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拉弧圈球的唯一秘密--发力与磨擦

v娜可露露v 2006-5-29 12:54:00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 还是拉不转, 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 学会 近台快攻, 之后的变化,  会是先是学会"抽打", 那个还不算是 拉球.  

我个人认为, 很多业余球友都把 快攻的发力抽打 看成是 前冲弧圈.  其实是两回事!  那种抽打方式 以撞击为主, 摩擦为辅, 上旋不强, 球的飞行轨迹没什么弧度 控制不好 就容易打飞 或 挂网, 但是速度很快, 很爆.     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线, 速度与旋转兼俱.

近台的不转球 球够高, 直接用快攻方式 发力抽打 有时比弧圈好用.   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较多 .

用抽打的方式来拉球, 即使是有明显拉球的动作, 但由于小臂太早发力加速,  不利于咬球摩擦,拉的球会不够转.

许多弧圈球文章 都强调, 拉球要转 就必须让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点时间才脱板 磨擦的时间要够, 也就是咬球要完全 --- 这些理论大家都知道, 只是太抽象了, 知易行难.

换一种说法, 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 各位试试看.





大家谈了那么多 有关弧圈球的技术, 其实绕来绕去 就是 发力跟摩擦 这两件事情.  大家也都知道,  如何正确发力 并且 摩擦充分 产生强烈上旋, 就是弧圈球的重大关键.  

问题是, 怎样做到 发力集中 ?   怎样做到 摩擦充分 ?  怎样让球碰到拍子之后 停留久一点 而不会立刻脱板?  怎样做到打磨结合 ?   如何做好 咬球(吃球) , 包球 的动作?   怎样做到先松后紧的拉球方式?    我想初学弧圈的人 一定听的满头雾水吧....  


最近正好在思考, 怎么样跟我的学生说明白 拉球跟抽打的差别...  

后来想到了一个比较简单易懂解释方式...

抽打式拉球--- 小臂 先发力加速 , 在拍子运行最高速的时候磨擦球. 因为拍子提高速度后才击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弹开, 摩擦时间短暂, 无法充分摩擦 ,但是击球的速度快.

摩擦式拉球--- 手臂先放松 蓄力待发, 腿腰发力 以腰带手"迎前",  迎前的过程 手控拍子 先对准球而小臂不发力, 拍子在接触球的瞬间 小臂才收缩发力,  这就是所谓的 发力集中 来磨擦球.   (正确的拉球动作, 还得靠 腿腰手的力量传递 并非只靠手臂发力)

一个是高速摩擦, 一个是发力加速磨擦.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拉球, 可以想像把球先停在拍子上 然后用力磨擦.   这跟 "把球甩出去的感觉" 是相近的说法.

注意以下几点:

1. 球拍接触球之前 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 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 用力 不等于 快速 .

2. 拉球的击球时机,  一定要比快攻晚些, 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 节奏要对. 拉球的时机 在 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  太晚也不好拉, 太早容易撞板 不容易控制弧线.

3. 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 主要来自身体--腿的重心转移 加上转腰力量.  如果用小臂去前迎 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 不够集中.

4. 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不是往前撞击多) 所以引拍稍高, 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 所以引拍稍低 -- 这是最基本的定义.

5.  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動作 手腕自然會為了咬球而轉動.  特意去轉腕來作好咬球, 反而容易走歪路, 發力錯誤 繞遠路.

以上的发力摩擦方式 体会的好, 呵呵.. 什么 咬球 吃球 包球 什么先松后紧 什么打磨结合 又打又磨.. 大概就都能迎刃而解!



图解 随便画画 不够精确 请见谅. 图解只是配合文章说明摩擦发力的基本动作, 对于弧圈的最佳击球时间 击球点 还有加转跟发力冲的差别 不是我要说明的重点 请不要挑我毛病 而失去焦点 ,, 呵呵



图解 随便画画 不够精确 请见谅. 图解只是配合文章说明摩擦发力的基本动作, 对于弧圈的最佳击球时间 击球点 还有加转跟发力冲的差别 不是我要说明的重点 请不要挑我毛病 而失去焦点 ,, 呵呵

[转帖]拉弧圈球的唯一秘密--发力与磨擦

[转帖]拉弧圈球的唯一秘密--发力与磨擦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6条评论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5-29 12:55:00

我想初學拉球的人, 第一步應該體會磨擦的基本原則, 打出轉來. 然後慢慢運用腿腰力量, 結合起來 , 才能打出弧圈. 一開始 就夢想 爆沖, 是本末倒置的學習方法.

再次強調 !!!!

前沖弧圈 還是拉球的演變, 還是要充分摩擦, 讓球產生強烈上旋的力量, 在空氣中造成流體力學的壓力差 把球壓下來 製造出漂亮的弧度, 前沖弧圈的定義 大家一定要弄懂 不要跟 快攻的發力抽打 混為一談.

弧圈 是 力量 與 摩擦 的結合 缺一不可!  真正前沖弧圈的上旋力道還是很強的, 只是弧線稍低 速度較快 ! 前沖弧圈還是以摩擦為主 !

命中率提高, 球拉的更轉, 就是我這篇文章的目的.

小臂若是提前發力收縮 ,除了容易拉空 拉漏, 也不利於咬球的動作, 球拉的不夠轉,  很容易擋回.  許多球友應該有過此經驗, 明明已經發了全力拉沖, 卻是被對方輕輕一擋, 球回來的快又低 自己反而來不及反應.  這種拉沖方式, 上旋不夠轉, 只能叫 前沖拉球, 不叫前沖弧圈 .  也許有人說, 那是因為不夠爆... 呵呵 要爆 那就直接用快攻抽打 不是更爆嗎?  那還是不能叫弧圈阿....  


