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叶永烈:何智丽———我想有个家

卢照坤 2007-3-21 18:50:00
何智丽这个名字在变成小山智丽后,给中国球迷带来的疼痛和愤怒似乎不管过了多久都遗忘不了。何智丽淡出媒体视线差不多10年了,但上海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撰写的《何智丽———我想有个家》却像一把揭开伤疤的尖刀,让人们对何智丽以及作家本人的辱骂再一次铺天盖地。何智丽,一个永远富有争议的名字。

  白描今日人

  不改姓因为“小山”更出名

  很多中国球迷难以理解,她跟前夫小山英之既然已经离婚,为什么至今她在日本仍用“小山智丽”这个名字?何智丽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山智丽”在日本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再说,改名的手续很麻烦,所以她就没有改。

  何智丽说,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很排外的国家,她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女人,能够立足日本上层社会,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高超的球艺。如今,每年的9月30日,日本的一些网站上还会标出“今天是小山智丽选手的生日”的字样。

  最欣喜被称为“海外使团”

  何智丽把自己定位于“吃技术饭”,一辈子要做的事,都离不开乒乓。如今,她在大阪与上海之间牵线,吸引日本朋友投资上海乒乓设施,在上海办一个高层次的中日乒乓球俱乐部。她说,“希望能在中日经济、文化、友好方面,多做些事情。”

  最使何智丽欣喜的是,在2005年5月,当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之际,她应世乒赛组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之邀作为嘉宾回到上海。这是何智丽十几年来第一次在上海公开露面。本来,何智丽一直被中国乒乓球队视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的第一劲敌,中国队帐前幕后都在想方设法如何打败何智丽,而这一回何智丽却被称为“海外使团”的友谊使者。从“海外兵团”到“海外使团”,一字之差,仿佛拂去了何智丽头上的阴霾,使何智丽感受到祖国、故乡阳光的温暖。在那些日子里,我见到何智丽总是笑吟吟的,如沐春风。我注意到,她的服装也是挑选最艳丽的,只是过分涂脂抹粉,在被球迷包围着签名之际脸上汗如雨滴。

  想再婚不嫁日本人只嫁中国人

  何智丽“清闲”下来,平静下来后,她说出了心里话:“我想有个家!“

  何智丽是球场高手,但在情场上并不得意。何智丽生活在日本,在她的四周都是日本人。自从跟小山英之分手之后,何智丽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嫁日本人。而在日本找合适的中国人,并不容易。她的交际面有限,她最熟悉的是乒乓球界,而她又不想在乒乓圈里寻找。

  我问起她的择偶条件,她说,头一条就是要忠诚可靠。她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再也不能承受另一次失败。她希望找一个忠诚顾家的男人,关心她、体贴她。她又说,人的长相应当过得去,个子应该比她高一些,最好是上海人,经济条件尚可,年纪嘛,比她大几岁———最好不要超过十岁。当然,最好有外籍护照,便于进出日本。

  但我发现,何智丽渐渐地并不完全坚持自己最初的对意中人的设想。比如,不是上海人,她也能接受。没有外籍护照,她也并不在乎。当然,对方要忠诚可靠,能够爱她一辈子,与她厮守一辈子,这一点她始终坚持。虽说暂时还找不到很合适的人选,何智丽也不将就。她明白,一旦她重披婚纱,势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场新的婚姻只许成功,不能再失败。

  揭秘当年事

  乒协元老支持反抗“让球”

  我在采访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的时候,才知道何智丽小小年纪敢于反抗“让球”,“后台老板”就是中国乒乓元老孙梅英。资深而正直的孙梅英对我说,“让球”像腐蚀剂,腐蚀着中国乒乓球队的灵魂,弄得个个运动员都得拍领导马屁,不然就叫你“让球”。

  在何智丽离开北京前往新德里参加第39届世乒赛的时候,孙梅英就料到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会叫何智丽“让球”。孙梅英叮嘱何智丽,你当场不要说不“让球”,不然他们会不给你上场。你上了场,真打就是了。孙梅英再三交代何智丽,“你的任务就是夺取世界冠军!如果他们要整你,我来给你顶住!”

