表现不好,在男子单打入16强时,我求胜心切,结果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反而输给了日本的村上辉夫。”单打成绩不理想,余长春索性就改变打法,陪主力选手练球,“让那些主力尽快提高水平,拿到世界冠军,也算是我为国家队做出了贡献。”

  如今,知道薛伟初这个名字的人,恐怕已不多。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也是赫赫有名的乒乓球国手之一!

  1959年首届全运会上,上海乒乓球男队锋芒毕露,一举夺得了金牌。当时上海队成员有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杨瑞华以及薛伟初。第二年,这5位选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国家队集训,备战1961年的北京世乒赛。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刚刚推出了全新的“弧圈打法”。当时,日本的这种“新武器”杀伤力极强,很多欧洲强队都束手无策,这给备战世乒赛的中国队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国选手谁都没见过日本人的这种打法,而距离北京世乒赛,只剩下不到四个月,这让大家都非常着急。”如今已73岁的薛伟初,回忆起半世纪前的那一幕,依旧清晰如初。

  薛伟初的哥哥薛绪初当时在香港任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他弄来了一些有关“弧圈上旋球”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就写信告诉了弟弟。于是一个念头在薛伟初脑中出现,他连夜打了一份报告,主动要求模仿日本选手的打法,给队友当陪练。薛伟初牺牲自我的精神,令当时的国家队领队矫孟山非常感动。

  最后,薛伟初与国家队另一位队员胡炳权一起,成了国家队主力队员的陪练。在那一届世乒赛上,中国队一举包揽了男单前四名,也拿下了男团冠军。说起当初自己的决定,薛伟初觉得“顺理成章”:当时他对弧圈打法的资料掌握得最多,而且在国家队中像他这样打反胶的,本来就人数不多,“算来算去,就我和老胡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瑞华 坐在场边当起指导

  对国家队元老杨瑞华来说,1959年的第25届世乒赛,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一年,正值自己的运动生涯达到了最高峰,”他回忆说,“但我却没能好好把握机会,非常可惜。”在那一届世乒赛上,杨瑞华在男团比赛中表现出色,但由于此前中国队在对欧洲劲旅匈牙利的热身比赛中获得全胜,思想上有些轻敌,结果在世乒赛团体上遭受挫折,痛失夺冠机会。

  在男单比赛中,美国怪拍手梅尔斯又“横空出世”,一路扮演着“黑马”的角色:在男单八分之一决赛中,梅尔斯意外击败徐寅生;而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杨瑞华又倒在了梅尔斯手下。“从实力上来讲,我应该能够赢他,主要是对怪板,事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杨瑞华说。

  痛定思痛。比赛结束后,杨瑞华就找到了队友容国团,并将自己在比赛中的体会,全盘告诉了队友。后来,在容国团对阵梅尔斯时,杨瑞华索性坐在一边,当起了场外指导。最终,容国团登上了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从1956年至1963年,杨瑞华在国家队一共呆了7年,却从来没有拿过一次世界冠军。在后来的几届世乒赛上,杨瑞华服从大局,听从安排,在团体比赛中将参赛机会让给了更年轻的选手。对于像杨瑞华这样的默默奉献者,国家体育总局特别颁发了“世界冠军特等功”奖章。

  “从未拿过世界冠军,说一点遗憾都没有,那是假话,”杨瑞华说,“但顾全大局最终换来的是中国乒乓球队集体的荣誉,我认为自己同样很光荣。”

  中国乒乓球为何能够长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在关注那些冠军和明星的同时,别忘了还有一批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舞台上的光环,或许照不到他们身上;光阴荏苒,他们的名字,被人渐渐淡忘。但中国乒乓球队斩获的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奖杯里,同样记载下了他们的无悔青春。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条评论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6-2 13:58:00
陪练们其实都很郁闷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loveeee 2014-8-15 22:18:00
[em1001]
烧 无 止 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