很多出色的文章都提過, 不論是加轉弧圈 或者 前沖弧圈, 摩擦方式是一樣的, 前沖絕不是撞擊較多, 而是往前摩擦發力較多. 先拉好加轉 是驗證自己摩擦方式對不對的最好方法, 所以許多球友都建議 先學會拉加轉 再練前沖, 就是這個道理. 甚至不只一次聽到網友這麼說:"拉不出加轉弧圈的人 拉的前沖都是垃圾" . 

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 還是覺得 這篇只是再談加轉弧圈,  認為前沖弧圈應該要撞擊多過摩擦... 呵呵, 那代表您對 弧圈球認知不足喔.... 看看王勵勤的示範錄像影片吧, 仔細看看他示範的前沖弧圈差別在哪?有沒有"撞板"的動作 ?

另外, 我也發現 小臂在觸球瞬間才發力的方式, "快帶" 對方打回來的上旋球 , 也會變的更容易 !   快帶 的方式打的出來,反拉弧圈的境界就近了... 

 

--------------------------------------------------------------------------------

初学者的练习方法

1. 站在中远台的位置, 左手里抓一颗球, 右手持拍

2. 将球从网子高度 在右腰前 将球放下, 让他自动弹起, 不要用力丢 就是要球弹不高 你才会有往上拉的动作.

3. 等球弹到最高点时, 快速收小臂 发力摩擦球 .

4. 记得拉球的关键是, 球拍 接触到 球的瞬间 才发力摩擦.  

5. 刚开始练习时, 击球放慢些, 放松些, 力量收些,  免的一开始就挥空. 

6. 有无进台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体会 发力摩擦 的要诀. 

7. 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臂往上提拉, 不要抬高肘来拉球.

 

--------------------------------------------------------------------------------

 

还有一个练习方法 可以尝试. 很管用, 但是不容易练.练成了保证您会有收获.

1. 人靠近球台边缘, 右手持拍 左手抓一颗球

2.  在球台边缘右下角 上方10CM 把球轻轻放下(必须比网子低).  注意! 只能自由落体.

3. 等球垂直弹至最高点时, 立刻用小臂挥拍拉球. 尝试把球 拉进台.

因为球很低 所以不拉球 铁定挂网. 一但撞击过多 也会打飞或者挂网.  你尝试拉出弧线, 拉出旋转. 旋转越强 弧线会越低. 咬球越好, 拉进台 球的落点 会越靠近网.  那么您就成功了.


--------------------------------------------------------------------------------

结语: 所谓的爆冲弧圈, 就是爆发力集中的厚摩擦弧圈 , 并不是单纯的先撞击 后摩擦的方式.  业余的球友想要达到这个境界,  必須循序渐进 ,要先打出"转"来, 真正领悟 咬球 的观念, 学会发力集中 来摩擦球, 学会往上摩擦与向前摩擦的不同发力方式....  这些都做到了, 再来就是 爆发力 的训练了... 没有其他捷径  . 弧圈球再怎么绕,还是逃不出发力与摩擦的范围.

王大力的爆力型打法太完美了 就算我们知道其中的道理 把细节写出来, 难道我们就学的起来吗? 我们的本钱在哪?  大部分业余球迷遇到的问题都是拉球不转,并非不够爆阿...  看如果看了这么多您还觉得照这些方法还不够, 觉得还有更爆的打法?, 呵呵 请另谋文章吧!

影评人很多... 真正拍的出好电影的人 不多......    别忘了 我们是业余的~ 最欠缺的就是"基础训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9 12:57:54编辑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5-29 13:31:00
兄台何出此言。。。。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暮骥风 2006-6-3 09:58:00
      我看初学者最好还是先把球‘弄’过去,并不出界!这就是最好的‘弧圈球’!
jmj 2006-6-3 10:52:00
拉球水平主要看吃球的好坏了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6-3 12:1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jmj在2006-6-3 10:52:12的发言:
拉球水平主要看吃球的好坏了

未必吧,国套制造的薄摩擦好像不一定要吃住球,外套才应该吃住再制造旋转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jmj 2006-6-3 12:31:00

很薄的摩擦更准确的应该叫挂(蹭)起来,拉弧圈应该吃住球的,不然有旋转没速度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6-3 18:54: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暮骥风在2006-6-3 9:57:59的发言:
      我看初学者最好还是先把球‘弄’过去,并不出界!这就是最好的‘弧圈球’!

是啊,减少失误比一击致命更实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v娜可露露v 楼主 2006-6-3 18:56:00
QUOTE:
以下是引用jmj在2006-6-3 12:30:43的发言:

很薄的摩擦更准确的应该叫挂(蹭)起来,拉弧圈应该吃住球的,不然有旋转没速度

持保留意见,我感觉国套并不用打磨式的弧圈吧,那样旋转就没了,近似于快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ka01ak 2006-6-19 22:15:00

正常来说,拉弧圈还要用腿力,也就是说,要有蹬地的动作,如果拉侧拐,还需要较好的包球动作~~~~

----------------------------------------- 王大力的忠实Fans ----------------------------------------- STIGA OC-CR +狂飙2 40度+拍里奥CJ8000 轻快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