  杨尚昆表态不能处分

  何智丽回国之后,中国乒乓球队领导要何智丽写检查。孙梅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何智丽奔走呼号,上书中央领导。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说:“不能处分。”当时的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说:“处分何智丽,全国老百姓通不过!”这下子,才使何智丽没有受到处分。何智丽回到故乡上海,受到热烈欢迎。上海市体委举行盛大表彰会,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她的嘉奖令,团市委、市妇联分别授予她“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巅峰时被迫离开中国

  作为世界女子乒乓第一号种子,何智丽一次又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我的目标就是奥运会的金牌!”她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乒乓球队领导早已对“不听话”的她深恶痛绝,竟然把她排除在汉城奥运会参赛名单之外!

  孙梅英又急又气,以中国乒乓球队顾问的名义,在1988年8月9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奥运乒乓女队人选之我见》一文,列举何智丽历年的比赛成绩,指出“何是可以作为乒乓球单打最佳人选之一参加奥运会的”。

  然而,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置孙梅英和中国乒乓球队大多数队员的意见于不顾,依然决定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何智丽显然无法再在中国乒乓球队呆下去,她义无反顾,只能卷起铺盖被迫离开中国乒乓球队。

  汪道涵主婚朱镕基接见

  一个偶然的机缘,何智丽结识了日本大阪的工程师小山英之。

  小山之家,是日中友好之家。小山英之的父亲小山藤兵卫对中国非常友好,是大阪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所以当何智丽和小山英之在1989年秋举行婚礼时,分别在日本与中国举行两场。当婚礼在上海举行时,主婚人是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

  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访问大阪时,两度接见了何智丽一家。

  一见面,朱镕基就很风趣地对何智丽的公公小山藤兵卫说:“你们娶了我们的一个世界冠军,也得还给我们一个世界冠军呀!”

  小山藤兵卫送给朱镕基一份一个月前———2月14日的日本《读卖新闻》,报上刊登了何智丽和她的丈夫、公公、婆婆在乒乓桌旁的大幅照片,《读卖新闻》称之为“中日友好之家”、“乒乓之家”。

  朱镕基看了报纸,很高兴地对小山藤兵卫说:“你是大阪府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如今你的家庭又成了中日友好之家,谢谢你为中日友好做了许多工作。”

  何智丽

  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1987年获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在单打1/4决赛中不顾领导的“让球”要求,击败队友管建华,进入决赛而获冠军。

  因没有获得1988年奥运会比赛的资格,奥运会后宣布退出国家队。

  1989年与日本工程师小山英之结婚,从夫姓改名小山智丽。1994年代表日本参加第12届亚运会获女子单打冠军。因代表日本参赛并战胜中国大陆的乔红、邓亚萍等运动员,被一些中国媒体和球迷称为“卖国贼”。1996年、2000年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2000年与小山英之离婚。目前在日本从事乒乓球教练工作。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条评论

卢照坤 楼主 2007-3-21 18:56:00

原文:

回顾与何智丽交往的这二十年,我感觉,前十年,何智丽风风火火,是一员叱咤风云的体坛骁将,满口“比赛”,满脑子“夺冠”,一个标准的“女强人”;后十年,逐渐从乒坛退出的她,也逐渐从家庭破裂的痛苦中走出来,与当年判若两人,她的思想变成熟了,性格也从强悍走向温柔。

  作为单身女人的她,渴望着重组家庭,得到人生的幸福。 

  猪年春节,属龙的何智丽从日本大阪来到我家客厅,这下,加上我与妻,算是三“龙”聚首。 

  略施淡妆,黑衣,黑裤,坐在我跟前的前女子乒乓世界冠军何智丽,谈笑风生,显得非常轻松。我们海阔天空地聊着。当我拿出照相机为她拍照时,她犯了“老毛病”,脸上的肌肉一下子绷紧,神情不那么自如了。但我已经掌握她的“规律”,只要不停地拍,她适应了,就会放松,在镜头前慢慢变得自然起来。 

  前些年的何智丽一直争议颇多、风波不断。如今,从乒坛退隐的她,淡出了媒体的视线,不再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生活变得自由自在了。 

