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灿烂的前景

萍心而论 2013-10-31 16:05:00
<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乔根·兰德斯教授的新作《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中文版(秦雪征、谭静、叶硕译,译林出版社出版)面世了。兰德斯目前任教于BI 挪威商学院,他是《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之一,是国际著名的未来学家和全球系统研究的先驱者。</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中国国内学术界对于罗马俱乐部(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团体)的了解大都是从《增长的极限》开始的,也基本上局限于对此的认识。如果说《增长的极限》及其后续研究大都属于情景分析,描述多种不同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探讨其相对利弊,并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那么《2052》则更多的是作者相信从现在起到2052 年于宏观层面将会发生的情形。</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本书预测了2052 年时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兰德斯教授所描述的2052 年并不是一个灿烂的前景,虽然世界人口的未来增长将比大多数人预想的要慢,部分与绿色经济有关的产业部门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修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等原因,全球GDP 增长乏力,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非常有限,社会紧张和冲突增加,从而进一步压低生产率的平稳增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将在2052 年之前看到局部崩溃,但还不会突破如石油、粮食和水等的资源极限,世界在2052 年将能够供应需求的粮食,但贫困将使得许多人挨饿。在世界经济的5个大的板块中,美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陷于停滞,欧洲的人均消费水平从现在起到2052 年只会有小幅度的增长,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以及另外10个大型新兴经济体将以“正常进步”的速度取得进展,但全球气候将为此付出代价,除了中国和以上地区之外,世界其他地方仍将陷于贫穷之中。兰德斯教授对西方国家的金融市场和民主议会进行了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和民主体制对短期利益的注重将不能及时做出实现长期幸福所需的明智决策,从而使得市场不太可能落实必要的解决方案,而政府也不太可能出台相关法规,因此不可能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气候友好的解决方案。</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相比较世界其他4个区域,兰德斯教授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最为乐观。他认为,由于中央政府对投资领域的强有力的控制,它有可能寻求为增强国家的长远未来而配置资本;中国有明确的增加公民收入的雄心;再加上对环境领域不断加大的投入,中国还将在能源、粮食和其他基本资源自给自足的道路上取得显著的进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同时中国向经济主导地位的过渡将是和平的。兰德斯教授对世界未来的预测延续了罗马俱乐部一以贯之的悲观主义判断,但是他对中国的未来具有那么乐观的期望,在国际社会大量唱衰中国的舆论中,确实有他独到的视角和见地。</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在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同时,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国,环境资源状况不断恶化的态势仍在持续,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和社会发展的不公平状况正成为中国未来长期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与40年前相比,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大大减慢,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红利期的逐渐远去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也就是说,与《增长的极限》出版时相比,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正在快速崛起,对国际事务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但在同时,罗马俱乐部从40年前就开始关注的问题并没有消失,挑战仍然非常严峻,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等等仍然是摆在中国政府和社会面前的最急迫而又最长远的挑战,兰德斯教授所看好的中国还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nbsp;回归亲情本源</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李文</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nbsp; &nbsp; &nbsp; &nbsp;重阳节前,王学武编著的《亲疼》、《亲缘》和《亲享》的“孝·亲三部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亲情厚礼献给敬老节,引发读者对回归亲情、人性本源的思考。</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一年前的重阳节前夕,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王学武感念父母亲的博文辑录《亲疼》,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王学武开始写亲情博文是在2011年。博文大多写的是不会讲大道理、连名字也不会写、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的父母亲的艰辛和向往、担当和幸福,以及不经意间对他心灵的影响。博文发表后,激起众多网友共鸣。去年8月,王学武的母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他希望北大出版社尽快将博文成册出版,好让不识字的母亲在不多的时日里闻到关于自己故事的墨香。这一心愿得到出版社倾情支持。母亲最终在病床上看到了出版社赶制出的有她照片的样书,听到了出版社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姚科朗诵博文的音频。送别母亲,王学武把珍贵的样书和朗诵光盘、母亲生前喜爱的手机等,一起送进母亲墓中。让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感受到一个普通母亲的尊严。</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今年再版的《亲疼》,增加了百名读者的“亲疼”感悟等,同时出版的“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的《亲缘》,是王学武继《亲疼》之后又一部感念亲情、乡情、友情的博文辑录,平淡如水的文字里,让人感受到亲缘,是感念血脉之亲的心缘,又是敬畏亲情、敬畏生命的情缘。由王学武主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的32位作者文字构成的亲情文集《亲享》,以拥享亲情的温软故事,从不同角度传递了朴素的道理——亲享,是亲孝于当下,享爱于亲在的亲情拥享。</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王学武说:“很难想象,一个对亲情都不在意的人,会有很深的家乡情;也很难想象,对家乡都没有深情的人,会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更难想象,为父亲母亲做点事都嫌烦嫌累的人,会很用心、很真挚地待朋友,会如何地不怕困难、工作上怎样地不辞辛苦。”</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nbsp;</span></div>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5条评论

不服也得服 2013-10-31 20:00:00
感恩父母,感恩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定海神针 2013-11-5 10:25:00
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春天的精灵 2013-11-14 09:18:00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line-height: 21px; ">亲孝于当下,享爱于亲在</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萍水乒乓 2013-11-14 10:26:00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应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萍水乒乓 2013-11-14 10:31:00
很难想象,为父亲母亲做点事都嫌烦嫌累的人,会很用心、很真挚地待朋友,会如何地不怕困难、工作上怎样地不辞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