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世界乒乓运动的发展

女驸马 2009-7-20 22:13:00

世界乒乓运动的发展

2008-6-20 11:08:55  来源:中国乒协会员网

      1. 乒乓运动的起源与传播
      乒乓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由英国贵族在社交场合在桌子上用羊肠线做成的拍面击打球,英文称为“Table Tennis”,即“台上网球”;后传入日本,被称为“卓球”;1927年前后传入中国,根据其击打时发出的声音又称为“乒乓球”。
      2.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926年国际乒联成立,并于同年12月举行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纵观世界乒坛的发展,基本可以概括为四个时期。
      (1)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
      在赛事上,这一时期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其中17届都在欧洲举行,参赛国家以欧洲为主,欧洲运动员获得了117个锦标里的109个冠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技术上,这一时期的主导打法是削球,以削为主或削攻结合型打法。总体指导思想为“自己少失误,让对方失误”。
在器材上,运动员大多使用的是单胶皮颗粒胶,其特点为弹性小、易掌握,有一定的摩擦力,可使球旋转。这种球拍的特点是利守不利攻。
      (2)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年)
      在赛事上,此时期共举行了7届世乒赛(19~25届),共有锦标49个,日本队独拿24个冠军。
      在技术上,日本长抽上旋打法统治乒坛,采用直握拍的远台全攻型打法,代替欧洲横拍削球打法。日本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
      在器材上,出现了海绵球拍。大大提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到积极进攻的时代。
      (3)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年)
      在赛事上,此时期共举行了5届世乒赛,中国队只参加了其中的3届,却取得了总共21个锦标的11个冠军。
      在技术上,具有“快、准、狠、变”独特风格的中国近台快攻打法和以“稳、低、转、攻”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器材上,为筹备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技术攻关,研制出“红双喜”乒乓球、球台、球拍。市场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自己的 “反胶海绵球拍”。
      (4)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与欧、亚的争夺(1971~今 )
      在赛事上,这一时期欧洲复兴,和亚洲的水平逐渐拉近,男子选手欧亚基本平分秋色,女子选手亚洲强于欧洲。1988年乒乓进入奥运会加速了乒乓运动的发展,2000年乒乓球从38毫米增大到40毫米则是世界乒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技术上,欧洲选手兼取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的两种新打法。目前横拍全攻型打法在国际上已成主流,还出现了直拍横打、新直拍近台快攻等新技术。
      在器材上,出现套胶,底板特点也更加突出,个人器材趋向专业化。40毫米乒乓球的出现要求器材在速度上要有更大的突破,由此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新套胶和底板。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