  从强悍到温柔 

  屈指算来,我跟何智丽已是有着二十年交情的老朋友了。最初,我跟她只是纯粹的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但多次采访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成了可信赖的朋友。她来上海,总会来看我,无话不谈。即便是在上海只呆几天,也要给我打电话。光是这一两年,我们的见面就不下十次之多。她甚至跟我的长子、长媳都成了好朋友。 

  其实,我跟何智丽原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我不是体育记者,跟体育圈几乎不沾边。我决定采访何智丽,是1987年她在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爆出“不让球”事件时。 

  记得,那时候我跟《解放日报》、《文汇报》的几位记者朋友一起从上海前往南京,火车上,《解放日报》记者忽然对我说:“有一个人,你敢碰吗?”我以为他所说的大约是陈伯达那样的政坛敏感人物,不料他却说出了“何智丽”。何智丽不是刚刚在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中国夺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吗,有什么不能碰?随后,他说出了惊人的内幕:进入半决赛时,领导要何智丽让球给队友管建华,何智丽没吱声,上场之后却把管建华打了下来,中国乒乓球队为之震惊!在全队对何智丽置之不理的情况下,何智丽在决赛中发威,狠狠地击败韩国选手梁英子,夺得世界冠军!回国之后,尽管何智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却要何智丽写检讨,何智丽成了“不笑的冠军”…… 

  作为体育圈外人,我对所谓“让球”极度反感,以为那是违背起码的体育道德的。我为何智丽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我决心找何智丽采访。 

  在采访何智丽之前,我了解了何智丽的背景材料。那时没有互联网,我求助于当时《新民晚报》体育记者张伟。张伟介绍我到上海市体委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不过,由于何智丽成了敏感人物,他关照我,查阅资料时不要“暴露”目标。于是,我在那里复印了游泳、举重的种种资料,“顺便”也复印了何智丽的资料。 

  在上海胶州路的一所老房子里,我见到了回上海休假的何智丽。当时23岁的她,一身运动衣,趿着一双拖鞋,面对着我的录音机,用颇快的语速讲述着。她甚至把“国家队”快说成“国队”。她的表达能力不好,往往很重要的内容,只用两三句话带过,必须连续追问才能问出点名堂来。 

  大约正因为我不是体育圈中人,所以采访何智丽后,我无所顾忌地第一次把“让球风波”曝光于天下,在广大读者中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 

  从此,我与何智丽有了密切的交往。我成了何智丽一次次风波的目击者—— 

  1989年,当她与日本小山英之举行婚礼时,我应邀作为嘉宾出席。我不仅结识了小山英之,而且结识了小山英之父母。此后,小山英之和何智丽一次次来上海,又跟我一次次长谈。小山英之给我的印象是不错的; 

  1994年,何智丽进入乒乓生涯的巅峰状态。年已三十的她,在第十二届亚运会上,在一天之内,一举击败了比她年轻得多的邓亚萍、陈静、乔红三员当时最顶尖的乒乓大将,显示了强大实力和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当然,她是代表日本队参战,为了这块替日本夺得的金牌,何智丽遭到了中国许多观众的非议,甚至被痛骂为“汉奸”、“吴三桂”。当时我发表了《理解万岁》的文章为何智丽辩护,呼吁中国球迷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何智丽; 

  1997年,何智丽“后院起火”。她在第一时间里打电话告诉我她的痛苦,并要我为她“保密”。原来,忙于东征西战的她,发觉丈夫小山英之和她手下的一名小队员有了“私情”,两人感情破裂,最后为离异对簿法庭。

    日本生活扫描 

  何智丽跟我聊起了在日本的生活。 

  何智丽不仅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日本也是名人。当然,日本人所知道的不是“何智丽”,而是“小山智丽”。 

  “小山智丽”在日本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她跟小山英之结婚时,日本报纸整版整版地加以报道,还在于她在日本一次次夺得金牌。不仅是第十二届亚运会上的那块金牌轰动日本,而且她连续八次获得日本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这在日本也是空前绝后的。她三次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日本前首相桥本曾说,最喜欢看小山智丽打球。如今,每年的9月30日,日本的一些网站上还会标出“今天是小山智丽选手的生日”的字样。 

