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学术论文:中国乒乓球的核心力量:技战术创新

风度 2007-4-25 08:27:00

      乒乓球的所有进步,最后都必须统一在技战术的实战能力的提高上面。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的优异
战绩,与大面积的技术进步相关联。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最大秘密就在于高度暗合了人类技术进步的规
律。
      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大师库恩的“范式”及其突破的理论,为全面分析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攀登人类技术高
峰的现象提供了依据。这一分析不仅适应于乒乓球运动,而且适应于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
是一个永远无法脱离技术变革的文化游戏。竞技运动就是新技术不断创新的文化过程。因此,科学技术进
步中的诸多规律与特征大体上在竞技运动中都能得到印证。
      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打法和器材的创新共46项,其中由中国创造的达27项,占创新总数的
58.7%,这是我国乒乓球运动40多年来一直雄踞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乒乓球队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道理。
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的技能类项目,球拍种类繁多,技术变化复杂,打法多种多样,比赛中充满着适应
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技战术,制造新的障碍,迫使对手不适应,才能得分取
胜。因此,我国乒乓球界流传一句话:创新才有生命力。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9条评论

风度 楼主 2007-4-25 08:28:00

中国人的技术创新:

1.容国团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1958)
2.容国团的反手急下旋发球(1958)
3.徐寅生的正手奔球(1958)
4.庄则栋的直拍近台两面攻(1961)
5.李富荣的直拍近台左推右攻(1961)
6.张燮林的长胶直板削球(1961)
7,王志良的横板转与不转削球(1963)
8.林惠卿的长胶和反胶不同性能削球(1965)
9.梁戈亮的长胶和反胶球拍的“倒拍技术”(1971)
1O.梁戈亮的横拍削攻(1971)
11.许绍发的高抛发球(1973)
12.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1973)
13.李振恃的正手快点技术(1973)
14.郗恩庭的直拍反胶弧圈快攻打法(1973)
15.许绍发的快带技术(1973)
16.郭跃华的推挤技术(1973)
17.李赫男的正胶小弧圈技术(1973)
18.葛新爱的长胶削攻推拱结合(1973)
19,谢赛克的直板正手盖打弧圈(1981)
2O.曹燕华的反手高抛发球(1981)
21.蔡振华的横板防弧进攻型打法(1981)
22.邓亚萍的横板反胶与长胶进攻型打法(1993)
23.王涛的反胶和生胶的全攻打法(1993)
24.丁松的横板削攻结合(1995)
25.刘国梁的直板横打(1995)
26,孔令辉的横板反手快“撕”技术(1997)
27.王楠的横板反手连续快拉技术(1999)

风度 楼主 2007-4-25 08:29:00
1.英国的颗粒胶皮球拍(1902)
2.匈牙利的横拍两面攻(1926)
3.匈牙利的横拍削球打法(1930)
4.美国的那卡尔式发球(1931)
5.奥地利的黑色厚海绵拍(1951)
6.日本的直拍单面攻(1952)
7.日本的正反贴黄色海绵拍(1957)
8.捷克的下蹲式发球(1957)
9.日本的弧圈型上旋球(1960)
1O.奥地利的防弧海绵拍(1970)
11.瑞典的横拍快攻结合弧圈(1971)
12.匈牙利的横拍两面拉弧圈(1971)
13.瑞典的横拍换握拍手指发球(1981)
14.韩国的直拍弧圈结合两面攻(1988)
15.瑞典横板两面冲、攻结合防的全面型打法(1989)
16.联邦德国的横拍正反手甩腕弹击球技术(1989)
17.法国的横板凶狠型进攻打法(1991)
18.克罗地亚的横板反手盖打弧圈直线(1998)
19.奥地利的横板侧身正手右侧旋发球(1999)
风度 楼主 2007-4-25 08:34:00

    体育运动技术进步的依据是什么?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攀登高峰的核心动力是什么?中国乒乓球队教练
员的一代代的辛苦努力和丰硕成果的获得,又符合怎样的“科学规律”?
    乒乓球其实就是一部“意外”或“例外”的发展史。从直拍与横拍这两种握法就可看出它们分别的作用。都不是为了拉弧圈,而是为了原始的“端球”(横)或“挡球”(直)。世界上的乒乓技术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难的技术与动作肯定最后出现。我们把所有乒乓技术都分解开来,一定可以看出这个特征。人类一定是先出现挡的动作,然后才有攻;在攻的基础上,又才有了偶然中的削球;同样,在有攻球的基础上,反手动作的挡,在偶然中又变成了攻,于是出现了庄则栋这样的反手攻。这种攻对于传统打法都是不可能的,但它却发展成了专门的技术。在对付削球的过程中,日本人又将之偶然玩出了“弧圈球”。许绍发又在嬉戏中搞出了高抛球。高抛球一定是一个玩闹中的动作,但人们发现这个玩闹动作发出球的力量与旋转惊人时,就将之发展成了系统技术甚至杀手锏。即使是弧圈球技术,欧洲人和中国人又将之发展出了旋转与速度两种,后来又有一种“暴动”的弧圈。

    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总是从最简单动作开始学习的,然后才有比较高级的动作,台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是这样。弧圈球的出现,就像是一种核武器的产生,导致台内技术必须发展,否则大家都会倒在核武器之下。就因为这个巨大的求生愿望,导致了摆短、快磕、切、挤、撇和撕等台内动作的出现。还是由于弧圈球的出现和压力,发球者一般不发台外球,这一心理压力又带动了台内接发球的另一类小技术的发展,如兜、撂、顶、侧切等技术。所有这些技术的出现都带有偶然性。但是,一个高级教练一定是将这些偶然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留心了各个动作的合理性。如果发现合理而且实用,通过系统发掘与技术栽培则有可能将之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最新技术。

风度 楼主 2007-4-25 08:35:00

    比如说,中国运动员长期以来注重直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但是,当欧洲弧圈球的发展到了瓦尔德内
尔时代,传统直拍遭受的挑战是致命的。徐寅生和后来的蔡振华在这个时候必然宣布直拍走进了死胡同。
在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蔡振华重新确定了新的技术范式。于是就有了刘国梁、马林和王浩的新式直拍;又
有了孔令辉、王励勤和陈杞等人的新式横拍。直拍还是直拍,横拍还是横拍,但技术内容完全已变。结果,
中国队再次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

    摘自《中国乒乓球队技术进步的哲学分析》

自由骑士 2007-4-25 10:46:00
这篇文章转的不错
精英-银河·天津乒友俱乐部
自由骑士 2007-4-25 10:47:00
这篇文章转的不错
精英-银河·天津乒友俱乐部
风度 楼主 2007-4-25 13:00:00
原文太长,哲学部分冗杂且极其个应!只挑选了乒乓部分。
jmj 2007-4-25 14:15:00
不错不错,那些当时的新技术现在有些已经成为比较老的打法了,不过在咱们业余界如果运用得好的话还是想当厉害的。
风度 楼主 2007-4-29 18:39:00
虽然这些技术我一个不会,但是过过眼瘾还是好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