  很多中国球迷难以理解,她跟前夫小山英之既然已经离婚,为什么至今她在日本仍用“小山智丽”的名字?何智丽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山智丽”在日本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再说,改名的手续很麻烦,所以她就没有改。 

  何智丽说,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很排外的国家,她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女人,能够立足日本上层社会,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高超的球艺。 

  何智丽现在的身份,是大阪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的主教练。 

  大阪池田银行的老板清龙一也对她很好。1991年12月,大阪池田银行斥资1500万美元为她专门建造一座乒乓球训练馆,即“器量馆”,并成立了大阪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她从那时起,担任这个俱乐部乒乓球队的主教练兼主力队员。何智丽也是大阪池田银行的终身职工。有这样的“铁饭碗”,何智丽生活稳定。何智丽说,大阪池田银行对她非常照顾,哪怕是天天在家,她也有不错的收入。 

  大阪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只有五六个队员。作为主教练,她的工作是轻松而有弹性的。何智丽说,我不用每天去训练队员,我有很多的自由时间。何智丽率领的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在这些年的日本国内联赛中一直稳居前三名。池田银行非常赞赏这位主教练。 

  如今,何智丽在日本除了训练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外,还教日本的孩子学乒乓,教“妈妈桑”——老年妇女以乒乓球健身。 

  何智丽与小山英之离婚后,搬出了小山家。2004年10月,何智丽在大阪买了一套四房一厅新房。何智丽说,新居在大阪的好地段。那是一幢十三层的大楼,她的新居在笫十二楼。她也买了轿车。何智丽的弟弟何智勇到日本已十几年。大学毕业后,弟弟在日本工作。如今,弟弟已成家,弟媳妇是上海人。 

  虽说单身独居,何智丽有时候也自己做做饭,上海菜、广东菜她都会做。她母亲是广东人,所以她喜欢广东菜。她喜欢口味清淡的,不喜欢辣、咸、甜、油,爱吃新鲜蔬菜,爱吃海鲜。 

  广东人喜欢喝茶。何智丽受母亲的影响也喜爱喝茶。没想到,这“茶缘”使她与孙梅英结交,孙梅英也喜欢喝茶。孙梅英是中国第一代乒乓国手,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1985年,当中国乒乓球女队访问欧洲时,领队孙梅英与何智丽因常常一起喝茶而熟悉。此后,孙梅英与何智丽结为师徒,在乒乓球技艺上指导何智丽,虽说何智丽名义上教练是马金豹,但孙梅英是何智丽真正的教练。当年,正是因为孙梅英的“授计”和支持,使何智丽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揭竿而起反抗“让球”…… 

  何智丽每一回到我家,我总是用最好的绿茶招待她。我们也曾专门到上海衡山路一家茶馆品茗。这回春节,我刚从海南岛回到上海,请她喝海南的特级绿茶。她喝了一口,马上内行地做出“鉴定”:“想不到,海南岛的绿茶也不错!” 

  何智丽说,“我现在上海、大阪两边跑。”最近几年,何智丽回上海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大阪池田银行在苏州设立办事处之后,何智丽不时从大阪出差苏州,也就常常来上海。 

  她这么评价两边:“上海嘛,故乡,亲切!日本很干净,人的素质很高,但是人跟人之间感情比较淡。” 

  何智丽把自己定位于“吃技术饭”,一辈子要做的事都离不开乒乓。如今,她在大阪与上海之间牵线,吸引日本朋友投资上海乒乓设施,在上海办一个高层次的中日乒乓球俱乐部。她说,“希望能在中日经济、文化、友好方面,也多做些事情。” 

  最使何智丽欣喜的是,在2005年5月,当第四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之际,她应世乒赛组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之邀作为嘉宾回到上海。这是何智丽十几年来第一次在上海公开露面。本来,何智丽一直被中国乒乓球队视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的第一劲敌,中国队帐前幕后想方设法打败何智丽,而这一回何智丽却被称为“海外使团”的友谊使者。从“海外兵团”到“海外使团”,一字之差,仿佛拂去了何智丽头上的阴霾,使何智丽感受到祖国、故乡阳光的温暖。在那些日子里,我见到何智丽总是笑吟吟的,如沐春风。我注意到,那段时间,她的服装也是挑选最艳丽的,只是有点过分涂脂抹粉,在球迷包围着签名之际脸上汗如雨淋。 

  名女人再婚难题 

  何智丽“清闲”下来,平静下来时,她说出了心里话:“我想有个家!” 

  当年,她为了乒乓拼搏,跟小山英之结婚多年不生孩子。如今,她每次到我家里来,见到客厅的墙上挂着我孙女的大幅照片,总是流露出羡慕的目光。这一回我告诉她,我的长媳在台北要生第二个孩子了,而且经医生检查第二胎是儿子时,她听罢,连声说:“你的儿子、媳妇福气真好!”她好几次问及,我的小孙女什么时候会从台北来上海,很希望见见,因为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孩子,尤其是女孩。 

  我问起她离异后有没有再婚,她摇摇头。其实,小山英之那时候是在“玩”那个小队员,并无意与之结婚。但何智丽不是希拉里,她那强烈个性,绝对不容丈夫的不忠行为,不允许第三者插足。她跟小山英之一刀两断,从此再无来往。 

  何智丽是球场高手,但在情场上并不得意。何智丽生活在日本,在她的四周都是日本人。自从跟小山英之分手之后,何智丽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嫁日本人。而在日本找合适的中国人,并不容易。她的交际面有限,她最熟悉的是乒乓球界,而她又不想在乒乓圈里寻找。 

  于是,在五年前,她把“绝密”的事托付我:帮她物色如意郎君。 

  我问起她的择偶条件,她说,头一条就是要忠诚可靠。她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再也不能承受另一次失败。她希望找一个忠诚顾家的男人,关心她、体贴她。她又说,人的长相应当过得去,个子应该比她高一些,最好是上海人,经济条件尚可,年纪嘛,比她大几岁——最好不要超过十岁。当然,最好有外籍护照,便于进出日本。 

  起初,我以为,这件事并不太困难,因为何智丽本人的条件不错:在运动员之中,何智丽应当算是相当漂亮的,个子近1.70米,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没孩子的拖累。何况在她与小山英之离婚时,日本法院判定小山英之要向何智丽赔偿,这清楚表明她是清白的,离异的责任在男方。 

  渐渐地,我发现为她介绍男朋友并不容易,最主要的麻烦就在于她的名声。作为名人,原本是何智丽的一大优势,可却使许多男士望而却步。我曾经介绍一位成功男士与她见面。他对何智丽相当满意,再三对我说,她很诚恳,也很老实,唯一的顾虑是结婚之后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他说,如果她不是名人,不是明星,我马上就会娶她。 

  我也曾介绍在美国工作的高科技男士与她见面。虽然对方条件不错,但是何智丽不大会去美国生活,而男方只会英语,不会日语,觉得将来去日本工作也不合适。 

  确实,做名人难,做名女人难,做单身名女人更难。单身名女人找对象也难。记得,有一回何智丽指着2006年4月14日《新民晚报》刊登的《七种男人你别碰》对我说,这篇文章讲得很有道理。看得出,何智丽在闲暇时,开始研究“恋爱经”。 

  何智丽的妈妈也急了。每当何智丽一个人从大阪回到上海,妈妈用上海话叹道:“何智丽,侬一介头荡来荡去,总要有个家呀!”她妈妈又对我说:“叶老师,侬帮帮何智丽呀,早点解决伊的难题。” 

  我发现,何智丽渐渐地并不完全坚持自己最初的对意中人的设想。比如,不是上海人,她也能接受。没有外籍护照,她也并不在乎。当然,对方要忠诚可靠,能够爱她一辈子,与她厮守一辈子,这一点她始终坚持。虽说暂时还找不到很合适的人选,何智丽也不将就。她明白,一旦她重披婚纱,势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场新的婚姻只许成功,不能再失败。 

  2006年9月30日,我出席了上海卢湾区领导为何智丽42岁生日举行的庆宴。我挑选了一个巨大的红色福娃,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福娃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象征,送给世界冠军的她最恰当不过,同时也祝愿她在2008年能够生下一个胖娃娃。何智丽接过礼物,格外欣喜,在我的数码相机前留下一帧笑容满面的照片。 

  祝福她早日找到幸福的伴侣,共度美好人生。(文/叶永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